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300字>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300字

學問君 人氣:2.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3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300字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

在明朝這個龐大的帝國,本質上,禮儀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對於違法行爲的掩飾則被認爲是忠厚和識大體,封建王朝的社會制度本身就存在許多缺陷。

餘大猷和戚繼光都是十分優秀的將領,二人在領兵作戰方面都頗有謀略,他們也都知道戰場上先進的兵器十分重要,只是二人最後的官職地位差別很多,是因爲什麼呢?那便是二人期望採取的改進措施了,可以說,餘大猷沒有像戚繼光那樣對於形勢有着透徹的分析,他不明白在封建王朝落後的制度下,想要說服國家改變農業的基礎地位,從小農經濟的體制下走出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更別提用新的技術改變鬆散的社會體制了。

而相比之下,戚繼光就十分明智,他知道一己之力搬動舊制度是不可能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在現有制度下盡全力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做完善,或許這樣才更能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發展吧。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2

張居正在歷史上以鐵腕著名。黃仁宇先生認爲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依靠自己的勤奮和人事關係安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改革卻遠遠超過了盤根錯節的文官集團可以接受改革的範圍,過大的威脅到了既得利益者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張居正的確很快,但是不見得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太快。只是現實沒有給他放慢的機會。萬曆年幼尚有他改革的機會,一待萬曆成年,有了自己的見解與看法,他的種種措施很有可能化爲泡影。

他必須在短短十幾年內獲得成功。書中一章取名爲世上再無張居正,倒是反映出作者對張居正的些許惋惜之情。如果多那麼幾個張居正,前赴後繼般努力進行變革,張居正也不需要那麼急切,可以按部就班理清各種複雜交錯的社會關係,將整個社會推上正軌。

只可惜,儒家的中和色彩排斥着這種人的存在。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3

現在的歷史書籍,因爲大都太單調、太教條、太格式化。而《萬曆十五年》簡直給我們開放了另一個世界,原來歷史是如此的有趣、複雜、豐富。在現在這樣一個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確實需要這樣的.書讓學生樂於走進歷史,走進文化,真正的提升自己的素養和底蘊,去思考一些過去和未來。

明代晚期和鼎革之際的李贄、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一些在當時社會上離經叛道的思想。市民文化興起,四大名著問世。

歷史的悲劇源於我們的無知和少知,痛定思痛,從明朝到現在,有許多東西是變了,但也有許多是沒有變的。禮爲一切社會行爲之規範,但道德卻不能代替法律,與此同時也並不表示道德可以被拋棄。健全法制體系,提高道德修養中華民族才能走的更快更好,民族的未來將走向何方,答案掌握的我們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