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1.39W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通用6篇)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1

一、開展各種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途徑

1、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由於他們年齡小,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差,同時又缺乏生活經驗,在平時玩耍時,他們不知道什麼地方能去,什麼地方不能去,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因此,日常活動及戶外遊戲中很容易發生一些事故。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當引導幼兒正確認識世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應有目的的給孩子講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讓幼兒知道危險存在。

2、進行適當的鍛鍊、磨礪,提高幼兒自護能力。

曾有專家作過實驗,讓家養的貓和老鼠呆在一個箱子裏,貓不但不捉老鼠,反而與老鼠共同玩耍。原因就是這隻貓一直都由主人飼養,沒有吃過老鼠、也從沒有看見貓吃老鼠,它也經喪失了捉老鼠的能力。由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裹在層層“愛”的保護罩中的孩子,他們是否也會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大家知道,孩子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因爲突發的、難以預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平常總是被“鎖”在“保險箱”裏的孩子會不會束手無策?因此,讓年幼的孩子適當的鍛鍊、磨礪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有賴於他們運動能力的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尤其是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唯有靠充分的體育活動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3、家園合作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針對現代家庭幼兒溺愛過度的特點,幼兒園教師要注意提醒家長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去做,不要因疼愛而去代替。可以透過家長園地、開家長會、與家長個別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這些不良行爲的弊端,讓家長知道:每替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就失去了一次培養孩子發展能力的機會。

二、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安全教育內容

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教育。

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瞭解基本的交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邊,不在馬路上踢球、玩滑板車、奔跑、做遊戲,不橫穿馬路等等。

②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記(如紅綠燈、人行橫道線、禁止行人通行等),並且知道這些交通標記的意義和作用。

③幫助幼兒初步形成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在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時,可選用一些兒歌、故事和遊戲以增加趣味性,也可請交警叔叔來園授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利用網絡資源(如:中國兒童交通安全網等)。

2、消防安全教育。

從以下方面對幼兒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呢?

①要讓幼兒懂得玩火的危險性。知道如果發生火災,不僅會損壞財物,還會危及人的生命。

②讓幼兒掌握簡單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幼兒一旦發生火災要馬上逃離火災現場,並及時告訴附近的成人或撥打火警電話119。當發生火災,自己被煙霧包圍時,要用防煙口罩或幹、溼毛巾捂住口鼻,並立即趴在地上,在煙霧下面匍匐前進。

③可以進行火災疏散演練。幼兒園可事先確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線,讓幼兒熟悉幼兒園的各個通道,以便在發生火災時,能在教師的指揮下統一行動,安全疏散,迅速離開火災現場。教師可在幼兒瞭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後,開展防火自救演練,讓幼兒學習撥打119,嘗試簡單的應急措施——用牀單塞門縫,用溼毛巾捂住嘴巴赫鼻子儘快逃離現場等。

④還可透過多媒體讓幼兒觀看消防隊員滅火情境。向幼兒介紹火災的形成原因、消防車的作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等。

3、食品衛生安全教育。

飲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的培養。如教育孩子在進食熱湯或喝開水進必須先吹一吹,以免燙傷;吃魚時,要把魚刺挑乾淨,以免魚刺卡在喉嚨裏;進食時不嘻笑打鬧,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等等。

4、幼兒園玩具安全教育。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愛。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與活動中,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對幼兒進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兒玩不同的玩具,應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時,要教育幼兒不擁擠,前面的幼兒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後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小型玩具積木、串珠、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等。

