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錦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2.9W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錦集七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誠信對於大學生有着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誠信是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是每個大學生每個人應當有的生存和發展理念之一。誠信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從而享有做人的尊嚴和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的機遇。每一個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分析評價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我們心靈的深處,用一生的言行去實踐它。只有當我們對於誠信的修養提高了,我們的人生纔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個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爲社會的棟樑之材。

二: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表現

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周易》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子曾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見《論語·顏淵》)。古人關於“誠信”的上述代表性觀點,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和借鑑價值。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如何呢?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曾痛心疾首地說:“從1999年起至今我們一共爲我國的大學生提供了695萬的國家助學貸款,然而至今年爲止,拖欠貸款的比例還一直徘徊在20%—40%之間。我們是懷着一顆熾熱的心送出我們的幫助的,但收穫的結果卻令人心寒。”因貸款按期歸還違約率太高,國家助學貸款曾一度暫停,到20xx年才重新啓動,並新增了大學生畢業兩年後必須開始還款的要求,20xx年也就成爲助學貸款還款的首個高峯年。央行徵信管理局的一分調查調查顯示,在個人徵信系統建立之前,大學生畢業後不能按時歸還助學貸款的比例較高,某些地方違約率達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學生畢業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無能力償還外,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原因可能是:大學生誠信的“危機”。與此同時,目前社會上假的畢業證、假證書、假學術之風也刮及高雅校園,難怪莘莘學子爲之躁動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學生不守諾言、作風虛涪畢業違約等不良現象有所擡頭,“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被拋於九霄雲外,這樣培養出來的“建設者”、“接班人”要麼是營養不良,要麼是底氣不足。總之是“跛腳”的。此外,大學生就業的誠信問題尤爲嚴重:

1、推薦時虛報材料。部分畢業生爲了能在衆多應聘者中用人單位的注意和重視,使出渾身解數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奪目、完美無缺以至言過其實。如僞造課程成績、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考試證書;虛構在學校期間的任職情況,編造社會實踐經歷;採勸偷樑換柱”的方法搖身一變,變成“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2、 面試中自我拔高

部分畢業生在面試中面對招聘主管人員的提問時,對自己各方面素質和能力誇誇其談,結果到了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發現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畢業生再接到面試通知時害怕自己不能透過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試。

3、部分大學生隨意毀約

現在學校一般要求應屆畢業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籤約單位,以便把畢業生的各種關係轉到新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畢業生會先找一個可以簽約的單位簽約以求得緩衝,一旦有更好的單位接收,他們就馬上跳槽。畢業生這種邊簽約邊毀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

三:關於解決問題的建議

大學生是社會高素質人才,將擔當社會重任。而面對另人擔憂的大學生誠信問題,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迫不及待。

1、透過法制強制規定。

立法建制是關鍵,應抓緊進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儘快把我國建設成爲信用社會。政府要着手製定、完善和貫徹執行能充分體現誠實信用體系的法律法規,用以規範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爲,以法律形式約束社會的各種行爲。在現行的法律中,都應有明確的、要求主體誠實信用的具體條款。對違法者的處置,也要有明確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徵信管理處有關人士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將大學生助學貸款情況納入了個人信用體系中。某位大學生一旦有違約行爲,即會被記錄在案,在今後的房貸、車貸、留學、創業,甚至就業中都會受到限制。

2、學校誠信教育

開展誠信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求高目標,但要從低起點,從基本行爲抓起。要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讓他們在日常的同學交往中、在學習和考試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絕作弊、誠實守信,並逐漸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學校樹立以誠信爲本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管理,杜絕種種不誠信現象的發生。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能僅僅停留於口號,停留於課堂灌輸,停留於形式,而應從學校管理、教師形象上做起,以學校的誠信、教師的誠信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結語:調查中反映出種種誠信缺失問題,讓我們擔心,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各個領域的骨幹,如果大學生誠信缺失了,我們還怎麼談社會的道德建設呢?國家還能有什麼發展呢?

