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2000字>

大學生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2.6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6篇)

大學生讀後感2000字1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透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裏,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豔冠羣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就此展開。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己的丈夫一切實情,希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後遺症,又對酒與藥物有了依賴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後,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非常大。後來,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現在所謂真摯自由的愛情也開始要被遺棄,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拒絕和安娜離婚並逼她放棄兒子。最後安娜身着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貴族婦女。她不滿於封建婚姻,追求真摯自由的愛情。但作爲貴族社會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雖然只是個人的愛情自由,採用的也只是個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於面對整個上流社會,誓死不做虛僞的社會道德的俘虜。在衝破封建束縛,反抗社會壓迫方面,她做到了處在她那個地位和環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這對當時的貴族資產階級社會,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義。

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部小說。當時的社會是多麼黑暗,多麼殘酷啊!她容納不了安娜,很難說現在的社會能容納這樣的女人。人都是爲希望而活,因爲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愛,最絢麗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註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柔弱的身軀,我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ròutǐ,而是靈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並非因爲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因爲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裏還保持着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

然而產生這場悲劇的原因是:

(一)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動盪的社會和宗教及倫理道德摧毀了安娜的愛情,迫使她走上了毀滅之路。

(二)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利用婚姻和兒子束縛着安娜的感情,使她身心倍受折磨。

(三)安娜的情人渥倫斯基不能脫離所生活的環境和社會,對安娜感情淡化,萬般無助的安娜最終走上了死亡之路。

(四)安娜本身:安娜的內心深處存在着激烈的爭取自由愛情和個人幸福與遵守貴族道德原則的衝突。

她試圖掙脫封建婚姻的鐐銬,爭得享受生活、享受愛情的權利。因此,安娜一方面需要愛情,大膽地追求愛情,另一方面又信奉貴族社會的道德準則,這造成安娜的大膽反抗行爲,不僅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同時也得不到她自己的認可,她靈魂深處這兩方面的內在矛盾至死都在折磨着她。

因爲愛而對所愛的人產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種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爲過,關鍵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的能力,嚴格來說是經營愛情的能力,並不是人人都與生俱來的,必須後天認真學習才能熟練掌握。於是我想,許多生活中的愛情失敗者會不會是由於他們自身缺乏愛情能力的培養造成的呢?在愛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爲依據,既不求證,也不給機會解釋或改正,便開始實施不可逆轉的報復,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有人說:安娜的悲劇也是內涵豐富的社會悲劇。是啊,我們都期盼着理想、寬容、仁慈,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悲劇總是一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嚮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社會,這一則悲劇帶給人們的啓示,更是深刻且恆久的。

大學生讀後感2000字2

第一次讀《青春之歌》這部小說是在進入大學一個月後。在郭曉春老師的課上,這部小說被小郭老師多次提到,並且對它的評價頗佳。我想,既然是這麼好的一本書,我應該好好去看看。所以,我把這部小說認真仔細地閱讀了一遍。當時看完這部小說後,我並沒有太多的感觸。我並不覺得它有什麼令人動人心絃的地方,只覺得書裏面的那些人物是那麼的不真實。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麼英勇的人,並且還是個女人。

再次閱讀這部小說是在寒假期間,因爲在家中無所事事,以至於產生了無聊的情緒。因此。我又再次拿起《青春之歌》這部小說來看,這一次卻從中品出不同的韻味來。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似乎很難體會到當年的革命先烈們戰鬥的艱辛,更何況我們這些90後的孩子們。我們或許知道周杰倫,很熟悉王菲,但是卻對秋瑾這些烈士一無所知。事實上,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依稀地,身上還留着那個時代的傷痛。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離我們遠去了。

有些人說,我們有些事情是不能選擇的。比如說我們的父母是誰,我們生活在什麼時代等等。我們可以說我們有權選擇我們的生活,但事實上有時候我們身不由己。林道靜他們那個時代的人想要和平,想要過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生活。但現實是殘酷的,他們必須要過那種居無定所、膽戰心驚的生活。

再一次的細細品味,我領悟到了林道靜對黨的真摯的依賴像孩子依賴母親一樣的感情;領悟到他們那一羣像火山一樣噴發熱血的愛國熱情;領悟到了那個時代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風雲。在那個動亂不安的時代,林道靜的革命精神讓人讚歎不已。當然,林道靜不是一天就能成爲一個革命戰士的。最初的林道靜是朵冰清玉潔的連花,是一個小知識分之而已經過了艱苦磨練和改造的過程,她身上逐漸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在經歷了兩次鐵窗中血與火的洗禮後在革命實踐中變得堅強,政治上也逐漸成熟起來。

