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觀《鄭義門》有感

學問君 人氣:2.35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鄭義門》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鄭義門》有感

觀《鄭義門》有感1

百善孝爲先,孝乃中華之美德,《鄭義門》中的鄭氏子弟便可見一斑,囊括所有。

“千年江南鎮,浦江鄭義門。同堂親如初,共著孝義書。家規歷滄海,代代有相傳。忠孝禮儀廉,江南第一家。”鄭氏子弟對待家長都是很有禮貌的,對待父母更是如此。記得鄭棟與他的母親到舅舅家去做客,歸返時舅母硬要把新綢緞縫製的衣服塞給鄭棟,鄭棟怎麼也不肯收,心中牢記着家規:鄭家子弟未滿二十五歲不可穿絲製衣裳。我認爲這便是孝順,孝順不單單是對父母好,而且要聽從父母親的話,不讓父母爲你擔心。返途中,鄭棟更是聽從家規:未滿三十里地不可坐車。途中飢餓,其母拿出一枚餅來給他,鄭棟一定要讓其母先食,他選擇了愛母親,而不是單單的接受愛。

鄭棟的舉止中無不表現出他對母親的孝順。而如今的我們呢?也是否如同鄭棟那般孝順?還是恰恰相反?

常有同學嘮叨,父母是怎樣怎樣的煩人,怎樣怎樣的不可理喻,怎樣怎樣的不理解……這是孝順嗎?絕對不是。說得好聽點,是青春叛逆;說得直白點,就是父母簡直養了只白眼狼。

也常聽人說起“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是否要依舊走這悲傷之路?所以,孝順,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表達孝順。也許,陌生人給你一絲絲的幫助,你就會感動不已。而對於父母呢?他們從你出生開始就照顧你的衣食住行的,教你怎麼吃飯、怎麼走路、怎麼穿衣,是他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爲你擔心這擔心那的。他們纔是你最需要感恩的人。即使你的父母沒能照顧好你,你也要感恩,畢竟是他們給了你生命,是他們把你帶到這個五彩的世界。父母纔是我們最大的恩人。他們爲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創造更優越的環境,他們本可以不這樣做,但是他們愛我們,想盡最大的努力給我們最好的。

我們要學會用行動來展現孝順。父母在用生命來愛我們,而我們呢?我們只是一味的接受愛。偶爾洗個碗,媽媽就會開心得不得了,到處跟別人炫耀。而你卻把這當成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不理解媽媽有多麼的愛你,你知道這會給媽媽帶來多大的傷害嗎?你是她的驕傲。你總覺得孝順就是在長大的時候給爸爸媽媽買東西,讓他們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是的,這也是一種孝順,但這並不是全部。孝順是從小事做起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吃飯時跟父母聊聊你的喜怒哀樂,聊聊你的校園生活;吃完飯時和媽媽一起收拾收拾碗筷,一起洗洗碗;空閒時陪爸爸媽媽看看電視。也許你這一小小的行爲,都足以讓他們開心好一陣子,都在爲你的懂事而快樂,爲你的成長而喜悅。這些對於你來說就像是舉手之勞,你做了那便是孝順,你不做卻讓爸媽失去了炫耀的資本。在他們的心中,只有你纔是最重要的資本。

孝順,從小做起!

觀《鄭義門》有感2

《鄭義門》這個動畫片對我的感觸很深,它告訴我了一些對我現在乃至以後都很有用的道理。比如——"以法齊家"!

