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解比例》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6.96K

下面是六年級下冊數學《解比例》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

《解比例》教學反思

  《解比例》教學反思(一)

學習解比例,是在學生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這是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這個班的學生經過我一學期的指導,已經初步具備自學能力,尤其那幾個成績好的學生,書本上的練習題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慾望。因此上《解比例》時,我嘗試運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新知識。上課伊始,我提名一個學困生口答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隨後我就出示一個與例1相似的題目,讓學生去尋找解答的方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自學了教材,不到五分鐘,同學們順利地完成解題任務。緊接着提問學生:“你們是怎樣解決這道題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比例的基本性質。那你們能不能具體是怎樣進行的?這個問題自然不在話下。

2、化繁難爲簡單,化枯燥爲生動。我是透過談話的形式,製造懸念匯入新課,促使學生去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學會了解比例的方法,並概括出的這節重點: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把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歸爲一句話,便於學生掌握。

3、成功地運用了“三個爲主”數學教學思想,以訓練爲主線組織教學;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困惑時,適時進行引導,在突破重難點時,進行了小結,實現了精講多練,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應有的體現。

4、盡最大努力面向全體學生,做好培優轉差工作。基本練習讓學困生進行反饋,實現“四個優先”;提高題讓優生進行探究解決,這大在激發了優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我明白: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還是源自於數學內容的本身。

  《解比例》教學反思(二)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爲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已成爲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的課題。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孔企平教授認爲:有效學習的基本要素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即“經驗”、“思考”、“活動”、“再創造”。

經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接知如接枝”,強調“接枝”必須接在原來的樹枝上,這裏的樹枝就相當於“接知”中原有的“經驗”。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去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經驗與“新知”進行相互作用,不僅有利於意義建構,而且有利於學生在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習動機得到強化。本課學習內容的知識基礎是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師在激活學生原有知識經驗時採取的策略不是單純讓學生複述有關文字概念,而是透過讓學生舉出實實在在的比例式,並透過判斷練習來達到這一目的。不僅如此,透過限時寫比例式,還引出了“比的基本性質”,這些知識經驗的激活,使學生自主探索新知成爲可能,這後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思考──有效學習就是要激勵學生勤於,樂於思考,思考是數學的核心,沒有學生思考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課堂。本課透過“在相同時間內,爲什麼有同學能寫出十幾個比例式”這一問題的.思考,在幫助學生回憶起了學習時間相對較久的“比的基本性質”的同時,也使學生有效建構了“比的基本性質”與“解比例”之間的內在聯繫。透過“猜想-驗證”的途徑,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思考、探究x的值,這樣的思考是有價值的思考,在取得理想學習效果的同時,肯定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活動──活動是心理體驗的基礎,以學生爲主體的活動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的重點不在於如何講解,而在於引導學生如何活動,透過“限時練習”即比賽的形式,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能全身心參與到學習中去;透過巧妙設疑,在引出比例中的未知項x的同時,引導學生猜測、討論,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相互幫助的品德也能得到培養;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