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落實河長制工作總結範文

學問君 人氣:1.02W

落實河長制工作總結的進行是爲了使河長制工作更好地落實,及時改正當中的不足。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落實河長制工作總結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落實河長制工作總結範文

  落實河長制工作總結範文一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

爲搞好全區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區政府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涉及相關工作的7名副區長任副組長,區級13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環保工作聯繫會議制度。同時,要求19個有關鄉鎮、7個區級相關部門成立相應領導機構,明確分管領導,配備兼職環保人員,層層加強對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並下發了《關於做好20xx年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檔案,明確了各有關鄉鎮、部門的目標和責任,並要求制定具體工作計劃,細化任務,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我區積極組織實施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完成12個鄉鎮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率100%;生活垃圾治理項目5個,完成率100%;畜禽養殖場治理項目2個,完成率100%;屠宰場治理項目2個,完成率100%;農村沼氣池建設1946口,完成率100%;足額完成了20xx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共計投入資金2677.8萬元。

1、生活污水治理情況。今年市上下達我區任務4個鄉鎮生活污水集中治理任務,我區對高粱鎮、太安鄉、同福鄉、蘇家鄉、新店鄉等5個鄉鎮的生活污水進行治理,採用厭氧淨化和人工溼地相結合的治理工藝,修建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預計總投資約1600萬元,現正進行主體工程土建施工。

2、生活垃圾治理情況。今年我區對石子鎮等5個鄉鎮的場鎮生活垃圾進行了治理,5個鄉鎮已建成垃圾收集池12個、垃圾庫5個、垃圾桶86個、新增垃圾轉運車4臺、年清運垃圾3654噸,總投資206.3萬元,完成20xx年目標任務100%。

3、畜禽養殖場和畜禽屠宰治理情況。畜禽養殖場治理,今年市上下達我區目標任務2戶,實際完成2戶,其中治理1戶、自然關停1戶,總共投入3.2萬元,完成20xx年目標任務100%;畜禽屠宰場治理,今年市上下達我區目標任務2戶,實際完成2戶,總共投入3.8萬元。完成20xx年目標任務100%。

4、農村沼氣池建設情況。今年市上下達我區農村沼氣池建設任務1425口,已完成1946口,共計投入資金875.7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36.6%。

5、河流漂浮物打撈情況。今年我區共計打撈河流漂浮物1386次,打撈水葫蘆28536平方米,清理河道長度26.8KM,清理沿河垃圾1254噸,清理淤泥3482立方米,共計投入資金約48.5萬元。所有鄉鎮均對河流漂浮物進行了打撈,部分鄉鎮還固定專人定期對河面進行打撈清理,保證了河面清潔,無漂浮物。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一)狠抓宣傳動員,營造整治氛圍。爲提高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羣衆、企業法人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區政府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一是將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納入了法制宣傳日、禁毒日、“六·五”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的宣傳內容,廣泛宣傳環保法規及環保知識;二是利用板報、懸掛橫幅等方式宣傳水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召開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動員大會,安排部署工作任務。

(二)搞好服務協調,督促重點任務的完成。一是組織相關鄉鎮、部門技術人員參觀考察去年建成已投入執行的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研究制定了今年5個鄉鎮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工藝、方案。二是協助了鄉鎮搞好工程建設和監理等招投標工作。三是協調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施工中的有關問題。

(三)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產生。今年共審批建設項目177個,驗收項目39個,環評執行率100%,“三同時”執行率100%。

(四)加強監督檢查,確保目標任務的實現。一是環保等部門不定期對排污單位進行環保執法監察,發現違法行爲,及時從重從嚴處理。二是區委區政府目標督查室加強了對各鄉鎮、區級部門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確保水污染防治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污水治理的時間緊,任務重;二是部分鄉鎮的舊居民生活樓原來沒有建沼氣化糞池,現處理起來難度較大。三是污染治理資金籌集壓力相當大,部分鄉鎮、部門工作積極性不高。四是部分鄉鎮羣衆環保意識不強,亂丟亂排現象嚴重,造成污染不斷。

