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計劃>

思品教研組工作計劃範文(精選3篇)

學問君 人氣:1W

時間過得飛快,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時候開始寫工作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工作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思品教研組工作計劃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品教研組工作計劃範文(精選3篇)

思品教研組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1、以《思品與生活的課程標準》、《思品與社會的課程標準》爲指導,以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爲課程的核心,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爲基本教學理念,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2、依據學校工作佈置,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思品與社會》的工作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效率,特別強調《思品與社會》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二、任務與目標: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爲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爲依據,完成各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範學生。能聯繫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具體工作要求:

(一)練隊伍

1、抓好骨幹力量:

抓好骨幹力量,創造研究氛圍。在繼續組織課題研究小組的基礎上,讓更多的教師在課題研討中、在現場教學展示中,既能充分體現自我的存在價值,又能在認真研究的過程中,成爲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透過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由點帶線,由線及面,從而帶動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圍。

2、形成教研氛圍:

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資訊技術的運用,結合我校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向課外延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園網建設,主動提供思品、社會、品德與社會資訊,並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行網上學習、交流等。

重視聽課學習,打破了學科的界限,不能像傳統的`思想品德課一樣把新課程作爲學科課程來上,教師要學習美術課上的色彩形象、數學課上的統計方法、常識課上的試驗對照法、英語課上的任務驅動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學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備課:

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

每個年級可針對年級特點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選定幾篇重點課文開展集體備課。備課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青年教師還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及時地寫出教學中有質量的反思,向成爲反思型的教師方向邁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深入研究,主動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特別要注重教後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要求每位老師按學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學反思(重點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反思,歸納至少一種教學模式),並在組內交流以、學習。

2、上課:

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並以組內互查,教學處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加強教研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進行行動研究,有一套說課、備課、研究實錄、課件及案例資料,並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資訊,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爲主的發展性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利於學生髮展。

(三)促教研:

1、常規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到定人、定時間、定內容。

2、教研展示: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強調“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學科教學發展。

1)圍繞教育主題,開展教學研究,立足課堂,實踐反思,探索合課程教學若干模式,真正實現“以科研指導教學,促進新課程教學實效”的目的。

2)加強理論學習,促進專業成長。知識結構的建構依賴於不斷地學習、汲取,要主動了解國內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學改革資訊,在實踐中探索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學規律,做到在理論學習中增長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進發展。本學期重點透過繼續學習《如何提高思品課堂實效性》相關理論、《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相關教學案例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積累教學實踐經驗。

(四)顯特色:

1、繼續課題研究《如何提高寄宿制學生思品課堂實效性》的具體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做好課題研究課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爲思品課注入新的生機。

a、現代媒體資源

充分利用了學校和家中的現代化設施,收集了思品課堂相關數據等資料,對教材進行了補充、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走入課堂。

b、圖書資源

利用學校圖書資源,讓學生透過收集,來補充課堂的知識。

c、家長資源

家長中蘊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將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使家長成爲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d、社區及社會資源

在學生離校的休息日中,可讓學生走入社會,進行一些小的調查,根據寄宿制學校的侷限性,充分的利用可能的機會,讓學生了解社會、走進社會、感受社會。

3、教研組活動的展開

本學期繼續上學期對全校學生開展的《每週歷史回顧》活動,克服組內人少的困難,積極投入到學校的活動中,爲學生打造一個學習的平臺,讓學生透過在學校的生活了解國家大事,用文字對他們進行思想上的教育。

本學期思品組將在開展“智慧果”杯《史地知識競賽》活動。

透過高年級史地知識競賽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史地知識的喜愛,增長他們的大綜合知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五、具體工作安排:

三月

1、制定思品大組工作計劃。(開學初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根據反饋,及時修改)

