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創業資料

學問君 人氣:3.13W

隨着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如何透過創業的形式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成爲當前高校乃至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對高等教育教學也提出了重要的要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就業創業資料,歡迎來參考!

大學生就業創業資料

如果你曾經歷過冬天,那麼你就會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麼春天一定不會遙遠;如果你正在付出,那麼總有一天你會擁有花開滿園。  ---題記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隨着高等教育大衆化和高校擴招,大學生的數量與日俱增。大量的學生涌入社會,“僧多粥少”的情況是意料之中的,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令人擔憂。

我認爲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綜合能力不強

基礎能力欠缺。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只被動學習學校安排好的專業知識課程,忽視了個人的政治思想素質、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決策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等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良好的適應能力,社會認知能力,身體素質等綜合能力的發展。專業能力不強。從客觀上講,專業能力不足是高校專業設定的滯後與不合理所帶來的弊病。一些專業的設定脫離社會需求,課程開設不夠合理,課程內容脫離社會實際。從主觀上講,一部分大學生從高考的苦海中脫離出來之後,進入了所謂的“天堂大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認真程度和高中時是天壤之別,對待專業知識的學習敷衍了事。長此以往,直接導致了這些大學生專業能力不足的後果,造成在面試時面試官問的基礎的專業問題都答不

上來,影響了就業。同時,專業不對口、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等也都是造成專業能力不足的因素。創新能力不足。過分強化理論的學習,缺乏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文科學生,所學習到的都是傳統的理論知識,很難適應千變萬化的世界。多年來陳舊的教學方式及思維模式遏制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課堂內外表現機會不多,缺少足夠的實際動手機會也使得學生難以從實踐中找到創新靈感。雖然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對創新能力的培養仍然比較欠缺。

(二)應聘能力不強

就業觀念落後,不能主動擇業。很多大學生認爲“學歷越高越好就業”、“穩定的工作纔是就業”、“專業對口才是就業”等。對就業壓力認識不足,不願從基層做起,追求大城市、大企業、高工資,急功近利,追求一夜成才,追求工作單位環境舒適。很多大學生爲了追求所謂的好工作,擠破腦袋去考公務員。很多已經工作的大學生則抱怨工資待遇不好、公司環境不行等,不願遵循公司的價值觀爲之服務,頻繁跳槽。這都是職業價值觀和擇業觀出現偏差的表現,也是就業能力不足的表現。應聘技能較弱。首先是“就業迷茫”,隨着網絡的普及化,招聘資訊來源的多元化,面對鋪天蓋地的招聘資訊,不少大學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哪個纔是自己想要的、是適合自己的;其次是應聘前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不瞭解企業文化及公司招聘的要求,不能有針對性地爲應聘做準備;

最後是應聘時不注意應有的禮儀,缺少現場應變能力,面試怯場等,從而錯失就業機會。沒有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目標規劃是指個人根據自身情況以及面臨的機遇和制約因素,透過職業生涯規劃,確立職業發展方向。而相當多大學生臨近畢業,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做什麼,什麼職業是自己理想的職業。大學期間,缺乏對就業目標的認識和分析,缺乏有針對性的就業準備,既沒有職業知識,也沒有職業技能,更沒有職業規劃。到了人才市場以後,他們才發現自己大學期間並沒有爲就業做好準備。就業心理矛盾。很多人在就業期間存在很多矛盾的心理,既希望能在學業上有所提升,又想在社會上進行磨鍊,在學習深造還是就業間舉棋不定。選定就業的`也存在想找到好工作又缺乏自信的矛盾心理,使得自己因放不開手腳而發揮不正常從而錯失了就業的黃金時段。

(三)實踐能力差

適應環境能力較差。當代大學生缺乏科學的職業態度。因爲對工作內容、工作環境、薪水的不滿意,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對工作壓力的不耐煩,外部環境的影響等一系列原因而造成心理浮躁,工作時候不能全心全意、腳踏實地。實踐操作能力缺乏。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畢業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希望招來的畢業生能很快上手,爲自己創造價值。然而,由於高校歷來重視理論教育、學術研究,缺乏對實踐操作重要性的

認識,缺少相應的環境和氛圍,再加上對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的不重視造成學生缺乏必要的實踐鍛鍊,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結合起來,最終造成實踐操作能力的缺乏。自我認知能力不足。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般都是躊躇滿志,夢想着幹出一番事業,成就人生價值,這造成畢業生眼高手低,不能正確地自我定位,認爲自己是精英,一般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又達不到相關要求。此外,還存在職業歧視等,寧願失業、待業都不願意從基層做起。

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再單單的滿足於來給別人工作來體現自身的價值了,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了自己創業這個龐大的隊伍中了,人們希望透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來體驗自己創業的快感和激情,另外也能更好的體現自身的價值。因此更多的人選擇了自己創業。然而,並非每個自己創業的人都能成功,甚至有些人因此而遭受破產的困境,所以說,如何選擇創業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自主創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積累,還需要社會經驗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風險意識。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有成功也有失敗,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主創業。有關專家建議,畢業生面對當前的形勢,選擇自主創業一定要多些理性。

利用在校期間多學習。在校期間除了學習知識以外,還可尋找機會深入社會,瞭解相關行業的基本運作模式,學習

管理知識,學會處理資源、資訊。當前,在大學裏老師還只能起到整體的引導作用,針對個體的引導比較少,這就要學生積極主動向相關專業老師請教。

擺脫以往的創業誤區。從以往情況看,大學生創業走的多是IT、高科技的路子,現在看來,這些行業留給畢業生的空間已經很小。因此,大學生創業時可適當“降低”身份,尋求其他發展空間,比如,在缺乏高素質人才的服務行業,剛畢業的大學生較容易能搶得先機。

要有發揮他人聰明的智慧。要以包容、開放的心態與他人合作,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樣才能獲得自己利益的同時,照顧別人的利益。要有發揮別人聰明的智慧,讓別人按你設定的目標前進,卻絲毫沒有被強迫接受的感覺。

創業教育使面臨就業壓力的大學生多了一種選擇的機會,但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創業是有風險的。成功創業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力和創業能力做保障。

大學生創業是創辦能盈利的企業或開發出能帶來財富的新產品,不是過“老闆癮”。創業以前必須計劃好,並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全程控制,及時糾正偏差。大學生應將在校期間的創業作爲一項社會實踐活動,來體驗創業的艱辛和不容易,積累經驗和教訓,爲今後走上社會後擇機創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