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2.86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

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

爲及時瞭解我市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分析當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解決措施和辦法,爲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根據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統戰部組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六縣(市、區),對全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地調研和走訪,先後召開市縣兩級部門座談會7次,中小微企業家座談會6次,走訪中小微企業近30家,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289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

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業1.16萬家,從業人員34.03萬人。其中中型企業1206家,小型企業3527家,微型企業6852家。從企業構成看,三次產業構成爲.77。按登記類型分,內資企業(包括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私營企業)爲1xx73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1家;外商投資企業3家。按行業分,農業企業1190家;工業企業3639家;建築業680家;交通運輸倉儲業1136家;批發零售業2318家;住宿及餐飲業1723家;社會服務業647家;其他251家。20xx年1-10月新登記3284家。

截至20xx年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業總產值完成億元,同比增長12.67%,環比下降1.3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完成934.55億元,同比增長12.46%,環比下降1.38個百分點;上交稅金億元,同比增長12.58%;提供社會勞動報酬66.31億元,同比增長13.89%。從市中小企業局重點監測的xx1家企業看,出現虧損的企業達到65家,虧損面46.1%。按行業分:工業企業106家,虧損55家,虧損面51.89%。虧損企業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機部件、輕工紡織、化工等行業企業;建築類企業9家,虧損3家,虧損面33.33%;服務業企業12家,虧損4家,虧損面30%;農業企業xx家,虧損3家,虧損面21.43%。按規模大小分:中型企業54家,虧損26家,虧損面%;小型企業78家,虧損38家,虧損面48.72%;微型企業9家,虧損1家,虧損面11.11%。停產半停產企業主要分佈在煤炭輔助、冶鑄、裝備製造、化工、建材等行業。

二、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落實情況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特別是20xx年以來,我市連續出臺4項扶持政策,在創業就業、稅收融資、行政審批等方面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實體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但在政策執行方面,有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強,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策知曉度偏低。從收回的289份調查問卷看,中小微企業對我市出臺的扶持政策比較瞭解的僅65家,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22.49%,一般瞭解的127家,佔總數的43.94%;不太瞭解的達到93家,佔總數的32.18%。政策知曉率偏低,有認識不到位、宣傳執行力度不夠的問題,也有政府與企業交流溝通渠道不暢的問題。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數企業反映,國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體實施的部門有十多個,條條框框太多、審批過程冗長。爲了享受優惠,企業不得不“跑”遍相關部門,成本太高。有的企業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願享受。比如,《關於進一步加強創業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中規定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能享受一定的財政補貼,但據市人社局反映,由於多數中小微企業因用工不規範、“五險一金”繳納不全等問題,僅有20戶企業申報,佔全市中小微企業總數的0.13%。三是政策條款細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進一步的操作細則和配套措施,以致難以貫徹落實。

三、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當前我市中小微企業主要面臨“三難”(融資難、用地難、創新難)、“三低”(企業管理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低、抗風險能力低)、“三缺”(缺資訊、缺人才、缺技術)發展困境。

(一)“融資難”問題突出

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20xx年中小微企業普遍反映資金困難程度遠遠大於往年。問卷調查顯示,被調查的289家企業中,有59家企業資金狀況非常緊缺,比較緊缺的有xx1家,兩項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72.66%。僅城區中小微企業資金缺口就達5億元以上。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一是銀行融資“門檻高”。有xx9家企業(佔被調查企業的55.02%)反映,向國有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程序繁瑣,審批時間長;有1xx家企業(佔37.72%)反映融資難以獲得第三方擔保;有90家企業(佔%)反映向銀行貸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會融資“成本高”。有118家企業(佔40.83%)反應社會融資渠道不寬;有97家企業(佔33.56%)反映向社會融資成本高。擔保公司、小貸公司融資年息20%左右,有的民間借貸年息甚至高達40%以上。三是銀行“惜貸”、“抽貸”問題嚴重。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反映,多數中小微企業未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治理結構不健全,財務管理不規範,貸款風險遠高於國有企業。超過七成的中小微企業反應,銀行現在不僅“惜貸”,“抽貸”問題還很嚴重。比如,沁水縣豐田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以來連本帶息還款1800多萬元,造成企業資金空前緊張。

這一情況,澤州的澤地翠、晉大奶業,高平的國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四是外欠貨款回籠週期長。多數中小微企業反應當前經濟不景氣,訂單不斷減少,庫存量增加,應收賬款數額呈現上升趨勢,資金週轉速度減慢,不少企業面臨着資金鍊斷裂的危險。比如,澤州縣世紀球墨鑄管公司外欠資金高達億元。五是“互助貸”隱患較大。爲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高平市推出“互助貸”信貸產品,由十多家企業互聯互保,撬動銀行資金。但有企業反映,這種信貸產品隱患較大,去年因一家企業出現還貸問題,導致互聯互保的十多家企業必須還清該企業貸款後,方能申請本企業貸款業務,造成額外的資金壓力。

(二)“用地難”制約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

一是規劃不及時。一方面各級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上,對中小微企業用地關注不夠、考慮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投資規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時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二是審批時間長。企業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項、規劃、環評、土地預審等手續,方能進入用地報批程序。用地報件需縣、市逐級受理、審覈上報,最終報省以上有審批權限的部門批覆。企業用地報批手續繁、關卡多、時間長,不僅牽扯企業主要精力,甚至貽誤企業轉型最佳時機。比如,陽城縣旭東有限公司申報的倉儲項目,“跑”了三年,用地手續才批下來。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價格不斷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業用地成本。比如,城區利普利拓公司需徵用20畝土地,而城區範圍內200萬∕畝左右的土地價格讓企業望而卻步。

