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學問君 人氣:9.54K

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能否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閱讀檢視。

小學作文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的背景

習作是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的全面體現,更是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綜合反映。現今小學作文教學中過高的習作要求、封閉式的教學,脫離實際的命題,批改時的求全責備等原因,使得學生十分害怕習作,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礙。因此,我們的學生在習作中產生了畏懼、厭倦、失望等心理障礙,從而使學生的習作陷入尷尬狀態。

雖然一些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做了許多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仍非常緩慢,作文教學大多數還處在無序、無法的狀態中。綜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學生習作存在心理障礙。

1、畏懼心理。學生習作中有恐懼心理,不喜歡上習作課,不願寫習作,把習作課稱爲“黑色課堂”。而那些單一、死板和陳舊的命題則是引起這種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

2、畏難心理。感覺無話可寫,無從下筆,而又體會不到習作的成就感,視習作爲畏途,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3、應付心理。由於習作成績不佳,習作給他們的只是苦澀滋味,而他們又無法擺脫這種現狀,只能被動應付。

4、依賴心理。由於學習不得法,一寫習作,東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師和家長指導。

5、對抗心理。由於他們所寫的習作很少獲得成功,在學習中長期處於被人冷落的氣氛中,逐漸產生了壓抑心理,寫作時胡塗亂寫。

6、厭倦心理。從目前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學生的習作興趣不高,認爲習作是一種苦“差事”,討厭習作。

7、失望心理。習作困難大的學生,由於他們對習作的厭倦、畏懼心理長期未能得到矯治,而產生的失望。

二、 小學生生活單調,知識面窄。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受到了限制,寫作時,沒有合適的材料,無從下筆。從而打擊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三、教學任務繁重。師生們爲了應付考試,整天都圍繞着課文、試題忙得不亦樂乎。學生整天被繁重的作業所困,沒有時間去讀課外書?而學校又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不組織校外活動。

一、習作教學的現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而我們今天的習作教學卻日益被形式化,它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也愈拉愈大,以至於嚴重脫離了生活實際,使教學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義,於是,我們的教學越來越變得“爲教學而教學”,我們農村的孩子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樂趣,寫出來的習作枯燥乏味。就本次調查的情況看,農村小學生的習作教學普遍存在下列問題。

(一)老師的教學情況:

1、教師忽略了與學生情感的溝通。

教師沒有把習作看作是師生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渠道,沒有傾聽學生真情實感的誠意和願望。教師不重視去調查學情,而重視去猜測去年考了某某類的題型,今年會考哪一類的,習作教學目中無人。教師讓寫的題目是學生不想寫的,題目太難,無從下筆:要求太高,難以達到。在調查中,有80%的教師不考慮學生實際,而是以單元習作訓練題爲主。

2、教師過度地將自我意識強加於學生。

在我校,由於教師年齡結構不同的現象。一些年紀大一點的教師由於歷史原因,用當地的方言來教學,對課程標準缺乏深入研究,甚至一直沿習那種傳統的古老的“我怎麼說的你就怎麼寫”的方法強加於學生;一些教師還把學生習作定位在優秀習作選上,一上習作指導課就讀範文,或者不厭其煩地指導,規定如何開頭,怎樣結尾,中間又怎樣寫具體,都作了反覆強調,學生的思維被限定得死死的,束縛了學生的個性表達。總體上還是“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起草—謄寫—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教學結構。

3、教師對學生實際認知的`“狹隘”理解。

命題式習作的“題目+要求”的格局,使學生習作前必先花功夫去揣摩意圖,弄清要求,然後再:“代勝任立言”,諸多束縛,放膽不得,猶如帶腳鐐跳舞,抑制學生的創造性;有的老師不把小學生的習作當作習作,搞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的、加壓加量的“開發”,要求立意深,選材新,內容有意義等,拔苗助長,學生思來想去不敢動筆,習作成了苦差事;教師不給學生以選擇表達形式的自由。

4、教師寫作評價的“一刀切”。

教師訓練的主流拘泥於記敘文,單一的訓練形式很難調動孩子們的寫作興趣。不少教師放不開膽子激勵學生愛說、多說、大膽說、說自己的話。訓練中或在一句話上“精雕細琢”,動不動以“請說完整”、“請說連貫”要求學生,學生真是“未出師時心先死”,哪裏還敢開口?或讓學生鸚鵡學舌,詞非己出,毫無個性可言;習作教學中缺少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對習作修改的評價;缺少學生自評、互評環節。不是指導學生自己去評價成敗得失,而是以教師的主觀認識代替學生的認識,將學生習作改得一片狼籍,或如一位鮮血粼粼的傷者,“慘不忍睹”,凡此種種,使習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教師如此捆綁式教學,學生如何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如何能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極力創新?