在這裏面它又讓我知道了河防如同治家,水急而堤高。那些家法、家規固然好,但將禮教深入人心纔是長久之計。

治國之要,在乎民風;民風之本,在乎家風;換方之,家、國同構忠孝於一理。

還讓我知道了賢惠的本義,婦的賢惠,何爲賢惠?孝順公婆,恭敬丈夫,慈愛子女,善待妯娌。何爲不賢,舉止輕浮,妒忌他人,恃強凌弱,撥弄事非。

不僅如此,還讓我明白了治家靠的是什麼。治家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維八德,靠的是忠孝仁義。

如果奉行申韓之學,嚴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懼而守法。那古人說的人倫親親子子,豈不南轅北轍。懲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於人民向善,雖萬難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導致人們自暴自棄,甚至上歧途的。

更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聖人之法的關鍵在於修身二字。知律者能夠保其榮耀,不自律者災禍就不遠了。爲什麼要成立家規呢?因爲家業之成,難以升開。要想家業成,必須儉以持家。而農夫就起到了約束人心,進德修業的作用。而且國之根本就在於家!古人說"家風正,則民風正。家齊,而後國治。"而家風不正,就在於子女後代不懂規矩,不懂做人、做事的規矩,不能自律。所以說一個家裏有一條好的家規,對這個家的子孫後代們會有一個很好的作用。

古人崇尚植物。因爲他們認爲一些植物的精神可以教他們怎麼做人。比如蘭草,一些人崇尚蘭草這種"夕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這樣自強不息、孤芳自賞的精神。還有荷花,一些人用荷花這種初出淤泥而不染這種精神來勉勵自己。告誡自己不要因爲其他人壞而自己變壞,要初出淤泥而不染。

古人還敬仰孝。認爲百善孝爲先,覺得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那他就不佩稱之爲人。告訴後人做子女的要把孝用行動表示出來,不要掛在嘴邊。

古人用"知恥近乎勇"這種方法教育後人。告訴他們,你犯了錯,不可怕!只要敢於承認錯誤,就還是好孩子!

總之,《江南第一家》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和待人接物的道理。我要把《江南第一家》裏的內容古爲今用,用來告訴自己每件事應該怎麼處理,怎麼去辦。

觀《鄭義門》有感3

孝是什麼?是對師長的尊重;孝是什麼?是對兄長的尊敬;孝是什麼?是對親人的關愛……義是什麼?是對朋友的愛心的一舉一動;義是什麼?是對一句承諾的兌現;義是什麼?是對陌生人的一次幫助……那麼孝義是什麼?就是在家裏孝敬父母長輩,在學校或社會上,對朋友或對陌生人的幫助。這些說起來覺得很容易,但是能真正做到孝和義容爲一體的人卻沒有多少,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鄭義門”的鄭氏家族,卻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很好。

鄭義門,是個家規嚴謹的家庭。他們家共有家規一百六十八條。並且從南宋建炎以來便合居,現已有三百三十餘年,並且是九世合居。在這三百三十餘年來,鄭氏一族從未分家,並且和睦相處。而家族和諧相處三百三十餘年的原因是鄭氏規範中的一句家規,意思是“家族是否和諧,關鍵在於主婦的賢惠。何爲賢惠?孝順公婆,恭敬丈夫,慈愛子孫,善待妯娌;何謂不賢,舉止輕浮,妒忌他人,恃強凌弱,撥弄是非。”這的確是鄭氏家風的精髓。

最近我又認認真真的觀看了《鄭義門》電視劇,這部動畫片共有12集,每集10分鐘左右。雖然時間很短,但道理講的並不少。如“家風正,則民風正,家齊,而後國治,”《鄭義門》這部動畫片的第一集講的就是以法持家。《以法持家》篇,講的就是“明道以致用,爲學必先正人心。”意思是家教比律令重要,律令能禁止百姓爲非,但施行教化,卻能使百姓自己不認爲非。《鄭濂覲見》篇,講述的是鄭家家長鄭濂面見皇上朱元璋。朱元璋見了鄭濂後琢磨道:“治家以效益爲本,治國何不如此。”併爲鄭氏親自題匾:孝義家的故事,揭示的是“齊家者,以德教化,以法己規範,不可偏廢。”的家規。《教化爲先》篇,講述的是鄭家子孫鄭桐爲了給外婆治病,拿了學堂裏的戒尺、銅鎮紙、銅墨盒,還拿了眉壽堂裏的香爐和銅燭臺賣了,拿錢給外婆治病,鄭桐的母親不拿,是鄭澤讓她的母親收下了這筆錢。揭曉的就是“言傳不如身教,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德己之心怨人。”的家規。《鄭浩拒禮》篇,講述了鄭家子孫鄭浩在擔任知縣期間,拒絕排場、拒絕禮單,抵擋住了各種誘惑,清廉爲官的故事,揭示了“爲官者應以報國爲本,體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規;而《致力爲公》篇,則講述了當糧長的鄭濂,不賣人情、不受賄賂,秉公丈量所轄區域田地,編制稅賦籍冊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規。

