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江西省鷹潭市發展特色產業小鎮促進創業就業調研

學問君 人氣:2.25W

引導語:微型元件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錦江鎮的近百家微型元件企業,不僅讓青壯年男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中老年甚至70多歲的阿姨也可以當分揀工,不僅給當地人提供就業,還需要到外地招工。

江西省鷹潭市發展特色產業小鎮促進創業就業調研

建市33年,對一箇中國城市而言,無疑是“少年”;而全市僅有130萬人口,又讓鷹潭成爲地級市中的小小“少年”。

但年輕的城市、較少的人口卻成就了鷹潭特色發展之路。2014年,鷹潭市成功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產、城、人、綠融爲一體的藍圖在這裏徐徐展開。幾年間,10個各具特色的產業小鎮快速健康成長,成爲鷹潭一張亮麗的名片。近日,記者深入鷹潭各個小鎮一探究竟。

小鎮要美,前提是有產業

“鷹潭注重發展小城鎮特色產業,凡是鷹潭市小城鎮做的產業,在全國都是數得上的。”江西省委常委、鷹潭市委的書記陳興超告訴記者,這是鷹潭人的追求,也是事實。“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堅持以人爲核心,經濟活,生態美,人民安,纔是真正的城鎮化。”

食指朝上,指肚上最多能放置多少個工業元器件?在鷹潭餘江縣錦江鎮的瑞源精密公司廠房裏,記者把食指在零件堆裏一抹,細細一數,最多一次黏起30個零件,而總重量只有0.1克。

不要小看這些肉眼看不太清楚的小零件,它們或提高或美化着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它們如精靈般深入手機、電腦、手錶,隱身在各種精密儀器裏,甚至跟着神舟飛船去翱翔宇宙。

微型元件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錦江鎮的近百家微型元件企業,不僅讓青壯年男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中老年甚至70多歲的阿姨也可以當分揀工,不僅給當地人提供就業,還需要到外地招工。

小小元件還是個利潤可觀的產業。問到產值和利潤,在記者答應不透露企業名稱的情況下,一家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公司負責人笑着說,“利潤率在20%左右”。

於是,在鷹潭,小零件堆起了一個大產業。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單是錦江一鎮的微型精密元件就實現產值7億元,同比增長15.3%。更重要的是,這些生產小小元件的小企業每週都在生着、長着。

走在中童鎮的大街小巷,眼鏡、玻璃等與眼鏡有關的招牌鱗次櫛比。記者問這裏到底有多少家眼鏡企業,當地幹部說“很難準確統計”,因爲每天都有企業從不知哪個房子裏產生,每天都有從村莊或外地搬進小鎮的企業。於是,在中童鎮的帶動下,2015年餘江縣眼鏡產業主營收入達到90.66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的18%左右。

在塘灣鎮,鄉政府門前的整條街都是鞋帽服裝加工小企業,小的七八個工人,多的也不過百十來人。記者看到女工們在很放鬆地說着笑着給高根鞋釘珠貼花。房子是政府出資從開發商手中承租過來,再轉租給企業,3年不收租金且免稅,需要貸款政府出面擔保。於是,小老闆崔學軍從浙江回鄉創業了:“家鄉有這麼好的創業優惠,又能照顧家裏老人和孩子,我們當然就回來嘛。”

鷹潭市建設特色小鎮,不是簡單建一些房子、商鋪,美化一下市容、市貌,讓農民上樓就大功告成。而是牢牢抓住產業這個核心,讓農民有工作、有收入,安居在小鎮上。

在錦江鎮微型元件產業園區對面,是個時尚住宅小區,一問才知道這是政府給園區內離家比較遠的本鎮人和外地員工建設的宿舍。類似的配套設施在鷹潭還有很多。只要是企業發展需要,各部門都會盡力想法解決。餘江縣發改委副主任萬志華告訴記者,“微型元件產業園區配套的340套公租房及小學項目即將完工,到時企業員工住宿及子女上學問題就會徹底解決。我們還積極對接鷹潭應用工程學校,針對元件產業組織數控班招生,採取定向式就業學習”。

爲幫助企業留住返鄉及外招工人,當地政府在住房、職業培訓、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下足了力氣。即使是建設中最難解決的土地問題,也能在政策範圍內給出最有力的支援。鷹潭市國土局副局長鄭雲霞的話說得很實:“想明白了,想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總能想出辦法嘛!”

