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5則成語故事

學問君 人氣:3W

每一則成語的背後都有着成語事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介紹5則成語故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5則成語故事

補天之功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女媧是人類的始祖。是她摶土造人才因而有了人類。女媧不僅造人,而且能給人間解除各種危難。原來很古的時候,撐着上天的四根大柱折了,中原一帶地也下陷了,到處是大火,到處是汪洋一片的大水,不少猛獸以食人爲生,各種兇惡的鳥也來抓食老弱病殘者。女媧看着人間的苦難,心中十分不平。於是她便煉五彩石把傾斜的蒼天補好了,把一種猛獸的四隻腳砍來做爲擎天大柱撐立於天之東南西北的盡頭。這樣天就不再漏了,也不再傾斜了。她又把黑龍殺死填平了下陷的土地,中原一帶的地也平坦了。傷害人的`猛獸都被殺死了,地上之人才有了一個安定的可以生活的環境。女媧的功勞真可以和古希臘的普羅米修斯相比,他們都是人類的偉大的庇護者。

《女媧補天》的故事載於《淮南子.覽冥訓》中。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同大自然鬥爭的壯麗而又可歌可泣的歷程。魯迅先生據此神話寫了著名的短篇小說《補天》(亦名《不周山》),更加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女媧不朽的業績,塑造了一個美麗、善良、堅韌而又胸懷博大的我國古代女神的光輝形象。在魯迅的筆下,這則神話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輝。

不恥下問

這個典故源於《論語.公冶長》。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孔圉爲人謙虛,又聰明好學。孔圉去世後,衛國國君爲了叫後人學習和發揚他的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雅號。以後,人們就尊稱孔圉爲"孔文子"。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他也是衛國人。子貢認爲,孔圉不可能像人們所講的那樣好,不該得到那麼高的評價。一次,他請教孔子根據啥賜孔圉"文"的雅號。孔子回答:"孔圉聰明靈敏,又勤奮好學,而且常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求教學問知識,一點也不感到羞恥,因此才賜給他一個'文'的雅號。"經孔子這樣解釋細情,子貢終於服氣了。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謙虛好學。

不得要領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大宛列傳》。西漢時,有一個民族叫"月氏"(今甘肅、青海之間),被匈奴打敗之後,只好遠遠逃走,他們仇恨匈奴,時刻都想報仇雪恨,但苦於沒人相幫,只能暫時忍氣吞聲。漢朝正想打敗匈奴,漢武帝從投降漢朝的匈奴人那裏得到這個消息後,便想派使者前去聯繫月氏,一起來消滅匈奴。但通往月氏的道路須經過匈奴。公元前139年,博望侯張騫受命出使月氏。經過匈奴時,被匈奴抓住,在那被拘留了十多年,張騫也娶了妻子,有了兒子。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忘記皇上交給的任務。後來,張騫帶領部下趁匈奴不注意,逃了出來,繼續尋找月氏。由於月氏國王當初被匈奴殺死後,國人立他的太子做國王。新國王便帶領臣民向西進攻大夏國(在今阿富汗北部),佔領了大部分領土,因爲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很少有外敵騷擾。隨着安逸的生活和歲月的流逝,月氏人向匈奴人報仇的念頭也逐漸淡薄了。當張騫等一行人來到之後,和他們談起抗擊匈奴一事時,月氏人根本提不起什麼興趣來,言談話語也不得要領。最後張騫等一行人只好掃興地返回了漢朝。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抓不住事物的要點或關鍵。

不改一字

王勃寫詩先打腹稿,落筆後不改一字。《新唐書.王勃傳》:"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複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爲腹稿。"

不可救藥

這個典故源於《詩經.大雅.板》。周厲王(姬胡)生活腐化墮落,並且殘酷壓迫剝削百姓,當時有一個名叫召伯虎的老臣忠心勸諫,但是被厲王寵信的那些奸臣所嘲笑。召伯虎十分着急,就寫了一首詩警告他們。"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高高,不可救藥。"意思是說:不是我老了,說些不該說的話,而是你們把憂患當兒戲。憂患還沒到來時,是可以防止的。但如果讓憂患越來越多,像火焰猛烈燃燒起來,那就職有辦法救治了。果然不久,百姓們揭竿而起,打進王宮,周厲王逃奔到彘(今山西)這個地方,一直住了十四年才死。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一個人的品質壞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