5、幼兒生活安全教育。

這一類的安全教育,必須家園配合同步進行。爲了孩子的安全,一要教育孩子不隨身攜帶銳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二要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安全標誌,特別是一些禁止性的、警示性的標誌,知道看見這些標誌該怎樣做。如禁止攀登、禁止觸摸、禁止通行、禁止煙火,注意安全、當心車輛、當心滑跌等等。三要教育他們在運動和遊戲時要有秩序,不擁擠推撞;在沒有成人看護時,不能從高處往下跳或從低處往上蹦。推門時要推門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門縫裏。告訴幼兒不要爬樹、爬牆、爬窗臺,不從樓梯扶手往下滑,以防摔傷。四要教育幼兒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隨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訴大人,教給他們有區別的對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五要教育幼兒,當他獨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門時,不隨便開門;不隨意開啓家中電器,特別是電熨斗、電取暖器等;不玩弄電線與插座;教育幼兒在遇到突然停電等情況時,不慌不亂、不到處跑。不獨自玩煙花爆竹。不逗弄蛇、蜈蚣、蠍子、黃蜂、毛毛蟲、狗等動物。乘車時不在車上來回走動,手和頭不伸出窗外。六要教育他們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不推擠,打雷閃電時不站在大樹底下等等。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2

一、研究內容

1、透過美術活動的發展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情趣,讓幼兒想畫,敢畫,願意畫。

2、在繪畫活動中,透過課堂上的引導,觀察,模仿,操作,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大膽的表達自己所見所想。

3、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的經驗,設計符合各年齡階段幼兒發展的教學活動。

4、探索美術繪畫活動的組織方式和教學指導策略,完善幼兒的美術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根據不同階段幼兒的特點,探討創造型美術教學活動的藝術環境營造、美術材料提供、作品表現內容、個性表現方式、多元組織形式、有效指導方式和作品展覽賞析來開展的。

1、前期階段

主要是掌握幼兒在各年齡段美術發展的特點以及各年齡段幼兒是否達到相應的標準,瞭解幼兒對於美術發展的認識。

2、具體研究階段

主要是根據幼兒現有的知識點,根據幼兒在該年齡段的特點進行有目的的活動設計以及有準備的教學,並在每次活動開展過程中進行記錄。

3、總結階段

主要是採取經驗總結法,總結各階段研究的進度,進行改進,同時撰寫階段性的總結報告。

三、研究步驟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重點了解幼兒在各年齡段發展的特點,以及幼兒對美術發展的認知情況。

2、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學習,蒐集幼兒喜歡的美術作品。

3、各班在繪畫方面確定一個班級進行美術教育的途徑、方法和手段的嘗試性研究。總結出有關前期調查報告、經驗論文以及教學案例。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在開展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選擇幼兒喜歡的方式進行匯入,並能跟幼兒一起進行情境的創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幼兒設想的情境進行簡筆繪畫,培養幼兒興趣,讓遊戲貫穿於教學始終。

2、結合其它學科的教學,讓繪畫活動不在單一。

3、撰寫專題小結、教學案例、論文。

(三)第三階段:整理階段

整理相關資料、照片、教案、撰寫研究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教學活動實踐的成果照片。

2、教學方法、反思、論文。

3、教學活動設計。

4、課題研究報告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3

研究目的意義

研究者們發現,38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夠培養幼兒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重要的積極地影響。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呼籲;美國將閱讀優先作爲教育改革的主軸;英國教育部發出把兒童的閱讀教育進行到底的號召;日本政府開展圖書起跑線活動等等,可見,閱讀作爲早期教育的熱點,已經形成全球化趨勢。在我國,早期閱讀也正日漸受到重視,各類低幼讀物琳琅滿目,但多見益智類、手工類、塗色類等讀物,並且由於出版社良莠不齊,功利主義思想嚴重,造成相當部分的早期讀物質量低下;部分幼兒園在進行早期閱讀活動時,教師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爲目標,選擇的教學內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義上,甚至是否適合認字,而不是選擇具有審美價值、情感價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們把透過閱讀知識、科普類早期讀物,收穫某些知識或技能等顯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閱讀過程中的情緒、情感體驗,濃厚閱讀興趣的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等隱性教育因素,而正是這些隱性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將來的良好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繪本作爲早期閱讀的一種重要讀物,在發達國家早已成爲家庭的首選兒童讀物,也是孩子接觸最早的文學作品形式。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它的表達形式多樣、物象形態生動、色彩鮮明協調,具有文學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點,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陶醉於閱讀。

