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服裝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2.69W

服裝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傳統優勢產業,在具有巨大市場空間與廣闊發展前景,爲大家分享了服裝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

服裝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爲完成好市政協關於服裝加工業調研工作任務,推動我市服裝產業(不含裘皮)二次創業,爲打造實力、和諧燈塔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透過走訪服裝加工戶、召開服裝加工戶座談會、赴浙江織裏鎮考察服裝業發展、與我市駐織裏鎮服裝企業座談、組織委員到服裝加工點視察、聽取市經濟資訊化局介紹相關情況等方式進行調研,經過近半年的工作,形成報告如下:

我市服裝加工業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我市服裝加工業起步於改革開發之初,先是出現零星的服裝製作和銷售商,逐漸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式的零散式經營,發展到初具規模,曾經一度成爲燈塔的支柱產業之一。但隨着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崛起,服裝業在全市經濟中地位不斷下降,支柱地位蕩然無存,大量精英服裝企業外流,產業呈現凋零的趨勢。目前我市服裝加工業戶尚有近300戶,其中登記註冊的有100戶,相關配套的水洗、印花、輔料業戶40餘家,年產各類服裝8000萬件,年產值32億元,利稅1.1億元,實繳稅金2000萬元,實現出口交貨值7000萬元,從業人員達2萬人。服裝加工戶一類是以外貿訂單爲主的代工企業,主要根據訂單加工運動服、校服、工裝等服裝,不經過市場,不負責銷售,賺取加工費,現存規模服裝企業大多爲此類。一類是自己設計生產加工牛仔褲、童裝等,自行銷售或委託五愛市場、西柳市場進行批發銷售,我市服裝加工戶多爲此類。一類是生產加工牀上用品,自行負責銷售,但此類加工戶佔比不大。

服裝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服裝加工戶(企業)分佈零散,沒有產生集聚效應。我市服裝加工戶呈星狀零散分佈,更多小業戶散居在民房和居民區內,給政府指導、管理和服務增加了難度,分佈分散,沒有產生積聚效應。服裝加工受規劃、土地、自身等因素的制約,規範化建設和管理以及擴大規模受到嚴重影響,佈局侷促,車間、庫房等過於緊湊,空間狹小,人員又密集,消防始終存在極大的隱患,一旦失事,後果將十分嚴重。

2、服裝加工沒有形成產業優勢,產業鏈條不完備。服裝加工戶大多觀念落後,很多小廠仍然沿襲家庭小作坊式的生產經營模式,爲了增加利潤進行逃稅,甚至不辦理營業執照,進行地下生產銷售。管理粗放,缺乏品牌意識和高端技術,利潤更多來自於貼牌加工,效益偏低,自我積累和發展能力弱。服裝加工沒有形成原材料、生產加工、物流及相關產業集中完備的產業鏈條,沒有形成產業優勢。行業內部沒有良好的協調機制,企業之間缺乏合作,惡性競爭激烈,尤其是在招工的問題上表現的愈來愈突出,透過買工人的手段,相互拆臺猶爲嚴重。

3、政府扶持力度小,規劃和服務滯後。由於經濟佔比小,全行業的總稅收不及好的時期一個選礦廠的稅收,政府重視不夠,扶持力度小,缺乏持續的服裝產業長期發展規劃,影響了服裝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服裝企業發展,尤其是有些規模企業進一步發展受到規劃和土地等因素的嚴重製約。

借鑑浙江織裏鎮的'發展經驗給我們帶來的啓示

浙江織裏鎮在改革開放之初,鎮區僅僅是0.8平方公里常駐人口不足2300人的一條“扁擔街”,但透過重點扶持服裝產業的發展,現已形成了以童裝產業爲支柱、金屬新材、新型紡織共3大特色產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財政收入14.7億元,工業生產總值650億元,有銷售收入2000萬以上規模企業101家(其中過億企業37家,上市公司1家),成爲20平方公里建成區30萬人口的大鎮,綜合經濟實力位列浙江省鄉鎮五強。

“一業興百業興”,扶持和發展好一個產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帶來區域的整體繁榮和經濟實力的提升。燈塔服裝與織裏同時起步,甚至在初期規模和影響超過了織裏,燈塔童裝曾經享譽東北甚至國內市場,目前在遼寧西柳、五愛市場以及浙江織裏鎮仍然有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尤其是童褲在全國服裝中依然獨領風騷。因此,我市服裝產業的發展具備基礎和條件,扶持發展也十分必要。

