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創業初期產品定位和運營問題的解決辦法

學問君 人氣:6.17K

在創業初期,往往人、錢都相對匱乏,這個時期很難去明確劃分產品和運營的職責,所以通常每個人都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與自己title或許無關的職責。

創業初期產品定位和運營問題的解決辦法

創業初期產品的定位問題

朋友小A有些困惑,創業初期,產品的定位怎麼做,由誰來做?

這個問題,其實是蠻難的。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和傳統的商業模式相比,是有不小的區別的,這個區別在於,互聯網的產品大多數非常輕,這種「輕」有好有壞,好處是調整起來非常快,壞的是,往往容易出現打一槍換個地方,今天推出的產品,好像「定位」不對,那麼就趕緊換一個再來嘗試。

小A的投資人朋友告訴他,創業初期,產品的定位要交給產品經理來做。

小A就問我:「這難道不是運營應該做的事情嗎?」

其實,是,也不是。

在創業初期,往往人、錢都相對匱乏,這個時期很難去明確劃分產品和運營的職責,所以通常每個人都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與自己title或許無關的職責。

熱血傳奇剛剛被代理下來的時候,陳天橋還是第一位盛大的客服呢?這又怎麼算?

所以,創業初期的產品定位,這個動作,並不能嚴格落實到某一個職位甚至某一個人來解決,它更類似是一個集體智慧的產物。

我之前聊過,有個朋友做親子自駕遊,爲什麼會有這個定位?

很簡單,他自己就是個奶爸,他對這個有天然的熱情,他非常相信自己的感受與大多數爲人父母的年輕人一樣,需要有這麼一款產品,能夠去方便的讓有同樣需求的年輕父母來完成自駕遊的前期準備工作。

另一個朋友,做的是社區O2O,他說他觀察到每個小區都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要麼有特殊的技能(修東西、燒菜),要麼有足夠的時間(幫忙接送小孩、幫忙做家務),所以他覺得他應當做一款產品,立足於社區,讓老年人發揮餘熱,同時賺點錢,還能打發無聊的時間。

第三位朋友,做的是高頻交易,他說他就懂這個,並且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驗證這個需求的市場是存在的。

於是,我發現,我接觸到的創業公司的產品定位的來源通常有如下三種:

1、從自身需求出發:希望並認爲可以找到同類,幫助這些人解決同樣的問題,就是他產品定位的來源;

2、從觀察者角度出發:揣測他人可能存在的需求,並試圖利用市場來驗證產品定位;

3、從自身的優劣勢出發:透過市場調研去了解可能的需求,並着手透過搞定產品來獲得市場,這是第三種定位來源。

無論用什麼方法來做,起點其實都差不多,但過程差異很大。

我們通常理解,定位是一項「工作」,應當嚴格遵從先定位再出發的策略,降低風險與成本,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但實際上,在實際過程中,並不是這樣。

我們經常會在定位完成後,運營過程中,去調整原有的定位,讓產品更加貼近市場。

這個動作並不能說明「定位」的工作不重要,但這個動作說明,「定位」是可以調整的,且調整需要去滿足市場需求。

從我的理解來說,定位最重要的不是確立自己做什麼,而是確立自己爲誰而做,爲什麼而做。

這就是定位,但具體是找哪個行業的實習和工作,針對全國還是針對某個區域,那是定位之後的細節拆分。

這是我的觀點。

譬如,那位做親子自駕遊的朋友,原本的想法是要做一個親子攝影論壇類的產品,後來發現影樓合作這件事情很坑,並且由於無法標準化,所以很難去做好。結果他就開始嘗試其他方向,這些方向都是結合自己作爲奶爸的需求來匹配的,最後碰到親子自駕遊,發現有戲。

就是這樣而已。

創業初期的運營

我一直堅定的認爲,創業初期不要刻意去分化具體工作,除非業務已經有了起色,能夠讓整個團隊自給自足,同時,原有的方式方法已經不足以帶來產品的數據持續向上的動力時,才需要考慮優化架構和分化人員的工作職責。

用白話說就是:

創業初期不要過早考慮分化職責,每個人都儘可能的需要有更多的職責來負擔。

這件事情,其實蠻重要的,譬如,這段時間很火的範冰的那本書《增長Hacker》,其實就是一種創業初期的運營案例庫。

實話實說,國內的運營理念,超出美國很多,但創業初期還真的是美國人的「Growth Hacker」的理念更有用。

請注意我沒有把Growth Hacker稱爲職業,而是理念。

這種理念的核心,從我的角度來看,就是讓產品人員、開發人員具備市場和運營的頭腦——畢竟創業初期,最核心的還是這兩種人才,運營很重要,但創業初期,我認爲「運營」是工作,而不是職位。

Growth Hack要求的是以較小的投入,透過小調整,去達到獲取較大用戶的目標。

它的核心是:

目標明確、可以量化、快速迭代以及可累積的經驗。

創業初期,團隊的目標必須非常明確,在何種階段,達成何種目標。

產品上線前,目標是在規定時間完成產品開發、測試和上線;

上線後,首先要獲取種子用戶和透過一些小的動作去讓產品在一定範圍內有所傳播,獲取包含明確目標的增長。

當產品數據達到一定的.量級,就考慮讓運營介入,進行常規運營。

因此,我比較理解小A的困惑,小A認爲產品的成長,需要運營支援,可是自己並沒有從投資人的溝通中獲取到這一資訊。

但其實,如我前文所述,對於創業這件事兒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嚴格按照職責約定去做事兒,而是將職責揉入各種職位當中,你是CEO,你也可以是客服,你是CTO,你也可以是個增長Hacker,你是PM,你也需要做運營的工作,你是碼農,你也可以提出下一次迭代的優化需求。

把一切劃分的清清楚楚,不是創業階段應該做的事情,劃分的過於清楚,就很難保證初期的快速發展,當然,責任會清晰,可我們要搞清楚爲什麼要讓責任清晰,那是因爲事兒實在太多,不清晰就不能提高效率。

拳擊比賽,擺好架勢纔出拳,可當你還在街頭做小混混的時候,別人是不會等你擺好架勢的。你要擺Pose,結果人家一巴掌就把你扇出去了,你覺得擺Pose有用嗎?

如何辨別靠譜的創業者

互聯網創業紅紅火火,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知道一個創業項目是否靠譜,那麼如果要選擇一個創業公司,更多的時候是需要選擇靠譜的創業者的。

那就以我的經驗給出一點建議,僅供參考:

1、瞭解該項目的初心。

創始人是爲什麼要做這個項目,是要做一番事業,還是賺一票就走。

2、創始團隊構成,及分工。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瞭解創始團隊每個人的經歷和擅長的事情很重要,同時對創始團隊的分工有簡單的瞭解也很重要。

3、創始團隊選擇該方向是否進行過驗證。

驗證可以是市場調研,可以是競品分析,你應該先了解這個項目目前的競品有哪些,市場是什麼樣的情況,從而去判斷創始團隊告訴你的是否是「言之有理」。

4、產品商業模式是否進行過思考。

千萬不要相信創始人告訴你「我們目前沒有商業模式,做出來足夠的用戶自然會有」這樣的話,除非做的是一款公益產品,否則背後一定有其企圖,這個企圖一般透過商業模式去衡量。

5、是否需要融資和融資階段。

如果創始團隊對產品很有信心,認爲不需要融資,那你需要了解不融資的情況下,在未有收益前,產品能堅持多久;如果創始團隊認爲需要融資,那你也應當適當的瞭解目前的融資狀態,以便衡量風險。

以上經驗,只代表個人看法,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