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6歲,3個月到一歲半的嬰兒就對語言敏感,口語學習兩歲時最強,直至5歲都處於語言敏感期。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的掌握知識的。美國教育家德金認爲:兒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閱讀的好處就越大。美國幼兒能力開發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兩歲以後,對於文字的記憶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困難,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教孩子唸書,從兩歲開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見早期閱讀對幼兒語言、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有關研究已經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閱讀經驗的兒童,入學後會有學習適應上的困難。在國際上有關早期閱讀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閱讀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而繪本正是結合了這兩點。

此課題的提出,旨在透過對幼兒園繪本閱讀的研究,選擇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爲幼兒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教師能夠運用有效地教學策略指導幼兒閱讀繪本,並與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真正在悅讀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研究目標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對幼兒文學作品的鑑賞力,以及指導幼兒繪本閱讀的能力;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早期閱讀理念,瞭解繪本,並能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繪本,並能運用多種方法與幼兒進行親子閱讀;透過感受繪本畫面的精、美、妙,體驗繪本所帶來的真、情、趣,培養幼兒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發展幼兒語言、思維、想象、審美等多種能力;爲幼兒、家長、教師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打造書香校園。

研究內容

書香校園環境創設的研究

(1)創設公共閱讀環境的研究

(2)營造個性化的班級閱讀環境的研究

教師繪本教學組織策略的研究

(1)繪本教學中繪本呈現方式的研究

(2)繪本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

繪本與幼兒一日活動有效整合的研究

家園合作,有效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的研究

(1)親子閱讀方法和途徑的研究

(2)教師對親子閱讀指導策略的研究

研究方法

文獻法:透過網終、雜誌、書籍等途徑,收集目前國內外有關繪本閱讀的研究成果,對其長處加以發揚光大,不足之處加以發展創新。

觀察法:主要用於繪本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自然狀態下的觀察,以觀察幼兒對活動內容的興趣、活動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行動研究法:用於完善教師組織繪本教學的指導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較科學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教學策略。對親子閱讀活動的研究也主要採用此方法。

問卷法、訪談法:主要用於調查、瞭解家長對於早期閱讀和繪本的認識。

個案研究法:用於跟蹤觀察、記錄個別幼兒在繪本閱讀過程中的顯著變化。

經驗總結法:用於對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成功經驗進行階段性小結,爲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範例。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4

一、有關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幼兒園教育環境是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部分。物質環境指幼兒園內教室、寢室、活動室等場所的教學設施、用具的佈置(如何進行空間佈置與材料的提供)及幼兒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心理環境指幼兒園的人際關係及一般的心理氣氛等。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們課題研究僅涉及教室環境與幼兒園文化環境創設的實驗研究)

研究背景: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遺傳、環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中環境在幼兒的發展中發揮着重要的教育價值。幼兒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不具備成人對環境具有的那種選擇、適應、改造的能力,這決定了幼兒對環境具有廣泛的接受性和依賴性。對現代兒童教育來說,如何利用環境來刺激教育兒童,來激發兒童的活動動機,促進兒童的發展,已經成爲現代幼兒教育家所重視的教育研究問題。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環境,創設一個科學的幼兒園教育環境就顯得尤爲重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如何將《綱要》中,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有關環境創設的新理念滲透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是大多數幼兒教師所缺乏的,因爲理念的滯後,在創設良好育人環境的過程中,導致一些不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教育行爲。