(三)“創新難”成爲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瓶頸

調查問卷統計,面對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僅有47家企業(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6.26%)認爲企業已經轉型,適應經濟轉型要求;有xx2家企業(佔49.13%)認爲可以適應經濟轉型要求,但持續經營有困難;有93家企業(佔32.18%)認爲亟待轉型。儘管當前中小微企業經營遇到了極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業憑藉技術優勢、產品質量、創新驅動,一路飄紅。比如,澤州縣清慧製造有限公司,全年簽訂30多萬件銷售合同,1-9月份完成銷售收入達到35639萬元,同比增長27.3%,在我市冶鑄行業一枝獨秀。這樣的企業還有城區的龍韻科技、高平的國丹食品、陽城的恆亞工貿等。事實表明,企業要生存發展,關鍵要在經營思路上轉型、產品上升級、技術上創新。而我市中小微企業起步於家庭作坊,脫胎於個體私營經濟,基本上處於產業鏈的中下游、價值鏈低端,普遍存在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抗禦風險能力差等問題。

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資金”,不敢創新。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僅影響企業即期利潤,而且面臨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技術流失風險,有時甚至“成三敗七,九死一生”,企業普遍存在“創新恐懼症”。二是“缺人才”,不能創新。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小微企業普通員工有20%~50%的年度流動率,中進階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每年有20%的流動率。加之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不大,人才對企業缺乏歸屬感、認同感,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三是“缺能力”,不會創新。調查問卷統計,企業經營者具有本科學歷的僅45人,僅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xx.57%;專科學歷的119人,佔41.18%;專科以下的1xx人,佔39.45%。年齡在30歲以下的僅26人,僅佔8.99%;30-40歲的86人,佔xx.91%;40-50歲的119人,佔41.17%;50-60歲的41人,佔xx.19%。企業經營者學歷不高、年齡偏大、知識與能力準備不足,缺乏現代管理知識,嚴重影響企業的創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轉型動力。

(四)資訊不對等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中小微企業發展困局年年談,“資訊不對稱”是高頻詞彙。調查問卷統計,在企業獲取哪方面資訊難度較大上,有133家企業選擇投融資資訊,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6.02%;有107家企業選擇規劃及項目資訊,佔37.02%;有94家企業選擇政策法規資訊,佔32.53%;有92家企業選擇技術資訊,佔31.83%;有77家企業選擇人才資訊,佔26.64%。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服務方面,有132家企業選擇提供市場資訊服務,佔45.67%;有1xx家企業選擇提供產業指導與市場開拓諮詢服務,佔37.72%;有86家企業選擇組織企業參加商品交易會、博覽會,佔29.76%。

一方面,政府與中小微企業之間溝通不暢,企業對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產業導向或開展的一些活動缺乏瞭解,導致想創業的找不到好項目,想轉型的盲目上項目。比如,澤州縣冶鑄行業,由於缺乏宏觀產業規劃指導,導致“一哄而上、一鬨而下”,特別是鑄管行業,2019年有30家鑄管企業,20xx年發展到50多家,市場飽和,惡性競爭,多數鑄管企業瀕臨倒閉。另一方面,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企業發展不僅需要金融、財政等政策支援,也需要社會中介機構在教育培訓、市場營銷、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務。

(五)原材料價格波動、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方面,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揚,整體漲幅達xx%以上;另一方面,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產經營成本上漲、市場疲軟等因素影響,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經濟效益嚴重下滑,停產半停產面大幅增加。從調查問卷統計看,近三年來利潤增加在25%以上的僅2家,利潤增加10-25%的67家,利潤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潤基本持平的160家,利潤負增長5-10%的31家,利潤負增長25%以上的4家。

四、幾點建議

(一)多管齊下,切實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一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推動和示範作用,推進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建設,推進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統一信用代碼制度,率先在工商、稅務、安全生產、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建立起完善的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積極推廣信用產品的社會化應用,建立信用資訊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的網絡平臺,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建立誠信嘉許、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引導中小微企業改變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樹立誠信經營理念,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依法建賬,確保會計資料完整、真實,提高企業授信額度和貸款能力。

二是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金融機構要設立中小微企業專門服務機構,簡化申報手續,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審和授信制度,開發適合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的規模和比重。要適當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門檻,開展企業股權抵押貸款和動產抵押貸款,探索應收賬款、知識產權、倉單貸款等,爲中小微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三是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資金規模。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定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銀企對接活動,暢通投融資資訊渠道。國有擔保機構要發揮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用,採取財政注資、縣級參股、爭取上級資金、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等方式擴大信用擔保機構資金注入規模,儘快培育註冊資本金超億元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援力度,包括設立風險補償金,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貸款損失補償力度;加大貼息和貼擔保費力度,對不同的行業和企業,制定出不同的貼息貼費辦法。國土、城建、工商等部門要爲小微企業和擔保機構開展抵押物和出質的評估、登記、確權、轉讓等提供優質服務,降低收費標準。

四是拓寬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中小微企業透過上市融資、私募股權融資等渠道解決資金問題,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二)改變政策執行方式,切實解決“政策知曉率和執行率低”的問題

一是形式多樣宣傳政策。透過網站、媒體、政策解讀等形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企業及時瞭解政策資訊動態,解決企業對政策不瞭解而不能享受的問題。

二是轉變政策執行方式。借鑑稅務部門“金稅三期”的先進經驗(企業不用“跑”,符合政策條件,系統直接減免),變“企業登門申報”爲“部門上門服務”,建立政策執行的責任、考評、獎懲、問責等機制,建立政策執行的程序性規定和違反制度的懲戒性規定,開展政策檢查督促專項行動,設立舉報電話,受理舉報案件,嚴肅查處不作爲、亂作爲的人和事,提高政策執行效率。

