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央視訪談李開復:成功的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學問君 人氣:5.59K

引導語:創新工場的李開復博士在央視訪談中提到: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所應該具備的品質,應該是擁有很強的領導力。

央視訪談李開復:成功的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中國在中美的互聯網競爭中已經勝出了嗎?

如何看待科技企業估值的波動?

成功的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創新工場爲何只願意做一個小股東?

人工智能帶來的最主要風險是什麼?

……

近期,圍繞這些話題,創新工場的李開復博士接受了CCTV News的採訪。鑑於大家可能英文沒那麼好,我們花了一點時間,把訪談的主要內容都翻譯了過來。

開場白

歡迎收看New Money,我們每週都會邀請中國的創業者和企業家談談他們的故事,我是關馨,在今天的特別版節目中我們邀請到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李開復博士。李開復博士在7年前創立了創新工場,並且是現在新型經濟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作爲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李開復既是企業家,又是知名的計算機科學家。1998年,李開復在北京領導創建了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7月,他離開微軟加入谷歌,負責其中國研發中心的運營,並擔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

Q: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李開復博士,謝謝您來參加我們的節目。

L:我也很榮幸。

Q:有些人說中國已經在創新這方面縮小了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甚至在有些領域中國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您是怎麼認爲的呢?

L:我認爲從過去7年的發展來看這句話是對的,從7年前開始中國主要得益於它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因爲在互聯網時代你的市場越大你的機會也就越多,(當市場很大的時候)你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資金、獲得更多的用戶,然後這些用戶可以幫你更好的融資,這確實很大程度上幫助中國實現了從2000年到2、3年前的一個巨大的發展,基於這一點,我認爲沒有人會質疑大的市場所能帶來的機會。

但現在是時候將科學技術應用到這些用戶身上,去嘗試做些改變的時候,我認爲擁有先進的且與衆不同的科學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市場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可能會有同樣的甚至是更好的想法(去跟你競爭),所以除非你能夠透過人才或是科技手段脫穎而出,否則你很難在這個市場中競爭下去。

Q:是這個道理,很多人都在嘗試創業並且僅去年一年中國就有將近440萬家公司註冊,您認爲這些大量的創新和創業者能否和緩慢發展的傳統經濟相抗衡嗎?因爲像很多傳統經濟比如說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它們的市場要大得多。

L:我認爲這是件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如果你從未來10年發展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不斷髮展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的創造價值,使中國甚至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但從短期來看高科技以及新經濟所佔的比例仍然很小,所以這裏還是存在一些挑戰的。

但是最終我們會透過科技創造更多價值,從而讓我們能夠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這點會實現的。不過,現在我們依然不能夠指望一小部分的科技公司去彌補傳統經濟放緩(所帶來的一些損失)。

Q:所以短期內確實還存在着一些挑戰。政府撥款1.2萬億以及出臺了相關政策去支援創業,整個中國市場呈現出一種自上而下的改革狀態,您認爲這種政策會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L: 我認爲其他國家是沒有過這樣的嘗試的,沒人能確切的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我認爲比較準確的一點是,無論這個資金來自政府或是私企,這一小部分的資金最終能夠帶來大量的成功和利潤:因爲創業以及高科技投資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或者說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同樣的成功的,所以那些在經驗、技術、團隊質量或是科學技術上能夠獨樹一幟的人就會比其他人更有優勢。

比如從硅谷的風投回報來說,最頂尖的10%的人會比其餘的90%的人加起來還要賺更多的錢,這點在中國同樣適用;另一方面,儘管(創業資金)有1.2萬億美元,但我認爲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入高科技這個領域,因爲這個領域是個要求專業化的領域,那些沒有經驗、技術以及產品的人我建議還是不要進入這個領域比較好,我認爲這樣的人可以進入其他的一些領域,比如自己開個淘寶商店、服務業或是建築師以及設計師之類,這些產業同樣可以募集到資金。

Q:是這樣的,現在也有些人擔心中國創業市場上存在泡沫,一些人認爲中國的可以公司估值過高,因此很難去和它的實際賬面價值相符並且一些人甚至在後期的時候不得不將公司以低價賣出,您是怎麼看待這個現象的呢?

L:首先我認爲這些科技公司的估值是隨着時間在不停波動的,我們可以看2000年以及2008年或是2009年後半年(都是這樣的),現在這個波動變得相對平緩,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在未來5到10年科技的整體的估值,因此我並不是很擔心這個問題,我認爲像互聯網的價值、生物科技、新材料以及新醫療這些行業的價值都還沒有完全的實現,所以我們應該從未來5到10年的發展來看。從短期來看會有一些波動,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我認爲在未來的5年裏會有很大的改變,因此像是這些短期的或高或低的估值其實是市場的一個正常波動。

Q:那我們現在處於什麼情況呢?