誠信對創業如此重要,我會讓它伴我永遠!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中學時代是中學生生理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此時的中學生既有別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頑童,在身體形態和心理上均發生一系列的“質的”變化。在這一時期,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是一個不斷碰撞而又不斷調試的過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困擾,滋生各種心理問題。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獨尊心理、厭學心理。隨着社會競爭的加劇,不堪學業等諸多壓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對於這些,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以及面對。

首先是自卑心理。這是普遍出現在青春期青少年身上的現象。具體體現在“我成績不如某某某的好”“我能力不如某某某的強”“我家沒有某某某有錢”“我長得實在是強差人意”等等方面。而這就造成了青少年不敢去讓自己的才華,自己真正的實力展現出來。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對於這個方面,我們需要正確的去認識自己。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見自己發光點看見自己長處,只有這樣全面的立體的判斷自己才能得到穩步提升與發展,一味的自卑只有走下坡路。

然後是孤獨心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的條件都太優渥了,所以他們有一大堆的時間來捏造自己莫須有的孤獨。我們要看見社會上那些衣衫襤褸的工人討不到工資一臉塵土的孤獨,我們要看見孤兒院裏孩子們笑容背後沒有父母的孤獨,我們要看見年事已高無人照料的老人拾荒時的孤獨,認識到這些,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孤獨根本就不值一提。我們可以敞開心扉與朋友老師家人面對,用知足來化解莫須有的孤獨。

然後是有關嫉妒心理,這個多是出現在女孩子身上,有關別人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別人比自己人緣好,別人有男孩子喜歡,別人家境優渥,而面對這種正常的心理我們應當用正常的方式去處理。要知道好的條件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先天,要靠自己去一手創造。嫉妒是把自己往火坑裏推,要看到發展的一面而不是去嫉妒別人哪裏比自己優秀哪裏比自己條件好。

唯我獨尊心理出現在和家人的相處裏。認爲家人的付出是應該的,認爲自己是皇帝是公主,不可一世,什麼要求都必須要滿足,要比別人好,人家都要聽我的。這種心理要去多體會別人的感受,換位思考,就能解決唯我獨尊的病態心理了。

厭學心理的人往往沒有遠見,他們貪圖一時玩樂,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就沒有考慮到自己以後的幾十年人生。需要別人去開導他們走出象牙塔,瞭解到現在的努力是爲了將來的幸福,要遠見到幾十年以後自己脫離父母獨立了靠的是滿腹經綸去闖這個社會,透過學習去計劃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擺脫鼠目寸光的厭學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多種多樣,在此例舉幾種。希望大家能夠反思自己,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去提高改變自己,順利成功的走過我們人生的花季,不要在將來因爲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動後悔不已!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 大學生班集體意識現狀及分析

調查採用問卷與訪談結合的辦法,發出44份調查表,收回有效問卷41份,問卷有效率100%。分析結論如下。

(一)1、集體主義價值觀得到普遍認同

(1)在對班集體的認知上,集體主義價值觀得到普遍認同。

76%的學生認爲大學集體是溫暖的家,心靈的歸屬,有10%的學生認爲集體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另有14%的學生不清楚大學對於他意味着什麼。這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能將集體置於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但仍有爲數不少的大學生將大學集體看的很淡。

(2)大學生的情感認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對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認同。

40%的學生認爲大學能給自己帶來溫暖,32%的學生認爲大學能給自己帶來熱鬧,21%的學生覺得大學能給自己帶來榮譽,僅有7%的學生認爲大學給自己帶來了麻煩和束縛。大學生在集體中,大多數恩能夠生活的比較開心,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舒心,僅有少部分無法正常融入集體當中,這說明,集體帶給學生的多是積極的影響,而學生對這種影響給予了正面的認知與反饋。例如:

學生對班級開展班級活動抱着無所謂的態度,甚至認爲根本沒必要看站班級活動。

2. 大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目的

在調查的41爲大學生中,只有14位同學選擇了參加班級活動的目的是爲了樹立班級形象,而選擇活動本身意義的同學有2位,還有5位同學覺得參加班級活動是爲了好玩。從這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大學生參加班級活動的目的並不是爲了班級的凝聚力,而是取決於活動本身對自己是否有益。

3. 不想參加班級活動的原因

抽取問卷中的第17題:你不想參加班集體活動的原因是?(選項後的數據是該選項被選擇的次數)A. 活動太無聊 9 B.有事要忙,沒空參加 30 C.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D.對自己沒有幫助 1 E. 其他 1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不想參加班級活動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自己有事要忙,沒有時間參加,大多數學生是因爲這一方面的原因不想參加班級活動;第二個方面是活動本身的原因,有一部分學生認爲班級活動太無聊;第三個方面是認爲班級活動對自己沒有幫助,這是極少數人的原因。

大學生對班級活動的參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班的班級凝聚力。在班級活動中,能更好的促進班級成員之間的情感溝通,讓班級更加和諧,也讓班級成員有一種集體認同感。但是從這份問卷中也可以看出,當今的大學生對班級開展的活動,是有選擇的參加,大多數人更願意參加那些有意義的班級活動或者是對自己有益的班級活動。所以要提高班級活動的參與度,必須提高班級活動的質量。

