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職業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學問君 人氣:2.38W

開題報告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職業教育課題開題報告,供大家閱讀檢視。

職業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涵養化育理念下的中職“和”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

(一)課題名稱及破題

1.課題名稱:

涵養化育理念下的中職“和”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

2.破題分析:

自上世紀90年代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許多中職學校在宣傳其自身時,日益凸顯其“校園文化”的分量或魅力,透過統計分析,職業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集中表現爲以下幾個特點。

(1)對職業學校的物質文化環境的研究日趨成熟,如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已經將CI設計引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網絡等新技術平臺的搭建也爲職業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如上海電視大學構建遠程開放教育,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網絡交互構造的虛擬校園文化。

(2)對職業學校的精神文化塑造的研究日趨特色化,30餘年來,許多中職學校積極倡導校園精神文化,從而呈現奮發向上的風貌,很多學校還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校本文化,如三亞航空旅遊職業學院在積極借鑑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依託海航集團,發揮大型企業辦學優勢,立足本校辦學實際,面向市場化用人需求,服務民航、旅遊、航海業的發展,抓住文化建設和實踐育人兩個陣地,提煉出“至誠至善至精至美”的校園特色精神文化。

(3)對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已成爲共識。衆多學校和專家均提出,要以企業文化爲主導,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技能和職業適應能力。透過移植企業精神,培育校園精神文化;透過引校入企,打造校園物質文化;透過嫁接企業制度,促進校企制度文化的融合。

綜上所述,“涵養化育理念下中職學校‘和’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目前來看,尚有不少空白有待填補,尤其是在對校園文化的“涵養化育”的研究上,雖然都知其重要,但對其學理探討着力較少,在形成校本化校園文化的研究上,更是不盡人意。再加上歷史地看,中職教育研究相對於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本就十分薄弱,正因如此,我們研究的價值也就在這裏。

(二)研究的價值

1.理論價值:盧梭的自然主義流派、尼爾的自由主義、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體現了“涵養化育,自然天成”教育思想,他們的思想都有以下共同點:①教育的目的與生命的目的相融,應突出愉快地工作與發現生活的快樂。②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必須是相互的,教育者必須注意學生心理需要和能力的發展。而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將含有文明、智慧、美、高尚、通情達理等美德的文化因子透過多元整合,實現繼承、整理、傳播、創造,從而達到順應自然,遵循客觀規律,在涵養化育中無爲自化,自主建構生成,這是對“涵養化育”教育思想的理論深化,也體現了一種文化的自覺。

2.實踐價值:職業教育的過程就是把現有的文化不斷轉化爲學習者所需掌握或領會的知識、能力 、情感、態度和行爲規範的過程。研究“涵養化育理念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中職學校的職責和使命: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精神搖籃,藉助情感的薰陶、行爲的內化實現其教育功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研究“涵養化育理念下的和文化建設”是培育學校特色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經過自身努力、外部影響、歷史積澱而逐步形成的獨特的東西,它主要體現於學校所擁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爲、校風、教風、學風等深厚底蘊之中,是一種教育氛圍和綜合力量。這種能夠爲學校和個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和支援力就是學校的文化力,就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課題研究的是基於涵養化育理念的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因此,需要對“涵養化育”、“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和文化”以及“實踐研究”進行界定。

涵養:“涵”的本義是說自然界裏豐饒的水滋養萬物生長髮育,哪裏有水滋養,哪裏就有鮮活的生命。“涵養”指教育要像豐饒的水滋養萬物那樣對人實施教化、養育,從而使受教育者能在潛移默化中健康成長。

化育:《說文解字》釋雲,“化,教行也。”“教行”就是“教化”的意思,“化育”是指教育者以超然的心境,博大寬宏的胸襟,悄然無聲的教育技藝“涵化”學生,使學生自主成長達到“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境界。

涵養化育:指我們的教育要像春風涵煦、春雨涵浴、溪流涵潺、清泉涵潤一樣,追求教育手段的無痕,以自然的本色喚醒教育的`自覺,以生活的真情潤澤生活的真知,以心靈的高尚滋養心靈的純真。

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在我國,中等職業學校主要是指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技工學校等各種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類型,培養的是直接從事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技術型、實用型人才。校園文化是校園中具有學生特點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或是學校在教育管理及整個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圍和文化傳統。中職學校校園文化是指依循人才培養方向、專業定位、生源層次等方面的特殊性,始終圍繞社會發展的要求,合乎企業或行業發展的要求,切合學生培養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營造適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職業道德及職業價值觀的精神環境和良好氛圍。