三是暢通企業反饋渠道。開闢企業反映政策落實情況的通道,讓政府及相關部門及時瞭解企業的呼聲和需求,及時調整充實有關政策。四是營造良好政務環境。本着應減必減、該放就放的原則,大力精簡下放審批事項、再造審批流程,努力營造“審批環節最少、程序最簡、辦理最快、費用最低、服務最優”的政務環境。

(三)加強產業規劃引導,以集羣集聚發展解決“用地難”的問題

一是制定產業戰略規劃。圍繞我市“xx”規劃確定的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商貿物流業和文化旅遊四大產業佈局,充分利用轉型綜改試驗區、中原經濟區、中部崛起三個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業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制定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供應計劃時,統籌考慮中小微企業投資項目用地需求和重點項目用地保障。

二是引導集羣集聚發展。本着“政府引導、企業自願、社會參與”的原則,放寬財政資金支援範圍,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創業主體創建中小微企業園區或孵化基地,樹立“畝均產出率”和“畝均貢獻率”的用地導向,建設標準化廠房,引導中小微企業根據自身產業、區域條件等實際,向“基地”、“園區”集羣集聚發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多渠道爭取用地指標。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使重點項目及高新技術產業更多、更快的落地開花。鼓勵中小微企業在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指導下,開發未利用地建設工業項目,並優先給予安排計劃指標。鼓勵中小微型企業透過盤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閒置場地等方式,解決投資項目用地需求。

(四)強化創新驅動,着力激活中小微企業內生動力

引導中小微企業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業爲主體,以市場爲導向,以項目爲牽引,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一是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引導中小微企業敢於創新。建議在財政上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研發投入的支援力度,建立風險投資“母基金”;在稅收上實行投資收益稅減免或投資額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等稅收優惠政策。允許中小微企業建立科技開發準備金制度,按銷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開發基金。

二是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創新。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開展人才、技術合作,適時召開政校企人才技術合作洽談會,尤其開展好與教育學院、技術學院等高校在人才培養、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的聯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重點培植一批產學研示範企業,帶動校企合作,推進技術進步。

三是完善創新合作機制,推進中小微企業開放創新。推動中小微企業和省內外、國內外大企業建立戰略技術聯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重大的技術創新的聯合研發,降低和分散創新成本和風險。以各類經貿洽談活動爲平臺,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爲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區、中部地區爲資源和市場,抓好技術引進、專利合作及與大企業大集團配套協作等工作。四是增強名牌品牌意識,提升中小微企業產業檔次。鼓勵中小微企業在做精做優的同時,有意識地向產業鏈高端轉型。積極開展行業對接,大力發展“飛地經濟”,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借梯上樓”躋身國際國內分工合作的供應、生產、銷售及服務產業鏈,透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創新形式,實現產品的專特精新,形成獨特工藝方法,擺脫同質化,建立核心優勢,進一步提升中小微企業產業檔次。

(五)加強中介組織建設,建立中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加強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中介組織是政府與中小微企業聯接的紐帶,要培育和發展多層次、多方面滿足中小微企業需求的社會中介組織,逐步建立以資金融通、信用擔保、技術支援、管理諮詢、資訊服務、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訓等中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二是加快健全綜合服務平臺。要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整合中介、中介服務企業”的思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支援力度,加快建立市、縣、鄉三級中小微企業服務資訊網絡,爲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建立中小微企業培訓制度。建議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政府有關部門與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制定培訓計劃,建立長效機制,按照適用人才聚集、重點人才培養、全員素質提高的目標,結合企業需求定期舉辦培訓班。要透過請專家講課、到國內外考察學習等方式,培養中小微企業家的戰略眼光,培塑敢闖敢冒、敢爲人先、敢於擔當的創業精神。引導中小微企業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立足現有人才,培養技術骨幹和專業人才。建議對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其檔案可由市、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免費保管;借鑑政府爲民辦學校教師購買“五險一金”的做法,建議市財政列出專項資金,爲中小微企業中、進階人才購買“五險一金”,減輕企業負擔,爲引進和集聚人才創造條件。

(六)發揮新聞媒介作用,着力營造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要透過報刊、廣播、新聞媒體等輿論手段,宣傳中小微企業的地位、作用、重要戰略意義,廣泛宣傳從中央到地方鼓勵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營造有利於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提振企業家搞實業、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指數。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經營業績好、管理能力強、社會貢獻大的中小微企業家予以重獎,推薦他們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執委,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激發企業家創業、興業的熱情,在全社會營造理解、關心、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良好氛圍。

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2

根據市政協“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重點調研的總體安排,嚴從懷副主席帶領第三調研組,於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積極扶持文化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子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

調研組經徵求有關文化產業專家及企業意見後確定了調研方案,然後在市文廣新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聽取了市縣區文化產業主管部門情況彙報,與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局等部門,以及20多家文化企業負責人、部分文化產業專家進行了座談;發放調查問卷;深入雪鴻齋、合肥論壇、琴港演藝城、安徽櫻藝緣、安達電子等文化企業瞭解情況、聽取意見。透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瞭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業發展現狀,查找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討加快我市文化企業發展的對策。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特點

“十一五”以來,我市圍繞“文化強市”目標,始終把保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基本文化權益、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銳意改革創新,主動適應市場,不斷加大投入,文化建設全面快速發展,爲我市經濟社會跨越趕超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我市文化產業“十一五”以來,年均增速30%以上。20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約210億,佔全市gdp的5.6%,已經成爲我市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總量和增速穩居全省各市之首,產業分佈行業廣泛,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印刷複製、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日趨活躍。