是的,鷹潭市委、市政府及各相關部門,想做好特色小鎮這件事情。所以,在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引領下,該市小城鎮建設與產業園實現了快速同步發展。比如,微型元器件產業園,入園企業53家,就業4000多人,該園區成爲“全國三大微型元件生產基地”之一。與此同時,錦江鎮的城鎮建成面積也擴大到4.8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31%提高到38.5%。在產業支撐下,2015年,錦江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了10.2%和15.6%。

小城鎮的發展又進一步增強了創業吸引力,進一步拓展了就業面。毛軍發和桂海新兩兄弟攜手從深圳、東莞回到家鄉,在鎮上開辦了自己的企業。“我之前是在東莞做工廠的,主要生產光通訊器件,後來看家鄉的產業發展越來越紅火,當地政府的服務也很周到,我就和發小一起回到錦江建了新廠。”毛軍發告訴記者,在深圳、東莞等地,年產值幾千萬元的工廠是屬於掉到人堆裏都看不見的小微企業,然而在錦江鎮,他們卻享受到了政府的熱情服務。“在土地、招工、貸款、行政審批等各方面政府的服務都很好,比如說,鎮裏定期爲我們舉辦招聘專場會,爲員工的崗前培訓提供免費師資,我們每年都能申請到數百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毛軍發說。

產業要專,方向是集羣化

“無論在哪個城市,只要你操着餘江縣中童鎮的方言去買眼鏡,店主都會給你打個折扣呦。”這雖然是當地人的一句玩笑話,但卻帶出一組數字:僅有4萬人的中童鎮,其中就有2萬人從事眼鏡行業,而整個鷹潭市在外地從事眼鏡營銷、研發的達57000餘人,國內市縣鎮大小門店數以萬計,年銷售額170多億元。近幾年,這支眼鏡銷售大軍更是放眼世界,門店開進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爲讓眼鏡產業集羣走向一流、走向世界,鷹潭市委、市政府大手筆運作,在主城區西郊建了一個國際眼鏡城。這個集眼鏡文化、研發、商旅、會展於一體的產業城,城小胸懷大,不僅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眼鏡博物館,而且於2015年4月開館時舉辦了首屆中國眼鏡文化節,吸引來500餘家企業參會。

在這個眼鏡小鎮,有中國最大眼鏡連鎖電鍍企業志成電鍍有限公司,有佔中國隱形眼鏡銷售網絡40%份額的江蘇亨得利眼鏡有限公司,有國內老視鏡領軍品牌“夕陽紅”等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

一個個山區小鎮,如何能在整個行業中佔據如此重要地位?答案就是集羣。作爲內陸省份的小城鎮,人才、資訊、技術、資金等產業要素都非一流,想要將小鎮產業打造成一流,集羣化發展是不二選擇。“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鷹潭人很喜歡這句俗語背後的智慧。“我經常和政府官員一起到沿海城市去招商,主動現身說法,現在也拉了不少朋友回鄉創業。一榮俱榮嘛,只有產業集羣更集中,我們單個企業才能發展得更好。”率先回鄉創業的毛軍發笑着評價自己,他現在已經成了政府招商引資隊伍中的一員。

集羣化優勢,讓全球最大的太陽鏡片企業,亞洲最大的鏡架企業在這裏漸次形成。集羣的壯大也讓這些小鎮受到國內外諸多名牌企業的青睞。“我是2014年來這裏建廠的。”國內老視鏡領軍品牌“夕陽紅”的`生產企業萬成光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牧夫告訴記者,他把在廈門開辦了多年的工廠全部都搬到中童鎮來了。“爲什麼來這個小地方?因爲這裏配套好,產業鏈條十分齊全,整個眼鏡工業園區內有幾百家相關企業,工人的專業素質也不錯,招工相對容易。”趙牧夫說。

返鄉創業如種子一般播撒在鷹潭小鎮上,這些小企業給當地農民提供了可學可信的創業樣板,更提供了可延展的上下游產業空間和市場前景,於是,就地創業跟了上來,產業特色日漸明晰。中青年農民、退休教師、青年學子、老年手藝人,都投入到創業大軍中,每天都有新的小企業在鷹潭誕生。符金華,這位46歲的家庭婦女終於坐不住了:“姐妹們都敢做,我爲什麼不試試?”小個頭的她說出話來卻中氣十足:“上面有人打樣子,下面有人拿去再加工,我只管做就好了,沒有壓貨,怕什麼?”於是,她加入了創業隊伍,在生養自己的塘灣鎮上開辦了鞋幫加工廠,70多個婦女鄰居因此有了事情做,如果家裏有老人需要照顧的,還可以在家裏加工。

