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調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1.39W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農惠農政策,擴大農村信貸投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增強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做好農村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近年來,縣聯社緊緊圍繞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職能定位,大力推廣小額農戶貸款,開展信用農戶評定、信用村鎮創建活動,有力的推動了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筆者現就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做簡要的調查和分析。

關於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調查報告

一、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

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地處冀、遼、蒙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說。全境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南北最長77.4公里,東西最寬74公里,海拔高度500米,是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區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河北省少數民族縣、河北省糧食大縣,耕地62萬畝,轄10鎮9鄉1個街道辦事處、291個行政村11個社區,總人口47.49萬。以來,縣啓動了以“三信”(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評定爲基礎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着力打造農村信用工程,優化城鄉信用環境,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經過努力,目前採集農戶信用檔案10.9萬戶,佔全縣農戶總數的99%以上;已對7.1萬戶進行信用評定,評爲“信用戶”3.4萬戶;建設完成6個信用鎮(鄉)、50個信用村;12月14日“承德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經驗現場推廣會議”在農信聯社隆重召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一定成果。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要作法

1.確定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縣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全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了建設農村信用體系的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爲契機,以徵信系統爲載體,以信用評價爲手段,以構建激勵懲戒機制爲重點,加大政府組織推動和農村信用宣傳力度,按照“先易後難,穩步推進,改革創新,支農惠農”原則,爲全縣農戶和鄉鎮企業普遍創建信用檔案,積極推進信用戶、信用村建設,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擴大農村信貸支援的有效方式,以此促進海南省農村經濟金融的協調發展。總體目標是: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初步形成信用宣傳、資訊徵集、信用評價、信貸支農的農村信用體系框架。總體思路和目標的確立爲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建立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建立了政府主導、央行推動、農信落實、社會參與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成立由聯社主任爲組長,各信用社主任、信貸人員爲成員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小組,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負責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創建和具體實施。創新信貸產品,增加農村信貸投入;制定具體配套支援政策,主動運用評價結果,出臺激勵懲戒措施;依據農戶基本狀況、自有資產、誠信記錄、經營能力及項目等情況逐戶建檔,並建立數據質量責任制和數據定期更新機制。積極推廣應用農戶信用資訊數據庫和農戶信貸評分系統,創新農戶信貸管理體制,主動打造新型信貸業務管理流程。

3.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分步實施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項系統工程,對廣大羣衆來說也是一項新事物。因而工作上夯實基礎,穩步推進、分步實施。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爲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民衆信用意識,打造“誠信”,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報紙等公共輿論工具加大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宣傳和引導力度,突出宣傳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意義、評定標準、程序步驟等有關內容。使廣大農戶充分認識到信用資訊採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自覺採集資訊的積極性。並採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宣傳策略,先後舉辦了三期徵信知識培訓,對全縣180個農村村委會的村支書、村長進行全員培訓。

二是建立激勵和懲戒機制,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根據對農戶的評價結果,信用社在授信額度、審批權限、服務種類、適用利率、抵質押物、推薦評優等方面實行差別政策。對信用良好的農戶給予優惠和便利,對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據對信用鄉(鎮)、信用村的評價結果,與鄉鎮政府制定行政性懲戒和獎勵措施。信用鄉(鎮)、信用村可在農業項目開發、優惠利率、農村配套服務等方面優先享受優惠政策;將各地信用評價狀況與支農再貸款限額分配掛鉤,支農再貸款重點向信用狀況較好的地區傾斜。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農村信用社加大資金大投入的積極性,農民增收明顯。截止6月末,全縣信用社涉農貸款餘額20.62億元,本年累放14.22億元,農業貸款的顯著增長,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透過對食用菌產業的支援,全縣19個鄉鎮,252個行政村,5萬農戶參與食用菌生產,佔全縣總農戶的45%。初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爲“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食用菌生產規模超過了1.9億盤(袋),產量達10萬噸。滑子菇產量佔世界產量的25%、全國產量的50%,成爲全國最大的滑子菇生產基地。食用菌產值10餘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4.1%。增加農民收入4億元,戶均增收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500多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成爲真正的富民產業。

二是資金執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我縣農信社不良貸款下降,資產質量逐步優化。截止6月末,信用社不良貸款餘額爲8835.26萬元,比年初下降2039.92萬元,不良率爲4.29%,比年初下降1.49個百分點,收回表外核銷及票據置換不良貸款41萬元.不良貸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體系建設使新增貸款質量明顯好轉,存量不良貸款在不斷的活化中,貸款人的信用觀念不斷提高。

三是推動了農村信用社貸款營銷機制的轉變。依據農戶信用評價系統評價結果,採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授信農戶進行貸前審查。在農戶信用評價過程中,不僅對信貸相關資訊進行評分,而且對家庭資訊、綜合資訊等能表明農戶非信貸情況資訊進行評分,從而能更全面、更準確地對農戶進行評價。貸款營銷機制的變革,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金的合理使用,擴大了信用貸款的覆蓋面,提高了對農民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度,促進了農村信用社探索適合農戶特點的信貸新產品。據調查,自以來農村信用社先後開辦了林權、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等新業務,對建立了信用檔案並有貸款需求農戶,貸款有效需求的滿足率達到76%。

四是全縣農戶信用意識明顯增強。幾年來,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導下、農信的積極推動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成爲新形勢下金融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的着力點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環境、加強誠信宣傳爲手段,立足實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與金融的“雙活雙贏”。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顯改善,社會公衆信用意識和信用素質進一步提高,銀企關係進一步改善。縣被中國金融研究院、中國金融網 、中國金融記者俱樂部聯合舉辦的中國第四屆金融市長年會評爲“中國金融生態縣(市)”稱號,12月被承德市金融系統評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廣標兵,這標誌着縣信用環境建設工作已轉入了常規建設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