(三)班級管理模式及參與度

班級是高校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基本單位,班級事務與每一位同學息息相關,每一位同學都應儘量參與其中,爲班級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學生的班級意識主要體現在對班級事務決策以及班級管理方面的參與度。

(一)班級事務決策

1.63.4%的同學會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可見這部分同學積極參與班級事務決策,關心班級的發展,爲班級的進步獻計獻策,這是班級意識強烈的一種表現。我們要明確知道,學生是班級的主體,班級的發展與個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我們要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的決策。

2. 還有很多同學對班級事務不聞不問,或是持觀望態度,這是對班級不負責任的表現。造成這種現象可能是由當前大學生的突出特點引起的,現在的大學生想法多,實踐少,集體意識淡漠。很多學生對班級的民主管理更是懶得參與,認爲這是“爲他人做嫁衣”的“賠本買賣”。加之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中庸”、“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思想的消極影響,一些原本積極參與班級事務民主管理的學生也因怕被同學說三道四而畏縮不前,甚至採取置身事外的態度。

此外,我們還分析了與之相關的幾個問題,如班內有12.2%的同學會積極參加班內事務的討論,有56.1%的同學是比較積極地參加討論,這部分同學認爲他們在班級決策中扮演了參與者或是助手的角色,能夠爲班級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有37.1%的同學討論活動持一般態度,這些同學中有一部分認爲自己扮演了觀衆的角色,並沒有爲班級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是這個班級中沒有同學會不積極參加討論,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果,說明大家都有比較好的班級意識。

(二)班級管理模式

大學的班級都是由學生直接管理的,少數情況下會有班主任的指導性參與,這體現了高校班級管理相對民主的特點,尤其是允許學生輪流當值管理,這在很大成度上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校學生的民主管理應當走在整個社會的前列。作爲身兼民主管理主體之一和被管理對象雙重角色的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更自覺、更主動,民主參與熱情更高,他們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學生管理班級的必然性。同時每個同學都參與班級的管理,是學生具有班級意識的體現。由此可知,該班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班級的管理,具有很強的班級意識。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該班的班級管理模式屬於學生管理的民主模式,理論上應該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管理模式,但由表3我們可以看出,僅有10%的學生非常滿意這種模式,66%的學生比較滿意,還有7%的同學不滿意這種模式。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結果呢?

首先,在高校中,班級事務民主管理理應重視學生民主參與精神的培養和民主決策過程的體現。

但因受我國傳統文化和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多有一種思維定勢:管理就是如何順利處理行政事務,提起民主就容易和自由、無序劃等號,因此真正的民主很難實現。

其次,班團委未發揮應有的作用。班團委是學生參與班級事務民主管理的最主要形式,應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對班級事務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很多班級的班團委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班團委幹部應該鼓勵其他同學積極參加班級的管理工作,讓所有人對班級事務有一定的瞭解,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班級意識與班級榮譽感。

(四)人際關係

對於大學生而言,人際交往對學習、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意義。大家在大學生活的交往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許多的問題。每個成長中的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氛圍中,應該如何改善人際關係,如何加強人際交往,是每個大學生都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1. 大學生人際關係的現狀

大學生在與班級成員的相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很注意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的,時常能考慮他人的感受,並且他們認爲班級同學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但是也應該看到少部分學生認爲班級同學的關係不太熱情,或者覺得班級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何根本無所謂。

2. 少部分學生不合羣的原因

(1)心理閉鎖。主要表現在對同學不信任,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牆。有的大學生與人交往時,喜歡主觀猜測,懷疑對方。對他人的敵意和猜疑,他人也會以同樣的態度作爲對等的回報。這樣,無疑會給人際交往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2)自私自利, 求全責備。目前,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但又普遍缺少社會的磨練,人生觀、價值觀容易出現偏差。這類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認爲他人爲我是理所當然的,我爲他人是難以接受的。這類大學生只能讓人敬而遠之,難以建立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

(3)自卑與清高。自卑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爲有的大學生對自己不能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也有的大學生自命不凡,以爲自己高人一等。這種孤傲的心理使人在交往過程中容易擺出“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的態勢,這難免引起對方的厭倦和反感。

(4)嫉賢和報復。有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嫉賢妒能,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諷刺、挖苦、中傷,或者在別人遭遇困難和挫折時, 幸災樂禍;另外與嫉妒心理相伴而行的還有報復心理,使交往雙方本來可以化解的矛盾不僅得不到化解,反而加劇。

(5)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常常直接引發交往中的衝突,如有的人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火,對人充滿敵意、態度生硬或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賞,苛求於人;有的人虛僞奸狡,爲人心術不正。這些都是極易引發人際交往衝突的因素,是人際交往障礙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班級建設的策略