“子孫器識可以仕者,頗深勉之即仕,須奉公勤致,踏貪黷,以恭家法任滿交代,不可過於留戀;亦不宜持貴自尊,以驕宗族。仍用一遵家規,違者以不孝論。”這是《鄭氏規範》第八十六條。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有才可以出仕的子孫,公堂應該給予相當的資助和勉勵。子孫出仕爲官後,應該奉公守法,努力政事,不要涉足貪污受賄之事,以辱沒家庭、觸犯家法。任滿離職,不要過於留戀官位,不應該自認爲富貴,不能對族人趾高氣昂。即使外出爲官也必須遵守《鄭氏規範》。違反的人一律以不孝論。

孝義之家,唯有鄭氏。鄭義門,可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孝義門。只有鄭氏,才能做到將孝和義融爲一體,做到真正的廉潔,做到真正的互相尊重,做到真正的孝義。我們只有做到像鄭氏這樣的廉潔、互相尊重和孝義,我們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家風,乃日常生活心爲規範的一個規矩與拘束,只要我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觀《鄭義門》有感4

“治國之要,在乎民風;名分之本,在乎家風;換言之,家過同構忠孝禮儀。”國家,國家,有國纔有家,有家纔有國。家是國的一部分,就似萬物中的一物缺少了便成立不了。所以治國要從治家開始,可見其家規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

“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踏貪黒買,以恭家法。”在九百多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規治家的鄭義門,被號稱“江南第一家”。在近日,一部名爲《鄭義門》的動畫登入央視。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着鄭義門的孝義家規。

《家法如山》一集中告訴我們:“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天下之大,又有幾人能做到如此呢?從《鄭濂當家》一集中告訴我們家長當家,以誠待人,一定要大公無私,常視一家,如一身也。就如我們的祖宗楊震,他以大公無私的精神一身正氣。楊震拒金的故事聞名天下,其中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深刻的告訴我們,以誠待人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惟有誠信才能立足與社會,才能常包安寧。無論是爲官處事還是做普通人,以誠對己,以誠待人,慎微慎獨,時刻謹記“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的古訓。《教化爲先》一集告訴我們言傳不如身教,以責任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多麼深刻的一個道理啊。現在的父母都說什麼要勤勞、要誠實,而自己卻讓孩子幹活、撒謊。因此,樹家風,立家規是非常重要的。

“聽聽聽 聽,聽,聽,凡爲子者必孝其親,爲妻者必敬其夫,爲兄者必愛其弟,爲弟者必恭其兄。聽,聽,聽,毋徇私以妨大義,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縱奢侈以幹天刑,毋用婦言以間和氣,毋爲橫非以擾門庭,毋耽麴櫱以亂厥性。有一於此,既殞爾德,復隳爾胤。眷茲祖訓,實系廢興。言之再三,爾宜深戒。聽,聽,聽!”

