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歷史傳奇成語故事3則

學問君 人氣:3.26W

歷史上有不少成語故事是與傳奇人物有關的,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些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傳奇成語故事3則

1.鞠躬盡瘁(諸葛亮)

[釋義]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語出]明宋濂《先府君蓉峯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近義]鞠躬盡力。

[成語故事]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爲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爲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爲“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爲“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衆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2.約法三章(劉邦)

[釋義]約:商議確定;法:法律。訂立法律三條。原指訂立法律,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大家監督遵守。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正音]“約”不能讀作“yāo”。

[成語故事]

秦二世是個無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臣趙高,而且還殺了許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過得很不好,因此,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而劉邦和項羽就是歸屬於楚懷王的軍隊中。

有一天,楚懷王對劉邦和項羽說:“你們誰要是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於是,劉邦和項羽分別帶着軍隊像西路和北路出發。

一路上,劉邦沒有受到什麼阻力,還打了幾場勝仗,順利進了關中。不過,劉邦一進入咸陽城後,顯現原本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宮裏不肯出來,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張良去勸他,他才恍然大悟,趕快召集關中父老、英雄們開會,和他們做了三個約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廢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樣平安無事,百姓們得知也都很高興,四處宣傳:“如果劉沛公可以回到關東,那麼我們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了。”因此,劉邦很順利地收買了關中的人心。

3.請君入甕(周興)

[釋義]君:人的尊稱;甕:陶製的大罈子。一種口小腹大的大罈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對付她自己。

[語出]《新唐書周興傳》:“初;興未知被告;方對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興曰:‘易耳,內之大甕,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命取大甕且熾火。徐謂興曰:‘有詔按君;請嘗之。’興駭然汗,叩首服罪。”

[正音]“甕”不能讀作“wēnɡ”。

[辨形]“君”不能寫作“軍”。

[近義]以毒攻毒,以牙還牙。

[成語故事]

唐朝女皇武則天,爲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爲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裏,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裏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裏。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着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擡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裏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裏吧。”周興一聽,手裏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着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