能堅持着自己的堅持,是林溢靜的感人之處每當我讀到她入獄時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後依然堅持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堅持革命道路時我深感到自己以前知識的膚淺因爲小說裏一個個鮮明的革命人物一個個地犧牲讓心硬如石的人也爲之哀泣。當然,我很鄙視那些反面人物,那些卑鄙的手段和背叛令人咬牙切齒,即使他只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也能讓人爲之震撼。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戰勝了孤獨寂寞,他就可以戰勝一切其實,在哪個戰爭的年代,革命戰士們面臨的最大的敵人是孤獨,當時,由於革命是事業被很多人仇視,因此阻礙也重重。所以革命事業往往是在祕密進行着。剛開始從事革命的人們大多是沒有戰友的。因爲這種舉動不變世人所理解,把他們當成造反的人看待不是孤立就是打壓。例如巴金《激流三步曲》中是覺慧,無法忍受封建家族的禁錮而離家出走,投奔革命,這些投奔革命的人不被人們承認,因此他們覺得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孤立着的。

這種孤獨其實在他們看起來並沒有什麼,至少他們還有懷着同樣的革命夢想的戰友們。有戰友們的支援和鼓勵就足矣。但是當僅有的同伴也不相信你。不理解你時,纔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孤獨正如《霧·魚·電》中的吳仁民一樣,他們不被同志們所理解,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了因而痛苦萬分。《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也一樣在她還沒有入黨之前她雖然忠於革命,但是內心切很迷茫不知道人性的方向在哪裏,遇到盧嘉川林紅等人後,在他們的幫助下逐漸融入革命中但是黨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對入黨人員的考驗是非常嚴厲的,最苛刻的一項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獨,林道靜在入黨前遇到過很多困難,身邊的同志不斷地犧牲,自己也一次地從死裏逃生。那時候沒有人能幫助她,沒有人告訴她下一步該如何走,她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地摸索前進的道路。她堅持着,堅持孤獨地走下去,她相信未來她不會是孤單一個人。

在入黨後,她積極地在北京大學策劃革命活動。在此期間,由於叛徒的挑撥離間,她最好的朋友與她反目成仇,與她爲敵所有人都攻擊她,侮辱她,將她當成叛徒,這些困難她都挺過去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革命的理念伴隨她左右,所以她並不覺得孤單。勇敢地向前。

那個時代讓你擁有戰勝孤獨的勇氣,那個時代讓你奮勇向前,那個時代讓你停不下來。他催着你向前,向前......這就構成了一曲獨特的青春之歌,這支歌它歌頌勇者,這支歌它趕走寂寞,這支歌它催人奮進,只要你還有一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燃燒起革命的熱情,這種熱情支援着無數英列,他們哪怕在死神面前就算犧牲也永不後怕,致死不渝。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爲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鍊,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大學生讀後感2000字3

說到讀書心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傲慢與偏見》,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也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傲慢、偏見,這兩個毋庸質疑的貶義詞,讓簡。奧斯丁的作品成爲精緻的`象徵一時之間聞名遐邇,從而傲慢與偏見也成爲了膾炙人口的偉大著作。

簡。奧斯丁生於一七七五年,卒於一八一七年。其間英國小說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以範妮。伯尼爲代表的感傷派小說和哥特式傳奇小說雖然風靡,但終究因蒼白無力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此後奧斯丁發表了《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勸導》等六部小說。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傷感、哥特式小說的矯揉造作,使得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開始啓蒙。《傲慢與偏見》以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爲題材,然而與大多數戀愛小說不同的是,它以男女主角的愛情糾葛爲主線描述了四起姻緣,透過對照與描寫提出了道德和行爲規範的問題。

當我讀完這部著作的時候,我爲伊麗莎白和達西最終美滿的結爲伉儷而感到欣慰和滿足。是的,是因爲他們有傲慢,有偏見,纔會有這一切的波折。伊麗莎白是個熱情、活潑、卻又不乏純真的鄉村少女。她不懂得勾心鬥角,不懂得如何區分真實和虛假,因而偏見在她心中產生。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他的傲慢正因如此,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爲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伊麗莎白也正是因爲對達西的偏見,而才使她輕信了威克姆對達西人品的貶低之言。

