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水利局開展河長制工作總結

學問君 人氣:3.05W

水利局開展河長制工作的目的在於加大對河道棄土棄碴打擊力度,不斷提高水行政執法水平,積極保護我們的水環境。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水利局開展河長制工作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水利局開展河長制工作總結

  篇一:水利局開展河長制工作總結

我區切實按照中央、省、市關於“河長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區域範圍內主要河、庫分佈情況,全面推行我區“河長制”各項工作,建立區、街、村三級河長管理體系。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推進體系

按照“建立管理機構、明確工作目標、制定方案制度、落實管理責任、嚴格監督考覈”的要求,全面建立了河道、水庫相結合的區、街、村三級“河長”爲主要內容的“河長制”組織體系,對全區範圍內的2條河流和6座水庫全部落實了具體責任人,由區黨政主要領導人分別擔任總河長,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等五大班子領導擔任區河長,河流、水庫所在轄區街道辦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街級河長”,所在村委會主任擔任“村級河長”,實現了區、街、村三級“河長”全面覆蓋。同時,設立區級“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落實了管理人員。區“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水務局,具體負責“河長制”日常工作。

二、嚴格落實責任、健全工作推進機制

20xx年12月28日,區委常委會研究啓動了我區“河長制”工作,20xx年12月30日,區委、區政府聯合下發了《灞橋區“河長”工作實施方案》(灞辦字【20xx】80號),對各級“河長”、各相關部門的工作和任務進行了細化、明確。區級河長對所轄河流負總責,負責指導、協調所轄河流各項保護管理工作,定期聽取所轄河流下一級河長的彙報,督導下一級河長和區級有關責任部門履行職責。街級河長是所轄河流水環境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具體承擔所轄河流水環境治理及管理工作職責,制訂並組織實施本級水環境治理實施方案、年度計劃和日常管理方案,牽頭組織開展對侵佔河流、非法採砂、亂倒亂挖、污水直排等行爲進行執法整治,負責推進河流突出問題整治、日常巡查保潔、水污染綜合防治、河流生態修復和河流保護管理,協調解決實際問題,村級河長的職責分工由各街辦進行明確。每個區級河長確定一個聯繫部門,協助河長履行協調和監督職能,開展日常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河長。

三、把握工作重點,着力開展環境政治整治工作

20xx年12月30日,“河長制”實施方案下發以後,各級河長立刻行動起來,走進各自負責的責任河段進行認領和檢查,對所負責河段區域發現的垃圾亂堆亂放等河道環境問題,區河道管理站、所在轄區街辦及村組三級部門按照“河岸整潔、河面清潔、河流通暢、河岸綠化”的目標要求,認真對河道內外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切實維護好轄區河道水環境和河堤周邊衛生的清潔。

四、營造工作氛圍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積極開展“河長”公示牌樹立工作,目前已在灞河溼地公園、滻河城市顯要位置樹立三級公示牌10塊。同時,爲了避免“河長制”流於形式,走過場,最後導致問題查不出,工作不能推動,今年,我們製作了《“河長制”工作手冊》準備下發,發放到位後,不僅對相關河段的日常情況、突出問題的瞭解更加準確清晰,對治理目標與整改措施的推進力度也更加有力有效。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河長制工作力度的同時,按照“河長制”實施方案目標要求,進一步細化完成《灞橋區“河長制”工作考覈辦法》、《灞橋區“河長制”督辦制度》等檔案爭取儘早下發。

  篇二:水利局開展河長制工作總結

我局在水資源監管、河道及河道採砂管理,水政執法工作取得新的工作成效,突出以水資源管理與保護,規範河道採砂行爲,加大對河道棄土棄碴打擊力度,不斷提高水行政執法水平,推進“河長制”工作躍上新臺階。

1、強化水資源監管力度。

做好年度水資源公報編制、年報編制,完成年度區取水總結和年度用水計劃工作。完成水資源管理系統前期數據錄入工作,待省廳、市局啓動水資源管理平臺工作的運作。委託水文部門做好平、豐、枯水期的水質監測工作,強化用水單位取退水水質檢測,完善水資源監測工作常態化、規範化,使取退水水質檢測工作全面推進。組織工程人員對取水設施進行竣工驗收,完善取水監管機制。配合區整治辦、環保局對南坪溪等流域水環境整治工作。

2、進一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區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實行成員單位分工負責制,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對水資源管理目標責任進行落實。按照完成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目標,用水總量控制在3.5億立方米,落實用水控制紅線,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控制在0.53;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3%。區政府還印發了“河長制”實施方案,並制訂延平區主幹流“河長”責任分工表,和各小流域“河長”責任分工表。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流域保護管理責任,促進流域水資源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3、開展河道採砂專項行動,規範河道採砂行爲。

做好年度河道採砂許可換證工作,落實河道採砂規劃,按照河道採砂規劃編制要求,五年一修編的規定,我區規劃編制2016-2020年《南平市延平區四、五級河道採砂規劃》,市局2016-2020年《南平市一、二、三級河道採砂規劃》編制,省廳首次對《閩江水口庫區採砂規劃》。我局利用編制規劃的有利時機,在原規劃河道採砂基礎上,配合省廳、市局及水文部門,根據我區的河道砂石資源的分佈情況和河流特性,深入各相關流域,組織勘查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以行洪安全、維護河流健康爲準則,按照合理開發利用有限的河砂資源的工作目標,較好地完成了編制規劃任務。按照“五統一、一協作”機制和“五定、雙控制”的要求,對河道採砂管理建立監管職責,設立巡查舉報電話,受理來自社會羣衆及“民生110”舉報,對來電和舉報情況及時處置,並認真反饋,對非法採砂進行整治和打擊,加強河道採砂監管協作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協調處理採砂中出現的問題。幾年來多次牽頭,聯合交通綜合執法、海事部門及鄉鎮公安派出所,按照監管職能,聯合執法,調查取證,進行整治打擊,如來舟、王臺、樟湖、太平、西芹等鄉鎮,重點打擊無證採砂行爲。並對寧德船舶未經許可,擅自進入我區河道境內的採砂船舶進行查處。整治來舟鐵路橋非法採砂,八仙河段採砂區域問題,豎立標誌牌、安裝監控設備點7個,透過整治行動,有效遏制了違法採砂現象。