由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現在多數高校學生的班集體意識比較強,但仍有部分同學十分缺乏這種意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自我意識膨脹,團隊協作意識的缺失;學生過分強調自我,遇到問題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考慮集體利益。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班級建設出現了這樣一些現象: 班級似乎是少數人的班級, 有些大學生對班級事務不感興趣;不積極參加班級各項集體活動;不能很好的處理好與同學間的關係。大學生這些不正確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不僅影響學習,也影響了班級建設的健康發展。因此,爲了班級的和諧,每個班級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合適的建設策略。

(一)以愛心鼓舞學生

班主任是學生班級的直接領導者,他們承擔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體管理的職責。師生之間只有形成了情感的連接點,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而要達到這種師生之間的融合,老師就要愛學生,尊重學生,把自己置身於學生之中,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感到心靈上的慰藉。老師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學生自尊心,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用真情感

動學生,建立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師生關係。

(二)合理設立班級成員的角色

透過班級內部各種角色的設立,使每個班級成員在班級中都有一定的職務,承擔一定的權力和義務,這有利於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班級凝聚力建設。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知人善任,提供展示的舞臺,滋發每個成員的學習和工作熱情,尤其是一支能幹的班幹部隊伍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二,利用情感力,關愛每個成員培育和諧的班級氛囤。班級要關心成員的成長成才,關心成員的親身利益,讓班級成員能夠感覺到被重視、被關心,感覺到班級的溫暖。

(三)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

在班級體建設中,班幹部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他們既是老師與學生聯繫的紐帶,更是各項工作和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的價值觀(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總評價和總看法)、道德觀及行爲傾向對班級成員的思想言行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班幹部隊伍要具備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溝通聯繫的工作意識,真正成爲學生好處的維護者,學習生活環境的優化者,行爲言語的規範者,情緒意見的疏導者,上級政策的貫徹者,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對班幹部與班集體都充滿信心,這樣才能促進班集體的良性發展。

(四)制定利於發展的班級體制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集體的一切,歸總起來,都擺脫不了紀律的形式。”創建和完善相應的規章體制,有益於學生明確奮鬥目標,瞭解行爲規範,排除外部干擾,提升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班風,形成班級工作的整體合力。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在與學校規章體制一致的前提下,創建一套系統的、嚴格的班級體制規範,以此來督促每位同學形成良好的習慣,使之更適應社會發展。

(五)加強班級特色文化建設

針對班級特點,每個班級形成自己的班級文化,包括班歌、班徽、班訓等。以此班級特點爲核心,開展各種班級集體活動,形成自己班級的文化特色。久而久之,班級都會團結在這個文化理念的周圍, 並且會不自覺地把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學習或生活中去。有了共同的班級文化,就會形成共同的班級目標,並最終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班級的凝聚力便會增強,班級文化包括班歌、班徽、班訓、班旗等。

(六)開展活動,“籠絡人心”

衆所周知,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的主要形式。形式多樣的活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增長知識,提升本領,也方便於學生之間增進理解關心、加深感情、創建友誼。開展活動時,組織者要利用活動的機會制定整體的活動計劃,使各種活動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橋樑,從而密切老師和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使師生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同學們在活動中增強了主人翁精神,班級的凝聚力也增強了。而在舉行活動中,要要注重班級榮譽感的培養,因爲有了集體榮譽感,就能讓學生在從事各項活動時,都能做到從集

體的角度出發,維護集體的榮譽。

(七)合理利用網絡條件

在當今時代下,網絡已成爲大學生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樣它也可以爲我們的班集體建設做出一定的貢獻。大學的班級不同於初中的班級,在大學裏,同學之間的相處基本上只有上課時間,甚至於上課都會分散開來,這就要求我們利用其它途徑促進大家的交流,網絡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個班級可以再網絡上創建自己班的羣、微博等交流平臺,方便大家隨時分享自己的最新動態。利用網絡進行班級管理是一種很時尚的管理方式,因此在同學之間得到了很好的推廣及應用。

大學班級可以說是每一個班級成員的“家庭”,在這個家裏面,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教育經歷都不同,尤其是在現在的獨生子女居多,這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班級的建設及發展情況。然而現在的大學班級建設中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因此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班級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不能指望一揮而就,更不能期待一勞永逸。加強班級建設,對於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推進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其有重要的意義。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並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於畢業生處於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着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麼一羣人,他們已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家庭是什麼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隨着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範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衝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涌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今年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着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爲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於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經濟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剖析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綜上我們分析得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兩點