(二)學生的情況:

1、學生的習作中表現的問題。

(1)對習作的畏懼、厭惡心理。問卷顯示,不喜歡、害怕習作的學生,約52%,且有隨年級增高之勢。

(2)對習作的懶惰、依賴心理。這種心理表現於習作的全過程。注意觀察並有興趣佔11%,缺乏觀察興趣、不注意觀察的佔37%,觀察時能展開聯想、想象的佔17%,看了沒想的佔34%,及時將觀察記錄下來的27%。

(3)感情淡漠,沒有真情實感。不少學生習作或感情漠然,辭不言情;或者筆是心非,失真失誠。例如高年級學生寫升旗儀式,文中只有升旗的簡單經過,卻沒有那種激動的心情和觀看時的感受和想象,似乎這件很有意義的事,並未掀起小作者心中的波瀾。還有一些習作,初看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一旦細查,發現這些文章大都是抄來的。僅六年級從報刊上抄來應付的佔57.2%;再如某校五年級一篇«寫一件難忘的事»,一半以上學生寫假事假經歷的“胡編式”習作、東摘西抄的“拼湊式”習作、全文照搬的“移植式”習作,沒有經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沒有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和認識,沒有經過自己情感的撞擊,難以產生那種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直接交流時的愉悅感和表達衝動。

(4)考試應付,奉命習作。一名習作能力很強的六年級學生卻以一篇被評爲“優秀”的習作應付了同一年級中的三次考試,其原因是“要保證不丟分,保住名次”。學生中爲老師而習作的被動心態所佔的比例最大,而分數的價值比自身的發展和交流的需要,在學生心中佔有更高的地位。這部分人缺乏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從而把自己淪爲分數的奴隸。習作成了強制性訓練,自然就是“奉命”勉強而爲之作了。這樣看來,高考習作答卷中那些爲數不少的考生爲了感動閱卷老師,不惜讓自己親人先得“絕症”或“死亡”的假習作就不足爲奇了。

2、學生習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1)過多限制導致學生習作無自信、苦於書面表達,更談不上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了。

在農村,村裏大多沒有可供人們娛樂的公共場所,生活相對單一,學生相對見識較少。學生在學校裏每天都是在上課、下課的循環中度過。課外及節假日也只能在孩子們的嬉鬧中打發。加上教師題目的單一限制,“寫一個難忘的人”或“寫一件難忘的事”寫出的文章大多雷同甚至千篇一律,缺乏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的內容。

(2)課外閱讀量少,平時語言材料積累匱乏。

農村學生的課外讀物極少,農村大部分學校的圖書室也很少開放,形同虛設。師生們整天都圍繞着這幾篇課文,忙得不亦樂乎。從抄寫生字抄寫詞語,又從抄寫課文到抄寫詞語解釋,學生整天被機械重複的作業所困,又哪有時間去讀課外書?人手一本的《小學生導刊》被束之高閣,甚至連《新補充讀本》也無暇顧及。現在,學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領導、教師怕學生外出活動出事,乾脆不組織校外活動。校內活動也很少開展。生活的單一,見識面的狹窄,加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沒有做到讀寫結合,不注意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和背誦。學生胸無點墨,何來妙筆生花?因而,學生寫出的習作語言貧乏、平淡,內容空洞無味。

(3)不能根據習作內容的表達需要,分段表述。

三、四年級的學生的習作大多一篇習作只有一個自然段,五、六年級的學生大半是不管什麼習作,都死定分爲三段:開頭一段,中間一段,結尾一段。或者想什麼時候分就什麼時候分,不會用過渡句把文章連貫起來。另外,許多學生的習作,記事純粹記事,平鋪直敘,對於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一律沒寫,都是“流水帳式”的。

(4)不能修改習作中明顯病句,不會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標點符號,

大部分農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本地方言交流。因受方言的影響,學生在習作中常用本方言的句子結構形式來寫習作,因而語病較多。另外,很多學生不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一段話中,中間停頓都用逗號,句末一律用句號。或者想什麼時候加標點符號就什麼時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

