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縣鑄造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6.91K

鑄造業在我縣已有上百年曆史,始於清朝末年,發韌於三塘鋪境內,以手工和簡單機械操作,產業基礎雄厚。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縣鑄造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縣鑄造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一、鑄造業發展的現狀

鑄造業在我縣已有上百年曆史,始於清朝末年,發韌於三塘鋪境內,以手工和簡單機械操作,產業基礎雄厚。九十年代初,“三鑄”產業達到鼎盛時期,創造了輝煌的歷史,1994年,僅三塘鋪鎮一個鄉鎮就擁有高錳鋼生產廠41家,制鍋廠35家,鑄管廠30家,鑄鐵廠和鑄鋁廠各100餘家,每年上繳國家稅收800餘萬,幾乎到了“村村辦廠、戶戶冒煙”的境地。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三鑄”產業在九十年代末期跌入低谷,其中受衝擊最大的是鑄鋁業,現已完全淘汰出局,而鑄鋼和鑄鍋業,透過加大技改投入,引進新工藝,擴大和更新設備,逐步得到蘇復,目前,僅三塘鋪鎮就有鑄鋼廠28家,制鍋廠6家,翻砂鑄鐵廠2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家,至20**年止,全鎮鑄鋼產能達到4萬噸,制鍋產能達到1000萬口,鑄鐵產能達到2萬噸,20**年鑄造產業完成產值6億元,實現稅收1600餘萬元,產業逐步向甘棠、青樹坪、經開區、永豐鎮等鄉鎮延升拓展。

二、加快鑄造業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加快產業發展條件具備、時機成熟。一是資本人才儲備較爲雄厚。我縣內目前鑄造企業130餘家,另外雙峯籍人在廣東、佛山、昆明等地創辦鑄造企業 160餘家,鑄造業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有現成的廠房、設備和技術,涌現了一批資本雄厚、經驗豐富、市場誠信度高的領軍企業,如三塘鋪鎮的五星重工有限公司。二是技術升級步伐加快,適應市場發展需求。雙峯鑄造業不斷提升技術含量,產品實現多元化,鑄鋼產業熱處理工藝已實現“煤改電”,模具上普遍運用消失模技術,產品也由過去單一的高錳鋼鑄件更新爲高合金鋼、高鉻鋼等耐磨性能更強,使用壽命更長的產品,制鍋產業也從單一的“土鍋子”轉型生產精製鐵鍋、真不鏽鐵鍋等產品。三是銷售渠道較爲穩定。雙峯鑄造業依靠多年的經營,開闢了一條較爲穩定的銷售渠道,也有了一支專業的銷售隊伍,如恆盛鍋廠與美的、九陽等國內知名企業對接,成功取得一級供貨商的資質,長期供應配套鍋具。

(二)鑄造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市場需求較大。鑄造是制鍋之母,是汽車、石化、鋼鐵、裝備製造等支柱產業的基礎,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把中部地區建設成爲現代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並出臺了《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湖南、廣東等省相繼制定了打造裝備製造業集羣發展戰略,因此發展與裝備製造業脣齒相依的鑄造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此外,高錳鋼鑄件作爲各類破碎機、球磨機配件屬於易損易耗品,國內需求達200萬噸,到目前爲止,高錳鋼產品應用已有100多年曆史,市場經久不衰,尚未找到理想的替代品。民用鐵鍋作爲生活必需品,也屬於易損品,國內市場本身就大,加之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向各成員國推薦使用中國生鐵鍋,尤其是家用電磁爐技術的發展,使用精鑄鐵鍋既節能又環保,還對人體健康有益。

三、加快鑄造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雙峯鑄造企業從整個行業來看,仍然處產業鏈的中下游水平,加快發展還面臨着四大制約因素。

(一)國家產業政策制約。我縣鑄造企業大多屬於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受國家產業政策限制,國家透過提高電價和提升環保審批門檻,對鑄造企業進行制約。環保部門對未使用電熱處理爐企業停止核發排污許可證,三塘鋪只有小部分鑄造企業辦理了排污許可證,無法達到環評要求的企業,工商營業執照不能透過年檢,面臨關閉的'危險。電力部門對鑄造企業電力增容也提高了審批門檻。

