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2017年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學問君 人氣:7.57K

開題報告作爲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學生填寫,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2017年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2017年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論顧況山水詩蘊含的思想意蘊及其成因

一、課題來源、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課題來源

顧況是處於盛中唐之間一位十分重要的詩人。他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六朝,其思想深受以儒家思想爲主導,釋、道互補的時代潮流的思想,再加上他獨特的生活經歷,因此他的詩有着不同於其他詩人的思想風貌。他以灑脫不羈的方式繼承了自《詩經》,漢樂府以來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創作了具有重大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詩歌。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靈活多樣:有描寫山水風光的、有表現田園樂趣的、批判朝政昏暗現實的,還有詠畫、詠音樂的等。透過我對顧詩的拜讀,覺得其筆下的山水詩,凝聚着畫家的技藝和匠心,具有繪畫一樣的藝術美。山水,是顧況詩中出現頻率極高的審美意象,是把握顧詩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另一方面,從我翻閱的學術資料來看,對於顧況的研究大多都是就詩論詩,感覺對其研究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我想抓住其山水詩,從而來了解其人,近一步深入挖掘其詩所含意蘊及其成因。經過我與導師的商量與討論,肯定了論文的可行性,確定了這個題目,希望透過我的`努力和研究,給大家帶來新的認識。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文試圖透過縱向的深入研究,挖掘出顧詩自身的獨特魅力,並試圖以其山水詩爲切入點,透過對他的山水詩的解讀,來挖掘詩所蘊含的感情,並分析其成因,從而來了解其人。使其更加全面完整的呈現在人們面前,讓大家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提升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項目研究的水平。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據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第一手資料是《全唐詩?顧況集》,它收錄了顧況詩歌四卷共245首,斷句10則。目前研究顧況詩歌的主要依據是趙昌平校編的《顧況詩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和王啓興、張虹編注的《顧況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這兩本書主要對《全唐詩?顧況集》裏顧況的詩歌進行校點、註釋。此外,涉及顧況研究的專著主要有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唐才子傳校箋》,蔣寅的《大曆詩人研究》,孟二冬《中唐詩歌的開拓與新變》、顧易生《顧易生文史論集》等。

20世紀以來研究顧況的論文主要有:顧易生的《顧況和他的詩》(《復旦大學學報》1960年第1期),傅璇琮的《唐代詩人叢考?顧況考》、趙昌平的《關於顧況生平的幾個問題——兼與傅璇琮先生商榷》(《蘇州大學學報》1984年第1期),以及胡正武《顧況任新亭監時地新考》和《顧況浙東行蹤考略》等文。這幾篇論文主要對顧況的生平進行了詳細地考證。20世紀80年代有關論文有王啓興的《顧況的文學思想和詩歌創作》(《文學遺產》1985年第3期),鄧紅梅的《顧況詩歌新論》(《蘇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趙昌平的《“吳中詩派”與中唐詩歌》(《中國社會科學》1984年第4期),這三篇從思想內容、表達方式、創作方式。風格特點等方面對顧況詩歌作了全面的分析與研究。

到了二十一世紀,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顧況,研究顧況的隊伍開始壯大。對於顧詩的研究角度越來越新穎,研究視野也越來越開闊。主要有雷恩海的《天心月脅,駿發踔厲——顧況詩歌新論》(《周口師範高等專科學報》2001年第3期),周明秀的《顧況:在李白與李賀之間》(《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對顧況詩風的再評價》(《許昌師專學報》2002年第6期),柏秀娟的《獨倚長劍凌清秋——論顧況詩歌的盛唐藝術精神兼及繪畫創作》(《宜春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談顧況與佛教的因緣及其詩歌創作》(《龍巖師專學報》2004年第1期),陳耀東、陳思羣的《承先啓後,探求新奇——顧況詩文縱橫談》(《嘉興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另外專著中涉及到顧況的有:美國人宇文所安的《盛唐詩》,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第2卷),蔣寅的《大曆詩風》、《大曆詩人研究》,陳伯海的《唐詩學引論》,孟二冬的《中唐詩歌之開拓與變革》,胡適的《白話文學史》等。