綜上所述,缺乏主動、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實感、缺乏創新意識是當前農村小學生習作不健康心態的主要表現。這些消極心理,導致了學生怕寫習作,不知道寫什麼就胡編濫造。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課題提出的意義

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能否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關係到學生今後在寫作上能否有所作爲的關鍵,需要慎重對待。爲了改變現今作文現狀,切實提高習作起步階段的指導效果,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自覺寫作的習慣,使學生不再怕作文,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能運用學到的寫作知識綜合地表現出來。因此,我校提出“小學生習作起步階段指導策略研究”這一課題。

研究目標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開展的一些列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指導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習作習慣、自覺的習作意識。教師從實際情況出發,採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傳授寫作技巧,逐步提高習作的能力。

研究目標:

透過培養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的能力、督促學生不斷積累,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主要是讀、寫能力,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各人的個性潛能、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我們無限相信興趣的力量,讓我們竭盡所能,努力培養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習作教學改革要從根本上扭轉小學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抄襲、杜撰等現象,就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創設條件,努力實現教師習作教學個性化與學生習作個性化同步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與能力,讓他們從中得到快樂。因此我將研究問題確定爲:促進學生自由表達、樂於表達的策略,發展教師對學生個性化習作的指導。因此,我計劃從以下方面研究、改善習作起步階段的困惑。

 研究內容:

㈠明確要求、不拔高。作文訓練自然有習作技巧,佈局謀篇,遣詞造句的要求。但是小學作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是發展兒童的語言。因此,根據兒童語言發展的實際,不要強求兒童(尤其是中年級兒童)選材典型,結構獨特嚴謹;不要希望全體學生的作文文句生動優美。句句具體清通則是小學生學習語言合理合適的要求,字正句順,把事情寫得比較具體清楚,學生應該也可以透過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義,只有訓練和發展兒童自己的語言,作文教學纔有價值,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纔有可能。

㈡積累素材,有話說。爲了避免虛假作文的現象、避免抄襲現象,爲了使學生能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的素材。生活是習作的源泉,捕捉生活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節:觀察生活習作;先實踐後習作;抓住時機習作;創設情景習作。哪些事值得學生去細心品味?哪些事又會觸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必須是親身經歷的事情。第二,生活中新鮮有趣的事容易吸引他們。第三,特別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感受深刻。第四,能使孩子產生豐富聯想的事物,容易感受深刻。

㈢寫出真味,能講出。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個性風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表達,甚至寬容學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點,讓他們自己去克服、自我成長,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充分體現寫真情實感。真情實感是作文個性化的基礎,有感情的的作文才顯充實。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困惑等等,讓學生傾訴他們的喜怒哀樂,一定要遵循學生的本意。這樣,學生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呻吟的文章了。寫獨特感悟。個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要有自己的獨特感悟,才能將身邊的瑣事寫出“典型”、寫出新意來。因此老師要結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使學生在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礎上,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於別人的感受寫出來。

㈣學會修改,能講清。很多學生寫完作文就交給老師等待結果,自己發現不了存在的問題,同時也依賴了教師。他們不明白好作文往往是修改出來的,修改的能力是寫作能力一個重要方面。課程標準在中年級的習作要求中提出了:“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修改草稿的良好習慣,培養互評互改的能力,並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文采。同時,修改的過程也是交流和展示的過程,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表達的自信心。

㈤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鞏固發展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行動滿足於反饋,會使學習的動機願望得到強化,使興趣轉化爲動機,或直接加強動機”。

可見反饋對培養興趣的重要性。資訊的反饋要及時,否則,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習作的批改要越快越好,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正面的反饋,以激勵爲主,因人而異,注重閃光點。這樣可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不斷地鞏固發展自己寫作的興趣。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範)

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克服學生習作心理障礙。

學生習作中有恐懼心理,不喜歡上習作課,不願寫習作,把習作課稱爲“黑色課堂”。而那些單一、死板和陳舊的命題則

是引起這種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同時,感覺無話可寫,無從下筆,而又體會不到習作的成就感,視習作爲畏途,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由於習作成績不佳,習作給他們的只是苦澀滋味,而他們又無法擺脫這種現狀,只能被動應付。由於學習不得法,一寫習作,東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師和家長指導。由於他們所寫的習作很少獲得成功,在學習中長期處於被人冷落的氣氛中,逐漸產生了壓抑心理,寫作時胡塗亂寫。從目前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學生的習作興趣不高,認爲習作是一種苦“差事”,討厭習作。習作困難大的學生,由於他們對習作的厭倦、畏懼心理長期未能得到矯治,而產生的失望。

