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影響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調研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W

一、研究背景

影響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調研的論文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針對個人根據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鬥目標並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20世紀末,我國開始在高校大力宣傳和推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並取得較好的效果。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擇業觀、提高就業市場配置的成功率、降低離職率以及減輕當前的就業壓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目前學術界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基本都停留在如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以及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和意義等方面,而對職業生涯規劃主體的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較欠缺。

本文試圖從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大學生入手,主要從他們的年級、性別、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人員認爲,大學生在這些因素上可能存在差異,應該針對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法。因此,本研究主要調研不同年級、性別、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二、研究對象、方法和工具

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來自江蘇省蘇州地區兩所高校:蘇州大學和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其中,蘇州大學爲本科院校,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爲高職院校。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46份,回收率爲89.2%;其中有效問卷426份,無效問卷19份,問卷有效率爲95.7%.

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下:本科生114人,佔總人數的26.8%;專科生312人,佔總人數的73.2%.男生123人,佔總人數的28.9%;女生303人,佔總人數的71.1%.大一學生211人,佔總人數的49.5%;大二學生46人,佔總人數的10.8%;大三學生147人,佔總人數的34.5%;大四學生22人,佔總人數的5.2%.

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生源地情況如下:來源於城市的26人,佔總人數的6.1%;來源於城鎮的172人,佔總人數的40.4%;來源於鄉村的228人,佔總人數的53.5%.

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父親受教育程度情況如下:小學畢業的40人,佔總人數的9.4%;初中畢業的202人,佔總人數的47.4%;高中或中專學歷的149人,佔總人數的35%;大學或以上學歷的35人,佔總人數的8.2%.

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母親受教育程度情況如下:小學畢業的91人,佔總人數的21.4%;初中畢業的217人,佔總人數的50.9%;高中或中專學歷的107人,佔總人數的25.1%;大學或以上學歷的11人,佔總人數的2.6%.

2.研究方法。(1)文獻法:透過對國內外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資料進行學習研究,瞭解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情況、實施情況、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將來努力的方向。(2)問卷法:對相關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透過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從中找出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因素。(3)個別訪談法:對部分大學生進行重點、難點、疑點訪談,儘可能全面收集資料。

3.研究工具。研究人員自行編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31個題目,分爲6個維度,分別是職業認知、職業定向、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探索、職業期待。採用5等級評分:“非常符合”記5分、“比較符合”記4分、“不能判斷”記3分、“比較不符合”記2分、“非常不符合”記1分。

研究人員首先對量表進行信度和效度以及項目相關性檢驗,透過試測後統計:總量表的α係數爲0.693,其他各分量表的α係數分別是:職業認知5個項目α係數爲0.648、職業定向5個項目α係數爲0.579、自我認知4個項目α係數爲0.533、職業信念6個項目α係數爲0.266、職業探索5個項目α係數爲0.632、職業期待6個項目α係數爲0.482,表明調查問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除職業信念α係數爲0.266,其餘各分量表的α係數在0.482~0.648,表明分量表上各項目之間有較高的正相關。綜合初測結果表明自編量表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而且6個項目之間有較高的正相關,是可以進行大規模測試的。

三、研究結果

1.年級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研究人員對不同年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的得分進行統計,使用F檢驗後發現,不同年級在6個維度上的得分都有明顯差異,分別爲5.798、2.919、1.450、4.420、6.636、5.371,其中職業認知0.001(P<0.001)、職業定向0.034(P<0.05)、自我認知0.028(P<0.05)、職業信念0.004(P<0.01)、職業探索0.000(P<0.001)和職業期待0.001(P<0.001)。這表明不同年級在職業認知、職業探索以及職業期待方面差異顯着:高年級學生在職業認知和職業探索方面遠遠高於低年級,而低年級學生的職業期待遠遠高於高年級。

不同年級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較大,這就提醒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者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各年級的差異性,並根據這些差異有針對性地找到破解的方法。