分析:縱觀幾十年來學術界對於顧況詩歌的研究,筆者認爲對於顧況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對於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顧況的生平經歷的考證;(2)顧況詩歌整理,校注;(3)顧況詩歌分析、研究;(4)顧況文學地位的探討。透過大量學術作品、文章的閱讀,對於顧況的研究還是停留在一個表面,僅僅是就其詩來論詩;或是就其人來研究他這個人。感覺研究顧況已經走到了一個盡頭。因此筆者想從它的山水詩這個角度入手,來透過他的詩,從縱向更深層次去挖掘他這個人,給大家呈現出新的一面。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將以趙昌平校編的《顧況詩集》(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王啓興、張虹編注的《顧況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這兩書爲主要研究對象、參考依據進行研究,研讀。題目爲《論顧況山水詩蘊含的思想意蘊及其成因》,我將把重點落在其山水詩的解讀和成因兩部分上。並將文章分爲五個部分:

(一)、內容摘要

(二)、顧況人物生平簡介

(三)、顧況山水詩及其所蘊含的思想

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政治大變動,時代的變遷粉碎了許多文人墨客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有的選擇歸隱、寄情山水;有的遊山玩水,醉興於大自然。顧況就是其中一位。它作爲一名儒釋道三家思想合流的隱逸詩人,一生充滿了對大自然山山水水的喜愛與嚮往,再加之仕途不順,因此寫下了不少山水之作。他並沒有讚頌雄奇的大河山川,而是將目光轉向山林小河。代表名作有:《石上藤》、《薛荔庵》、《彈琴谷》、《山中夜宿》、《梅灣》、《芙蓉榭》、《石竇泉》、《彈琴谷》、《千松嶺》、《石竇泉》、《臨平湖》、《梅灣》、《山春洞》、《鼓鬆漪》等等。

(四)、形成思想的成因

分爲以下幾個方面:

(1)

(五)、結語

三、課題的研究(實驗)方法及預期成果

實驗方案:

1、查找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書籍,並進行分類。

2、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整理查找到的材料,根據影響因素進行分級研讀,充分做好開題前準備。

3、初步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並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完善。

研究方法:

1、詩史互證法:透過對歷史背景的分析來理解、探究其思想感情與成因。

2、科學思維法:以中華傳統文化、自然規律等常識性公理性知識爲理論基礎,對於材料確實之處進行合理推斷。

3、多角度證明法:對於某個觀點做多角度、多論據的論述證明,力保觀點的正確性。

4、查閱文獻法:透過查閱第一手文獻資料,來闡述觀點。

預計成果:

透過對於材料的查找整理分析,對於顧況的山水詩有廣泛、細緻的瞭解,近一步深入挖掘其詩所含意蘊及其成因。透過對於材料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以及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工作。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善畢業論文並對本論文論述內容有進一步的瞭解。

四、完成課題所需的條件、主要困難及解決辦法

所需條件:

文獻檢索網站所能查找的相關論文材料、學校圖書館內相關書籍、畢業論文撰寫規範

主要困難:

1. 對於顧況的山水詩的研究鮮有報道,相對參考較少。

2. 要從顧況所有詩歌中把他的山水詩篩選出來,工作量相對較大。

3. 由於詩人顧況所處時代社會環境較爲複雜,使得文獻記載可能會有很大的誤差,這給辨別實情帶來一些麻煩。

解決辦法:

1. 拓寬材料蒐集途徑。

2. 增加閱讀量,集百家之言,對於具體問題多角度分析。

3. 多聯繫指導老師,與他交流、討論。

4. 利用萬方、知網等網絡工具多途徑解決問題。

起止日期 論文工作進度(主要內容、完成要求)

20xx.12.6-12.13 根據所學知識與指導老師交流確定選題範圍,查閱與收集相關資料。

20xx.12.14-12.25 在導師的指導下擬寫論文題目,完成開題報告。

20xx.12.25 參加開題報告答辯。

20xx.12.26-20xx.1 進一步蒐集資料,初步完成論文大體框架。

20xx.1-2 繼續蒐集資料,完成論文初稿。

20xx.2-3 在導師指導下,修改論文初稿,並最終完成論文寫作。準備論文答辯。

20xx.3-4 對論文進行修改,繼續準備論文答辯相關材料。

20xx.4-5 進行論文答辯,並按時提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