1.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爲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爲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透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學生隨處可見。有一位19歲的四川大學的學生在放暑假時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爲了給女友一個驚喜。他並未告訴自己的女友,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後來他迷路了。無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來。直到警察趕來才解決此事。在危急時刻,人類最基本的應變能力,生存能力,我們認爲他沒有。一個重點大學學生,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懷疑他的智商。不過我們也同時慨嘆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的大學是作什麼的?我們爲什麼要上大學?我認爲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學應該鍛鍊的是獲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總之,大學教給我們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顯然,我們大學生缺少這樣一種能力,也同樣缺少一種好的心態。社會上出現許多由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事件如:清華大學學生用濃硫酸潑熊,震驚全國的馬家爵事件。

由此可見,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供過於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於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於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於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爲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爲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我國的gdp當中,第一,第二產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第三產業佔的比重較少。同時,我國又以出口商業爲主,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小商品爲主,而這些產業並不需要這種高素質人才。國外恰好相反,西方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相當發達,正是這中第三產業即服務產業對大學生這種搞素質人才,纔會大量要求。所以國外的大學生的需求無法滿足當前大學生就業要求。所以,大學生就業問題尤爲突出。電子產業,管理業都好似第三產業的範圍,而這些產業正式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大的產業。20xx年的就業報告分析中調查社會對不同畢業生的需要,大專生佔49、16%,本科生佔65、52%。研究生佔66、66%。研究某一專業領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業所熱衷。在專業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別是工商管理、電子資訊、經濟、機械、外域、土建、醫藥、法學、交通運輸、化工、製藥。第三產業仍是前列。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內容摘要:本文透過對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情況的調查,探究了小學生在學習態度和習慣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探討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學習態度 學習習慣 存在問題 解決策略

一、調查目的

學習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成效,直接影響學生個性與人格形成與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根據我們平時的觀察、瞭解,目前我市小學中的一些學生分還沒有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而缺乏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動力。爲了改變現狀,尋找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們深入本市城鄉小學對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檢查學生作業本。

訪談法:師生座談會。

定量、定性分析。

(二)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1、時間:20xx年3月—5月。

2、對象與範圍:隨機確定6所小學作爲課堂教學情況調查對象(八甲鎮長塘小學、實驗小學、松柏鎮新聯小學、陂面鎮中心小學、永寧鎮紅光小學和石望鎮建設小學);隨機確定6所小學作爲作業情況調查的對象(石望鎮中心小學、新和小學,春城城北小學、昇平小學,八甲鎮徐屋小學,河口鎮龍門小學和圭崗鎮馬催小學);選取3所小學169名學生作爲調查問卷的對象(春城一小三年級1個班64人,合水中心小學四年級1個班50人,春城崆峒小學五年級1個班55人)。

三、調查結果

(一)學習態度方面。

在調查問卷中有四道題目是關於學生學習態度的調查:

1、上課時你會積極參加各項學習活動嗎?

在169份調查問卷中,有40%的學生是積極參加的,有57%的學生表現一般,還有3%的學生不參加。

2、在課堂小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現怎樣?(A積極發表意見;B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C不參與)

3、課堂上你會認真傾聽同學回答問題或老師講解嗎?(A會;B有時會;C不會)

從以上的兩道(2、3題)問卷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認真傾聽”,但在小組交流中積極發表意見的學生爲數不多。

以上的三個方面,問卷結果和我們的聽課觀察結果基本一致:學生聽課率還比較高,大部分學生聽課都比較認真,而踊躍舉手回答問題、積極發言的學生不多;主動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和被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基本上是各佔一半。以上這些方面,低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城區小學的學生比山區小學的學生表現會好一些。

在學習態度方面,透過和老師的交談還了解到:勤學好問的學生在一班中大約佔五分二,一些學生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刻苦精神。

調查問卷的第4道題目是:

你最喜歡哪一門學科?(A語文;B數學;C英語;D美術;E音樂;F體育;G其他)

本題目目的是想了解學生的興趣情況。從調查問卷和我們的訪談中瞭解到,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不一定就是主科,而是他們最喜歡的老師任教的哪一個科。例如在調查的三個班中,其中有一個班的體育科、有一班的音樂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其次纔是語文、數學科。學生之所以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是因爲這個老師的課上得好,生動、有趣。

(二)學習習慣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有90%以上的學生在“課堂練習能獨立思考完成後等候展示思維過程”(“等待同學或老師說了再做”的學生只佔10%);9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各科教師佈置的課後作業”;城區小學有80%的學生有看課外書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等。