2.性別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研究人員對不同性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的得分進行統計後發現,男生和女生在總體得分方面基本持平,分別爲103.4、103.0,均差爲0.288.男生和女生在各個項目上的得分差異也不大:在職業認知因素上,男平均值爲17.2、女平均值爲17.2,均差爲0.125;在職業定向因素上,男平均值爲17、女平均值爲15.9,均差爲0.629;在自我認知因素上,男平均值爲15.1、女平均值爲15,均差爲0.233;在職業信念因素上,男平均值爲19.1、女平均值爲19.3,均差爲-0.285;在職業探索因素上,男平均值爲15.7、女平均值爲15.4,均差爲0.435;在職業期待因素上,男平均值爲19.3、女平均值爲20.2,均差爲-0.956.研究人員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研究性別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發現,不同性別在職業期待這個維度上的得分差異明顯,分別爲-0.029(P<0.05)和-0.042(P<0.05),表明女生在職業期待方面明顯超過男生。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職業定向、自我認知和職業探索方面女生得分比男生偏低。

這些研究結果提醒我們,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注重性別差異教育,尤其在職業定向和職業期待等方面。針對女生職業期待高於男生但職業定向、自我認知以及職業探索卻又低於男生的現象,我們既要積極做好女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尤其是職業定向和職業探索方面的教育,還要做好她們萬一受挫後的心理韌性提升工作。

3.生源地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研究人員對不同生源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的得分進行統計發現,生源地差異對職業生涯規劃6個維度無顯着影響。本次調研學生生源來源於鄉村的228人,來源於城市的26人,來源於城鎮的172人。研究人員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研究生源對職業規劃的影響,城市、城鎮以及農村生源,在職業認知差異上顯着性爲0.639;在職業定向差異上顯着性爲0.168;在自我認知差異上顯着性爲0.295;在職業信念差異上顯着性爲0.140;在職業探索差異上顯着性爲0.397;在職業期待差異上顯着性爲0.665.然後再使用F檢驗後發現,職業認知、職業定向、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探索、職業期待分別爲1.164、0.366、1.977、0.332、1.617、0.791,P值分別爲0.313、0.694、0.140、0.718、0.200、0.454.

研究統計結果和研究人員的預先假設有點出入:研究人員預先假設不同的生源由於獲取資訊的渠道,以及家庭成員受教育程度不同,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會有所區別。但研究結果表明,農村生源只有在職業認知和職業期待方面略低於城市城鎮生源,其他方面並無顯着差異。

4.父母受教育程度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研究人員對父親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發現,本次調研對象的父親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大學或以上學歷35人,僅佔總人數的8.2%.研究人員使用單因素方差軟件(ANOVA)分析:父親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學生在職業認知、職業定向、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探索、職業期待差異上顯着性分別爲0.069、0.112、0.218、0.071、0.556、0.824.然後再使用F檢驗後發現,P值分別爲0.284、0.685、0.088、0.829、0.128、0.261.由此可見,父親受教育程度差異對職業生涯規劃6個維度無顯着影響。

對母親受教育程度不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發現,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母親受教育程度情況同樣不是很高:大學或以上學歷11人,僅佔總人數的2.6%.同樣使用單因素方差軟件(ANOVA)分析:母親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學生在職業認知、職業定向、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探索、職業期待差異上顯着性分別爲0.855、0.676、0.371、0.438、0.543、0.924.然後再使用F檢驗後發現,母親受教育程度差異對職業生涯規劃6個維度也無顯着影響。

研究統計結果和研究人員的預先假設也有出入:研究人員預先假設由於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會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定的影響。但透過上文分析,我們認爲父母受教育程度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影響甚微。因此,研究人員認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多地應該體現社會性,比如學校的教育、社會的引導、朋輩的支援以及良好的校園就業創業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四、討論與建議

1.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注意年級的差異性。透過研究結果1我們發現,不同年級在職業認知、職業定向、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探索和職業期待這6個維度上的得分都有一些差異,尤其在職業認知、職業探索和職業期待這三個維度上的差異更爲突出(P<0.001)。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更加重視職業生涯規劃,在職業認知和職業探索方面比低年級相對成熟,而低年級大學生的職業期待遠遠高於高年級。研究人員經過了解和訪談後認爲,關於職業認知,大一新生由於剛進入學校,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專業知識,而對職業生涯規劃知之甚少,因此他們在職業認知上得分明顯低於高年級學生。關於職業定向,高年級學生由於即將面臨就業問題,需要更多地去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特徵以及自己專業與未來職業匹配度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對自己的職業定向更爲清晰。關於職業探索,低年級學生剛入校門,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還遠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技能準備,因此他們在這方面的得分相對較低。關於職業期待,很多高年級學生已經開始社會實習或見習,對自己的未來有更清晰的規劃,所以職業期待也會相應更高。綜上所述,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年級的差異,不同年級應該實施不同的職業教育策略。低年級注重職業意識和自我認知的培養,中年級注重職業探索和職業期待的教育,高年級則側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