L:我認爲如果讓我做出未來2到3年內的預測我也會出現錯誤,這件事情很難從每年的情況進行判斷,對於早期科技創業公司如果你投資給了對的公司,它甚至可以在一年內增值2,3,4或是5倍,所以儘管一家公司可能估值過高了,但如果你的投資給了對的公司,那這家公司遲早會達到它的真實價值水平。

Q:正是這樣的,李博士處於中國創新的前沿,並致力於推動新經濟的發展,我們現在稍作休息,下面的節目我們將探索在過去的7年裏中國創新工場投資的項目和策略,精彩稍後繼續。

花絮

Dash和Dot是教授兒童計算機編程的機器人,它是由Wonder Workshop推出的,這是一家硅谷的初創公司並且中國創新工場最近投資了該公司。

知乎是中國創新工場早起投資項目,中國最受歡迎的問答平臺之一,在去年年底的最新一輪融資中,這個知識共享網站估值超過3億美元。

去年的數據表明,中國創新工場支援了將近200家創業公司,其中超過20家公司目前市場估值超過1億美元。

Q:李博士,中國創新工場投資了超過200家公司,其中只有少部分失敗了,其餘的在2015年開始獲得利潤,這是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請問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呢?

L:我認爲我們公司的優勢在於我們懂科技,所以我們會根據趨勢將我們的資本投資在迅速增長的項目上,而不是投資給在固定市場份額中佔比更大的公司甚至是處於正在減弱的市場份額的公司,但是更確切地來說市場份額越大對我們的交易越有利,舉例來說,在2009年我們在移動互聯網上做了很大的投資,這使我們領先於其他的投資者並且獲得了回報;倒退回2012年和2013年,我們在互聯網媒體和娛樂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現在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上因爲我們預測這會是下一個趨勢,所以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可以預測出大趨勢然後趕在所有人意識到之前進行投資。

Q:就像是追逐一個大趨勢?

L:是的,事實上我們是在提前預測出趨勢。

Q:很多有才華的中國年輕人希望成爲您的關注對象,並且您在微博上有幾千萬的粉絲,那麼您能跟他們說說年輕創業者中哪些品質是您比較關注的呢?

L:我們認爲一個很棒的企業家要具備以下的技能: 他們不僅要有很強的團隊意識以及很強大的產品和技術,同時我們認爲做事情的專注度以及和團隊一起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科技是變化很快的。

擁有很強的領導力是很重要的,因爲在競爭市場中公司的情況可能會時好時壞,所以如果你是個很強的領導,當公司遇到困難時你就能夠帶領團隊,讓團隊感受到你的信心、並且得到團隊成員的信任。這些是我認爲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所應該具備的品質。

Q:我和一些您投資過的初創企業聊過,他們說中國創新工場給他們提供了很多額外服務和資源,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你只想做一個小股東,這是爲什麼呢?

L:因爲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這些初創公司的第一個投資者,這些公司可能會經過4、5甚至是6輪的額外融資,在每輪融資中投資者都會從創始人那裏分走一些股份,因此如果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佔一個很大的股份的話,那麼在第2、3輪融資時創始人就會失去公司的控制權,我們認爲創始人應該是那個掌握公司命運並且創造公司未來的那個人,他們擁有公司的控制權是很重要的,否則一些投資者可能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使他們沒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們希望能讓公司快速升值的過程中公司只賣出一點點股份,甚至是在IPO階段也能夠保有控制權,爲了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不能太貪心然後拿走公司太多的股份。

Q:我不得不說這真是考慮周到啊,您知道大量國外的風投和創業公司涌入中國市場也想利用這個機會積累資本,但是和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市場似乎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您非常瞭解硅谷,那麼您認爲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麼呢?

L:一些美國的風投公司很早的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並變得本地化以及獲得了成功,紅杉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你可能說的是那些還未進入中國市場的風投公司,我比較建議他們和中國本地的公司合作,使他們的想法本地化,並將一些科學技術引進甚至可以將硅谷運營的手段帶進來,與此同時本地公司能使這些風投公司更好的瞭解本地市場。

給你舉個例子,一個很大的中國和美國企業家的差別是美國企業家比較注重團隊合作,他們的公司通常都由3個或4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創始人以相似比例的公司控制權組成,當遇到大的問題時他們會一起來解決,但是美國人的以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方式雖然帶來了不同的思想,在決策環節卻會很慢,但是中國的市場環境競爭很激烈,所以一個很強的人領導、其他人跟隨這種方式會更加有效,同時這會使風投的工作簡單化,因爲我們只需要依賴這個人不怕他跑掉,其他人中途離職雖然不好但是我們可以找到其他人替代,甚至是如果你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這還是要比過度分析問題然後錯過市場機會要好,因此中國市場是非常不同的,有着不同的運營方式。