觀《鄭義門》有感5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是鄭氏家族的集中地,鄭氏的傳世故事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約束力,他們以家規、家訓爲尺,注重自己的品行與言辭,做了後人爭相學習的榜樣

鄭氏家規中,“孝”字顯得格外重要,“百善孝爲先”,“孝”字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美德,在家中,“孝”更是父母長輩一直反覆強調的“家訓”。

孝在我心中,彷彿是一根長了倒刺的鞭子,時刻鞭策着我做人應有的基本禮貌,我不敢去觸碰它,更不敢彈劾它在家人心中的地位。那一次,正是一年中最後一天,更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奶奶有事出去了,但忙活一天的我們,早已飢腸轆轆,,面對一桌琳琅滿目的美味佳餚,我們止不住的吞了吞口水。

最小的妹妹最先表示抗議,“媽媽,我餓了,可以先吃嗎?”她可憐巴巴地望着媽媽,肉嘟嘟的臉上那雙黑寶石般的眼眸蓄滿了淚水,摸了摸肚子央求道。

“不行!你沒看到奶奶還沒來嗎?奶奶是長輩,她還沒有來吃飯,我們是不能先吃的!”媽媽有些生氣。我知道,奶奶不來,媽媽是不會讓我們動筷子的,但是,我知道她是在座所有人中最飢餓的。早上六點開始,媽媽就開始忙活,一直到現在,她比我們更加餓更累,但她卻一直沒有吃一口食物,直到奶奶回來。

在飢餓萬分的情況下,母親用“孝”字鞭策自己,剋制自己的飢餓,做到”孝”的基本禮儀。這更加深了我對它的印象,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我不知道以後我是否會比母親做得更好,但我會努力做到它的基本事宜。孝的禮儀,便在我的心中永存。

觀《鄭義門》有感6

家風清廉,是因爲有家規。家規每家都有,可每家每戶的家規都不一樣,有些家庭雖然有家規,但都是用來做做樣子罷了,這是多麼的廉恥啊。在古代,有一家家規,是皇上都要高看一眼的,這就是鄭氏家規。現在,電視上都熱播着《鄭義門》的電視劇,學校、家裏都組織看,是想讓我們看一看,學一學。那現在就跟着我去看看,《鄭義門》這個動漫片會給我們介紹那些家規,跟我走吧!

《鄭義門》這部動漫片,總共有12集,每集長約13分鐘。《鄭義門》是採用古裝動漫形式來播的。

《鄭義門》這部動漫片,主要介紹了:浙江金華有一鄭氏望族,是以孝義聞名。鄭氏一門,從南宋建炎年間合族聚居,至今已歷八世,現有家規一百六十八條。從南宋以來,鄭義門和族而居,已經二百五十多年,是從鄭氏的和居始祖—鄭綺開始的,他以救父孝母聞名。鄭家聚居五世祖—鄭德璋,以孝行治家,孝義門名聲漸起。六世祖鄭文融,又名鄭大和,創立家規五十八條。後來,就被評爲“江南第一家”。現代家長—鄭鉉,後來又被傳給鄭濂。在鄭濂當任家長後發生的故事,他們食指三千,皇上還給他們題詞“孝義家”。見鄭濂時如何“待人”、“處事”、“立身”等方面。他是如何用家規教育人的,又是怎樣幫助人的,纔會有許多人尊敬他們。最後,連和他們家的敵人曹家都不敢不佩服他們的。《鄭義門》的第一集,講的是如何“以法持家”,第二集講的是“家法如山”,第三集“鄭濂當家”……。

這一集集的播放着鄭家的家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十二集“利人利己”。這集主要講了:鄭濂和鄭棟外出辦事,回家的路上路過洞溪,看見一位老太太抱着樹枝,差點淹死。後來,去曹家說,結果剛好曹老爺生病了,快要休克了。鄭濂動一動腦筋,就把他救活了。曹家人感激不盡,就和鄭家一起修了一座橋,叫“鄭公橋”。這集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親鄰互助山成玉,鄉里合作土變金。