4、以河道棄土棄碴查處爲重點,加大水事違法案件查處力度。

加強涉河建設項目和河道棄土棄碴管理,建立河道工程建設項目防洪評價與河道棄土棄渣執法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對於羣衆舉報和上級交辦的違法違規河道棄土棄渣行爲,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瞭解情況、調查取證,對當事人發出責令停止水事違法通知書,限期整改。對建設工程源頭棄土問題,及時將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透過與市、區行政綜合執法局聯合執法,採取措施加以處置。加強涉河建設項目和棄土棄碴管理。加強河道管理,建立河道工程建設項目與河道棄土棄碴執法巡查制度,在隱患路段樹立禁止向河道棄土棄渣宣傳牌12面,在大橫湖尾的一處原棄渣點清理表土恢復生態原貌,並在該路段設立32米長的鋼構防護攔,防範此類現象的蔓延。認真查處南山吉溪村項目建設棄土,水東辦紅星村違法建設佔用河道,西芹鎮新亭路口外側河岸及沙溪口大橋下游316國道外側河道,分別進行了限期落實棄土場、清除障礙、補救措施、限期整改、修建隔離護柵等措施進行處置,透過督促檢查整改措施,遏制了河道棄土棄渣現象不斷髮生。規範建設項目棄土棄碴處置工作,使河道棄土棄碴行爲得到較有效控制。配合住建局在朱熹路綠道系統工程建設中拆除、徵遷4家碼頭。2014年10月會同林派、公安、國土、交通等部門查處王臺鎮際洲村小島因撈沙船越界開採,造成小島面積縮小,生態被破壞,引發羣衆攔路事件,對未經審批的非法吸砂船採取強制拆除設備和切割船隻處理,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嚴厲打擊非法違規河道採砂行爲,保護河道生態環境。

5、加強水生態保護宣傳。

每年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以及“水土保持宣傳日”的有利契機,在城區和鄉鎮、村,採取電視、廣播、有獎問答、圖片展覽、發放宣傳材料、懸掛宣傳氣球、發送手機短信等形式廣泛開展水土保持、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宣傳活動。2014年12月10日在市文化廣場開展以“保水土、美生態、富百姓”爲主題的首個水土保持宣傳日活動,向羣衆發放宣傳資料及知識答卷1000多份,發送手機宣傳短信1萬條,增強羣衆保護水生態環境意識。同時在水土保持教育行動基點校流芳小學開展“我與生態文明攜手同行”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水資源、保護水生態環境的好風尚。

6、加強流域治理。

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實施河道清淤工程、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山溝洪整治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力度,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近幾年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先後進行了峽陽照溪、武步溪、王臺溪、安豐溪、新嶺溪、赤門溪等中小河流及小流域綜合治理,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萬多畝。目前正在實施西塔溪、吉溪中小河流治理和王臺高埠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明年開展,爭取峽陽安科溪、爐下杜溪山洪溝治理工程列入今、明年項目計劃,同時積極申報閩江上游防洪工程(延平段)、延平新城防洪工程項目。爭取透過幾年的努力,使我區的中小流域基本得到治理,建立水暢河寬,水清岸綠、水城交融、人水和諧的水生態文明環境。

  篇三:水利局開展河長制工作總結

近年來,xx縣狠抓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全力構建“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環境,嚴格按照“河長制”工作部署,把“河長制”工作作爲保護水生態的關鍵舉措。

注重高位推進,健全組織體系。該縣制定了“河長制”實施方案、工作要點和相關工作制度。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爲“總河長”、縣長爲“副總河長”、縣四套班子分管農口、環保、國土、旅遊、法制等工作的領導爲主要河流、水庫“河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河長制”工作機構。同時,大坳水庫所在地五府山鎮及下轄各行政村也相應成立了“河長制”組織機構,做到了“一庫一策”,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體系。

注重問題聚焦,力抓水源保護。圍繞全縣河道範圍內無漂浮物、無違章建築、無污水直排“三無”目標,該縣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對大坳水庫周邊環境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清漂工作,紮實推進庫區水源水質保護工作。建立了“河長制”責任追溯和檢查、通報、考覈制度,定期公開河庫斷面水質監測數據,下發了整治方案,進行了定期調度。去年以來,該縣連續五次組織水利、林業、農業、環保、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小組對大坳水庫周邊採砂等破壞水資源的違法行爲進行了專項打擊。

“河長制”工作啓動實施以來,該縣加大庫面污染治理力度,開展縣、鄉、村三級“河長”戴“紅袖章”巡河、管河、治河工作。爲確保“河長制”工作有序開展,該縣還印發了“保護母親河倡議書”、“致全縣父老鄉親的一封信”各2萬餘份,開展全縣中小學生“保護母親河”簽名活動;在河道、水庫顯要位置設立“河長”公示牌,明確各級河長和河湖巡查員、專管員、保潔員,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舉報,做到“河長制”家喻戶曉,激起了羣衆治水的信心和決心,把公衆從旁觀者變成了環境治理參與者、監督者,形成了“人人關心河道、珍惜河道、保護河道、美化河道”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