同時,教育環境作爲一種“隱形課程”,還能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觀察、去創造、去解決、去探索、去競爭。審視當前我園在環境創設方面存在着許多方面的不足,如:環境創設內容上追求精緻美觀,缺乏教育性;佈置的形式上單調,缺乏多樣化;半年搞一次環境佈置,設定高出幼兒視線,固定的多、變化的少,普遍存在着一勞永逸現象,失去了環境育人的教育功效;存在着教師從設計到製作佈置全權包辦,缺少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由於這種環境創設是從成人的設想和願望出發的,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因而失去了環境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自我質疑:“我們爲幼兒提供的環境,真的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嗎?”“我們的物質環境是否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探索活動?是否使幼兒與環境之間發生了積極的相互作用?”。基於以上這些問題,研究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有目的、有計劃地創造一個整潔、優美、實用、適宜,具有較強教育價值的幼兒園班級環境。使之能激發幼兒的熱情,能與幼兒產生有效的互動,使環境成爲“會說話”的環境,成爲幼兒展示自己的舞臺,達到以美培智、以美輔德、以美育誠,輔助幼兒健康成長,從而發揮其教育作用,體現環境的價值。

研究的意義:透過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研究,改變教師觀念,不包辦代替: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探索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環境,爲幼兒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以支援和引導幼兒積極的與環境互動。促進幼兒感知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個性的和諧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目標:

1、改變教師觀念,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引導教師提供適宜、適度的各類材料;提供足夠的、開放的時間、空間,支援、引發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建構創設意識的內容、途徑、指導策略,利用環境來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探索過程;積極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幼兒互動環境。以促進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幼兒與環境、材料的互動,萌發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透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爲,吸收先進教育經驗,在不斷地反思教學中提高教師經驗總結與分析能力。

內容: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實驗研究內容:

1、創設主題牆,將主題活動內容融入到環境當中,激發幼兒主動的與環境互動,吸引幼兒,從而達到環境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慾望。

2、開闢氣氛寬鬆、活動形式靈活多樣、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區域活動,實現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目標。

3、研究教師如何正確運用指導策略,引發並促進幼兒主動地參與創設環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觀察法:由課題組人員設計觀察記錄表,透過觀察,瞭解幼兒與現有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

(2)比較法:透過比較前後測幼兒與教育環境的互動情況,從理論角度分析幼兒如何更好地與之互動,爲教育的實踐奠定基礎。

(3)行動研究法:以實踐作爲研究的起點,從“實踐中的問題”出發,採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行動研究,從而不斷探索出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經驗總結法:透過對實驗教育過程的回顧、反思、總結,將教育措施、教育觀察、教育效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組織由業務園長、教研組長及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爲主要成員的課題組,運用科學的方法,在我園小、中、大、學前四個年齡段展開關於教育環境與幼兒互動的現狀調查。在研究中透過實踐——反思——再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改進教育方法和途徑,以保證實驗研究的效果,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

1、準備階段(7月——12月)

(1)查閱資料,瞭解國內外環境創設研究狀況;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蒐集與課題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2)做好課題實施的相關物質準備。

(3)採取自學與專業引領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不同形式,學習、領會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提升保教人員對環境創設方面的理論素養及技能。

(4)制定研究方案和計劃。

2、實施階段(1月——12月)

(1)根據課題實施方案,各班級結合主題教育活動創設班級環境。形成主題牆涉及到的幾個版面內容或主題網絡圖;從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活動內容中創設與之相應的活動區;在溫馨提示欄中貼出主題教育活動邀請書,邀請幼兒、家長共同收集主題牆圖片、資料,創設主題牆。

(2)研究人員對實施過程做詳細記錄(包括文字記錄、攝影記錄),積累資料。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如課題組教師培訓班、實地觀摩環境、論文和案例評比、班級環境創設評比和其它研究交流活動等;

(4)定期進行課題的階段性小結、資料收集和成果總結工作。

3、總結階段(1月——6月)

(1)對課題的研究進行總結,整理有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2)彙總有關的研究成果(圖片、錄象、照片、文字資料等)。