看了這《鄭義門》的動漫片,讓我受益匪淺、終身受益。還讓我們知道了:家風正,則民風正。家文,而後國治。還要講規矩,守本分。(1)要學會孝順。爸爸媽媽把我們生下來,還把我們拉扯長大,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呀!如果,你現在體會不到,可等你長大以後,自己當父母了,就可以體會到。現在,我們還小,如果要孝順父母,就是要好好讀書,以後能有出息。或者有空時,可以幫媽媽分當一下家務事。因爲,不是家裏的家務事,都是媽媽必須要做的,家裏的家務活,是全家的責任。只要是這個家裏面的人,就都有責任。(2)還要學會勤儉持家。吃飯時,不應該浪費糧食,因爲,李紳詩人說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常常和別人比吃穿,要知道,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能省的就要省一點。(3)還要學會不能要別人的東西。在沒人知道時收下東西,而不是有沒有人會看到,舉頭三尺有神明,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爲。收下東西,並非很嚴重,而是在於德行的是非大事。錢乃自身外之物,當人的品德,是十分重要的。不應該,隨意虛擲,這樣,你就會丟掉最重要的東西,到那時,你哭都不要後悔……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我們自己家裏也一定會有家規。就是別人會做,而我們只是不做罷了。家裏必有家規,可要看你做不做,要把家規做起來,就要學鄭家人。因爲,鄭家人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家風要清廉,鄭家人也一定是我們的榜樣。同學們,鄭家人是我們的'好老師,我們要以他們爲榜樣喲!

觀《鄭義門》有感7

待人需誠信,孝義以持家。自古以來,秉持着孝義的鄭義門便沿襲着他們良好的家風至今已歷時900多年。他們家的家規多達百餘條,條條明確。哦,我們的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不以家規治家,何以能治民?。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家家戶戶的雖有不同,但組織架構起家風總少不了的一大特點,便都圍繞着一個“仁、義、禮、智、信”。家風,乃日常生活行爲規範的一個規矩與約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便是國之大律。

鄭義門,因其孝義而聞名,後被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提名爲“江南第一家”。他們十五世同居,歷經三個王朝的興衰而不被滅。橫縱貫穿世紀三個,至今已經整整聞名了900多年。鄭氏門繼承了迄今有百餘年的歷史,而可以之讚頌的,就是在鄭家的15輩子孫中出了多達173名廉潔自律的清官。3000多人齊聚一堂,和睦相處,香火綿延不息,並未曾有人說希望分家。那麼,促使這個偉大的家族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靈魂在於什麼呢?這就不得不提起他們的家規,《鄭氏規範》。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律法,何來國泰民安?沒有好家訓的傳承,何來我們好的修養?鄭氏義門的《鄭氏規範》就很好地爲真實的後人們定製下了“約法三章”。《鄭氏規範》有168條,其中以“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家規爲祖訓,對當時家族制度的鞏固和穩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對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控制和儒家發展的理論、文化和儒家的教育思想的世俗化,都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說起鄭氏義門的家訓,我也想聊聊自己的家風。我家族的家風,不是家訓,而是口口相傳“不成文”的家族風氣。我姓楊,是楊氏宗親楊震的後代。而坐落在我們學校的四知堂,鐫刻着楊震深夜辭金的故事,這是爲了讚揚楊震這位清官兩袖清風的故事而立的碑文,當時,爲了勸勉前來賄賂的王密,他言之鑿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從此,楊震的美名傳遍天下。而做官,需講究的“清白”,不也正是我們現實生活中需要做到的“不愧對自己,做人需要誠信”嗎?總之,做人處事,以及立身等方面上,我們都離不開一個“義”字。我們晚輩,要講究“孝義”;做官的,就要講“仁義”;做任何事,也要講一個“德義”。

啊,老話說:“百善孝爲先。”鄭義門的家族之所以能夠傳承到現在,是因爲它講的“孝”是做人的根本,它講的“義”則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衡量人最重要的標準。家訓不可逆,家風不可杵。家訓是用來規束我們的,讓我們能擁有在社會上成長和待人的能力。雖然歷史已經不再,但那一紙墨色躍然的靈魂與它所承載的鄭家“孝義”,以及深藏其中的啓示與教育、勤儉節約、和睦鄉鄰、尚潔清廉的理念,依然散發着智慧的光芒,成爲今天的人們治國、治家的啓示和借鑑。

TAGS:有感 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