可欣的是,達西與伊麗莎白的矛盾最終融解了。設想,如果達西沒有向伊麗莎白示愛意,或是在遭到拒絕和人格的侮辱後沒有澄清,並放棄了對真愛的追求,那結果又會是怎樣?會是一個悲劇,也許簡與賓利執着的感情也會毀於一旦,莉迪婭的輕狂舉動會使貝爾特家庭蒙上羞恥的陰影,名聲敗壞。然而這一切都沒有呈現。因爲達西用他理性的眼光看到了伊利沙白的純真,他原諒了她。因爲愛她,所以他會不顧祖母凱瑟琳的阻止,毅然選擇了她。

這樣起伏跌蕩的愛情,僅有真摯愛情的滋潤,他們是因爲有了"愛"才走到一起,簡與賓利、達西與伊麗莎白。他們的愛是純粹的,而夏洛特與柯林斯的愛情則完完全全建立在金錢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從側面也折射出了社會中兩種不同的人羣的對立,反映了當社會中的某種矛盾。在本書中,女性的社會角色是很明顯的,即便是有錢的太太、小姐們,充當的角色也只是家庭主婦而已,社會中男尊女卑的現象十分嚴重。比如班納特家中有6個小姐而沒有男孩,因而此班納特家的財產不得不由班納特先生的侄子繼承。這樣致使6位班家小姐的嫁妝只有從其母親當年的嫁妝中分得,嫁妝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輕的小姐們不得不選擇一條像夏綠蒂那樣的路,透過婚姻來爲自己將來的溫飽作打算,自然會將婚姻視爲金錢至上的買賣。如書中所描寫的,每一位太太在後半生最大的願望便是嫁女兒,讓她們未來在丈夫資產的庇護下得以生存。因此,郡裏一旦來了一位有錢的紳士,母親們便認定他爲自己的準女婿。所以當班納特太太得知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的求婚後十分氣憤,責怪女兒不明智。以柯林斯在金錢方面的條件而言,可以保證伊麗莎白將來有安定、溫飽的生活,在其母親看來,放棄這樣一棵"搖錢樹"簡直是無理取鬧。在她年輕的時候,也是透過婚姻換來的衣食無憂,現在她更有義務要求女兒們以此獲得"幸福",沒有原因,這只是一種規律,是英國社會當時的婚姻法則。

沒有經濟能力的女性在當時的金錢社會中得以舒適生存的唯一辦法是,出生前就挑個名門旺族,但這僅憑機緣,更多不幸出生於普通家庭的,便只能向生活屈服。可悲的是,她們從不發現這是社會的弊端,而一直認爲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就像是花瓶,等着有一天被一位出手闊綽的人買走,僅憑運氣,與愛情無關。這便是那一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婚姻怪圈只是她金錢至上的一個體現。社會的不平等性註定了那一時代的婚姻結構,享受愛情是一種奢侈。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着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還有更多更多。這本書就是給了你一個這樣的空間,讓你去思考,去感悟。

大學生讀後感2000字4

對於每一個剛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來說,難免會感覺到一些的迷惘。因爲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經被實現了,所以,一時失去航標的我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於是,在我們剛入學的時候,我的助理班主任就向我推薦了一本書——《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他說,看完這本書以後我們的目標會變得明確一些,也可以開始知道自己應該在大學乾點什麼了。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把書買了回來,並且細細地把它品嚐了一遍。

書的封面顯得比較樸素,而且如果不是我的助理班主任的強力推薦,我想,我看到它的書名就不會去買它,可能因爲這樣我就會與一本好書失之交臂。這本書還有一個小標題叫“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這個標題給了我這樣一個感覺:25歲就做了董事長肯定很了不起了,既然他有意出一本書來特地地給大學生忠告,而且還讓我們的助理班主任覺得有必要推薦給我們,那麼這些忠告應該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了。這就是我對着本書的最初感覺,後來也發現,的確如此。

這本書比較簡要地概括了在大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可能產生的想法,而且作者以一個第三者、過來人的角度比較客觀地給了大學生一些忠告,對於其中的一切問題我是有比較深的感觸的。綜觀全書,他讓我明白了:在大學要儘早地給自己做好定位和規劃,爲自己將來的就業作好鋪墊工作。下面我來談談在讀完着本書後幾個我比較有感觸的問題。