但也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我們檢查了6所小學學生的語文、數學作業,其中有3所學校學生的作業大部分做得比較好,還有3所小學的學生作業質量普遍比較差,表現在字跡不端正,隨意塗改,不整潔,正確率不高。聽課觀察:寫字的姿勢不正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不多。

2、預習、複習習慣尚未“定型”。

調查問卷顯示,做到“經常預習、複習”的學生佔27%,“有時預習、複習”的學生佔52%,“老師佈置就會預習和複習”的學生佔21%。透過我們與老師、學生的交談,瞭解到的情況也基本如此。這就充分地說明了學生能自覺對學科內容進行預習、複習的習慣尚未形成。

3、缺乏提出問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聽課觀察:例如語文課,教師要求讀完課文後提出問題或發表自已的意見,但能主動地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學生爲數不多,大部分學生都是等待,一旦老師提問便“沉默是金”。有的課堂上表面熱鬧,有問有答,實際情況是除了幾個優秀的學生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外,不少學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學或老師的答案,或是隨聲附和,自己根本不動腦筋思考問題。

4、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在調查問卷的3所小學中,其中有一所是城區小學,兩所是農村小學。城區小學的學生有看課外書習慣的佔了80%,而農村小學的學生僅佔35%。

四、原因分析

1、教師忽視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注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根據觀察和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關心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往往忽視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注,遇到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時,常常會推給班主任或家長,而很少主動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納入自己的工作計劃中,更少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系統培養。多數教師重視的都是學習結果(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教師的教學行爲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造成一定的影響。

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着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如“滿堂灌”、“填鴨式”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生沒有提問、沒有思考的時間,也沒有發言的機會。有的教師教學設計不合理或不正確,這樣也會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啓發性不強,問題質量差等,學生不知從何答起或回答不了;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參與方法不明確,討論的問題交待不清等,致使學生無所適從。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如: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這樣的教學環境,教師這樣的教學行爲,學生怎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要求不嚴,缺乏有效的培養方法。

例如,老師對學生存在的作業書寫馬虎、糊塗不潔的情況,有的老師放任自流,不向學生提出要求,也沒有幫助學生改正的任何措施,隨學生之便。結果,造成學生的作業一次比一次糟糕。這是老師對學生學習不負責的一種表現。

當然,社會、家庭等方面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造成較大的影響。

五、問題對策

1、學校、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給予高度的重視。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校、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給予高度的重視,要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納入各科的教學計劃,並制訂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一個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也就說他對學習的意義有明確的認識,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中就能夠不斷體驗到取得進步的愉悅心情,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就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的任務或目標;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能力,讓學生掌握開啓知識寶庫的鑰匙,自主學習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2、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習得的,是個體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透過交往,接受別人的示範、指導、勸說而逐漸形成的。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改變不良的學習態度,要及時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透過相應的活動去改變原有的態度。教師持續的要求和及時的表揚是改變舊的不良態度、形成新態度的前提。我們首先必須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要學習認真、紮實,勤奮好學,刻苦努力,不恥下問,上課精神集中,認真聽講,努力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力求正確無誤,在各門課程的學習上一絲不苟、求真務實,力求全面發展等。

特別是差生,老師更加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增加他們的學習勇氣,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輔導,使他們不斷得到進步。

3、改革課堂教學,使學生端正態度、養成習慣。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主陣地。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裏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動的,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在這樣的環境裏,課堂就會變成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從而使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讀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努力探索多種教學方法,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學會賞識學生,課堂上給學生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努力轉變角色,做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教師要給時間、空間讓學生質疑問難、合作學習和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大膽提問、敢於發言、樂於表達的良好習慣,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問題的品質。

4、建立目標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習慣一旦形成,便成爲一種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爲,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它將對於人生、事業、生活起着經常性、永久性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按照下面的一些方面去要求:

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準備的習慣、認真上課的習慣、課後複習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勤學好問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書寫工整的習慣、學習分析的習慣、講究效率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閱讀書報的習慣。

在此基礎上,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們認爲要把以上這些常規習慣逐步打造爲更高層次的學習習慣,即創造性的學習習慣,包括諸如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注重實踐,學會思維,掌握合作式、開放式、探究式等多種學習方式。

5、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納入教學常規管理中,經常檢查、督促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批改情況。教師應該經常佈置和檢查學生的學科預習、複習情況,鼓勵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透過教學常規教學管理,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雖是和平與發展,但充滿着更爲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綜合型複合人才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在中國的大學裏,學生往往是隻學習專業知識,並沒有更多地與社會接觸。而在國外,如美國,它們的學生同樣是採取休學分的制度,可是學校的政策放地更寬,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踏入社會,尋求工作。那樣學生可以及時到了解自己的不足,瞭解現在社會上所需要的什麼樣的人才。對比之下,國外的大學生總體的競爭實力,就強於我國的大學生。

