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動態>

職場個性,離“任性”有多遠?

學問君 人氣:1.63W

隨着春節長假的結束,新一輪的招聘熱潮即將掀起。據瞭解,今年約有63萬畢業生將在廣東地區參加招聘,比去年增加2萬多人。同時,招工單位也在招聘規模、員工福利等方面較之於往年同期有所擴大與提高。雖然就業形勢看似樂觀,但對於正處於求職過程中的畢業生們來說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如何成爲衆多招聘會中的贏家,獲得企業的青睞,就成爲了他們關注的焦點。

職場個性,離“任性”有多遠?

年前,24歲新西蘭海歸湖北鬆滋女孩劉俐俐,與央視名嘴張紹剛在電視求職欄目《非你莫屬》中“互掐”的視頻片段,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劉俐俐上節目最初只想謀得一份“咬文嚼字的工作”,不料,其措辭、個性、儀態等方方面面卻遭到主持人張紹剛及現場BOSS團數位成員的質疑,劉俐俐反脣相譏,最後失敗離場。

事後,包括李開復、徐小平、姚晨在內的教育界及娛樂界人事均在微博上表示力挺劉俐俐。使其火速成爲網絡“紅人”,微博粉絲數量迅速猛躥至4萬多。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表示:“看了節目特別難受。主持人對一個無辜女孩的冷嘲熱諷和無中生有的指責,使得這個節目蒙上了難以洗刷的羞恥。”《男人裝》主編陳修遠則公開邀請劉俐俐參加面試,姚晨也對其拋出橄欖枝,稱“我們團隊歡迎她”。但是,也有不少網友認爲對主持人張紹剛及嘉賓一邊倒的批評同樣有失偏頗,節目剪輯方面也可能存在偏差,“不只是主持人張紹剛的問題,所以大家應該從兩面來看這個問題。”網友簡白如是說。還有網友直言劉俐俐個性過於張揚任性,“以牙還牙”的方式以後可能會成爲工作中一大障礙。

人在職場,個性與“任性”的分野到底在哪裏?怎麼樣適度堅持自我個性,同時又避免因此而影響正常健康的工作與人際關係?本期策劃邀請您一起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被放大的特例?

“我在新西蘭待了3年,中國變化好大,再不回來會傻掉。”

“等下!爲什麼我在和你溝通的時候,渾身一陣一陣犯冷呢?”

“我讓你生氣了嗎?”

“這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待在自己的國家裏還要用大寫來稱呼嗎?”

“那請問,您與別人說話的時候,都說我的祖國嗎?祖國也是大寫啊。”

……

這段對話是挑起劉俐俐、張紹剛脣舌之爭的導火線,此後兩人交談的火藥味漸濃,場面幾近失控。在經過幾個回合後,劉俐俐的言辭、表情、性格、海歸背景、從業經歷等方面,都成爲“拷問”對象。張紹剛表示:“我很少對一個求職者徹底失去興趣……”現場Boss團最終都選擇了滅燈淘汰,雙方不歡而散。

劉俐俐離開後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情緒很不穩定,生氣地表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很明顯他們在針對我。”

節目播出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各大媒體對此事都進行了相關的報道,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節目還爲此展開了專題討論。就此,《非你莫屬》欄目組發表公開聲明稱:“在網絡上仍有部分居心不良的幕後推手和網絡水軍利用微博隱身性的特點,蠱惑網友做出很多惡意行爲。至此,希望廣大網民能夠冷靜、客觀、理性、公正地來看待此事,不要受一小部分別有用心的人的煽動。”

隨着新一年的春季招聘的啓動,張紹剛、劉俐俐事件一出,立刻引發了大羣網民的關注。記者走訪了地產、傳媒、金融、國企等不同用人單位,不少人力資源部門(HR)負責人受訪時表示,僱主對於員工平等包容最重要。“很少遇到類似劉俐俐這樣的情況,就我們企業的情況來說,我認爲用人單位應該以一種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面試,而不是高高在上。鼓勵求職者有創新思維,表現自我個性,同時我們也會參照不同崗位資訊的要求,儘量安排適當的職位給一些具有獨特個性的畢業生來展示其才華。”一位面試主考官如是說。多位企業HR受訪時表示,張紹剛、劉俐俐事件“是特例,被媒體放大,不具備普遍性”。 然而,在求職者看來,劉俐俐的“反擊”實在解氣,代表了弱勢羣體的“心聲”。尤其是海歸派受訪者更是直言,國內職場環境令他們感到約束,“潛規則就是首先要乖、聽話,其次纔是本事。”從悉尼讀完碩士歸國的李新(化名),便告訴記者親身經歷:當她拿着國外大學的新聞碩士學位證書和許多獲獎證書參加一些媒體招聘面試時,她表現得非常自信,對考官提出的問題侃侃而談,不料多次鎩羽而歸。後來她從一些私人渠道得知,自己沒被錄用的原因不是能力不夠,而是領導擔心她的出國經歷導致其個性突出,無法駕馭。

後來,李新又去了一家出版公司應聘,只拿出了自己在國內獲得本科畢業證書,面試過程中也表現得不如以往那麼興奮,沒想到幾日後就接到了通知試用電話。這讓她心裏覺得很難受,2年留學生涯難道就這樣付諸東流了嗎?國外求學生活的新觀念與國內的職場氛圍註定格格不入?

