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珠三角產業升級路徑將分化

學問君 人氣:3.22W

    推進珠三角一體化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兩個核心任務。對此,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珺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珠三角一體化必須建立在市場機制之上。同時王珺也強調,政府應該爲產業的升級和珠三角一體化營造環境、提供公共服務和制度保障。

珠三角產業升級路徑將分化

區域一體化的動力歸根到底要看企業發生的跨地區投資貿易有多少

佛山近幾年第二產業比重一直高達百分之六十幾,離現代化的目標差距是很大的。但事實上,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廣東2002年以來第三產業比重隨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出現下降趨勢。其實,這也是粵港澳近些年產業分工的結果

產業轉移成功的大部分案例都是採用將部分環節向外轉移、將總部留下來的方式

傳統產業集羣的升級很重要,其中標準化的產品要走規模化之路,個性化產品則給了中小企業施展空間

成熟產業是需求創造供給,新興產業是供給創造需求。因此,中國的產業升級中軸在製造業,美國產業升級的中軸在大學

市場是珠三角一體化根本動力

記者:在《規劃綱要》裏,珠三角一體化是一項非常核心的任務。您認爲決定珠三角一體化能否順利推進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

王珺:珠三角一體化是否能夠順利推進,最重要的是看一體化的動力是來自是行政的捏合還是來自企業的推動。

我們可以拿歐盟作範例來觀察企業的訴求是如何成爲推進區域一體化動力的。歐共體從1958年開始搞關稅同盟,然後演變爲歐洲共同市場,最終成立了歐盟,有了統一貨幣。歐盟一體化的動力是什麼?最根本的動力來自於企業,來自於企業出現了大量的跨境投資,而歐盟國家多、國家規模總體不大,國境的限制給企業跨境投資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不方便,企業逐漸地對各自所在的國家提出了一體化的訴求。可見,區域一體化的動力歸根到底要看企業發生的跨地區投資貿易有多少。在這個基礎上,政府要做的是順應市場和企業的要求,爲一體化提供製度保障,提供公共服務,營造環境。

回過頭來說珠三角一體化。在跨境投資這個問題上,國與國之間容易計算,但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不容易說清楚。但毋庸置疑,近些年來珠三角區域內部跨境投資和產業合作的確是在日益增多,區域之間的要素流動趨於頻繁,這就對珠三角一體化提出了越來越迫切的要求。

政府做規劃時應尊重市場選擇

記者:看來,在推動珠三角一體化政府和市場應各扮演什麼角色的問題上,您強調的是“市場主導,政府助推”,市場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您能不能舉一個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例子來印證您的觀點?

王珺: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區域間的產業分工的問題。比如佛山近幾年第二產業比重一直高達百分之六十幾,第三產業比重只有百分之三十多一點。這樣的產業結構,如果簡單套用現代化的標準的話,它離現代化的目標差距是很大的。但事實上,佛山第二產業比重高,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由於佛山發展製造業的各種條件非常具有優勢,不但佛山本地的企業集中精力去發展製造業,其他地市的很多製造企業也跑來這裏發展,而佛山毗鄰廣州,廣州的服務業很強,很多佛山的企業選擇了廣州服務企業來爲自己服務。這些都是市場選擇、企業選擇的結果。由於廣州服務業比重已經逼近60%,如果將廣佛當作一個大的整體的區域來考察,廣佛的一二三產業比重與其人均GDP水平就是匹配的。

其實,在產業分工的問題上,更典型的是粵港澳。廣東2002年以來第三產業比重非但沒有隨着人均GDP的迅速增加而提升,反而出現下降的趨勢,目前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低於江蘇、浙江等兄弟省市,爲什麼會出現這種背離經典經濟學原理的現象?其實,這也是粵港澳近些年產業分工的結果,要準確地評判廣東的經濟發展階段,其實只就廣東來論廣東已經說不清楚了,必須把粵港澳當作一個經濟體來考察,這樣得出的一二三產業比重的數據才更有參考價值。

總而言之,目前市場的力量已經在珠三角區域內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產業分工,因此,政府在制定區域發展規劃時,在一二三產業比重這一指標上就應尊重市場規律,不搞一刀切。在一些經濟指標上,可以分解的就分解,不可以分解的也不一定層層分解,從省分解到市,很多指標還好分解,但如果再從市到縣,從縣到鄉鎮進行分解,就有越來越多的宏觀經濟指標不能這樣按行政區域分解了,我認爲這是在貫徹實施《規劃綱要》裏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產業升級三大路徑

透過產業轉移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