“和”文化 :“和”文化的來源,最淺層次是取自“和橋鎮”和“和橋中專”這一地名、校名的首字;再深入一層,是切合了和橋鎮關於“和橋”這一地名的歷史傳說及人文內涵(即民俗的淳樸,民風的和諧);更進一層,是融合了中國在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徵(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最關鍵的一層,是貼合我校多年來辦學追求辦學目標的最高體現(即建設“和而不同、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建設“和潤化育、臻善至美”的育人環境;建設“和諧創新、特色鮮明”的專業品牌;培養“和悅成長、德技兼修”的優質人才。)——如果說最淺層次的“和”只是一個稱呼上的標誌,那麼三個更深層次的地域文化的切合、時代精神的融合、辦學願景的貼合,賦予了我校“和”文化豐富的內涵。

我校“和”文化內涵的校本解讀四個關鍵詞即:“和諧、和悅、和美、和潤”。具體來說就是——一切“以人的發展爲本”,人本化培育,構建和諧的教師文化、課堂文化、專業文化;人文化關懷,構建和悅的班級文化、社團文化、職業文化;人性化服務,構建和美的環境文化、服務文化、網絡文化。總體來說,就是教育“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蔽起來”,要“涵而化之”。透過構建校園文化體系,滋養學生生命的成長,達到“春風化雨,和潤無聲”的境界。

實踐研究:就是在“涵養化育”理念引導下,自覺地對“和”文化建設的理念、思路、方法、過程、實效等方面開展過程性行動研究。

綜上所述,涵養化育理念下的中職學校“和”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就是在涵養化育理念的引導下,塑造融合了專業文化、技術文化、企業文化、校本特色的“和”文化體系,充分發揮校園文化陶冶人、凝聚人、引導人、表現人的功能,促使形成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精神環境和良好氛圍。

(四)研究目標

1.制定基於“涵養化育”理論下的以“和”文化爲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推進方略。

2.透過本課題研究,使學校物質、制度、精神、行爲文化中蘊含的“和美、和諧、和潤、和悅”的“和”文化內涵,進一步拓展深化。

(五)研究內容

1.“涵養化育”理論指導下的“和”文化內涵的深化

2.以“和”文化爲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推進情況

3.研究如何進一步把“和”文化與學校物質文化建設融合

4.研究如何進一步把“和”文化和學校制度文化建設融合

5.研究如何進一步把“和”文化和學校精神文化建設融合

6.研究如何進一步把“和”文化和學校行爲文化建設融合

(六)研究方法

1.借鑑法。透過參觀、考察、學習其他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果,結合本校實際,加以消化、吸納、整合,取其精華爲我所用。

2.文獻研究法。透過網絡、書籍等途徑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豐富研究的理論依據。

3.經驗總結法。主要透過座談訪談、抽樣檢測分析等方法獲得所需數據和相關內容,結合實踐情況撰寫經驗總結。

4.行動研究法。圍繞具體環境下的具體問題展開研究,驗證設想,豐富實踐。

5.調查研究法:透過調查,掌握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瞭解實施效果。

6.案例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選取具有典型性的學生、班級、專業進行案例研究,爲我們提供實例參考樣本。

(七)組織分工

姓 名 性別 年齡 職稱 專長 分工

姚小新 男 45 中學進階 教學管理 全面負責

王玉銀 女 36 進階講師 理論研究 全面指導

姜燕篪 男 41 進階講師 理論研究 理論指導

陳 菊 女 32 講師 理論研究 操作研究

胡宏勳 男 33 講師 專業實踐 專業指導

談國忠 男 32 講師 實踐指導 操作研究

胡宏飛 男 33 講師 理論研究 實踐研究

(八)研究進度

1.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成立課題組。課題整體醞釀、論證、設計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制訂目標,組織實施,展開研究和實驗,完成中期評估。

3.修正和深化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調查反饋,及時修正,深化認識,把研究和實踐更有效、緊密結合。

4.總結階段:20XX年6月——10月。總結歸納、形成研究報告,完成結題。

(九)經費分配

本課題由我校給予經費保障。

經費預算總額:8000元,由學校教科研經費提供。

經費預算明細:調研經費2000元,項目交流與會議經費2600元,學習材料費2000元,培訓講座經費1000元,印刷課題結題材料400元。

(十)預期成果

1.現場展示

包括校內宣傳櫥窗、主幹道、樓梯、走廊、大廳、廣場等位置的文化氛圍渲染,班級文化佈置,專業實訓工場文化佈置,各辦公室和宿舍的環境文化佈置,學生社團現場活動展示等。

2.和橋中專CI視覺識別系統

包括學校標誌設計、信封信箋設計、手提袋設計、紙杯設計、證件牌設計、賀卡設計、宣傳冊設計等。

3.調查報告

包括研究前學校校園文化方面的調查報告,研究過程中的調查報告以及檢驗研究成果的調查報告等。

4.總結報告

主要指中期報告和結題報告。

5.研究心得

主要指透過本課題研究產生的研究論文等,課題組成員將每人至少完成一篇高質量的研究心得進行公開發表或賽事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