1、建立服裝工業園區,扶持服裝產業發展,可以推動城鎮化進程。產業發展是城鎮化的核心力量,人是城鎮化的核心要素。產業發展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條件,需要政府不斷培育推動發展,需要政府在產業發展到一定時期提供基地搭建平臺。我市裘皮產業的發展推動了佟二堡城鎮化的進程、海寧皮革城等的建設推動了裘皮產業的提升,就充分論證了這個觀點。建立服裝工業園區(集聚區),可爲服裝企業發展提供空間、舞臺和基地,可推動服裝企業集聚,有助於服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織裏爲了發展服裝產業,在湖州市率先採用工業用地拍賣形式,統一規劃建設了童裝精品園、童裝科技園和童裝創新園等三大產業園區,吸引了本地和國內童裝企業進駐園區,逐步形成“家庭作坊—精品園區—工業規模園區”的階梯式集羣發展格局。服裝產業的發展使鎮區集聚了本地人口10萬,外來人口20萬,鎮區也隨之不斷擴大,建成區達到近20平方公里,形成了很大規模的城鎮(城市)。

2、建立服裝工業園區,扶持服裝產業發展,可以爲全民創業、就業和再就業搭建平臺,促進“創業型城市”的創建。隨着我市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有數萬農民失地進城,就業才能安居,安置他們就業就是顯而易見的問題,而服裝產業是安置農民就業和城市居民再就業的一個主要產業。服裝產業門檻低,投資可大可小,只要有創業夢想的人都可以參與,對工人的要求也不高,只要稍加培訓即可實現就業,建立服裝工業園區可爲能人創業、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搭建一個有效平臺,是市政府打造“創業型城市”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織裏透過規劃建設園區扶持發展服裝產業,培養了一大批本地企業家,實現了全鎮80%農村勞動力就業的轉移,服裝產業成爲全民參與的百姓產業、富民產業。同時也吸引了全國大批有創業夢想的人到織裏發展,全國大批的產業工人到織裏工作和生活,爲織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內在動力和不竭的精神源泉。我市現在就已有40多家服裝精英企業落戶織裏,而且發展的都非常好,有的甚至年銷售額超過了億元,燈塔服裝企業牽頭正在織裏積極籌備組建遼寧商會,爭取更大的發展機會。這些企業大多保留了在燈塔的部分生產能力,對家鄉發展服裝產業保持着很高的期望值,爲建立服裝工業園區發展服裝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3、建立服裝工業園區,扶持服裝產業發展,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爲打造實力燈塔提供有力支撐。隨着全球經濟的低迷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各行業普遍進入低谷,我市也面臨同樣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迫在眉睫。我市服裝行業具備很好的基礎和條件,完全可以透過培育發展服裝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織裏透過發展服裝產業,培育了全國規模最大、分工協作最緊密的童裝產業集羣。截至201x年,織裏鎮共有童裝企業8577家(含個體戶總計近20000家),年產童裝8.7億件套,佔國內市場1/3,年銷售額超350億元,居全國之首。共集聚爲童裝配套的印花、繡花、羅紋、輔料企業2316家,物流、設備租賃、房屋租賃、勞力、融資等市場也隨之不斷成熟。服裝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房地產、商貿物流、餐飲服務等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三產在織裏經濟佔比達到了42%。

佟二堡的皮革、皮草已經成爲享譽國內甚至世界的產業,中國佟二堡已經成爲燈塔的一張名片。建立服裝工業園區,有利於解決服裝加工戶的生產安全問題、有利於產生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實現服裝行業更好的發展,有利於對服裝企業進行集中指導、管理和服務,集中打造“燈塔服裝”這個集體品牌,再造燈塔另一張名片,進一步擴大燈塔的知名度。

