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600字>

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1.6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1

近些天,翻閱了孫瑞雪的書《愛和自由》,讓我明白了,愛孩子就要給他充分的自由,當然,這樣的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的。

《愛與自由》的一個最具有顛覆性教育觀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論,所謂的“精神坯胎”是說,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一瞬間,內在就有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的發展,指導兒童該去抓什麼,摸什麼……這種觀點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展模式發展。

基於這種觀點,兒童的成長不需要大人灌輸什麼新內容,而只需要爲兒童創造成長的環境和條件。如果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掌握語言的過程,就不難看出,環境對兒童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歲前,兒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語言,在這個過程無需大人爲孩子專設課程,兒童便能在周圍充斥的語言聲音中自行掌握語言,可見,兒童是自我發展的。而這種自我發展基於感覺之上,從感覺中發展並由感覺伴隨着。

我很讚賞這本書的觀點:“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在心理成長之上的。”這個與中國大陸“知識至上”的教育觀念似乎完全相悖,“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給孩子灌輸知識,這就是我國教育的現狀,殊不知這種完全違背兒童內在成長規律的教育觀念,正在吞噬着孩子的心智。

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2

正如題目所言,在這本書中,蒙氏幼兒園的園長孫瑞雪透過大量的實例來論述自己的觀點: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兒童按照自己的內心發展成專注、寬容、堅強的、完整的人。

關於兒童,連弗洛伊德這樣的大師所言也未必正確,我們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過,作者的這一觀點,我倒是深表贊同。本來嘛,小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一樣來到人世,對什麼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麼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腳等都是兒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兒童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因爲經驗欠缺,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大人看起來淘氣的行爲。如果真的愛孩子,又瞭解了這一點,給予兒童更多的自由,讓他去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完善,豈不是能塑造孩子!

記得曾經有位姐姐帶着自己正上幼兒園的女兒來玩,小女孩活潑可愛,新奇地望着周圍的一切。年輕的媽媽告訴女兒:這位阿姨是老師!老師。聽到這兩個字,小女孩頓時害怕地躲到了媽媽身後。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卻笑不出來,小女孩的老師到底對她做了什麼,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師?

這件事也許是個案,但確實讓我在一段時間之內對中國的幼兒教育產生了擔憂。《愛和自由》就有一個老師粗暴對待學生的案例:某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師扔了一個球給孩子,孩子沒接住,笨死了,連個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給老師,結果,老師也沒接祝當時看到這一幕的蒙氏老師想:這回老師沒話說了吧!接着,令人驚愕的一幕發生了,老師說:笨死了,連個球都不會扔!

怎麼着都是孩子的錯!可想而知,經常被這麼指責的孩子必然會膽怯、不自信、內向、對別人也不會寬容到哪兒去,並且對什麼都沒信心,也不敢去挑戰自己,更不用提什麼創造力了!

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3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蒙氏理論的書,拿到書後才一翻,就馬上被吸引住了,一邊看一邊打心眼裏認同,合上書本,內心充滿了接觸到真理的激動。

都說只有切身感受的事物纔會特別認同,現在卻已經想不起來到底是書裏哪些案例和說法觸動了自己,只知道一邊翻閱一邊忍不住幻想:如果自己從小能在“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長是多麼的幸福,甚至有一種衝動,恨不得把書上的文字騰印到父母的腦子裏,告訴他們當年那種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怎樣傷害和扼殺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總之,由此“愛和自由”的理念已經深深紮根在心裏,看着孩子們無邪的笑臉,作爲老師的神聖使命感再次昇華,看着孩子的臉,在心裏對她們說我也要“讓我的愛象陽光一樣包圍着你們,而又給你們光輝燦爛的自由。”

愛是什麼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無禮不求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書中是這樣的定義“愛”的。“不動怒、相信、盼望、永無止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

在愛孩子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爲現有的經驗早已過時。”曾經,我也認同一個家庭裏的孩子至少要怕一個人,要有個人“鎮”得住他;認同孩子小的時候講不通道理的時候,至於道理,長大了就會懂了;認同一個凌厲的眼色使過去,孩子就噤若寒蟬的“威嚴”……因爲,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的,我們從小按着“乖孩子”的模式去聽話、不惹事、好好學習、不貪玩,就是好孩子。

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4

我們給孩子的到底是“愛”還是“枷鎖”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想應該常常都是我們大人以爲是滿滿的“愛”,但對孩子來說可能剝奪了他的自由。