在書的開始,作者開門見山,向讀者們概括的說明“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首先要學會思考。其實又何止在大學裏要學會思考,依我看來,一個不會思考或者一個自以爲會思考的人是絕對不會獲得成功的。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爲前者的人格纔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我們已經被迫接受了十二年的填鴨式教育,已經不知道被剝奪了多少獨立思考的空間,現在我們來到了大學,雖然還不能說我們完全脫離了那種教育模式,但最少在大學裏,我們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讓自己成爲一個思想深刻的人,那麼我覺得,我們就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那麼怎樣才能成爲一個思想深刻的人呢?我覺得第一,我們要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與現實的土壤。按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要在“與柏拉圖爲友、與亞里士多德爲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爲友。我們要博覽羣書,充分利用好大學圖書館這個優良的資源。而且我們看書的時候不要只侷限與本身自己的專業,要多看一些其它方面的書,儘量地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對於我們將來就業也是有好處的。另外,我們要見微知著。每天都有很多小事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可是,只要你善於思考身邊的這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書中,作者還提到了人生規劃的問題。作者認爲,每個人畢業以後大致有這麼三條路可走:仕途,商界,學術。作者讓我明白了,一個成功的人生應該有及時的定位和深思熟慮的規劃。首先,我們要充分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性格和長短處。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並且結合實際情況爲自己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光明路。最後,我們就應該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培養自己的能裏。想做官的就要培養自己有審時度勢的能力,要能察言觀色、見微知著,否則在官場恐怕很難做出一些不適當的判斷。做學術的就應該有開放的胸懷、容忍的氣度、自由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執着、秉持理想的堅持不懈。在商場打拼的就應該有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善於抓住機會的能力,而且要有足夠的勤奮,努力就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

最後,我還想在提一個問題,那就是作者提到的“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在當今社會,特別是我們處身的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人際關係真的可以關係到我們的成敗。馬克思都說了“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係之中的,正式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才讓人成其爲人。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搞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呢?首先,我們當然要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質,沒有人願意與一個素質低下的人交往。其次,我們要主動跟別人去交往,搞人際關係我們不能長期處於被動的狀態,這樣是不可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的。再次,我們要懂得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交上了以後,如果日後缺乏聯繫是很難維持下去的,一旦失去,也許我們當時只是覺得少了個朋友,但可能到了以後,我們可能會因爲這樣而少了依次成功的機會。我們在平時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到了我們工作上或者我們需要用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變成一種資源,而且是一種難得的資源——人脈資源。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人脈可能是一條讓你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能夠在讀大學之初就讀到這本書我覺得是一種幸運,它可以讓我少走許多彎路,讓我在有限的時間裏多做一些“有效”的事情。真的,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大學生讀後感2000字5

網絡、電視等平臺的出現,讓許多人感受到潮流的魅力。然而,在午後恬靜溫暖的日光下,細細品味一部經典著作,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很多人都看過《西遊記》的電視劇,那精彩的畫面一幕幕展現,扣人心絃。到了劇場高潮,時常令人讚歎連連,拍案稱絕。不得不說,經典的亦或是新拍的《西遊記》電視劇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是三代人的記憶。當我接觸到吳承恩筆下細膩的文字,發現其雖然不像熒屏一般予人視覺激烈的衝撞,但卻如行雲流水,每一處皆藏着精彩,透着絕妙。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猴爲親;夜宿石崖下,朝遊峯洞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形象生動的描寫把石猴的初始狀態刻畫得活靈活現,行走跳躍,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彷彿眼前就有這麼一隻靈動的石猴,予人無限遐想的空間。現在的青年,多半與手機爲友,電腦爲親,少有一份閒情任自我思考,體會名作中奇妙的意境。

無論是粗看還是細讀,《西遊記》的文字都經得住推敲。於細微處變化無窮,情節精彩處跌宕起伏。當我翻到《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這一章時,很難想到作者竟用如此丹青妙筆將哪吒和悟空的鬥法描繪得使人真假難辨。“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那一個蒙差來下界,這一個欺心鬧鬥牛,斬妖寶劍鋒芒絕,砍妖刀狠鬼神愁;縛妖索子如飛蟒,降妖大杵似狼頭;火輪掣電烘烘豔,往往來來滾繡球。”似乎真有二人決鬥眼前,電光火石,刀劍相拼。

