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學問君 人氣:3.17W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本單元第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反思本單元的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3.計算教學因解決問題而精彩,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例1、例2是在學生已會計算的基礎上總結概括運算的順序,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問題情景,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再讓學生說說爲什麼這樣列式,進一步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效果好,但作業中,發現有同學沒有仔細讀題,發生不該有的錯誤,還有的計算錯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絕大部分的同學能從例題中理解爲什麼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然後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但個別孩子運算順序弄不清,格式有錯誤,需個別輔導。

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運算順序,總結運算順序,學生探索出了多樣化的解決策略,並能在運用中創新,教學效果不錯。出現的問題:個別學生弄不清運算順序,需個別輔導,個別學生第一步算好後忘了把剩下的部分按原來的位置照抄下來,有的同學計算正確率不高,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對症下藥。

關於0的運算,加、減、乘學生很容易理解並能夠掌握,但除法中0的運算,還是有困難,特別是0爲什麼不能作除數,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應該多舉例,加深印象。

應用題中季度的理解學生還有一定難度,應該重點講解,同時複習好平均分的意義。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學利用量角器畫角時,本節課學生學的還比較輕鬆。比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

教材畫角的例題呈現了畫65°的角,下面是畫角的步驟,看了教材以後,我想畫角是否讓學生自學教材,然後讓他們動手畫角。但是,就在上課的一剎那,我改變了預設的方案,我讓學生先獨立嘗試畫角,因爲學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礎,可能他們會自己摸索出畫角的方法,如果不會,再採取方案一,自學教材,基於對學生的信任,於是問:“你們會畫60°的角嗎?先想一想,自己準備怎麼畫,再動手。”(沒有選擇教材的65°,而選擇了60°,我想學生可能會現不同的畫法,比如用三角尺畫。)聽說能畫角,學生比較興奮,想了一會兒,個個摩拳擦掌,興致勃勃地動手畫了起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彙報時學生出現了:王寧:“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畫的。”把他的作品反饋在實物投影上,確實是60°,但是角的頂點這兒畫的不太理想。陸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畫的,先在本子上畫一條射線,再用量角器的中心點對着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着射線,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畫一個點,最後從射線的端點出發,透過這個點再畫一條射線。”陸雨婷的說法多好啊!我在心裏佩服學生的能力。“你們喜歡那種畫法呢?”學生說的不一。“既然這樣,你們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個70°的角吧!”學生動手畫了起來,彙報的時候,學生都選擇了用量角器畫角,我問:“你們爲什麼不選擇用三角尺畫呢?”學生都說用量角器畫比較方便。學生同桌交流自己畫70°角的方法後,再讓他們看書,我說:“其實你們的畫法和書上的介紹的方法是一樣的,你們真了不起!”學生開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學生的高興勁,我知道他們此時已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那麼我呢?當然也感到無比的幸福。學生看書以後,一個學生舉手了,“老師,我還有補充,畫好以後還應該檢驗,用量角器測量一下自己畫的角是否正確。多好的的孩子啊!我從心裏感嘆着。

另外:當出現要求畫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時,會出現問題。主要出現在,學生利用內圈刻度畫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內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點,於是找不到記這個點的位置。於是教會學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爲內圈70度對應外圈110度的位置,內圈80度對應外圈100度的位置,內圈75度就對應外圈105度的位置。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積的變化規律》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課例以一組乘法算式爲載體,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運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在乘法運算中探索積的變化規律。透過這個過程的探索,學生將會經歷研究問題——歸納發現規律——解釋說明規律——舉例驗證規律四個層次的學習過程。學生將會用到觀察、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手段,並最終發現規律,歸納與驗證規律,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探索與推理的能力,讓學生體會事物間是密切相關的,受到辯證思想的啓蒙教育。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運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利用乘法運算,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學生透過對算式的觀察,自主的去探索規律、驗證規律,並使用規律。本課在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探索並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發現並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二、探究活動,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觀察以上這組算式的特點,想一想、說一說你的發現

《觀特點》

(1) 引導學生觀察因數的變化特點和積的變化特點。

(我們縱向看,這組算式什麼沒變?什麼變了?那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和積是怎麼變的?有沒有規律呢?)

