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簡單的成語故事3則

學問君 人氣:4.9K

成語故事簡單易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成語的意思。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單的成語故事3則

1.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瞭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2.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爲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爲伯樂,一直到現在。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着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着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爲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擡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着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爲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伕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爲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3.閉門造車

典出宋代朱熹的《〈中庸〉或問》三:“軌者,車之轍跡也。轍跡在道,廣狹如一,無有遠邇,莫不齊同。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也。

朱熹《〈中庸〉或問》裏說:“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意思是,把門關起來造車,把材料逐件造好後,只要件件合乎規矩,再拿到門外去合攏起來,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同。

“閉門造車”有正反兩方面的意義:在正的方面,就是說天下的事情,差不多是相同的,只要樣子沒有變,懂得規矩,自然不會發生錯誤,到處可以行得通;所以儘管關着門造車,拿到外面去應用,仍然是適合車轍的。

反的方面,就是說天下的事理沒有窮盡,而且各地的情形不同,習慣互異,你自己關着門一個人做,儘管做得怎樣好,拿出去,未必適合人們的需要。

現在人們用這個成語,大多數是用反面的意義,比喻不依據實際情況,單憑主觀想象辦事。指不切合實際,一味主觀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好比關起門來在家裏製造車子,而完全不考慮門外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結果就不合規格,不能適用。 古語所謂的“閉門造車”是稱讚“出門合轍”的巧妙,而今天所謂的“閉門造車”,卻是譏諷“出門不能合轍”的脫離實際了。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