(3)申請課題結題。

五、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在課題開展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如:調查幼兒對現有教育環境的反映、認知,寫出觀察記錄;蒐集相關資料,瞭解幼兒園教育環境如何進行創設才能與幼兒互動,掌握了環境創設的要求、內容和方法,寫出了實驗方案;認真閱讀、理解相關的書籍如《幼兒園環境佈置的思考》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讓環境和材料與幼兒對話》等,從多方面、多角度瞭解幼兒園教育環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需要,還專門組織教師到蘇州、貴州等地方學習扎染工藝。

另外,我園將撥出專用經費,應用到科研課題上來,以保證課題實驗的正常進行。

六、預期研究成果和形式

(一)研究報告

(二)論文集

(三)環境創設集錦(VCD)

(四)優秀教案、活動集錦(VCD)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

序號經費項目預算經費(元)

1資料費:報刊、檔案、複印、打印、購買必要的圖書費用。

2學習培訓活動5000

3環境創設材料4500

4攝錄設備材料500

5科研活動獎金5000

6合計20000

八、課題研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重實證、重理性;合理運用行動研究法、觀察法、比較法和經驗總結法等進行研究。

2、課題研究人員必須加強教育理論學習,以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行動。

3、及時慎重地、細緻地收集實驗資料,注意收集點滴的實驗成果和體會,以保證課題研究獲得良好的成果。

4、課題研究中要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作用,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入到課題研究中來,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5

一、課題實施的背景

當今聞名遐邇的意大利瑞吉歐教育體系,把個案記錄作爲一種全新的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教育方法,在當今世界被公認爲最優秀的教育方法。個案記錄不是純粹的活動記錄,它的使命是讓教師在對每個兒童進行關注時,能更好的遵循新《綱要》的精神,讓它更有利於針對每個兒童的教育和對特殊兒童的行爲矯正,讓教師自主、深入的去尋求掌握觀察兒童的方法,提高觀察的敏銳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實處。它體現的是被觀察對象的一系列發展進程,也體現了教師與幼兒互動、兒童與教師互動、家長與教師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幾年前,上海兒童基金會普陀幼兒園,開始了有關“觀察、記錄、分析和評價幼兒和幼兒園教育”的課題研究。該課題研究從加登納和瑞吉歐的合作研究《讓兒童的學習看的見》中獲得靈感,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幼兒教育家喬治·富門的指導和幫助。國內外進行豐富的個案研究,如:“幼兒家園行爲不一致”的個案研究、“幼兒交往能力”的個案研究、“幼兒多動行爲”的個案研究這些研究讓老師看到了“記錄”的價值,教給老師記錄的方式,從真正意義上指導我們的研究。

二、課題實施的現實意義

1、當前,我們在研討有效教學時發現,教學中普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教學目標不具體,沒有把握教學難點、採取有效教學策略解決難點;二是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及時反映,靈活駕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教師備課時備幼兒不充分,對幼兒的知識經驗不夠了解,活動的組織形式沒有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對幼兒的學習情況估計不足。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就是觀察瞭解、分析幼兒的有效途徑。透過個案記錄的實踐研究促進幼兒園的有效教學,這是我們開展此課題研究的現實需要。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學前教育應當尊重每個幼兒的自身發展的特色,應當因人而異,在觀察、瞭解每個幼兒的基礎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如何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裏能面對所有的孩子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無疑,開展個案研究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個案教育研究能促使教師圍繞案例中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學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我們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的體現。

3、我們幼兒園的辦學思想——順天應人、以智啓智,這就意味着要貫徹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思想,要遵循以孩子爲中心的原則,要有對幼兒快樂學習生活的追求,要讓幼兒園成爲幼兒幸福生活的樂園。對我們教師而言,要求我們心繫幼兒,真心關心幼兒,關注並瞭解幼兒的行爲表現,從孩子的角度設計和開展活動,要有用智慧啓發幼兒智慧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教學技巧。個案研究是貫徹辦學思想的有效途徑,透過個案研究能加快辦學思想建設的步伐,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三、課題實施的理性思考