  落實河長制工作總結範文二

一、20xx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今年來我局共爭取上級財政資金2252萬元,同時協助有關單位、鎮街委籌措水利專項建設基金1.13億元用於河道綜合治理項目。爲確保各類水利工程建設順利安全開展,我局精心組織,責任到人,對所有水利工程採取全程跟蹤,並多次召開工程建設調度會,水利工程建設穩步推進。一是2015年山塘整治項目,總投資688.6萬元,其中省級資金600萬元,區級財政配套88.6萬元。整治山塘44座,工程已於20xx年10月全面完工。二是20xx年新增農田水利項目縣,總投資746.55萬元,其中省級資金600萬元,區級財政配套120萬元,其他資金26.55萬元。改造山塘8座,高效節水灌溉300畝,渠道維修26.097km。項目共計17處,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掃尾。三是20xx年農村飲水鞏固提升項目,總投資788萬元,其中上級資金318萬元,地方自籌資金470萬元。受益人口33668人,其中貧困人口2649人,所有工程已於12月份全部竣工驗收。四是20xx年山塘整治項目,已下達省級資金200萬元,整治山塘15座,目前已完成6座,其它按要求在明年汛期前全面完工。五是20xx年民辦公助小型堤防項目,已於12月份爭取省級資金592萬元,項目正在籌劃實施中。在抓好項目建設的同時,我局還狠抓了安全工作,在市區的統一部署下,我局迅速開展了水利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活動,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了整改。

(二)防汛救災取得全面勝利

針對今年的防汛嚴峻形勢,我局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從制度、組織、隊伍、預案、物資上狠抓落實,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防汛救災工作,確保了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今年我區遭遇6.15、7.17和9.10三次大暴雨,據初步統計,三次暴雨全區受災人口達4萬餘人,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5萬畝,緊急轉移受災人口1908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7861萬元,但無人員傷亡。同時,我區今年未出現旱情,抗旱工作平穩度過。

(三) “河長制”工作全面實施

“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我局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結合水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環境整治工作,積極推進河道水環境整治, “河長制”工作有序推進。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體系。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爲組長,區長爲第一副組長的“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細化延伸了管理層次,實行了區、鎮街委、村(社區)三級河道“河長制”管理責任體系。二是制定方案,全面實施目標管理。區政府於20xx年2月29日印發了《安源區實施“河(庫)長”制工作方案》,該方案部署了九項工作任務並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 確定了各級河長68個和5萬方以上山塘庫長81個,聘請了巡查員43名、專管員44名、保潔員46名。實行分級分段管理,明確責任區域,加強日常督查。三是“河長制”試點和水質不達標河段治理工作有序開展。制定了《安源區水質不達標河段專項整治方案》,確定了問題較爲突出的白源河爲“河長制”試點河段,該河段計劃投入資金1880萬元進行全面整治,目前已完成投資1500萬元。對新華河等水質不達標河段已完成調查、摸底,查清污染現狀及污染源等工作,並正在進行全面治理。目前,新華河已對沉澱池和河道進行了全面清淤,對河道附近的一家養豬場進行了關停,新華河水質有了明顯的好轉。同時,預算投資300萬元的生活污水處理站正開工建設。四是“清河行動”全面啓動。制定安源區20xx年“清河行動”實施方案,分別召開“清河行動”動員會和推進會,各牽頭部門按照要求和職責分工,紮實開展工礦企業及工業齊聚區水污染專項整治行動等九個方面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整治河流水庫範圍內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採、亂挖、亂倒、亂排等違法行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累計清理河道59公里,清理垃圾25噸,污泥3000餘立方,成效初顯。

(四)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水資源管理和深化水務體制改革工作成效顯著

繼續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水生態文明試點村建設全面鋪開,城郊略下管理處水生態文明示範村建設全面完工,並已透過省水利廳的驗收,五陂鎮林業分場已完成河道清淤、垃圾集中處理、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高坑鎮泉江村正在積極申報中。另外,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其他項目正有序進行,農村綜合環境整治效果明顯,橫龍公園建設工程已完成基本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步伐,4個集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有序進行。污水乾管延長線建設全面啓動,五豐河污水乾管延長線已全部完工。嚴格水資源管理,開展了入河排污口調查摸底和登記工作,認真進行執法巡查,今年來共巡查35次,查處水事違法案件3起。深化水務體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水權制度改革和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正按要求有序開展。

(五)集中整治和查處侵害羣衆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取得實效

我區深入開展集中整治和查處侵害羣衆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活動,活動有序推進。一是加強領導,周密部署。迅速召開工作會議,對整治活動進行動員部署,出臺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統籌推動全區水務系統的集中整治工作。二是落實責任,全面自查。我區確定了項目資金管理、工程建設和項目實施、行政執法和爲民服務等三個整治任務,各項任務都明確了責任人、責任部門和紀律要求。透過自查,發現存在項目資金監管不嚴、河道行政執法力度不夠、水利工程驗收滯後、貫徹一次性告之制度不到位等問題。三是完善制度,立行立改。爲確保問題整改到位,我局從完善制度入手,強抓落實,建立健全了黨風廉政建設一系列制度,認真開展全面約談,共開展約談18人次。召開了與“兩學一做”相整合的自查自糾專題支部會,共查找出支部存在的問題5個,建立了整改臺帳,明確整改措施和時限,目前已整改4個。