(二)技術設備制約。我縣鑄造產業起步較早,但規模小、檔次低、生產技術落後、裝備較差,我縣產品仍然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階段。機械加工設備落後,更談不上精密加工,檔次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檢測設備欠缺,三塘鋪除長江耐磨鑄件廠和建設機械廠外,沒有一個廠家擁有化驗設備。成型設備落後,三塘鋪除了鑄鋼企業使用中頻機組和電熱處理爐外,大部分制鍋、翻砂廠家還是使用沖天爐。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縣鑄鋼產業與浙江金華、廣西梧州齊名,規模與產能相差無幾,但由於金華、梧州九十年代以來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工藝,上述兩地大部分鑄鋼企業年產量超過20000噸,年產值超過億元,利稅超過千萬元,而我縣至今沒有一家這樣的企業。

(三)集羣發展制約。雙峯鑄造業缺乏龍頭企業的拉動,在三塘鋪鎮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產能突破5000噸,最大單件達8噸,尚沒有一個能生產加工單件20 噸以上的大廠家,原料供應、產品銷售“兩頭在外”,產業鏈不完整,缺乏能夠整合和帶動整個行業發展的整機裝備和生產性配套企業,缺乏扶持農用機械產業發展類型的產業政策,沒有形成有效的行業自律,鑄造業基本上是自我發展、自生自滅。所謂集羣發展,幾十年來,一直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實質性的大動作。企業管理不規範,多數企業屬於“作坊式”生產,“家族式”管理經營策劃,企業文化,財務管理,現場管理非常混亂,缺乏現代企業發展理念。

(四)企業環境制約。一是融資難,限制企業發展和改造。由於歷史原因及銀信部門門檻較高,無法達到貸款條件,鑄造產業向商業銀行融資較爲困難,限制了企業發展,某鑄鋼廠老闆反映,他的鑄鋼廠年產能可達2400噸,並且銷路不成問題,但由於資金不足,在銀行貸不到款,企業2011年產量僅1200噸,達產率僅50%。二是稅賦過重,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縣鑄鋼產業均按電能消耗覈實產量和稅收,目前在我縣年產量1000噸的鑄鋼企業每年繳納的國地兩稅約30 萬,而據在外地辦廠的鑄鋼老闆反映,他們年產量1000噸的鑄鋼企業僅繳國地兩稅10萬元,稅負環境非常寬鬆。不少企業主由於稅賦較重,將廠子搬往了外地。三是少數部門以利益爲重,亂檢查、亂罰款等現象仍有發生。有些外地老闆甚至爲此放出狠話:“你們雙峯那個鬼地方,我再也不來了”。

四、加快發展我縣鑄造產業的建議

(一)重新定位鑄造業。鑄造業雖不是國家發展的朝陽產業,但也絕不是國家完全限制的夕陽產業,它是機械裝備製造業之母,屬基礎產業。我縣的鑄造業也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三鑄產業了,它是符合現代機械裝備製造業要求,適應現代市場變化的基礎工業,消除認識上的誤區,規避國家政策限制,尋求政策支援。

(二)加快規劃,建議促進產業整合升級。建議以青三甘爲核心,在潭邵高速公路三塘鋪出口處建設鑄造工業園,參照經開區的優惠政策和成功經驗打造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產業集羣帶,力爭透過3-5年時間培育3家左右產值過億稅收過千萬的龍頭企業。建立一個廢鐵供應和鑄造產品專業市場,組建鑄造協會,實現資源共享、資訊互通、優勢互補、規範管理,抑制內部惡性競爭。時機成熟時整合鑄造企業,成立集團公司,推動我縣鑄造業規模化發展。

(三)加大內引外聯,優化發展環境。政府要引導企業加大技術革新和人才引進力度。鼓勵企業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自主開展造型工藝、鑄爐熔鍊、材質配料等方面的研究;由政府出面與我省境內的大型知名機械裝備製造企業如三一重工、中科重科等聯絡協調,力爭使我縣鑄造企業成爲這些上市公司鑄件定點供應商。

(四)適時成立縣鑄造產業辦公室,指導協調上述各項工作。只要政府真正重視扶持鑄造產業的發展,我縣鑄造業突破瓶頸,形成氣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