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動態>

高校畢業生頻繁跳槽爲哪般?

學問君 人氣:1.23W
高校畢業生頻繁跳槽爲哪般?
當前,大學生求職難,而有的畢業生卻多次“炒老闆的魷魚”

  高校畢業生頻繁跳槽爲哪般

  中國教育報記者 龍超凡 通訊員 謝德勝

  剛進公司不到一個月,福建某高校畢業生林哲偉就收拾東西離開了,這是兩個月內他第三次“炒老闆的魷魚”。 雖然很疲憊,但他仍義無反顧。林哲偉一臉無奈地說:“兩個月的時間,工資不足2000元,錢卻花了不少,我現在都成了跳槽專業戶啦!”

  一邊是整天懷揣簡歷高喊就業壓力大、工作不好找;一邊卻頻繁跳槽、動輒“毀約”。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找份工作不容易,找到工作毀約的也不少

  半年前,就讀於閩江學院的小葉被戲稱爲“趕集人”凡有招聘會他一定參加,各大就業網站也是經常光顧,但他仍找不到理想的“婆家”。小葉感慨地說:“就業真難啊,我投簡歷投得手都發軟了。”如今,小葉已經找到一份公司文祕工作,但他仍關注着就業資訊,不停地尋找跳槽的機會。“現在的工作與當初的想象差距不小,想再找個合適的單位。”小葉說。

  福州某大學2007屆畢業生章志華,早在大四上學期他就對各類招聘資訊格外關注。在人才市場上“摸爬滾打”了一段時間後,他終於被一家媒體相中,求職心切的他匆匆到單位上班。幾個月後,小章又辭職簽了另一家傳播公司。

  原來,該媒體對他承諾的如期轉正、“三險一金”等待遇一直沒有兌現。小章說:“並不是我想跳槽,而是單位的'承諾沒有兌現,感覺自己像臨時工似的,一點安全感也沒有。與其等着老闆炒掉我,不如我先炒掉老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剛畢業一兩年的大學生中,跳槽的爲數不少,有的甚至換了好幾個工作單位。

  謀求更大的發展成爲畢業生跳槽的主因

  一年前,湖北某重點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李波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某高職院校工作,專門負責管理教室的多媒體,這份清閒而舒適的工作讓大家羨慕不已。前不久,他竟然辭職不幹了,又擠進了找工作的“大軍”。小李告訴記者,他每月工資1500元左右,扣除房租和日常開銷所剩無幾,買房子想都不敢想。“另外,管理多媒體單調而無聊,不能上講臺講課,並且幾年內沒有發展的空間,讓人呆不下去呀!”

  林哲偉說,現在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先佔個“坑”算是吃顆“定心丸”,但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家裏大部分的收入都投資到自己身上,現在正等着“秋收”,若工作待遇太低,實在難爲情。“如果工作好,既能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又能學到新的東西,那就可以安心工作;否則,心裏不踏實,畢竟我還很年輕。”小林說。

  據瞭解,有的畢業生受“先就業後擇業”觀念的影響,急於就業,便找了些小電腦公司、小食品加盟店等單位,結果其“待遇不高、前途不明”,又紛紛選擇了跳槽。而當前很多畢業生的檔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有的就業時甚至根本未籤正式合同,這更讓畢業生跳槽沒了牽掛。

  “跳槽實在是出於無奈,若待遇好,有發展前景,何必東奔西跑地找工作呢?”小李苦笑着說。

  解決高校畢業生毀約,宜“疏”不宜“堵”

  據瞭解,有的畢業生在“不起眼”的單位積累了工作經驗,跳槽後去了收入較高、較穩定的事業單位或名企。但仍有部分畢業生眼高手低,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採訪中,多數用人單位對於本科畢業生跳槽現象表示理解。福建三鋼集團的蔣信說:“畢業生由於考研和考公務員等原因毀約的,我們可以理解和接受,因爲用人單位和學生的就業協議本身就是一種雙向選擇的契約,學生只要按照協議的程序來操作,我們是不會爲難學生的。”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鍾偉蘭說,大學生想找好工作可以理解,但學生毀約要把握一個度,高校並不提倡頻繁毀約,也不會採取強硬的干涉措施,但學生應該儘量避免因心態浮躁、急於求成等而不理性地跳槽。

  鍾偉蘭表示,解決大學生毀約宜“疏”不宜“堵”,僅靠剛性的法規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和誠信教育,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誠信意識;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應切實保護大學畢業生的權益,如相應提高待遇、提供發展空間等。另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還應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督促用人單位完善用人制度,並形成一套就業機制。

  《中國教育報》2007年7月2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