產業佈局逐漸完善

目前全市已有1個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和6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市級文化娛樂試點街區,涵蓋文化旅遊、文化創意、動漫、會展、娛樂、工藝品、民俗文化等衆多文化產業領域。文廣演藝集團、合肥大劇院、XX市體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櫻藝緣、安徽華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娛樂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效益開始顯現。

民營企業快速興起

全市唯一一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爲民營文化企業,6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民營文化企業佔5家;涌現出非遺園、儒林書業、全球音谷、安達電子、雪鴻齋、琴港演藝等一批實力較強的民營文化企業;以民營企業爲主體的合肥動漫產業基地發展迅速,動漫產業增加值20xx年突破10億元。

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我市20xx年制定的《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歷經三輪修訂。20xx年出臺的《XX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其中涉及到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有13條。近幾年,全市文化產業共兌現獎勵資金近2000萬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轄各市、縣、區已全部出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獎勵政策。

文化交易敢於創新

20xx年安徽省文化產權交易所正式揭牌;20xx年合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計掛牌項目96宗,成交項目22宗,實現交易額億元,交易流程、操作規則、保證金管理辦法等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去年,我市還成功舉辦安徽上海文化產權項目招商推介會,推介標的總額達345.88億元,擴大了安徽文化資源項目的影響,同時也成爲吸引外來投資者來我市投資的平臺。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對接,加快了文化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對促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和影響。

二、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過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費將大幅提升,文化產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期。“十一五”期間,XX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文化產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也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但相對於到20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8%以上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文化產業發展任重道遠。現階段,我市文化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體制機制不甚健全,行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文化部門與產業部門之間工作職能劃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爲政、交叉管理的現象,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協調機制,未能在發展文化產業上形成合力。我市轄區部分市縣區沒有設定文化產業管理專職幹部,行業協會組織缺乏。文化企業普遍反映,有關管理部門收取企業費用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對文化企業申辦流程和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瞭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學統一的文化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在文化產業的分佈、效益、從業人員、行業機構、以及稅收等方面沒有完善的統計口徑和渠道,對及時掌握當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基本狀況、準確分析當前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好宏觀調整和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產業規劃落實滯後,政策支撐體系急需完善。我市於20xx年頒佈實施《XX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確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是“保八爭十”,即到20xx年,文化產業發展主要指標和綜合實力居中部省會城市前列,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8%,力爭達到10%。雖然“十一五”時期我市文化產業發展迅速,20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10億元,佔全市gdp的5.6%,但與“十一五”規劃制定的目標相距甚遠。我市下轄大部分市縣區尚未制定本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沒有把文化產業的發展切實納入到地方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中去。

雖然國家、省、市出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實施細則還有待完善,而且文化產業優惠政策多參照高新技術和軟件行業,缺少支援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優惠政策。

產業規模差距較大,產業結構調整亟待推進。我國先發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文化產業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深圳、杭州正在接近千億元目標,長沙、青島去年已經超過500億元;北京、上海、杭州、長沙文化產業增加值佔當地gdp比重均達到或超過10%,文化產業支柱地位得以確立並日益凸顯。我市文化產業雖然門類齊全,但主要集中於廣播影視、書刊發行、印刷、演藝娛樂、動漫等行業,產業發展格局不均衡,市縣區區域發展差距較大。與我國先發地區相比,我市文化產業規模總量落後,“小弱散”問題比較突出,集約化程度不高,大規模、高水平、產業鏈完整的龍頭企業少,缺少文化領域的骨幹企業。文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高、核心競爭力不足,企業的創意、研發、製作水平較低,內涵深刻、風格獨特、形式新穎、技術先進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較少。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匱乏。廣大中小民營文化企業已成爲我市文化產業的主體,這些文化企業規模小、缺少土地、房產等有效抵押的不動資產,銀行貸款難;又無法以包含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認定、確權、抵押、投資等方式進行投融資。融資難已成爲嚴重阻礙我市文化企業發展的瓶頸,尤其是文化企業項目前期研發及後期市場開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資金支援。調研中反映比較強烈的還有人才問題,尤其是文化創意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十分匱乏,制約了文化企業發展。現有人才引進激勵政策、配套服務落實困難,部分高層次人才往往是引進後留不住。

三、對加快我市文化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決策機制,提升科學化管理水平

1、健全組織機構。借鑑國內先發城市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經驗,建立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負責產業發展戰略及重大事項的決策。委員會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負責,成員由市文廣新局、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工商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組成。邀請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以及人大、政協相關部門負責人列席重要決策會議。

成立隸屬市委宣傳部的副縣級全額事業單位市文化產業辦公室,負責規劃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養、綜合協調、檢查考覈等工作。全市下轄各市縣區相應組建本級文化產業辦公室,明確職責和人員編制。文化產業相關職能部門均要落實具體責任處室推動所管轄產業的發展。

由市文化產業辦公室牽頭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國內外相關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重大課題、項目深入調研、建言獻策。

2、完善服務平臺。成立我市文化產業促進中心,推進各項政策的落實,對文化產業發展具體項目進行綜合協調、指導、服務,監管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領導文化產業展示交易平臺、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

組建涵蓋文化產業各主要行業門類的文化產業行業協會,爲文化企業提供組織、協調、諮詢、中介、培訓等服務,以及投融資服務和資金支援,承擔政府委託的其他服務工作。

3、建立統計制度。按照“統一領導、條塊結合、統一覈算、資訊共享”的原則,建立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文化產業統計長效機制。儘快制定《XX市文化產業統計實施細則》,對符合統計部門行業分類目錄標準的全部企業,建立文化產業統計數據分析庫,摸清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底數,找準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和薄弱環節,爲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12

