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教學反思範文

學問君 人氣:1.46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科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科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教學反思範文1

1.靜電實驗。實驗材料有兩種,一種是橡膠棒和毛皮,一種是玻璃棒和絲綢。課前我在實驗準備的時候做了嘗試,用橡膠棒和毛皮摩擦吸附紙屑不是很明顯,而有機玻璃棒經過絲綢的摩擦在靠近紙屑時吸附現象非常明顯,有的紙屑甚至飛舞了起來。於是選擇了後者作爲學生實驗的材料。課上對比實驗效果非常好。

2.意外收穫。學生在做靜電實驗的時候,有些同學叫起來:“看,我的袖管也能吸附紙屑。”我一看,果然,他的袖管上吸附着一些紙屑。因爲今天學生穿的是校服,衣料是腈綸的,在摩擦後很容易產生靜電,也出現了吸附效果。於是,我順水推舟,和學生探討起生活中其他的靜電現象……

3.細節失算。靜電實驗需要紙屑,而且是那種撕的很細小的紙屑。雖然再三提醒,下午三節課下來,地上掉了一些紙屑。因爲學生起身帶起的風也會使得紙屑飄落。我只得讓學生下課後把掉在地上的紙屑一一撿起。現在想想,只要在課前準備一些盒子,把紙屑放在盒子裏進行實驗,那麼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紙屑飄落在地上了。

小學科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教學反思範文2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是本學期科學四年級第一單元《電》的第一課,我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經驗,他們都經歷過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只是他們大多數沒有對靜電現象進行深入的探究。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首先用幾個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引導學生對靜電現象的關注,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然後透過摩擦起電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有些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會產生靜電,進一步認識靜電產生的原因,電流的形成。

在執行教學時,出現了意外的情況:摩擦並不產生靜電。儘管同學們的`熱情很高,使勁用塑料棒摩擦頭髮,摩擦衣服,或者用塑料梳子梳頭髮,均不能吸起細碎的紙屑或頭髮,我也感到意外,按照常規,用摩擦過的塑料棒或梳過乾燥頭髮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紙屑和觀察用梳過乾燥頭髮的梳子去接近頭髮,它們是會相互吸引。這到底是爲什麼?同學們都感到茫然,發展學生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也是科學課的教學目標,面對這意外實驗現象,該如何解釋,也是引導同學們進行探討的大好契機。我決定根據同學們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做進一步的探究。於是我問學生:“爲什麼今天摩擦過的塑料棒不能吸起碎紙屑,梳過頭髮的塑料梳子也不能吸起頭髮,而在冬天卻很容易吸起它們呢?”孩子們面面相覷,“哪是不是與天氣有關啊?冬天天氣怎樣,現在呢?”這下同學們向炸開了鍋似的,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冬天天氣又冷又幹,我脫衣服的時候會發出啪啪的響聲,經常被衣服電到,現在是夏天,天氣悶熱潮溼,頭髮衣服都被汗浸溼了,在夏天脫衣服時從來沒被電過;摩擦起電是不是與溼度有關?同學們的意見不一。建議用實驗來證明,只要用梳子摩擦乾頭髮和溼頭髮,就可以知道原因了。同學們發現長髮女孩的髮梢比較乾燥,就用塑料梳子摩擦髮梢,結果發現頭髮髮梢隨着梳子飄起來,而用同樣的方法去梳出了汗的溼發卻沒有隨梳子飄起來,用塑料棒摩擦其他的乾燥物體也會吸引碎紙屑。透過實驗同學們發現:乾燥的物體相互摩擦更容易產生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