(2)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

(3) 全班交流,課件引導

師給三個算式標上序號,如果把①式作爲標準,②式與①式比,因數和積各是怎樣變化的?

《找規律》

透過觀察比較,你能說說你發現的規律了嗎?

師:積的變化是隨着因數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

《寫算式》

運用以上規律與①式對比,你能接着往下寫兩道算式驗證一下嗎?試試看,一定行!200×8=1600 8×40=320 (要口算,你們是怎麼想的)

2、同學們再看一組題,它又藏着什麼祕密呢?

20×4=

10×4=

5×4=

(1) 引導用同樣的學法觀察第二組算式,說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法:觀特點、找規律、寫算式)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2)運用以上規律,你能根據15×12=180直接答出下面兩題的得數嗎

15×12=180 15×6= 15×3=

(寫完後和同桌交流你是怎麼根據規律寫下得數的,算一算對嗎)

3、整體概括變化規律

讓學生回憶,再讀一讀這兩個規律,數學講究簡潔美,能說得再簡單些嗎?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

(評析:透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概括,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對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整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問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第一關:小試牛刀

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做一做。

2、第二關:再展雄風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的第五題

3、第三關:隨機應變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的第1、4題

第一題誰來讀題,能利用剛纔學的規律來解決嗎?方法多樣,說說方法

第四題,如果用兩種方法,讓學生說說方法,哪種簡便。

4、第四關:終極對決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第二題,(如果沒有用我們學的規律,可出示百寶箱)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知識掌握情況。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於口算,能做到脫口而出,但由於部分學生對於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於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於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能力、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徵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於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錶揚誇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後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小學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爲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 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 班中的後進生,大多數是因爲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過於遷就;有的是由於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後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討論的能力,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於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並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三、教材簡析:(教材知識結構體系、重點、難點、德育滲透點等)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透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爲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爲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後,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可以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大量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內容是學習整數的最後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係、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己認爲合適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爲學有餘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轉差、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方法,佈置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資訊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 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資訊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 積極,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 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範、方便教學。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內容,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數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內容,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現總結一下,爲以後積累經驗。

一、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如:24屆─28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的金牌數,我校近年來學生總人數的變化,沙塵暴天數的變化,兩廠的產品銷售情況等,提供這樣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學生己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學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統計知識,會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描述、分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三、練習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根據本節知識結構的特徵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精心設計了三道練習題,分別爲:一是基本題,透過看我校近幾年來學生人數變化統計圖,發現數學資訊。二是變式題,對比出示兩個統計表,提問應選擇條形統計圖還是選擇折線統計圖。三是拔高題,透過觀察兩廠的生產情況統計圖,提問應選擇哪廠投資。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透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使能力得到發展。此外也照顧了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使情感得到了滿足。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匯入的時間過長,導致練習時間有些倉促,造成了前鬆後緊的局面。

二、對於有爭執的問題,如第2、3題,應讓學生爭辯起來,這樣才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應該是僅有的幾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收場。

以上說是教學反思,倒不如說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幾點拙見,它將指引我以後的教學……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xx的,哪些線是不交xx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xx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xx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鑑於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透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透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天真無邪、愛憎分明的,充滿着好奇心理。他們感興趣的就會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反之他們則會不予理睬。本節課中,我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爲線索,設計了“密碼門”、“密碼鎖”、“握手遊戲”、“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動,各教學環節緊密聯繫了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數學,並在數學學習中享受着快樂。

2、關注合作,嘗試解決

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夥伴,爲了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與學生一起構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3、聯繫生活,引發思考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事物的作用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排列與組合具有抽象性,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透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才便於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方法,從而發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規律。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中發現數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瞭解生活。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整理複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梳理相關知識、形成自己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主動探索、自主建構的過程。因此本節課重在學生的主動參與,有效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中。