二、20xx年工作打算

(一)做好各類項目的申報及前期工作

1. 財政資金項目申報

擬申報項目資金爲2355萬元。分別爲:20xx年山塘整治項目200萬元,20xx年農村飲水鞏固提升項目242萬元,千畝以上圩堤填塘壓浸應急除險工程100萬元,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533萬元,高效節水項目280萬元,泉江河河道治理項目1000萬元。同時積極做好青山白源引調提水項目、白源河河道治理項目和安源生態水庫項目的包裝申報工作。

和基金項目申報

擬申報貸款額度爲7.2億元。分別爲:安源水庫項目,申請貸款額度爲3.2億元;安源區萍水河防洪工程(五陂至汪公潭段)項目,申請貸款額度爲3.8億元;飛行山河道治理項目,申請建設基金爲0.2億元。

(二)長效化推進“河長制”工作

繼續推進新華河、長興河水污染整治工作,確保水質達標不反彈。全面完成試點河段白源河的治理工作。鞏固“清河行動”成果,強化長效保潔機制,嚴格綜合執法機制,完善水質監測制度,嚴肅行政問責制度,完善日常考覈機制,確保水環境治理的常態化、長效性。

(三)確保防汛抗旱兩不誤

全面落實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積極做好防汛宣傳,增強全民防災避險意識,認真組織山洪災害防禦培訓、演練,提高災情險情的應對能力,加強日常巡查和調度,科學蓄水,確保防汛抗旱兩不誤。

(四)抓好項目的實施和驗收工作

進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精密組織,責任到人,全程跟蹤工程質量、進度和安全,確保山塘整治、農村飲水鞏固提升、民辦公助小型堤防等項目建設順利實施並驗收。

(五)嚴格水資源管理,繼續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全面深化水務體制改革

嚴格水資源“三條紅線”,完善執法聯動機制,加強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開展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行動,做好入河排污口的設定和登記工作,實行掛號整改,銷號管理。繼續抓好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打造一批新的水生態文明示範鎮村。按照省市要求,繼續全面深入開展水務體制改革,並完成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驗收。

(六)繼續穩步推進集中整治和查處侵害羣衆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

繼續加大侵害羣衆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排查和查處力度,抓好問題整改落實,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堵塞漏洞,源頭治理,形成長效機制,爲安源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落實河長制工作總結範文三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透過《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該意見。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戰略,也是加強河湖管理保護、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着力抓好落實。

充分認識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重大意義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脈、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搖籃,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我國江河湖泊衆多,水系發達,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45203條,總長度達150.85萬公里;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2865個,湖泊水面總面積7.80萬平方公里。這些江河湖泊,孕育了中華文明,哺育了中華民族,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發展的珍貴資源。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羣衆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第一,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把江河湖泊保護擺在重要位置,提出明確要求。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是生態系統和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必須把河湖管理保護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河長制,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二,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解決我國複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前我國水安全呈現出新老問題相互交織的嚴峻形勢,特別是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新問題愈加突出。河湖水系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也是新老水問題體現最爲集中的區域。近年來各地積極採取措施加強河湖治理、管理和保護,取得了顯著的綜合效益,但河湖管理保護仍然面臨嚴峻挑戰。一些河流特別是北方河流開發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環境承載能力,導致河道乾涸、湖泊萎縮,生態功能明顯下降;一些地區廢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超出水功能區納污能力,水環境狀況堪憂;一些地方侵佔河道、圍墾湖泊、超標排污、非法採砂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河湖防洪、供水、航運、生態等功能發揮。解決這些問題,亟須大力推行河長制,推進河湖系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第三,全面推行河長制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要求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河湖管理是水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一些地區先行先試,進行了有益探索,目前已有8個省、直轄市全面推行河長制,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部分市縣或流域水系實行了河長制。這些地方在推行河長制方面普遍實行黨政主導、高位推動、部門聯動、責任追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許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實踐證明,維護河湖生命健康、保障國家水安全,需要大力推行河長制,積極發揮地方黨委政府的主體作用,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統籌協調,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河湖生態新格局。

準確把握全面推行河長制的任務要求

全面推行河長制,必須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爲主要任務,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爲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製度保障。

全面推行河長制,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堅持強化監督、嚴格考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立足點,核心是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穿到河湖管理保護與開發利用全過程,促進河湖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黨政領導、部門聯動是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着力點,核心是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製爲核心的責任體系,明確各級河長職責,協調各方力量,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問題導向、因地制宜是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關鍵點,核心是從不同地區、不同河湖實際出發,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實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決好河湖管理保護的突出問題。強化監督、嚴格考覈是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支撐點,核心是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的監督考覈和責任追究制度,拓展公衆參與渠道,讓人民羣衆不斷感受到河湖生態環境的改善。