所以,我國大學生應該走出過去那種單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爲綜合型複合人才,從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新世紀面臨着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髮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着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我國過去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其焦點是外延規模的擴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們的視神經,當外觀視覺上的吸引力降低時,所有問題的焦點,現在轉移到了內部。中國高等教育將從數量時期全面進入一個質量時期,將從注重外延發展到打造內涵實質。育人的意義既廣大又深遠。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問題,會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中產生惡果。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制度的確發生了一些帶有全局性的負面影響,我們的優秀人才,正在爲他們的優秀付出代價;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也將爲此付出代價。解決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需要每一個人都來關注。但近幾年的大學生表現出低素質。低能力……這種種的現象已使大學生在公衆心中的形象有所動搖。

那麼,大學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給了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什麼?是知識?品質?能力?還是一無所得?

調查目的

“作爲新世紀的大學生,是我們最先觸碰到時代的前沿;也是我們,心跳和着民族的脈搏;更是我們該去擔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大學生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着社會的發展,而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爲了更好的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情況,我調查小組特作此調查!

調查問卷的分析

1、調查的對象及範圍

本次調查的對象爲邯鄲市內四所大學的在校生,即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學院、邯鄲大學、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調查總計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6份(來自城鎮大學生:512人;來自農村的大學生:434人),回收率:94.6%。調查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2、調查的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主要以調查問卷爲主,實地訪問、網上調查爲輔,對邯鄲市內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大學、邯鄲學院、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等)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3、調查的結果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裏,有的是一年級新生,也有的高年級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着各自的夢想,對未來的期待來到了大學!他們在沒上大學的時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設想着自己的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的學活是怎樣的!但,他們一旦在大學裏生活上一個月、一年、幾年,他們有的人就會失望的說:“現在的大學生活和我當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我們所調查的人羣中有90.5%的大學生說他們的現在的生活和高中時所期待的不一樣。有的抱怨說學校環境不好,有的抱怨說學校設施不全,有的抱怨說學校師資水平不夠等等,表現出一系列的不滿,卻他們很少考慮自身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問題或困難的話,很少去查閱資料,自己解決它們,更有甚者會置之不理。但還是有52.3%學生會向講師或同學們諮詢,來解決。()大學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應該學會獨立的生活、獨立的思考,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大學的校園生活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從中汲取着不同的營養,大學的生活已經很接近社會了,被人們稱爲“小社會”。在這小社會裏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處理突發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學生都積極的參加學校裏的活動,都認爲在活動中,不僅能鍛鍊自己的勇氣,還增加了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交際圈也擴大了!但有近21%的學生卻對於這些活動不予理會,認爲這些都是些沒有意義的事,不如將這些時間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網、談對象等。

戀愛,在大學裏是很常見的事,這時的青年不再像兒童那樣滿足於血緣帶來的親近,而有意識地結交一些個人密友。大學生正處在這個發展迅速的關口,有許多煩惱不能也不願向長輩傾訴。於是大多數人發現,如果沒有一個可互相吐露心聲的親密知己,日子將很難過。到了青年中、晚期,親密關係的需要進一步發展,此時的朋友已不僅僅是傾訴對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會,這些對青年的交友影響都很大。進入大學校園,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味着脫離以前的羣體進入新環境。青年必須重新建立各種關係。煩惱、寂寞、透過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對親密關係的需求空前強烈。親密關係發展的頂點就是愛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會承認有比戀人更親密的人,而且戀人間的親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間關係所比不上的。因此,對親密關係的追求把孤獨的大學生引向戀愛是極其自然的事。調查中有81.2%的學生認爲戀愛在大學的校園生活裏佔有重要的地位,讓不少大學生走進戀愛的大河。但也有部分人反映說,是“隨風”走的,看見別人搞對象,自己也想搞一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調查時發現,有近40%的學生會因爲多彩的生活,而忘記自己父母的生日,還有21.25%人說他們也不知會不會忘記,可能吧!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爲我們嘔心瀝血,操勞大半輩子,希望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前程,我們應懷以感恩的心來對待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也時刻在想着他們。