1、課題概念的詮釋

⑴“幼兒”指3—6歲的兒童。(本研究對象指本園在讀幼兒)

⑵“幼兒個案記錄”指各研究者根據本班實際,確定研究對象,對個別或少許幾名幼兒的生活、學習過程或現象進行細緻和整體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是案例的記錄,也可以是連續跟蹤的觀察記錄,記錄的方式可以是筆錄,也可以是量表統計,還可以攝像、攝影等。

⑶“幼兒個案記錄的實踐與研究”指對觀察記錄的幼兒個案進行分析、研究,採取積極有效的教育策略,進行因材施教,以此促進幼兒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相關理論支撐

⑴“兒童中心論”—杜威教育理論,瑞吉歐人繼承和發展了杜威的這一思想,反對教育在教學中對兒童進行知識的單向灌輸,針對傳統教育中重心在教師、教材,唯獨不在兒童的“無兒童”的現象,提出了“兒童中心”的論點。

⑵瑞吉歐教育體系幼兒教育最獨特的貢獻,就是把“記錄”作爲教育實踐的基本組成部分。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家琳蓮·凱茨認爲,瑞吉歐的“記錄”爲幼兒教育提供的是基本的、同等重要的革新。第一,記錄幫助幼兒從活動中獲得廣泛而深入的學習;第二,記錄是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學校中所獲得的經驗;第三,記錄是教師研究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師瞭解幼兒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爲改進教學的依據;第四,記錄提供幼兒學習和發展的資訊。瑞吉歐教育體系使業內和業外的人士都感到震撼,併爲之折服,在很大程度上與瑞吉歐教育體系所建立的豐富“文檔”是有關聯的。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觀點和可能創新之處

1、主要觀點:

(1)以兒童發展爲本的觀點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堅持以尊重、理解、信任兒童爲前提,確保個案記錄研究的真實性。

(2)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獲得滿足和成功。教師在觀察時,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帶個人感情色彩,都應把自己當做局外人,把自己的、幼兒的行爲、語言都如實記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實、生動、具體的資料。

不干擾幼兒。記錄自然狀態下的表現,特別在“點點滴滴”中避免因記錄而干擾幼兒的活動,否則記錄只會流於形式;不喧賓奪主。觀察記錄只是爲教育服務,不爲了記錄而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不爲了記錄而放棄了對幼兒的指導,美其名曰:“爲了記錄”這本身就違背了記錄的初衷。

2、可能創新之處

(1)對尋常幼兒的個案記錄更全面、細緻、豐富、具體。

(2)個案記錄的開式多樣化(文字、圖片、照片或錄像),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爲,提高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的觀察更敏銳,教學策略更有效,更能體現教師的智慧。

四、課題研究的操作思路

1、研究目標

總目標:

透過幼兒個案記錄,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

具體目標:

(1)透過實踐研究,掌握觀察記錄的方法,真實記錄整理、準確分析個案,學會從個體到整體的個案研究方法,積累課題研究的經驗。

(2)聯繫個案記錄研究,更有效的開展備課、上課、評課。

2、研究內容

(1)個案記錄的內容包括個案記錄研究對象的確立、如何觀察並記錄幼兒一日生活、記錄的方法、怎樣分析記錄的內容以及怎樣評析記錄的過程。

(2)透過幼兒個案記錄的實踐與研究,促使教師全方位的備幼兒,瞭解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特點,從幼兒角度設計、組織評價教學活動,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3)個案記錄促進有效教學。備課時教師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把握重點,掌握突破難點的策略;在課堂中教師及時反映、靈活駕馭;課後教師及時記錄分析評價課堂的有價值的研究現象,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3、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透過查詢相關資料,學習古今中外有關個案記錄的理論知識以及個案記錄的研究方法,爲此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行動研究法:堅持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個案記錄的操作策略。