越往後讀,越能得到一種用言語無法說出的喜悅。悟空拜師學藝,大鬧天宮,直到終於走上正途,隨唐僧一道前往西天求取真經。這其中迴環曲折,歷經艱險,不需我多說,幾乎人人耳熟能詳。

品讀一部經典名著,自己的心會慢慢沉澱,隨着情節發展在不覺中感受文字的妙諦,融入自己思考的空間。《西遊記》中的人物折射出的正能量,恰恰是現實所需。

唐僧在取經途中,誠心向佛,從未改變。而現在有幾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能做到像唐僧一樣的始終如一呢?又有多少人中途易轍,輕易就動搖了?說唐僧是偏執也好,頑固也罷,逐夢路上我們需要像他一樣的堅持,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縱然再多‘妖魔鬼怪’前來阻擋,也抵不住你堅韌的決心,向前的腳步。

八戒好吃懶做,但卻心地善良。浮躁的社會,人們的心裏悄悄多了些許恐慌和急迫,少了一份溫暖和平靜。看着老人摔倒在地,外國人暈倒在座,我們首先不是伸出友好的雙手進行幫助,而是在遊移不定,我能不能幫?我該不該幫?社會慢慢缺失了信任,抹煞了善良。也許多方面的原因讓我們受到了影響,但無論何時,保持一顆像八戒一樣的赤子之心,裝載善良,心才能確定正確的方向,揚帆起航。

沙僧略顯愚鈍,卻安於天命。反觀當下的求職者有着希望自己如鷹一樣高空騰飛的理想,但只有蛇一般爬行的能耐。理想與現實構成了強烈的反差,他們卻不甘於認命,眼高手低,永遠做着不切實際的夢。安於天命,是一種睿智,一種豁達,勇敢地看待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這纔是真正的不平凡。真正的智者安於天命,不被浮華所累。

孫悟空聰明絕頂,神通廣大。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他身上的勇敢正直和樂觀自信,但許多人只學到了他的毛毛躁躁,不具耐心。其實悟空知曉天下,睿智過人的能耐纔是我們應當踐行的,絕不是懷着一顆妄自尊大,好高騖遠的驕傲之心。

讀過這些文字,對人物性格纔能有更深入的瞭解,愈能發現情節的妙趣橫生。平凡的文字在作者筆下串成篇篇精華,細膩的筆調下流淌着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總是說自己很忙,沒有空閒時間放下手頭的工作通讀一部名家著作。然而,只要是真的有心,手執書卷絕非一件難事,任書頁清香在鼻尖縈繞,心無雜念,精神集中在文字所傳達的思想上,實在是人生最愉悅身心的事。

人們總在各種屏幕和霓虹燈下不斷奔忙,手指在鍵盤上翩躚起舞,很少有人醉心於青燈白卷的享受。不知不覺,我們失去了太多,心被大量的瑣事佔據,卻又顯得空空落落。這時候,我們僅僅需要在全面放鬆的狀態下,給予自己一個放飛的空間,在流溢的墨香中找尋內心的安穩平靜。

讀一本好書,給我的不僅是在閱讀中獲得的樂趣,更能接觸到一種思想,一種名家的思想,啓發我去思考,去探索,發掘古籍名著中的妙義,這便是讀書的最佳感悟。

大學生讀後感2000字6

欣喜的是大學這幾年讀了幾本書,但遺憾的是沒有好好讀教材,於是說到學習就只好灰頭土臉,一臉懊喪的表情,悔之晚矣,但又惡習難改。這兩天在期末考試的重壓下又喜歡上了《菜根譚》,於是迅速的取代了我的前一本牀頭讀物,越讀越覺得書中妙趣橫生,不忍放手,但迫於考試的重棒只好忙裏偷閒不能盡興,《菜根譚》既是一本修生之書,當然只能慢慢讀,人生嘛像極了一場“修行”。