全面推行河長制,必須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第一,強化紅線約束,確保河湖資源永續利用。河湖因水而成,充沛的水量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基本要求。從各地的實踐看,保護河湖必須把節水護水作爲首要任務,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的剛性約束。要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重大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切實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要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嚴格限制發展高耗水項目,堅決遏制用水浪費,保證河湖生態基流,確保河湖功能持續發揮、資源永續利用。

第二,落實空間管控,構建科學合理岸線格局。水域岸線是河湖生態系統的重要載體。從各地的實踐看,保護河湖必須堅持統籌規劃、科學佈局、強化監管,嚴格水生態空間管控,塑造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線。要依法劃定河湖管理範圍,嚴禁以各種名義侵佔河道、圍墾湖泊、非法採砂,嚴格涉河湖活動的社會管理。要科學劃分岸線功能區,強化分區管理和用途管制,保護河湖水域岸線,對岸線亂佔濫用、多佔少用、佔而不用等突出問題開展清理整治,確保岸線開發利用科學有序、高效生態。

第三,實行聯防聯控,破解河湖水體污染難題。人民羣衆對水污染反映強烈,防治水污染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從各地的實踐看,水污染問題表現在水中,根子在岸上,保護河湖必須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水陸統籌,強化聯防聯控。要加強源頭控制,深入排查入河湖污染源,統籌治理工礦企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要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機制和考覈體系,優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嚴控入河湖排污總量,讓河流更加清潔、湖泊更加清澈。

第四,統籌城鄉水域,建設水清岸綠美好環境。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各地的實踐看,保護河湖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全面改善江河湖泊水生態環境質量。要強化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建立健全水環境風險評估排查、預警預報與響應機制,推進水環境治理網格化和資訊化建設。要強化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不斷提升水資源風險防控能力。要大力推進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河塘整治,着力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和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鄉村。

第五,注重系統治理,永葆江河湖泊生機活力。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從各地的實踐看,保護河湖必須統籌兼顧、系統治理,全面加強河湖生態修復,維護河湖健康生命。要依法保護自然河湖、溼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在規劃的基礎上穩步實施退田還湖還溼、退漁還湖,着力保護河湖生物生境。要大力開展河湖健康評估,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切實提高水生態環境容量。要積極推進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大江河源頭區、水源涵養區、生態敏感區保護力度,對三江源區、南水北調水源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區實行更嚴格的保護。加強水土流失預防監督和綜合整治,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着力構建河湖綠色生態廊道。

廣泛凝聚保護河湖的強大合力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強化組織領導、宣傳發動和監督考覈,廣泛匯聚全社會力量,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第一,狠抓責任落實。各地要按照《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要求,抓緊編制符合實際的實施方案,健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各省(區、市)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擔任總河長,省、市、縣、鄉要分級分段設立河長。各級河長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履行好組織領導職責,協調解決河湖管理保護重大問題,對跨行政區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責任,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

第二,強化部門聯動。河湖管理保護涉及水利、環保、發展改革、財政、國土、交通、住建、農業、衛生、林業等多個部門。各部門要在河長的組織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協調聯動,依法履行河湖管理保護的相關職責。各級水利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在認真做好河長制有關工作的同時,要切實強化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調度、水資源配置和水量調度等工作。

第三,構建長效機制。因地制宜設定河長制辦公室,建立河長會議制度、資訊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定期通報河湖管理保護情況,協調解決河湖管理保護的重點難點問題,對河長制實施情況和河長履職情況進行督察。健全涉河建設項目管理、水域和岸線保護、河湖採砂管理、水域佔用補償和岸線有償使用等制度,構建河湖管護長效機制。

第四,加強依法監管。健全河湖管理特別是流域管理法規制度,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建立部門聯合執法機制,落實河湖管理保護執法監管的責任主體、人員、設備和經費,依法強化河湖管理保護監管。強化河湖日常監管巡查制度,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爲,切實維護良好的河湖管理秩序。

第五,嚴格考覈問責。根據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問題,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覈,將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作爲考覈的重要參考。縣級及以上河長負責對相應河湖下一級河長進行考覈,考覈結果作爲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覈評價的重要依據。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第六,引導公衆參與。建立河湖管理保護資訊發佈平臺,公告河長名單,透過設立河長公示牌、聘請社會監督員等方式,對河湖管理保護效果進行監督。加大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提高社會公衆對河湖保護工作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