(二)加強政府主導,完善政策支撐體系

4、修訂產業規劃。在《XX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實施效果的反饋與評估基礎上,適時修訂我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調整發展目標、結構、佈局以及發展重點,督促所轄市縣區出臺或修訂“本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在整體謀劃基礎上重點做好行業的規劃佈局。

5、推進產業立法。制定《XX市文化產業振興條例》以及我市專利權法、著作權法、it基本法、知識產權法等實施細則。使文化產業各項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對無形資產、知識產權、創意人才等進行法律規範,明確和規範文化市場執法主體,使政府與企業、事業單位的職責更加明晰。明確規定,使用政府的財政性資金的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採購文化產品和服務時,應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自主創新型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在同等條件下,政府優先向本土重點文化企業購買文化產品和服務。

6、加大財稅投入。參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並隨着市級財力增長而相應增長。專項用於重點項目建設、基地建設、產業孵化、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將文化產業納入我市所屬市縣區績效考覈,每年從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各市縣區文化產業發展績效考覈表彰獎勵。

優先支援發展新興和原創文化產業,經市相關部門認定的原創研發成果,給予項目總投資額一定比例的補貼支援;重點扶持特色和優勢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民族和傳統文化產業。對文化產業出口,赴境外開展的商業演出、商業展覽、展銷、營銷的特色優勢和傳統文化企業,根據影響力的層次,政府及相關服務機構應給予指導及相應資金補貼扶持和稅收減免。

開展文化企業認定工作,對經認定的涉及文化產業發展全局性、可持續性的重大項目,市政府在“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予以支援;對文化企業發展過程中年營業收入規模的階段性突破給予一次性獎勵,鼓勵文化企業加快成長步伐。如對當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1億元、3000萬元等不同臺階,且增幅達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業,分別給予不同金額的一次性獎勵。

(三)推進金融改革,多渠道解決文化產業投融資難題

7、建立創業投資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基金”,我市及下屬市縣區應儘快建立本級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出臺基金管理辦法和細則,明確資助條件、申報和審批程序,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採取投資、獎補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勵性質的經費投入比例,建立文化產業多元化投入體制。重點扶持初創期中小文化企業,對已經成熟的文化骨幹企業,根據業績實行獎勵。

8、加快融資平臺建設。根據我市實際情況,適時制定金融對接文化產業相關政策,建立政府對銀行中小企業信貸的風險補償機制,設立政策性的文化企業擔保公司,積極開展文化產業集聚區擔保融資、中小型企業聯保、中小企業集合債、文化產權抵押融資、影視項目融資等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XX市中小企業服務大廳爲文化產業提供投融資服務功能,重點突破文化創新企業初創期的融資瓶頸問題。

9、開闢多元融資渠道。鼓勵文化企業創業投資、風險投資。鼓勵、引導非公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支援民間相關文化產業基金會的設立,爲具有潛力的中小型文化企業和具有創新點子的個人提供發展資金。藉助信貸、參股、合作合資等方式,實現針對性更強的投融資和產權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產業發展資金、專項資金投入績效評估機制,財政、審計部門監督其管理和使用情況。

10、支援企業上市融資。強化文化資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轉化文化資本。積極促成優質文化項目進入文化產權市場進行融資,積極創造條件,鼓勵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對進入輔導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業,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

(四)加快人才引進,大力培養文化產業實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國人才高地爲契機,把文化產業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納入我市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對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訂我市文化產業人才認定辦法及相關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重點引進文化產業領軍人才、文化創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以及策劃、設計創意、市場營銷、投融資等方面的緊缺人才。對於文化產業高層次人才,爲其提供財稅、戶籍、居住、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激勵措施和綠色通道,並制定實施細則加以落實。

13、保護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產業精英人才儲備庫,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對本地高素質人才的激勵力度。切忌在人才問題上盲目地捨近求遠,抑制本地人才的積極性,形成“引來女婿氣走兒”的尷尬結局,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

xx、實施文化人才培養工程。依託本地高等、職業院校資源,增設文化產業新專業,加快培養、培訓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營銷經紀人才。依託專業機構和文化產業基地,政府出資建設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實訓平臺,提供給各院校、培訓機構以及相關企業使用。開發、落實一系列文化產業範疇內的職業資質、職業認證及職業技能培訓,出臺文化企業相關人員資質、待遇和專業培訓、繼續教育的補貼政策。

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3

“現在有大單不敢接,受資金限制,怕不能按時完成。”徐志盛是四川省德陽市德東電工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最近,他正在發愁怎麼能夠籌到一筆錢,擴大德東電工的生產規模。“有個2000萬到3000萬差不多了。”6月2日他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目前成都私營企業達到20萬戶,佔內資企業總數超過80%,個體工商戶達到77.8萬戶,這些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絕大部分爲小微企業。20xx年成都中小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730億元,同比增長21.1%,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小微企業面臨原材料、勞動力、融資成本上漲壓力,資金供求矛盾比較大。

記者在德陽市調查時發現,這裏的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內外交困”,因國內外形勢和經濟增速放緩,由於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和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德陽中小機械製造企業的發展受到較大沖擊,經營出現困難,二重、東電、東汽“三大廠”外擴減少、“三角債”突顯、人力資源成本大幅上升等,有40%的企業已面臨生存問題,有一批小微企業關門倒閉。