《菜根譚》是一本和處事哲學有關的書,這樣的書在中國古代太多了,因爲中國人特別是古人特別強調內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將做人看得很重要,在浩如煙海的書中,修身養性待人接物的書難以窮盡。如儒家的《中庸》,其實說了半天《中庸》要人不走極端不片面,但也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和稀泥。當然也有人喜歡《道德經》,後世的兵法和謀術就是裏面發展而來的,書本無好壞,但有人硬要用些陰謀陽謀,視他人爲地獄,這樣的恐怕也不再少數。那些企業的老闆們對這些書奉爲珍寶,花着大價錢去國學講座,就爲更好的修身求財。至於有幸曾聽了那些販賣成功學的人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解讀,難以服人,但還是很多人熱情不減,與修身越走越遠就不用說了。

《菜根譚》一書難以說是哪一家之言,糅雜着儒釋道三家的東西,裏面既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經》的影子,同樣禪宗的思想也貫穿其間,這樣一本書同樣有其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的嚼其菜根之味。

就處世而言,如讀到“人之短處,要曲爲彌縫;如暴而揚之,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爲化誨;如憤而疾之,是以頑濟頑。”人都有短處,對於別人的短處要婉轉的替別人補救,但人有個毛病往往喜歡拿人家的短處來取樂,一旦有紛爭衝突更是互相揭對方的短處,以短攻短一點都不少見。當然人都有頑固的時候,而且在年少的時候和年老的時候尤其如此,年少不經世事,所以容易頑固,等到老了自以爲經驗很多,也容易頑固,而且越老越容易頑固。一個學生頑固的犯錯老師肯定憤怒的責備和批評,至少我曾經那些老師都是這樣的,但結果並不理想,善意的引導對頑固的老人和不經世事的少年纔是對的。但縫以後有口舌之爭,或碰到講理講不通的人,暗暗告訴自己不可以短攻短,不可以頑助頑,那纔是智慧。

又如讀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者;寧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詐,此警傷於察者。二語並存精明而渾厚矣。儘管人人都希望時間的人都是善良的,但那時絕對可能的,因此有一顆善良的心,還得有防人之心,畢竟最美美不過人性,最惡惡不過人性。因此善良的人更需要一顆防人之心,因爲善良的人更容易上當,而後半句明顯有些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覺性高的人,大可不必像書上說的那樣寧受人欺騙也不要事先拆穿,泯然一笑不上其當就可以了。

又如讀到:“君子宜淨拭冷眼,慎勿輕動剛腸”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需要保持冷靜態度細心觀察,不要動不動就拍案而起,不然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搭上自家身家姓名。無論社會怎麼複雜,一個人心腸是不可少的,但是一雙冷眼更不可少。我們要有拍案而起的膽量,還得懂“韌的戰鬥”,這纔是明智之舉。

書中精彩之處不勝枚舉,更好的處世是爲了更好的人際更好的溝通。但凡一本書內讀者自己喜歡部分或覺得警醒的部分,都是暗合讀者的性格和修養的,當然就有不同偏好。說道處世,與人打交道,就不該忽略幾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人的大多數情緒都產生於需要和被需要當中,當我們需要被滿足同時也被需要而且能體驗你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容易產生快樂的情緒,而需要得不到滿足或者別人的需要讓你覺得很累沒有價值拖累了你,那麼產生的情緒就是負面的,幾乎所有的關係和行爲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來解釋,因此不吝嗇自己掌聲和讚美之言,真心爲別人的成功鼓掌,《人性優點》幾乎整本書都在講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對於人際關係和談戀愛都一樣使用。

還有一個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體現爲不同的特點,絕無好壞之分,一個人討厭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個人正喜歡你這一點。討厭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可以假裝,但討厭不可以,如果有一個人很討厭你,絕對不是因爲你做錯了某一件事,有句話叫做在一個不需要你的人哪裏,你的呼吸都是多餘的,只要不是你周圍的人都討厭你,沒有不要去爲誰改變,因爲你做錯了一件事只是討厭你的人的爆發點,再此之前他已經討厭你了。當然是你的惡習,比如從不洗澡讓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點,沒有優缺點,但習慣定有好壞之分。就如細心的人多不果斷,溫柔的人可能偏向於柔弱。自信可能會死在細節上,但是惡習就是噁心習。

還有一條是,不管是否談戀愛的人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容易忽略對方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特別是小情侶,往往錯誤的希望對方按自己的想法來做,要把對方變成“另外一個自己”,這個時候就大錯特錯了。

總之,做人處世這門學問是活一天學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還要有改掉壞習慣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