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金色花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71W

《金色花》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金色花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金色花教學反思

金色花教學反思一

初讀泰戈爾的《金色花》,就被其深深的迷住。這雖是一篇外國文章,但親情是永恆的,是不分國界的。文章以她的真摯而純真的情感而打動我們的心靈。

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散文詩。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朗讀教學法,借朗讀傳情,活現作品情感。朗讀形式我採用了幾種,如:個體大聲朗讀,錄音播放,分角色朗讀,集體朗讀等等。結果這爲內容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朗讀中,在想象裏,三次嬉戲成了三幅靈動的畫面,把朗讀與文章的品讀的有機結合起來,努力產生雙重的教學效應,即讀得好,又品得巧。一篇小小的文章因朗讀變得搖曳多姿,生趣盎然。

這篇文章,文意並不難懂,無須用太多的時間流連,只要巧妙的設計開頭和結尾。開頭放在引起學生對作者的喜愛上,這樣就會對他的作品有所期待。然後由讀,而誦。從而引導大家培養文學美感。

結尾可拓展,從而引發學生的想象力,試着讓學生用自己方式的向母親表達至誠的愛意,從而達到教學的高潮而讓學生有所收穫和學習的樂趣。

原來最自然的課纔會讓學生學得自然和快樂!

金色花教學反思二

我在《金色花》一課的教學中,我透過“讀出自己”、“讀出問題”這些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不斷與文字進行生命的對話,張揚個性,使學生既有讀書之樂,又有發現之喜。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爲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平臺,爲學生創設與文字對話、思維碰撞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談感受,學生互相評議,學生談生活。學生一旦被尊重,被推上主人的位置,他就會有精彩的表現。在談與媽媽的點滴故事中,有位學生談到早飯後媽媽的叮囑,多麼實在,多麼動情。可見學生真正體會到媽媽對自己的關愛。相信,在平常瑣事中,他也會認爲媽媽的嘮叨其實是一種幸福。在此基礎上,老師恰如其分的地引入歌曲《燭光裏的媽媽》,音樂的渲染,將學生的情感帶入更高、更濃的境界。以至於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出了“媽媽,我愛你!”的肺腑之言。至此學生真正被深深感動了。

作業的佈置是對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或爲母親做一件事。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感動、學會表達愛,作業看似簡單,實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疏忽的。作業的佈置正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向媽媽表達愛的機會。

總之,這堂課我以朗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透過充分的朗讀感悟課文,體會文中的母子深情。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見解的能力,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開拓學生思維,讓學生理解尊母、愛母這一偉大主旨,並付出實際行動。今後我不僅繼續貫徹這一教學理念,還要在引導學生質疑創新上多做嘗試。

金色花教學反思三

《金色花》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詩歌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藝術角度,從假想寫起,“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並由此生髮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的“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依戀,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天倫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初讀課文,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個機靈可愛的小小兒童。“我”的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裏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將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對母親非常依戀。“我”幼稚天真,卻藏着自己的祕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後母親問 “到哪裏去了”,“我”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說謊”,仍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戀。總之,“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

故事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的性格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兩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側重三點:一是詩的.語言美;二是詩的畫面美;三是詩的情感美。教學中我主要透過靈動多姿的朗讀(聽讀、賽讀、評讀、範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薰陶感情,從而讀出“語文味”,創造詩意的課堂。我覺得本課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後一個環節:“創意表達,昇華情感美”。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你讀了這篇文章,是否也覺得我們要爲深愛着我們的母親作些什麼呢?我們用有創意的作業,來表達我們一顆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麼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學生自由想象,用“我要變作……”說話。

1)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嚐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

2)假如我變成了一朵小小的白雲,我要緊緊跟隨着媽媽,使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免受烈日無情地炙烤。

3)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着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你沐浴時,把你吻了又吻。(泰戈爾《告別》)

學生表現都很活躍,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母子深情的體驗。

總結這節課的成功經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在教學中,既鼓勵學生讀,又讓學生明白應怎樣讀、爲什麼要這樣讀,使學生在充分體會詩歌蘊涵的感情的同時,還掌握了朗讀技巧,不僅讀懂了詩,也學會了怎樣讀詩。

二是簡化了教學環節。以前教詩歌時,總是將“語言賞析”單獨安排一個環節。這次我嘗試將“朗讀”、“理解”、“品析”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課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或創設氛圍,或激發興趣,或配樂朗誦,或畫面點綴等,爲課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師優美的語言也讓課堂富有情韻。

不足之處是教師的示範朗讀由於普通話不夠標準,影響了朗讀效果,以後在這方面還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