蒙臺梭利說過:“我們要做孩子精神上的僕人而不是主人。”如果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都應該瞭解兒童成長的科學規律,在實際的生活和活動過程中讓他們的'“精神胚胎”(敏感期)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他們一定會成爲人才的。的確,零到6歲甚至到12歲,兒童都處在很弱小的狀態,必須有成人來幫助他成長,但並不是成人自以爲是的“灌輸”,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自己會吸收。兒童內在有一個自然、有序的發展過程,它只需要我們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書中還舉了許多生動的例子,讓我們成人會“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整本書中沒有看到具體的教法和技巧,更多的是用飽含激情的話語讓我們體會到蒙氏教育的核心——對孩子的愛和尊重。

在《愛與自由》這本書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叫真正的“愛”!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各方面發展都會比較出彩,比如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小、獨立性強、思想開闊、自信、記憶力好、解決問題能力強,同時孩子快樂無比!許多家長會有錯覺: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依戀她(他),但在作者看來是,父母越愛孩子,孩子也就越不過分依戀父母。因爲很多經驗告訴孩子,父母只是短暫離開,那種持久的愛的行爲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裏,愛是穩定不變的!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態度不能起伏太頻繁——愛他們的時候會表現出特別愛,情緒低落時候又會對孩子冷漠態度,這樣在孩子心理上會造成一定的壓力,他們會懷疑父母是否是一直關愛自己的,這樣會不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他的成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5

孫瑞雪的《愛和自由》這本讀物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更加了解兒童的心理、訴求、想法。這本書告訴我們,兒童教育同樣要與時俱進,給我帶來幾點兒童教育的思考。現今我國發展很快,兒童物質生活豐富,現在的兒童還需要什麼呢?

一、兒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鼓勵。大部分的人平時都會給孩子買很多的東西,可是那並不是他最想要的,只有理解和疼愛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請減少與別人孩子的比較,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沒有盛開的花朵,請耐心等待他盛開的高光時刻。

二、兒童需要家人的陪伴。只有時常陪伴在兒童身邊,兒童纔會感覺到開心快樂,兒童纔會感覺到被重視。現在好多兒童一上小學就被父母送進寄宿制學校學習,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缺失了幸福感,更有嚴重者學習很差,不願與人交流,甚至發生自閉現象。還有好多農村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很少陪伴孩子,讓童年時光失去了色彩,等到孩子大一下進入叛逆期,出現很多過激行爲,父母想挽回時就晚了一步,請抽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度過美好時光吧。

三、兒童需要玩耍時間。現在的教育模式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搶跑,提前學習與自己年齡不符的知識,而忽略了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就把孩子的創造性給抹殺了,提前學習的知識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創造力,甚至讓孩子收到傷害。有個小女孩,小學六年級鋼琴十級,爲了練好琴,父母費心費力時時監督督促,孩子爲了不練琴,把水故意灑在鋼琴上,後來鋼琴十級證書拿到手後,孩子再也不願碰鋼琴一下。

我們今天的兒童教育應該重新審視,要符合現在兒童發展的需要,保護兒童恰當的接受教育,尊重兒童的玩耍權利,陪伴好兒童最重要的一段時光。這就是我的讀書感悟。

愛和自由的讀後感600字6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頗多,我認爲,這本書是一扇窗,推開它,發現兒童,亦發現自己。

這本書以“愛和自由”爲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擇。作者用各種事例詮釋了“愛和自由”對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這樣的孩子就可以全面發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時,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爲的方法。總體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着兒童教育,並總結出一些經驗。

每一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那愛到底是什麼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書中是這樣定義“愛”的。受此啓迪,我感覺:愛是尊重,愛是珍視尊嚴。愛孩子,表現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愛絕不是表現在你的頭腦裏,愛不是你想的這樣愛孩子就可以愛孩子。不是這樣的,愛表現在你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每個姿態,每個想法,每個意識中,它表現在你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愛孩子,讓孩子成爲他自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愛孩子,就要關心孩子的成長。

讓我們從瞭解自己開始,瞭解生命的意義,瞭解成長的規律,認識並尊重每一個新的獨立的個體,蹲下來,時刻關注自己和他的成長,用真正的、無條件的愛滋潤彼此的心靈,讓自己和孩子一起快樂、自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