不同於緊張的高中生活,大學的生活是十分寬鬆的、自由的,很多時間成了學生的課餘時間,他們對於這些時間,有不同利用方式。16.39%的學生選擇去做家教或兼職,這樣不僅可以減小家庭的負擔,還可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34.32%的學生選擇上網(玩遊戲、聊天等),他們一旦閒下來,就覺得生活很空虛沒意思;還有20.15%的學生選擇學習,他們解釋說:“一切都是虛的,只有自己學到了真本事,那纔是真的!”當然還部分人會選擇做些其他的事情來打發這些課餘時間。總之,不管怎麼利用這些時間,只要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過的充實,那麼你就做的就很成功。

專家建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入學時開始,大學生從大一起就應該思考個人所學專業未來的發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掌握這門知識,能到哪些行業和企業去,自己是否喜歡未來的這個職業,而不是簡單地根據教學安排和教材開始自己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在所調查的人羣中14.7%有明確的規劃,但有61.76%的人想過規劃,但都沒有做出來,還部分人根本就沒規劃過。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不明確,不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髮展方向,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就業的提前準備和準確定位,甚至影響對工作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到去做,不應產生依賴的心理,什麼事都地別人幫忙,要學會自立!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爲。職業生涯規劃分爲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透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爲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作爲一項系統工程,職業生涯規劃雖受社會發展的需求的制約,但更多的是受大學生個人自身素質影響,因爲職業生涯規劃不是社會或學校強加個人身上的實施方案,而是當事人在內心動力的驅使下,結合社會職業的要求和社會發展利益,依據現實條件和機會所制定的個人化的實施方案。但由於我國長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響,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手段落後,更談不上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隨着社會形式、生活方式、就業方式、利益主體等方面的多樣化,高校應建立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諮詢機構,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從多方面對大學生將來的職業規劃提供科學的指導。我相信如果中國每所都能這樣作的話,中國的大學生的未來會更加美好,中國的未來將不可限量,中華民族將會走的更遠!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採取隨機分層整羣抽樣的方法,選擇**縣近郊的5所中學,其中高中一所,職高一所,初中三所,隨機選取每個學校每個年段的班級各一個,合計15個班級共699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初一學生108人,初二學生121人,初三學生169人,高一學生119人,高二學生113人,高三學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實際發放問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爲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於7分的問卷35份,實得有效問卷664份,有效率爲回收總卷數95.0%。

2、調查工具:採用華東師範大學周步成等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適用於綜合檢測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mht共有100個題項,包括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即測謊量表),該測驗覆蓋面廣,篩選率高,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每個題項後有“是”和“否”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8個內容量表得分累積起來,就是總得分。分量表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強不強、焦慮範圍廣不廣;而總得分則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該測驗以整個量表在65分以上,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作爲指標來考察其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一個學生的總分超過了65分,說明該生的總焦慮水平較高,範圍較廣,有情緒困擾和行爲問題。8個內容量表中,任何一項標準分達到8分以上時,表明該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需有針對性地輔導程度。

3、調查方法:本調查以班級爲單位、由班主任配合給予統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所有數據資料均透過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二、調查的初步結果

1、**縣中學生心理健康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一般,具有正常的焦慮水平。從表一可以看出,被調查的664名中學生其總焦慮傾向標準平均分爲38.40,處於中等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即8種焦慮傾向標準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屬於低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上,屬於高焦慮水平;35分到65分之間的,屬於中等焦慮水平),另外,在各個內容量表的得分上,學習焦慮得分最高(m=8.02),處在異常焦慮水平(焦慮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下,屬於焦慮正常,超過8分,屬於異常焦慮)。從表1也可得知,單項高分

(8分以上)所佔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爲:學習焦慮

(57.8%,384人)、身體症狀

(22.3%,148人)、過敏傾向

(19.4%,130)、自責傾向

(17.5%,116人)、對人焦慮

(9.5%,61人)、恐怖傾向

(6.5%,43人)、衝動傾向

(4.4%,29人)、孤獨傾向

(2.3%,15人)。

表1 664名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和總量表上的得分

學習 對人 孤獨 自責 過敏 身體 恐怖 衝動 總焦慮

焦慮 焦慮 傾向 傾向 傾向 症狀 傾向 傾向 傾向

平均分 8.02 4.66 2.76 5.39 5.62 5.34 3.34 3.23 38.40

標準差 2.85 2.11 2.06 2.17 2.15 2.81 2.54 2.23 12.36

(三)積極引導青少年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對於學生來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鍛鍊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青少年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對社會、對人生持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與本人實際情況越接近,表現自我防禦行爲就少,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特別是女同學要擺脫“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縛,充分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第三就是要學會自覺地調控情緒,保持積極的、健康的情緒,學會自我疏導不良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對身心的傷害減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科學用腦,這個對處於緊張學習階段的高

三、初三年級學生尤爲重要。

總之,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本人應密切配合,綜合治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