3、繼續進行課題的學習和探討,完善科研課題。

4、做好開學的備課、上課等常規工作。

四月份

1、做好“六個一”與其它學科的學習和聽課工作。

2、做好組內教師基本大賽的準備工作。

3、理論學習《新思品,新教法》,做好三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五月份

1、結合學校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思品教研活動--《史地知識競賽》。

2、做好課題研究教學公開課準備工作。

3、學習新課程標準,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並做好四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4、常規考覈:備課、上課。

5、做好六年級學生的大綜合複習工作。

六月份

1、教研組思品工作總結、交流。

2、做好期末學生的評價工作。

3、進行五月份教學反思交流。

思品教研組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深入領會新課改的精神,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大膽改進教學方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創新的思路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把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思品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組織本組教師不斷學習探求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論,提高本學科的教學質量。

二、思路及目標:

1、積極開展“讀書活動”,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學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將會不斷出現,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及時充電,跟上時代的步伐。本學期要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讀書活動,在學習方法上要做到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要求教師本學期閱讀教育理論書籍名著一本,要求有讀書評論或讀後感;每月組織教師參加讀書心得交流。

2、繼續開展說課、聽課、評課活動。認真做好教學常規工作,抓好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測等環節。開展年輕教師課堂研討課,骨幹教師示範課活動,以推動全組成員認真鑽研教材,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3、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爭取榜上有名。認真撰寫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參加教研室評比。

4、加強聽課和教學經驗的總結,開展互相聽課、評課活動。

5、配合教導處,要求教師做到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作業認真批改、課後精心輔導。着力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6、圍繞學校課題,結合本學科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好課例活動,有質量地完成說課稿、設計和反思案例。

7、製作教研組網頁,收集、儲存各類資料,做到教研組成員資料共享。組內教師利用課餘時間收集思品材料,製作課件,建立思品課件資源庫,爲以後的教學工作提供方便。

三、分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制訂教學進度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建立課程資源庫。組織教師讀書,並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

十月份:積極參加主題研究階段性課例研討活動。初二思品公開課、教材分析。

十一月份:繼續充實課程資源庫。組織教師寫理論問題的思考隨筆。初一思品公開課、教材分析。

十二月份:問題研究:思品課堂活動中小組活動的組織策略。

一月份:問題研究:思品課堂活動中後進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的研究。二月份:制訂期末複習計劃;整理課程資源庫;上交各類總結和論文。

思品教研組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教研組認真學習貫徹上級教育部門、課程標準和《xx省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建議》的精神,並結合縣教師發展中心20xx年上半年學科工作行事曆,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的工作目標,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研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二、工作目標:

1、學好理論,提高素質。

隨着時代的進步,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完善。爲了適應這種新形勢,不被淘汰,我們全體社會組老師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初中歷史與社會新常規》,深入領會學科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和《xx省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建議》。

2、改善教學,提高質量。在明確課程的性質與特徵,突顯綜合意思的思想指導下,我們教學時要注意歷史、地理或其他人文學科領域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科研,提升水平。

結合縣教師發展中心的要求,我們本學期積極開展集體備課和一人一課活動。組員可以透過上課、說課或者試課的方式來完成本學期的教研任務。透過聽課——評課或者試課說課的研究方式及時與教師進行討論、反饋,共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

具體活動安排如下:

二月份:

1、社會組會議,全體研讀《初中歷史與社會新常規》,制定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計劃。

2、組織成員進行網絡培訓和縣裏的培訓。

三月份:

1、組織成員參加縣裏的論文評比、命題比賽以及縣課堂教學評比。

2、開展第一次集體備課和七年級教師的一人一課活動。

四月份:

1、爲期中考試做好命題安排準備。

2、開展第二次集體備課和八年級教師的一人一課活動。

3、組織成員參加縣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複習研討會議。

五月份:

1、期中考試數據分析。

2、第三次集體備課並開展九年級教師的一人一課活動。

六月份:

1、制定期末複習計劃,複習迎考。

2、撰寫期末工作總結。

3、對閱卷工作進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