關於建立服裝工業園區和扶持發展的建議

鑑於我市服裝產業的基礎和當前的嚴峻的經濟形勢,建議市政府扶持服裝產業發展,規劃建立服裝工業園區(集聚區),再造燈塔經濟有力支撐。

1、建立服裝工業園區(集聚區),發揮積聚和規模效應。由政府牽頭,專門去織裏考察,深入聽取業戶意見,就建立服裝工業園區進行充分調研、深入論證。可以參照佟二堡和織裏模式,在城區北外環附近規劃再建一個服裝工業園區(集聚區),園區總體規劃300畝(當然規模具體多大合適還需要政府組織相關部門論證),一期建設100畝,可採用單元模式,按容納30個工人每層200平共3層計600平(一層店面,二層車間,三層宿舍)爲單位,建築面積總計60000平,統一規劃建設,供100家企業入駐;二期200畝,建築面積總計120000平,供200家企業入駐。土地以工業企業用地招排掛模式,建設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服裝企業自建、政府和服裝商會共建、服裝商會自建等模式。企業可採取購買或租賃方式入駐,購買價格定位以開發企業微利爲原則,並協助服裝企業貸款;租賃可參照織裏鎮做法,現在織裏鎮租賃一個單位店面(1000平左右)15萬左右/年,要綜合考量服裝企業的承受能力,避免服裝企業流動資金固化影響企業正常生產。規模企業可以根據政府要求自己規劃設計,自主建設。在園區內建立一站式服務和發展諸如餐飲、物流、房產等相關配套產業,主打集中、集聚牌。集中提供所需的布料、輔料和物流,逐漸發展成設計、生產、銷售等完整產業鏈條。配齊園區配套設施,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經營成本。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斷完善軟硬環境。總結產業發展和前兩次園區建設的經驗和教訓,一個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集羣)需要多年甚至更多年,需要政府的持續不斷的引導、服務、呵護和培育。一個園區發揮集聚效應,需要政府持之以恆地堅持規劃和建設。織裏在發展服裝產業經過了近30年,經歷了數屆黨委政府持續推動和精心呵護,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培育和服務上始終上下齊心,始終堅持實行養護和服務,尤其是對待一些小業戶,除了侵權舉報予以嚴厲處罰外,稅費幾乎是實行申報、自願繳納原則,甚至可以視企業經濟狀況不繳納。相關部門執法實行內嚴外寬的做法,對外來客商甚至極爲寬容,目的就是吸引外來客商集聚。近年,爲推進織裏童裝產業升級,湖州市專門下發《關於加快推進織裏童裝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每年匹配1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因此,如果市政府決心規劃建設服裝工業園區,即要堅定不移地推動規劃的實施,在不斷完善硬件設施的同時,不斷改進政府及部門的服務工作,着力改善發展的軟環境。成立並長期保持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推動實施,協調解決問題。在行業低谷時期和企業出現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政府更要積極幫助出主意想辦法搭平臺,儘可能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度過困難。成立園區統一管理辦公室,協調與服裝加工業相關的工商、稅務、質檢、消防、交通等部門,提供入園企業的行政服務和統一的行政執法工作,並統一協調全市服裝企業發展的行政執法環境建設,最大限度吸引外來客商、扶持服裝企業的發展。要在注重管理和引導的前提下,儘可能保護業戶的發展激情和熱情,爲服裝企業發展創造良好且相對寬鬆的環境。

3、組建服裝行業商會,充分發揮其作用。透過商會凝聚服裝加工戶,制定和執行行業規範,引導服裝加工戶登記註冊,打造服裝整體品牌;牽頭加工戶與政府協商園區建設和企業入駐事項,協商解決在園區建設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統一協調企業用工以及職工養老保險等事宜。政府不斷加大對服裝商會指導,支援商會加強與全國各地服裝商會(協會)和服裝企業的聯繫,開展合作交流等事宜,發揮好政府與商戶的橋樑和紐帶的作用。園區建成後有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依法逐步取締分散在居民區的加工點和黑加工點。

4、培育龍頭,實施品牌戰略。爲提升服裝加工業的綜合競爭力,可按照“扶大扶強擇優”原則,重點扶持一批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企業,促進產業鏈條延伸。不斷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引導業戶不斷轉變觀念,扶助服裝企業引進進階管理人才,實施現代化管理,改粗放式生產經營爲精細化經營。整合燈塔服裝的品牌資源,積極打造“燈塔服裝”這個集體品牌。由政府組織或委託園區統一管理辦公室協調行業商會進行園區規劃和整體形象設計,組織宣傳和招商工作,創中國“燈塔服裝”品牌和不斷擴大服裝工業園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