中國經濟時報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四川小微企業近四成(38.5%)銷售增長,三成企業銷售持平,三成企業銷售減少。目前,近三成(26.7%)企業利潤很高,超三成(33.3%)利潤低或虧損。從目前持有的訂單情況看,近六成(58.3%)企業銷售同比增加了;42.8%的企業預計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較去年樂觀。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貨幣政策有適度微調的跡象,但金融機構受貨幣政策影響,相對20xx年貨幣寬鬆環境下對成都市貨幣投放減少了近一半,同時,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機制仍沒有根本轉變,企業獲得資金的門檻仍較高,這裏衆多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不能得到較好滿足。”成都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財金協調與融資擔保處處長文彬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成都市小微企業融資情況主要表現三個方面:融資難仍然突出、融資方式比較單一、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不僅融資難,而且融資貴。”文彬告訴記者,由於受信貸規模影響,金融機構定價標準根據企業信用等級情況有所不同,但普遍上浮,正規途徑加上擔保費、貼現費等在內融資成本爲10%—18%,對企業信用等級一般的融資成本可達到xx%—25%,民間融資可達到xx.4%—29.2%,有的甚至更高在34.28%—48%.此外,融資方式還比較單一,在用到外部借款渠道的小微企業中,自籌資金者佔絕大多數。數據顯示,成都市1807家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中,意向透過銀行解決資金佔到98%以上,採用股權投資、三級發債、擬上市、融資租賃等創新融資方式佔不到2%。

記者在德陽市調查瞭解,小微型企業融資難也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從二月份的數據看,目前德陽市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貸款只有30%流向了民營企業,80%的民營企業缺乏資金。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民營企業信貸擔保體系尚不完善。小微企業融資遭遇玻璃門,資金看得見,卻拿不到。

人工成本增幅大,流動頻繁

困擾長三角等地區的“用工難”問題,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四川地區也非常突出。“因爲用工成本增幅比較大,20xx年到現在漲了近一倍多。”四川華德精工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洪文告訴本報記者,20xx年公司工人工資是每人1000元,現在是2000多,增長了一倍多。

因爲今年形勢不佳,企業利潤空間收窄,企業員工走了近一半。

“行業裏面,這個季節按道理是大家最忙的時候,但現在大家都在喝茶,打麻將,有的是在輪休,我們公司就有一些員工也在輪休或放假。”

朱洪文說,公司員工走了近一半,不過管理人員比較穩定。“現在企業招聘很困難,工人對工資待遇很挑剔。我也是打工的,很能理解,人家在這工作,最後養家餬口都難。”

記者隨同朱洪文來到了他們的廠區,放眼望去,偌大的車間,只有不到一半的機器在工作,工人僅有10個。走近看到,很多“休息”的機器上掛着“正常待用”字樣。

朱洪文告訴記者,這裏所有的機器開啓,需要100多人,現在只有60人在工作,分三班倒。

不僅該朱洪文所在的企業,整個成都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絕大部分小微企業同樣面臨這樣的情況。

他指着廠門口的大馬路向本報記者描述,在蛟龍港區,絕大部分是小微企業,繁忙的時候,特別是在早上8點半上班高峯,廠區門口的馬路上有很多人出出進進,但現在這個時間段,根本看不到那麼多人,園區安靜了許多,除了幾個大廠,其他廠的工人比以前少很多。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受訪省份小微企業大部分反映招工和往年一樣難,只有少數經營比較好的企業今年招工好於去年。

但即便是這樣的企業,也面臨着員工“流走”的擔憂。成都魔法動畫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郝瑋琦告訴本報記者,像他們這樣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在加速成長期,尤其需要穩定且技術過硬的團隊,但因爲在成長中,沒有足夠高薪酬吸引高端技術型人才過來,而自己公司培養的尖子人才,往往會被別的大公司挖走。

“梯形融資模式”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記者採訪中瞭解,在成都市工商局累計註冊登記的內地企業超過24萬家,98%以上都是小微企業。

文彬認爲,小微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要在短時期內全部克服還有難度,一是小微企業本身就沒有實力創造獨立的市場品牌,大多是依附於大企業的發展,大企業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小微企業日子就難過;另外,小微企業由於受自身條件所限,市場一旦不好,就會形成惡性競爭;此外,很多小微企業都遭遇融資難的問題,企業越小,銀行貸款的風險越大。

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成都高新區探索出的.“梯形融資模式”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瞭解,該模式主要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主要包括企業內源融資、政府扶持資金、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改制上市等環節,目前這一理論創新不僅直接推動了成都高新區的金融實踐,而且在全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的破解上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這一模式的提出者——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金融學博士湯繼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種隨中小企業發展而動態適配的政府引導、民間資金積極參與的社會化投資解決方案,不僅爲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了“融資路線圖”,爲各種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明確了參與方式,還界定了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責任,政府應該也必須在促進以中小企業發展爲導向的金融創新上下更大決心。

成都高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光耀告訴本報記者,根據“梯形融資模式”,成都高新區以政策性擔保貸款爲核心,構建起了多層次債權融資服務體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爲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提供不同融資產品的多層次信貸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起涵蓋政策性擔保、商業性擔保和財政性再擔保在內的多層次擔保增信服務體系,累計幫助1600多家(次)科技型企業獲得擔保貸款65億元,信用貸款5億元,知識產權貸款1.5億元。

扶持小微,政府推出多個專項措施

爲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今年四川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增設小微企業扶持方向。文彬告訴記者,2012年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支援小微企業升級升規、地方優勢的特色產業產品發展開發以及創業載體能力建設。支援重點包括:小型企業升規培育所進行的改擴建、生產設備購置等項目。在電子資訊、裝備製造、汽車製造等產業集羣內專、精、特、新的小微企業配套項目,以及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產品開發項目。還有省級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的創業環境改造等提升創業孵化能力的項目。