Q:這很有趣,我們現在進行另一場休息,我們接下來會討論人工智能以及科技的發展前景,人工智能是利還是弊呢?敬請收看。

花絮

在今年的3月份,Alpha Go,谷歌研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擊敗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這場勝利引發了人們對於研發人工智能的思考,並且中國在這個領域中是個有利的競爭者。

第四範式是北京的一家創業公司,基於人工智能的研發和大數據系統,它最近建立了一個叫做‘profit’的開放平臺提供給那些沒有基本知識背景的公司去應用人工智能。

機器已經替代了人,它幫助人們節省了不少腦力工作,因此人們可以去做一些更具有創造性的工作,這能夠極大地提高整體的創造力,這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價值。

地平線機器人是中國創新工場投資的另一家高科技公司,這家公司相信未來人工智能將會無處不在。

但是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很多人對於科學技術的強大產生擔憂,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到底是利還是弊。

Q:李博士,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連續的語音識別系統,當時對於人工智能有很多人持懷疑的態度,但是現在有很多人態度轉變甚至是有人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感到興奮,您肯定也是持興奮的態度吧。

L: 我非常興奮,但當我攻讀博士學位時,我也同時感覺非常糟糕,因爲很多技術還有裝備都沒有到位。我現在回顧過往,認識到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數據、大量計算,而且需要了解AI的優秀人才。但在當時,我們掌握的數據卻並不多。現在,那些擁有應用程序和大量數據的人工智能研究者,要麼加入一家大型企業,要麼自己創立一家新企業。相比過去,機器能夠更加出色的展開預測,並且能夠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

Q: 是的,這也能解釋爲什麼人工智能領域如此受重視。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在一些科技領域對其他國家奮起直追。有人說人工智能研究爲中國提供了一個機遇,使中國能夠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你認爲未來中國會產生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嗎?

L: 我認爲會,但這需要時間。因爲人工智能在美國的發展已經比較明晰了,並且美國研究者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研究,美國很多企業,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在內,也已經採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他們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方面比較領先,這是他們的一個優勢。但中國也有一些與之不同的優勢。

Q:比如數據嗎?

L:是的,市場更大,人數更多,數據也就更多。而且我認爲很多人對於隱私沒那麼敏感,因此他們更願意提供數據,而不是選擇拒絕提供。其次,中國有非常好的工程學教育。或許中國的教育系統在其他領域做得還不夠好,但工程學的教育的確非常出色,因此頂尖大學一直在爲人工智能研究和工程輸出人才。再次,中國一些傳統企業,例如銀行和保險公司,他們目前的確在人工智能的使用方面還比較落後,但這也意味着如果你開始使用這些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很快證明其價值,甚至比美國更快。以信用卡詐騙率爲例,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假如說美國的詐騙率已經降低到0.1%,而中國則爲1%。所以如果你是一名人工智能研究員,相比在美國0.1%的基礎上降低詐騙率,降低中國1%的詐騙率會容易得多。

Q: 有一個我比較關心的問題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很多科技成果都來自國有企業,例如高鐵、北斗GPS系統以及天河超級計算機等,那你認爲未來私人創業公司會在人工智能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嗎?

L:我認爲無論是政府財政還是私營企業,都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國家安全領域就會是政府大力投資的一個領域,而這也會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反恐、機場安全等方面的發展,進而擴展到安保工作在辦公室和家庭等領域的發展。政府的扶持將會推進這些公共領域的安全工作。而在財政部門、銀行、證券交易、保險等很多領域中,私企的利益也同樣重要,這些領域已經有大量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也會創造經濟利益,因此(政府和私企)都會發揮重要作用。

Q: 但還有人對人工智能技術存在一些顧慮,比如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導致失業。我當然相信從長期來看,讓機器人代替人類來做一些工作是有好處的,這樣人類就可以做一些更有創造力的工作。但您認爲短期來看這會是一個問題嗎?

L: 我認爲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導致一些人失業,而且比起歷史上的其他技術來說,失業會在更短的時間內發生,規模也會更大。但好消息是它同時也會創造經濟價值,而且政府也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確保社會安全。斯堪的納維亞的幾個國家已經每年爲每個國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這可能會成爲一種趨勢。但我也擔心人們會(因此)變得不快樂,因爲這並無益於提高社會活力。因此我認爲我們可以致力於爲這些可能失業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或再教育,並尋找新的能讓他們感覺快樂、創造價值的領域。

Q:爲他們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L:對,也許是一些關於藝術、設計、創造、娛樂的工作,而不是在工場做一些重複性的、可能被機器人替代的工作。

Q:另一個受到關注的問題是,當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爲超級智能時,會最終導致人類的滅絕嗎,這個問題是否過慮?

L:關於這個有很多爭議,但我認爲我們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去證明有這個可能性。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件事在短時間內還不會發生。因此我認爲我們還是應該專注於創造價值和提高公衆意識,使他們更具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