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38W

《藍色的樹葉》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一

《藍色的樹葉》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節美術課上,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由“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爲什麼不由得臉紅了?”爲突破口,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對話,透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爲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後我進行了拓展練習,爲了防止孩子們一味的批判林園園,我將文中的泡泡語“我想對林園園說……”換成了“如果你是林園園,看到李麗沒帶綠鉛筆,你會怎樣做?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認識到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本課的教學,我感覺識字教學比較到位,透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如:小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的比較紮實,書寫美觀、格式正確。但也存在着許多不足:

1、在引導學生讀好對話時,引導還要細緻一點。在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聲的說”“吞吞吐吐”等詞,是訓練低年級學生透過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機會,可以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透過教師範讀或讀得好的學生的朗讀,很容易就能讀得準確。

2、在設計“讀讀說說”這一環節有些脫節,如課後練習的“讀讀說說”我若是放到學生在理解了人物對話後直接引出“讀讀說說”效果會更好一些,也順理成章的進行了語言提升這一訓練。

3、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於形式。如在處理人物對話時,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4、在讀人物對話時,教師雖然注重了提示語的指導,但學生讀的並不是很到位,教師應進行必要的範讀,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技巧。

總之,這節課在我自己看來上的.很失敗,我還應積極向其他教師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地鑽研教材,學習新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用新的理念來豐富自己,不斷地進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二

互相幫助,不應成爲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爲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啓示。

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鬆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並着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透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爲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後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進行說話訓練。

本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師重在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師生合作較融洽,但朗讀的參與面小,鼓勵性的語言和物質獎勵,沒有發揮較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處於一種被動狀態。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於形式,讓學生生硬的理解字詞,學習效果不大好,沒有達到教學目的,以後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三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後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學生。整體感覺上得還不錯。

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較紮實,透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不僅讀準字音,瞭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並能在此基礎上,運用詞語說句子。教學時,注意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匯入新課時,老師問:"你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繫季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半綠半黃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2,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於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3,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的說""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孩子透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透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範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4,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着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5,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善於發現問題,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如指導: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這句話時,我只是讓學生抓住"小聲地"這個詞,讓學生用小聲的語氣去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可以這樣設計:老師大聲地讀這句話,讓學生聽一聽老師讀得行嗎學生如果說行,讓學生再去讀這句話,細細理解到底該怎麼去讀,透過反覆讀,學生髮現應用小聲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學生自己發現了問題,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習興趣被極大調動,更加樂於學習。

6,進行品讀環節的教學,應注意找準切入點,以切入點的突破來貫穿全文。如本課的切入點就是"林園園看着主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引導學生抓住林園園的表情,心理變化特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在深入理解人物對話,心理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內心體驗,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