受訪小微企業主們普遍呼籲,政府應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稅費等負擔,推動小微企業徵信體系建立,並能適當給予小微企業在招工、用工等環節協助或補貼。

四川省德陽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周紹國認爲,小微企業本身,在面對經營成本高、競爭激烈等困境,要主動調整,譬如面對成本的高企,採取電子商務手段拓展市場,降低營銷成本;主動進行技術升級,擺脫對原材料價格的過度依賴等。德陽市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多實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業組織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他們大多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

“小型微型企業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主要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海林告訴記者,四川省在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方面主要採取了三方面措施:建立完善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組織機構;研究擬定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專項措施;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

今年1月份,四川經信委牽頭成立了由18個省級有關部門組成的四川省促進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全省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

據王海林透露,四川經信委組織對近年來尤其是去年10月以來全國各省市出臺的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和發展的政策措施作了整理研究,擬定了《關於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目前正在徵求省促進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18個成員單位和有關專家意見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近期有望出臺。

資金方面,四川省鼓勵並支援各地從工業發展資金中列出專項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今年在四川省中小

企業發展專項中專門安排5000萬元小型微型企業扶持資金。當地政府部門嘗試多層次、多角度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升級、開發特色產品,引導各類服務機構提升小微企業服務能力,並加大對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的補助。與此同時,他們還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業基地建設工作,並逐年增加扶持資金規模。

王海林說,下一步他們將突出抓好萬戶小微企業創業、千戶小微企業“升規”培育,推動小微企業轉型成長、加快發展。

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4

近期,按照市委黨校的要求,本人對xx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走馬觀花式的調研,掌握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近年來,由於xx市委、市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私營經濟的社會氛圍,加大了對私營企業的扶持、引導、和服務力度,私營企業發展較快,已成爲該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私營企業已佔該市經濟主導地位。目前,全市私營企業已發展到5844戶,資產總額6.2億元,從業人員1.84萬人。20xx年,私營工業總產值13.3億元,佔全市總產值的32%;私營企業出口產品交貨值4.7億元;私營企業上繳稅金1.4億元,佔全市工商稅收的78.7%。

(二)私營企業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該市的私營企業改製爲私營企業的,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經營,艱苦運作,一些企業實現了新的跳躍式發展。表現最突出的是xx化工有限公司,投產還不到兩年,僅20xx年上繳財政的稅金就1111萬元;xx啤酒有限公司發展迅猛,20xx年上繳稅金930萬元;xx冶金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年納稅額由改制前1996年的38萬元,增加到20xx年的131萬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進的私營企業普遍良好,象xx*製衣有限公司、xxxx管材有限公司、xx應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都顯示出了勃勃的發展生機。隨着私營企業的發展,產業規模在該市已初步形成。金屬冶煉製造業、釀酒業、服裝加工業、塑料製造業已成爲該市的四大支柱產業。

(三)私營企業技術管理水平已有較大提高。爲了提高經濟效益和國內與國際兩大市場的競爭能力,xx*、xx*等企業,紛紛從全國各地引進技術和管理型人才,據初步統計,全市引進各類人才2200多人,這些人才的引進,提高了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了企業檔次,增加了企業活力。xx、xx*等企業引用了“目標成本考覈制”、“成本包乾制”、“千分考覈制”以及其他一些先進的管理辦法,主動尋求與國際市場接軌,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令人振奮,迄今爲止,該市先後有42傢俬營企業透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這是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的重要標誌。

二、xx市私營企業發展形勢總體上是良好的,特別是有些企業呈現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問題依然不少,而且有的已成爲私營企業發展的桎梏。

(一)流動資金短缺,融資貸款難。在企業的諸多困難與問題中,貸款難、流動資金短缺是首要的困難、關鍵性的問題。1996年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以來,原企業欠貸問題解決得不夠妥善。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互補性。該市工業重工業與工業的比重爲1:1.1。從表面看分配比例近乎合理,實則不然。首先,重工業與輕工產品不配套,沒有形成產業鏈。重工產品以軸承、汽車輪轂、冶金機件、鉬鐵爲主,輕工產品以針織服裝、塑料製品、釀造業、製藥業爲主。其次產業內部也不能相互銜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裝業大量面料全部從廣州等地購進;針織廠織出棉布、化纖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銷往西柳市場或轉口國外。

(三)規模經濟發展不足,執行質量不高。表現在企業過於分散,低水平重複建設。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產值合計僅7.7億元。全市總產值42.3億元,僅相當於外地大型私營企業一家的產值。大部分企業處於略虧損或微利狀態,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普遍偏低。使企業的信譽度下降,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緩慢,市場競爭能力較弱。

(四)出品產品少、檔次低。該市工業出口產品主要有針織品、泳裝、軸承、汽車輪轂、鉬鐵、皮裝五類。其中泳裝、皮裝、針織品主要出口俄羅斯,軸承、鉬鐵出口美國,年出口交貨值4.7億元,僅佔總產值的11.1%,其中自營出口3.2億元,佔出口總額的68%,佔總產值的7.5%,其餘大都轉口。有出口自營權的企業僅爲30戶,佔企業總數的0.5%。出口產品檔次偏低,在國外進入的也只是中低檔市場。

(五)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在企業改制時轉爲私營企業的大都組建了有限公司,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並未真正組建公司的法人治理機構,組建了法人治理機構的也未真正執行,自然成長起來或後引進的私營企業更是如此。這種管理,增加了主觀臆斷,制約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些企業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和貯備,出現了人才斷層,特別是實用技術型人才十分缺乏。這就形成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卻有大量的崗位找不到適用的人才的局面,造成了人才資源的閒置與浪費。