(3)個案研究法:老師們將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發生的有意義、有價值的片段或過程真實的記錄下來,加上情境分析和反思、感悟,進一步提升形成本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觀點。這就是個案研究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4)經驗總結法:在各個不同的研究階段,運用經驗總結法,對本課題的實踐操作進行整理和歸納、提煉和總結,形成具有一定結構體系的經驗和研究成果。

4、研究重點

(1)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探索影響個別教育的相關因素,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2)積累豐富的個案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提高。

(3)找出家園合作存在問題,以及針對問題採取的措施、方法。

5、研究思路設計

(1)組建一支具有一定實踐和研究水平、具有創新精神的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爲主的課題研究團隊。聘請市、縣教科研的專家爲課題顧問,對課題的理論支撐、研究方向、總結提升等方面做指導。

(2)對幼兒個案進行及時的分析、整理,有效的調整教師的教育策略,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

6、研究步驟構想

(1)準備階段完成選題,選好子課題,確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制定研究計劃。包括:劃分工作階段的程序,確立工作內容,安排工作時間,規定組織形式和表現形式。

(2)實施階段課題開題。研究者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研究工作。按月、按學期進行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定期總結交流。

(3)總結階段對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作價值判斷,形成研究報告,並整理相關的論文集。

五、預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2、保障措施

(1)本課題組核心人員均爲本科學歷,從事幼教工作平均爲12年,多次與省市級課題研究,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均取得過研究成績。

(2)本課師組爲學習型團體,成員們勤於學習,樂於研究,團結協作,業務能力很強。

(3)本課題組圍繞課題已開展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蒐集了大量的與本課題有關的資料,做了充分的、務實的調研工作。

(4)本課題能自籌研究經費,保障研究時間。

幼兒園課題開題報告6

選題的緣由和目的

(1)培養21世紀新型人才的需要;

(2)新世紀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需要;

(4)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需要。

本課題是在認真學習有關政策及理論的基礎上,就幼兒園開展科技教育活動,促進師生素質發展方面做些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一、研究概述

幼兒園的自然常識教學滿足不了時代的要求和需要。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外早期兒童教育理論、發展心理學理論的引進,活躍了幼教界的思想。重視早期兒童的智力發展成爲當時的需要。這一時期的自然常識教育基本上是爲智力服務的,內容侷限於自然現象,教學方法仍未擺脫教師講、幼兒觀察與聽講的模式。90年代初期,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教界借鑑了國外現代兒童科學教育的有益經驗,在自然常識教育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對幼兒科學教育進行了科學研究和較全面的改革。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全面的初步的素質。這種素質不是單純的表現爲個體掌握科學知識量的多少,也不是單純的表現爲個體對知識的學習能力,而是個體表現出的一種熱愛科學、理解科學、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內在綜合品質。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旨在透過在幼兒園開展以科技活動的方式進行的科學教育活動,促進師生科學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二、目前國內外關於本課題的研究

1、美國的20xx計劃及有關科學教育研究

2、國內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研究

(1)在全國教育科學“七五”和“八五”規劃中,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均爲重點研究課題。

(2)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及幼兒教師素質的制約,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始終未能開展。

①我國幼兒教育現狀。

②幼兒教師科技素質現狀。

幼兒教師職前科技知識教育是薄弱環節(調查說明)。

b、幼兒師範學校在校生科技素養水平不高(調查說明)。

c、幼兒教師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現代科技知識水平有待提高(調查說明)

三、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的界定

(1)關於幼兒科學教育。

(2)關於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科學教育含義。

(3)關於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的界定。

(二)怎樣研究

在研究計劃中的這一部分內容,主要包括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設計、研究數據的蒐集方法及對數據的分析。在研究計劃的結構中,它表現出來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