二、 小學生生知識面窄。那麼就要解決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問題,要擺脫沒有合適的材料,無從下筆的情況。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三、要解決應試教育教學法,不能整天都圍繞着課文、試題忙。讓學生整天做大量的作業,沒有時間去讀課外書。學校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課題研究的方法

1、 實驗法:教師研究出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於學生作文教學實際中,用實踐檢驗真理。

2、 行動研究法: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指導技法,習作練習等,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和水平。課題組將不斷地研究、實踐、反思、調整、充實,以便更科學地進行本課題的研究工作。

3、。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相關作文教學理論,小學生習作心理探究,特別是作文教學技法指導的相關論述、

觀點、研究成果等,提高課題組研究成員的理論水平爲本課題提供理論基礎。

4、 經驗總結法:透過階段性總結,及時肯定實驗研究成果,發現問題,修正實驗方案,總結經驗,及時推廣運用。

 研究思路:

瞭解研究對象;探索研究形式;制定研究計劃;進行個案研究。

 研究方法:

⑴文獻研究法:認真學習,密切關注教改動態,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教學資料、資訊,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等,使課題研究建立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上。

⑵行動研究法:積極進行實踐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教學機制。

⑶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認真剖析、反思。

⑷經驗總結法:注意收集、積累和總結課題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提升教學理念。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進程

㈠準備階段: (20XX年6月——20XX年8月)

1、學習小課題研究理論設計研究方案,撰寫研究方案。

2、參加相關各級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研究的學習培訓活動。

㈡實施階段: (20XX年9月——20XX年9月)

1、研究學情及下學期的課文篇目,確定課文這個範本能給學生提供怎樣的寫作知識與技巧,學生需要怎樣的寫作上的相關知識,制定週記寫作計劃,查找所需資料並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素養。

2、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並付諸實踐。

3、及時記錄實踐體會,進行思考修改、提煉總結。

㈢總結成果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結果的整理、分析得出結論和呈現,撰寫研究論文或結題報告,優秀作品彙編,成果上報,交流。

八、透過研究要達到的目的效果、成果

1改進課堂閱讀教學,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2提高教師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4形成1或2篇高質量的研究論文。

八、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

1、選題論證,資料收集,分析研究。

2、方案制訂,徵求意見,修改完善。

3、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及課題組成員

4、制定課題研究相關計劃及實施細則

(二)、實施階段

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

2、請專家對參與研究的教師進行輔導。

3、根據研究方案,啓動課題研究,在各科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資訊,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

(三)、評估階段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2、申請結題,舉辦研究成果展覽。

3、召開驗收鑑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九、預期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課題論文、教學隨筆案例彙編

3、學生優秀習作彙編

4、課堂教學展示彙報

 研究步驟:

⑴準備階段:收集資料、調查、分析、制定研究方案、明確研究內容及確定研究對象。

⑵初步試驗階段:完成試驗任務、做好記錄。

⑶調整改進階段:總結實施狀況、成效、不足,調整試驗方案。

⑷二次試驗階段:有針對性地完成本階段目標及總目標,撰寫論文。

⑸總結提升階段:完成結題報告及工作報告

實施步驟

我將分三個階段,綜合運用“調查研究”、“文獻研究”、“行動研究”等教育科學研究手段進行本課題研究,歷時一年。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3月)

1、選擇課題,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

2、理論學習,準備開題。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月)

(1)舉辦理論培訓武裝實驗教師。

(2)開展課堂教學實驗研究。對學生的習作態度,習作習慣、習作效率等進行實驗測量,形成基礎研究數據,建立研究檔案。

(3)按學期進行實踐性研究,開展課題組的交流、研討,積累階段成果,作好每學期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1)進行研究資料分析,撰寫相關論文、案例,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形成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2)申報結題。

(3)交流、推廣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

1、撰寫研究論文獲研究成果報告。

2、公開發表研究論文和學生習作。

3、學生、教師專項作品彙編。

4、提交調查報告。

5、形成教師隨筆集、教學反思記錄冊。

1、提交調查報告、研究成果報告。

2、公開發表研究論文和學生習作。

3、學生、教師專項作品彙編。

4、完成教師隨筆、反思記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