(六)發展環境不寬鬆,影響投資者信心。一些執法執紀部門仍然存在着吃、拿、卡要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作風,存在着厚此薄彼、以罰代管、亂收費、亂罰款等執法不嚴、不公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xx域外的上級主管部門,直接到企業檢查和處罰的現象有增無減,造成了本級與上級重複檢查,干擾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耗費了企業領導大量寶貴時間,破壞了xx的發展環境。

三、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私營企業在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培植稅源、安置就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興城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私營企業,私營企業的發展也需要政府的扶持。我們應以更多的精力、更高的認識、更新的觀念、更大的熱情爲私營企業創造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中國入世爲私營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由於該市的企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爲主,所以入世後的形勢是利大於弊。在四大支柱產業調整上要趨利避害。第一,金屬冶煉製造業,更加快新產品的開發,增加高科技產品比重。開發產品以高精度軸承和精鍛粉末冶金連桿爲主。第二,酒水加工業,要擴大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和市場佔有率,白酒有以營養型白酒開發爲主,啤酒要壯大企業規模,降低生產成本,飲料要利用當地水果資源做深加工文章。第三,塑料製造業,要大曆程開發生產國家推廣的大口徑塑料波紋管材。第四,針織服裝業要上規模,上檔次,爭佔國際、國內市場。要努力打造興城泳裝品牌;要抓好針織、印染加工區建設,形成紡織、印染、加工一條龍生產,增加產品附加值,要鼓勵、扶持一批重點私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二)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私營企業也要在世貿組織遊戲規劃下參與公正的國際市場競爭。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所謂的優惠政策將不復存在,政府的扶持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企業的好與壞,關鍵還在於自身,沒有好的企業素質將難於生存和發展。因此,企業要煉好內功,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塑造誠信的企業形象。

(三)加強技術創新。把技術開發作爲企業進步與發展的切入點。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加速科技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產、學、研聯合。堅持引進技術與自主開發相結合,加快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加大管理創新力度。要加大以科學管理和管理方式現代化爲重點的企業管理經驗的推廣力度,加強企業的成本、資本、質量、生產和營銷管理,推進以建立基本秩序、基本管理制度和基本信譽爲重點的企業基礎管理工作,從企業的內部到外部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體制特點的科學、濾布規範、有效的管理機構。在銷售收入超500萬元以上企業中推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條件的企業要開發自己的管理軟件。爭取到三年內所有企業全部透過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認證工作。

(五)營造一個更加寬鬆的私營企業發展環境。能否使廣大私營業主心情舒暢、信心十足的創業,發展環境至關重要。政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企業服務的力度。要完善政策,爲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援。在私營企業發展上,該市制定了一些政策,但與部門之間、企業之間還不配套,影響了政策的落實,對此,還需進一步完善。

第一,應建立企業貸款擔保中心,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有必要從財政拿出500—1000萬元資金作爲資本金,成立貸款擔保中心,爲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解決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引導銀行增加對企業的貸款額,逐漸形成一個順暢的融資渠道。

第二,應建立企業諮詢中心和服務中心,增加爲企業服務的方式、方法。諮詢中心應以外聘爲主,針對問題,請有關專家、專業公司爲企業提供經營策略。市場營銷、投資決策、技術開發、人才引進等方面的諮詢。服務中心主要透過互聯網爲企業提供資訊服務。儘快推進各種新興服務機構的發展,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

第三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依法行政。有必要加強執法情況檢查,發展問題嚴肅處理。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中飽私囊現象。爲企業提供一個寬鬆而又公平的發展環境。

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5

各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各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省級有關單位:爲進一步做好示範性中小企業培育工作,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爲基礎,“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爲引領,促進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現結合我省中小企業工作實際,啓動20xx年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20xx——20xx年度“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第二批)申報工作。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報標準

(一)基本標準。

1.在四川省境內依法註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國家劃型標準的中小企業。

2.近兩年連續盈利,營業收入與稅收穩定增長(政策規定免稅企業除外)。

3.會計信用、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良好。

4.企業近兩年未發生過安全、質量事故、環境污染事故;無偷、漏稅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爲。

(二)專項標準。

1.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符合專項標準所述一項特徵的中小企業,均可申報“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標準按照我委《關於開展20xx年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申報工作的通知》(川經信企業函〔20xx〕788號)標準執行。

2.省“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在20xx年3月底前列入我省規模以上企

業。其中,“小巨人”企業年銷售收入標準爲1億元以上至10億元以下。“成長型”企業年銷售收入標準爲2000萬元以上至1億元以下,“三州”“成長型”企業下限放寬至1000萬元。

二、申報要求

(一)已列入20xx——20xx年的省“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不再重複申報“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發展壯大擬調整至“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的需重新申報,並備註)。

(二)對已列入我省20xx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再重複申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三)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兩類別培育企業可重複申報。

三、申報程序

(一)企業申報入庫。

4月20日前,符合條件的企業透過網絡平臺進行入庫申報(不需提交紙質申報資料)。未完成網上入庫申報的,不予受理。

(二)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審覈推薦。

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按屬地原則對入庫企業審覈確認並完成網上推薦後,由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統一形成推薦檔案(含擴權縣市)並附基本情況彙總表(由網絡平臺匯出),於4月25日前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企業處(一式一份)。

省屬企業基本情況彙總表經主管部門審覈蓋章後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

(三)其他。

各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積極組織、推薦企業參加,並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初審並加強對培育企業的指導、督查、協調和服務,嚴格統計上報和跟蹤管理,確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