1、創設情景,解決實際問題

創設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以積極、良好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全面激活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爲後面整理知識、建構網絡做好了鋪墊。

2、回顧梳理,構建知識網絡

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充分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方式對已激活的知識進行重組,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在此過程中,提高了數學學習能力,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綜合練習,靈活應用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將知識廣泛應用於新的問題情境中。透過基礎練習、辨析練習和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感受應用數學的樂趣。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點,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學生的親歷性,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課堂上給學生以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活動空間,同時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本節課的優點是:

1、我結合加法交換律爲同學們創設情景。透過複習讓學生加深對交換律的認識,一開始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爲下面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礎。2、讓學生讓學生分小組透過自已親身操作、親自計算、親自思考發現規律,得出結論。3、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有應用乘法交換律填空;應用乘法交換律判斷。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一點點理解、掌握乘法交換律。在練習中學生出現一些小錯誤,這給認清、理解乘法交換律添上了精彩的一筆。學生透過討論、交流真正理解了乘法交換律。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給學生表達的空間還不夠。整堂課雖然注意了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但還是感覺我講得多,給學生說話的空間少。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用小問題激起學生疑問,讓學生自主發現錯誤,說出錯誤原因,而不是教師牽引着尋找錯誤原因。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這堂課既是一堂新課,同時也是對軸對稱圖形的一種深化。爲使幾何課上得有趣、生動、高效,結合本節課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採用學生實驗發現法爲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爲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設定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使獲取新知識水到渠成。葉聖陶說“教是爲了不教”,也就是我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一些數學的學習方法。

在學習等腰三角形概念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事物總是互相聯繫的,應該做到溫故而知新。而透過“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的探索,讓學生認識事物的結論必須透過大膽猜測、判斷和歸納。在分析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的過程中,加強師生的雙邊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書本利用軸對稱來證明習題,但在這個方面我們進行了比較大的改動,基本還是利用全等三角形來證明,利用軸對稱證明較難掌握,也不容易寫.透過例題、練習,讓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教材說明

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與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數的尾數省略,求它的近似數。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則要先分別求出被除數、除數的近似數。而且除數是省略十位後面的尾數,被除數從哪位起省略尾數,可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及運算的方便程度來決定,使求出的兩個近似數可歸結爲表內除法口算。由於被除數、除數都要先求出近似數,比第六冊裏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要難。

例6,透過運醬油的情境引出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

教材給出了兩種估算方法: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後,用除法口算;另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後,用乘法口算,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教學。教學例6,完成練習十四中的習題。

2.教學例6時,可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取538和62的近似數進行估算比較合適?可以用什麼方法估算?使學生明確:取近似數時首先要考慮所取的近似數與原數不能相差很大,然後要考慮運算的方便,可以歸結爲表內除法的口算。

讓學生做“做一做”的題目時,要讓學生先想一想怎樣取近似數後再計算。

3.關於練習十四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3題有一定難度,教師要提示學生怎樣取近似數後再進行計算。

第51頁最下面的思考題。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據題意可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從圖中看出:①只參加數學小組的人數是28-10=18(人);②只參加語文小組的人數是14-10=4(人);③兩個小組都沒有參加的人數是42-18-10-4=10(人)。

教材說明

用整百數除的口算過程,實質上是先除以幾,再除以100的連除過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這個過程中,用一位數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則是用十除的類推。因此,教材首先複習了用一位數除、用整十數除,爲新知識的教學做好準備。

例4教學用100除一個數。教材從除法的意義入手,明確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後出例5教學用整百數除。所出的兩道口算題,一道是商一位數的,另一道是商兩位數的,都透過方框中的話突出用幾百除的口算方法。兩道例題後,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用整百數除的口算規律。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於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佔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這一單元的目標是這樣定的: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透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後括號外,先乘除後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說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說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現在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爲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2)在理解“先乘除,後加減”時誤認爲要先算乘法後算除法,先算加法後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後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係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並寫出正確的四則餘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說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爲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從學生的作業及單元檢測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不過關,主要體現在:

①順序出錯;②抄題時抄錯;③計算髮生不必要的錯。

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求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做到“一看(認真看題)、二畫(運算順序)、三算(認真計算)、四查(檢查計算結果)”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效率,同時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另外,堅持每天對學生進行3-5題強化訓練,力爭全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應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儘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於小學生的實際。更容易接受。如簡單的“畫順序線”,即可增強形象感。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憶幾個常見的面積單位以及其含義,板書1平方釐米=1釐米×1釐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 1公頃=100米×100米。隨後,我再問學生:“有沒有比公頃還大的面積單位?”學生透過預習知道“平方千米”,也知道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

當學生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後,我又繼續引導學生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推導。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課堂中學生有點困惑,我提示學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進行變形?這時學生受啓發,變形計算如下: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又因爲1公頃=10000平方米,那麼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結論:1平方千米=100公頃,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去經歷推導的過程,體驗面積單位之間的聯繫,再把他們的體驗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習活動中,學生願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這就是一種“體驗”。但是,課堂中儘管體驗過他們的推導過程,還相當一部分學生體會不到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究其原因學生的年齡小,另外像1000000這樣的數學生還沒有學到,根本不會讀,再者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單位太大了,學生想象不到它們的大小。比如:我們的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公頃?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平方千米?

在練習中,學生對於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換算非常混淆,需要花力氣去講和練。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本週教學了《商不變的性質》這一節課中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規律。

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出發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從自身內部的需要產生了問題(至少使學生感到教師引發的問題是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經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學生在相互不斷補充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猜想。波伊亞認爲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嚴格演繹思維證明問題,而且要教學生學會猜測問題。他甚至還向教師呼籲:"讓我們教猜想吧"。本節課學生在課堂中自己動腦分析,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透過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逐步獲得商不變規律的條件,並發現結論,在這一複雜的思維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方式是多樣化的,有個人獨立思考,也有小組合作交流,更有班級集體探究。這樣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

學生的自主探索是小學生成爲課堂小主人的必要條件,而留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更是必要。(對於這個規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請你再舉一些例子來證明)教師這個問題再一次激起學生的挑戰性。從現場看就有學生提出24÷5≠(24×2)÷(5×2),這難能可貴的疑問折射出學生絞盡腦汁之後的歡樂,他終於與別人看法不一樣。由此想到應該給學生多一些自由探索思考時間,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序,效果會更好!學生不但發現結論,還學會"猜想——驗證"的探究方法,會有一種"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覺。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脫式計算也涉及到,但運算順序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雖然拿到一個算式,你問他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他都知道,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卻很大,有相當多的孩子寫完算式接着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這說明了看似簡單的運算順序並不象想象的那麼簡單,只要記住運算順序就能計算,在識記和運用上還存在着脫節問題。

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着一些困難,對脫式計算的格式的書寫問題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寫在等號後面,不計算的把它扔在一邊,什麼時候需要了再寫出來,出現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況;還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寫前面,任意顛倒數字以及運算符號的順序,導致計算結果出錯。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陷入了思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級學習的影響,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劃線,誤以爲先算的要寫下來,而不是把計算的結果寫下來。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呢?

第一,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從而明確運算順序。

第二,熟記運算順序,達到張口就來的水平,這樣在計算時就形成條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運算順序的熟記,爲學生計算的步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關解決了學生頭腦中的一個難題。

第三,在書寫格式上要做好示範工作,邊講邊寫,告訴學生這一步算的什麼,寫的數是哪個算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沒有參與計算的要原搬照抄,參與計算的是寫計算結果。

第四,練習時要讓學生說計算的運算順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鄰的關係進行互幫互助,達到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決問題時,提倡學生列綜合算式,在糾正錯誤中讓孩子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正確的書寫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計算能力。雖然單元結束時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的要求,但在教學中還是走了一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