她坦言,在她看來,劉俐俐事件絕非特例。“希望招聘單位不要用既定的老眼光來定位"人才",當你敞開心菲接受了一個海歸或是一個有開放性思維的應徵者,也許真的能夠爲企業和單位帶來一絲新風。”

“智鬥HR”令人哭笑不得

拋開劉俐俐其海歸背景而言,作爲職場新鮮人,個性對於應聘者而言,究竟應該排在什麼位置才合適?

張先生是某化妝品企業的招聘經理,擁有十年以上的招聘經驗,可謂是閱人無數。有這樣兩位應聘者一直讓他記憶猶新。在一次全國名校巡迴的招聘會中,正當張經理及其他HR準備篩選入圍筆試的名單時,一位相貌清秀的女孩子走過來對他說:“張經理您好!我對貴單位一直非常向往,並做了相關方面的瞭解,我的專業是廣告設計,正好與您所需求的職位資訊對口。雖然我並非名校畢業,但請您能給我一個機會試一試!”說着,女孩子遞上了自己的簡歷。張經理從女孩子的言行中感覺到她的真誠、質樸和自信,同意她參加進入筆試。

小陳的筆試試卷答題思路邏輯嚴密、簡潔、清晰,在對某些問題的見解甚至高於名校畢業生,張先生毫不猶豫推薦她進入第三輪面試。在第三輪面試中,HR希望小陳能夠將大學期間所做的廣告策劃提供給大家參考。話音剛落,小陳立即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U盤遞給大家,說:“這裏面是我所做過的所有的廣告策劃案和視頻,請各位老師過目,如果需要,我現在也可以開啟電腦向您展示。”就這樣,包括張經理在內的在場人士都被小陳嚴謹的態度、周密的準備、求職的誠意所打動,在仔細閱讀她的作品後,HR們一致同意聘用她。

張經理表示:“像小陳這樣的學生並不少見,他們可能來自那些所謂的"差學校",但他們謙虛好學,又擁有一技之長,行事穩健,這一點的確成爲贏得我的信任的關鍵。”

但張經理也有過失策的時候。有一次面試中他遇到一位女生,外表出衆,畢業於某名牌大學法律專業,個人簡歷令人刮目相看,面試表現也沉着冷靜,最終被公司錄用。

可入職後不久,張經理就從其他渠道得知該女生性格比較傲慢,人際關係處理得非常緊張,連續兩年年終考覈都不合格,最後黯然辭職。

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採訪中,有的畢業生告訴記者:“如果在我身上發生類似劉俐俐的事件,我會另外求職,既然他們不喜歡我的工作作風,那我也沒有做下去的意義。”畢業生初出茅廬,面對新鮮事物有激情有想法可以理解,但在入職之後, 如何平衡自身個性與企業需求之間的關係?怎樣纔不至於將個性與任性相混淆?如何建立良性、順暢的職場人脈關係……

已在一家外企工作三年的黃小姐認爲:“剛步入職場的畢業生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態,不能有一種天之驕子的`傲氣。工作上的事太多是很細微的,不能因爲是小事就不屑去做。其次是要加強自己的學習,遇到不懂的事情要及時向老同事請教,或者自己有針對性地看些相關方面的資料。”她認爲,用人單位首先看中的是求職者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好的工作態度甚至比工作能力更加重要。“畢竟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從事的大多是起步性工作,有一顆謙虛上進的心很重要。”

“有個性是好事,但需要把握好度的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某雜誌社主編告訴記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但是既然是員工,無論您的個性如何,遵守公司的各項制度與規章是必須的,不能因爲自己的個性而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轉和聲譽。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適度發揮個性也無妨,但天天遲到早退那種的絕不叫個性,叫任性。”他還提到,不久前某IT企業員工在微博上發表了對公司種種不滿言論,最終經調查發現,對公司的指責中有失實部分,之後當事人被公司辭退。“職場上個性的發揮只能在本職崗位工作需求的前提下,不能臨架於公司整個制度和文化之上。”某國有企業的招聘經理也表達了相似的意見。

受訪用人單位代表人士認爲,不應孤立地理解“乖、聽話”這個詞彙,一位優秀的求職者,需要一個能夠展示其才能的企業提供廣闊的平臺,同時也需要社會、單位的包容與支援作爲後盾,只有在良性的循環中運作,才能達到雙贏。當自己的想法與同事、主管出現分歧時,既要勇於表達意見,也要考慮方式方法,有禮有節。個性與工作之間並不矛盾,尤其是創意性工作崗位,關鍵是有選擇性地找準個性與工作契合的部分,而不是盲目發揚個性,爲自己製造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