2.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注意性別的差異性。透過研究結果2我們發現,不同性別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職業期待這個維度上的得分差異明顯,女生職業期待得分要明顯高於男生。針對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經過了解和訪談後認爲,可能在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和家庭教育觀裏,女生往往更多的是被賦予家庭責任,有的女生甚至被希望在事業上不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只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因此,很多女生會很早地考慮職業和就業問題,並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相應的規劃以便儘早完成就業工作。而男生更多的是被賦予社會責任,所以自然會面臨更大的社會壓力,他們對未來職業生涯也會比女生有更高的期待、更高的要求。在就業方面的`反映就是,男生在未來職業生涯思考中,不急於馬上就業,而更傾向於進一步提高學歷,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以期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此外,雖然男女平等已成爲社會主流價值觀,很多職業也打破了性別的界限,但日常工作中的性別歧視仍然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用人單位由於各種原因還是會更傾向於招收男性員工。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男生比女生找工作相對更輕鬆,職業選擇的機會也更多。綜上所述,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性別差異性,儘可能地消除傳統社會角色定位和傳統社會期望的不良影響,同時引導女生自強自立、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爲未來激烈的就業競爭做好心理、知識和能力上的準備。

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體現社會性。透過研究結果3、4和5我們發現,不同生源地差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對職業生涯規劃6個維度均無顯着影響,這表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多的是由高校教師和個體的自我以及社會影響的滲透來完成的。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知識資源,結合專業發展趨勢和社會行業發展情況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並將其作爲公共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組織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和心理指導教師從大一到大四,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課程教學,學習過程中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自己、認識專業、認識職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職業興趣,制定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

4.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重視大學生心理韌性的提升。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熱情較高,但往往心理準備不足,表現在職業探索和職業期待得分較高,但職業認知、職業定向、自我認知、職業信念得分略低。這表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失敗的預測不足,學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努力提升大學生的心理韌性尤爲重要。Henderson和Milstein曾在1996年提出過“六策略訓練計劃”,這六個策略分別爲:爲學生提供參與有意義活動的機會;建立並保持對學生的高期待;創造一個相互關愛的校園氛圍;增強每位學生的親社會傾向;爲學生制定明確並且一致的行爲規範;教授學生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心理中心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除了提供助學金、勤工儉學等資助外,還精心設計了小型主題心理講座以及團體和個別心理相結合的心理輔導。經過半年多的實踐,效果顯着,有效地提升了大學生的心理韌性。

5.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注重大學生創業素養的培養。目前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雖然已經被廣大師生廣泛重視,但仍然存在個人本位突出、主動性不強、職業目標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如果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大力關注對學生創業的教育與輔導,將有利於克服目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發揮大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各高校也積極配合,結合本校辦學特色和優勢,在資源配置和組織與制度保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適合高校實際的創業之路。

例如,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實施的“四會融通”創業教育模式就比較有借鑑意義。“四會融通”創業教育模式分爲介紹會、交流會、懇談會和結伴會。首先是介紹會。學校透過專業介紹會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大力宣傳推介所學專業,讓其充分了解本專業所對應的社會和行業崗位,瞭解該崗位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發展狀況以及對從業者素質的基本要求,從一進校就開始樹立創業意識。其次是交流會。學校經常邀請成功創業的學長返校,與二、三年級學生交流創業心得體會,校友的成功案例點燃了學生的創業熱情。再次是懇談會。透過與專業人士,如企業家、行業管理專家和職業諮詢師等專家一對一的懇談,學生及早了解創業流程以及創業所需的專業能力、經濟保障和心理準備等,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最後是結伴會。學校發動各方智慧,積極爲準備創業並且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學生尋找合作團隊,研究創業方案,甚至提供部分創業資金。總之,透過“四會融通”創業教育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魯宇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2]李薇,羅靜,鄧瑩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5)。職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