爲了支援小鎮產業集羣化發展,鷹潭市出臺了大量優惠政策。例如,對在鷹潭創辦企業,並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大學生給予一次性5000元創業補貼;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稅收減免和普遍免費政策等。鷹潭市勞動就業局副局長葉慶國告訴記者,今年1至9月,鷹潭全市直接扶持創業者2240人,帶動就業12453人。

人要樂業,更要專業

在鷹潭採訪時,記者正碰上有6家風投機構來鷹潭尋找一位叫李赫成的28歲年輕人,“非要給他投資不可”。

記者見到李赫成時,他正埋頭在石頭堆裏挑挑揀揀。

李赫成慶幸自己趕上了創業時代,慶幸自己生在一個鼓勵創業之城。還在讀研時他就回鄉創辦企業——專門雕刻家鄉河灘上睡了幾億年的黃蠟石,不論多麼艱難從沒退縮。2015年其公司利潤已超千萬元,到今年10月底,他已在全國開辦了8家直營店,擁有20多個分銷商,還與當地學校合作開設了玉石雕刻專業學科。

小鎮需要這樣的創業者,有文化,術業有專攻;創業之路上需要這樣的專業人士,執著,方向明確。爲引導創業人員和企業專業化發展,2014年鷹潭市推薦26歲的李赫成入選江西省四個一批優秀人才、江西省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師。

瞄準人的專業化發展思路,鷹潭市的小城鎮創就業工作就顯得很順暢了。在特色小鎮的打造中,政府用各種管理辦法和生動的案例告訴羣衆,不僅安居,更要樂業;僅有崗位還不夠,還要喜歡崗位,成爲專業工作者,這才叫樂業;不僅樂業,還要專業,即使裝螺絲釘,也要成爲頂尖高手。具體工作中,想方設法引導小鎮居民擁有一技之長、成爲專業人才。例如童家鎮有2萬多人都在圍繞黃蠟石做文章,經驗告訴他們,任由羣衆一窩蜂地去做這個產業,必破壞環境、低水平競爭,最後山窮水盡無路可走。於是,城市管理者主動作爲,建設市場和管理規範,引導分工和專業化發展。很快,人們就找到自己的長處和樂趣:有去河裏撿石頭的石農,有專門從事交易活動的石商,有從事黃蠟石雕刻的工匠,即使雕刻,也細分爲傳統與現代、南派與北派,等等。記者見到一個專門在黃蠟石上雕《道德經》的老先生,儘管生意不多,但還是受到創業園的保護支援,因爲他做的事情是獨一無二的。

餘江縣雕刻產業發展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吳佩告訴記者,圍繞雕刻小鎮,鷹潭市已有雕刻企業及加工店鋪過千家,從業人員至少3萬人。如何引導這3萬人專業化發展?當地政府出政策,鼓勵大師帶徒授藝,鼓勵辦學培育雕藝人才,對取得培訓資質的辦學機構,按授徒或培育人數分別由文化、勞動培訓等部門根據政策兌現相關補貼或補助。

越來越多的外地專業人才被這些小鎮吸引來創業。“我是從廣西來的,到這裏已經5年了。這兩年黃蠟石雕刻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我現在帶着徒弟一起幹都忙不過來,客人想要雕刻必須得排隊等着。”位於黃蠟石交易市場的盛世雕刻坊老闆張世盛告訴記者。

鷹潭黃蠟石協會副祕書長吳雅告訴記者,童家鎮興建了鷹潭銅鑼灣中國黃蠟石第一交易市場,每年投資500萬元以吸引專業創業者入駐。“入駐我們的交易市場,不僅免房租,政府還支援3萬元的裝修費,目前,這裏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40多個商戶入駐了。”吳雅說,張世盛就是其中的一個。對那些專業水平高的創業者和技術人員,政府還有特別的鼓勵和獎勵政策。

專業與特色,讓鷹潭的10箇中心小城鎮個性十足,聲名漸起,當地人給外鄉介紹特色產業小鎮時甚至不習慣提小鎮原本的名字,而只習慣地說“木雕小鎮”“循環小鎮”“元件小鎮”“黃蠟石鎮”等。記者離開鷹潭在回北京的高鐵上就遇到幾個浙江衢州人,問他們到鷹潭做什麼,回答讓記者啞然失笑:“去那個眼鏡小鎮做點小生意。”

專業與特色,對鷹潭的10個小城鎮是一種自信的理性選擇,鷹潭市沒有盲目號召小鎮及小鎮人追求產業的新與奇,而是尊重歷史、尊重羣衆的自覺選擇,讓數十年積累起來的木雕石雕銅雕等文化轉化爲產業小鎮,讓數百年的制眼鏡歷史演變成產業小鎮,讓數千年的道家文化孕化出現代旅遊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