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自主創業>

創業板:企業該如何選擇

學問君 人氣:3.03W

世界許多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在本國原有的證券交易市場之外又建立一個證券交易市場,一般稱原有的市場爲“主板市場”,後建立的爲“二板市場”。該市場一般專爲一些在創業初期即涉及高風險而無法在主板市場上市的企業服務,主要業務是發展先進科技項目。我國創業板的基本宗旨是爲企業發展服務,尤其是爲中小企業的發展融集資金。創業板能提供比商業銀行和傳統證券市場更加靈活、方便和有效的融資安排,它使那些爲數衆多的中小型高新科技企業,儘管尚未達到銀行貸款條件和傳統上市標準,照樣可以籌措到資金,促進企業進一步開啟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銷路,加快實施產品的升級換代,實現企業實力不斷壯大,競爭優勢不斷增強。

創業板:企業該如何選擇

正是由於創業板的諸多優越性,激發了中小企業擠入創業板的渴求。那麼,面對創業板,企業該如何選擇?我認爲,企業若在創業板上市,必須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一、創業板:有多高的門檻

一個企業若在創業板上市,需跨越以下門檻:

1.主營業務突出。主業興則企業強,企業強則市場旺。上市企業主營業務突出對創業板市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意義重大。一些將不相關業務捆在一起的企業不適合創業板。在這方面,主板的教訓值得借鑑,有多少家公司上市之初星光熠熠,上市一段時間後風光不再。究其原因,歸根到底是出在主業的脆弱上。創業板市場若要避免重蹈覆轍,就必須高度關注擬上市企業的主業,非主業突出的公司就應該被堅決拒之門外。

2.科技含量高。從創業板設立的宗旨以及投資者的認同程度來看,在上市企業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具有較高技術含量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如目前透過國家“雙高”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獲得高新技術資格認證的企業;擁有火炬、星火、863計劃項目的企業;屬於高新技術範圍且在關鍵技術上有較大創新的企業;擁有專利、專有技術,產品具有獨創性、領先性,能填補國內外某一領域空白的企業;擁有自主開發核心技術的人才與實力的企業,將更容易爲市場所接受。

3.具有成長性和增長潛力。2001年國家發佈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中分門別類地列出了11個領域的共2056種產品,其中涉及生物醫藥、電子資訊、軟件、新材料、航空航天、光電機一體化、能源、農業等產業領域。這個目錄所涵蓋的產業領域,無疑是創業板市場所歡迎、所服務的重要行業。另外,像傳媒、教育、銀行等具有獨特性的行業,由於其固有的增長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是創業板青睞的對象。

4.有突出的經營能力和經營策略。有觀點認爲,企業只有擁有某項先進的技術,某種新業務概念或創意就可以到創業板上市。其實不然,即使企業有好的項目,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力量,沒有一定的資本和市場份額,前景不明,顯然無法吸引投資者。因此,擬上市企業必須提出具體的經營策略,讓投資者相信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發展前景,確認企業的增值價值。

5.良好的團隊精神和管理素質。因爲創業板市場的資訊披露規定與退市制度均比主板市場要求嚴格,因此投資者必然更加關注公司的管理水平,關心企業管理團隊的素質。即公司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以及這種高素質的管理是否具有制度保證。

二、創業板:如何踏上你的“跳板”

明確創業板的門檻後,欲踏上創業板的“跳板”,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明確主營業務,保持良好的成長性,提升科技含量。創業板上市公司要求有高度集中的'業務範圍,嚴密的業務發展計劃和清晰的業務發展戰略,較大的業務增長潛力。準備上市的企業應提出具體的經營策略,讓投資者相信企業的確有經營能力和發展前景,擁有良好的成長性。

2.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大多是有限責任制或合夥制,普遍存在產權關係不清、治理結構不合理、家庭化管理等問題,因此在準備上市前必須建立起產權明晰、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同時應注意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與主板有所不同,如設立兩名獨立董事,建立完善的內部激勵機制等。

3.選擇資本經營能力突出的券商。券商是企業改制上市計劃的總協調人。創業板擬採取券商保薦制度,企業選擇券商應重點考慮其市場形象、推介能力、資本運營經驗等方面的條件。組成以引進券商爲核心,並在券商的協助下聘請會計師、律師、評估師等中介機構組成的專家隊伍,這是企業走向公衆公司的重要一步。

4.組建未來的公司高層管理團隊。創業板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穩定性有一定要求,鑑於我國職業經理市場尚未成熟,企業可以在改制初期就確定未來高管人員人選,以保證企業經營的持續性與透明性。

5.實現“雙贏”策略,引入戰略投資者,增強抗風險能力。目前我國有90多家風險投資機構、近85億元資金在尋找項目,這些投資商除了資金外,還能在資本運營、改制、市場聲譽等方面給企業帶來幫助,值得企業重視。中小科技企業可充分利用改制的機會完善股權結構,充實資本實力。

三、創業板:不容忽視的風險

即使企業踏入創業板的“跳板”,亦不是高枕無憂要特別注意規避以下風險。

1.併購風險。企業只要在創業板上市,就會受到投資銀行家們的關注。如果公司業績好、產品優、題材豐富,則會贏得投資銀行家的更多關心。如果企業表現財務危機或其他風險,就有可能成爲重點購併對象和“殼資源”。創業板的投機氣氛較主板市場更有利於炒家們利用資產重組的題材炒作,這些都是企業要面臨的風險。

2.成長風險。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後,其成長的不確定性有所放大。一般情況下,從創立期開始,企業就可能尋求在創業板上市,以籌集資金,增加股本。由於創業板市場股價波動相對較大,上市後企業自身經營中存在的風險將被放大,將對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3.風險投資基金扶持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後,選擇退出給企業帶來的風險。風險投資之所以願意參股中小企業,並扶持其上市,是由於創業板市場的退出機制使其收益能夠兌現。風險投資退出創業板市場,主要採取股權轉讓、置換、資產剝離出售的方式。風險投資的退出,雖然給二級市場帶來了豐富的炒作題材,但對企業本身來講,卻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爲:股權轉讓和置換可能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會發生轉變,而資產剝離出售或清產有可能導致公司資本損減,從而給公司經營造成一定風險。

四、創業板:必須正視長期的考驗

企業在創業板上市,避免被摘牌,還必須正視長期的考驗。

考驗之一,在於企業是否有長期的盈利能力。二板市場的靈活之處,在於對上市公司取消了3年盈利的要求,使中小企業在很少盈利或者還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就可以上市融資,從而有助於企業的快速發展和擴張。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市場會降低對企業的盈利要求。中國的投資者由於散戶較多,對盈利要求相應較高,否則用“腳”投票不可避免。因此,對企業來說,二板市場可能更有吸引力也更爲殘酷。如果決定在二板上市,必須對自己的長期盈利能力有一個冷靜的預測,在沒有較大的把握之前,匆忙上市同樣孕育着很大的風險。

考驗之二,在於企業是否有與資本相匹配的營銷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上市意味着資本金的迅速擴張,其意義在於使企業大大縮短了資本積累的過程,從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資本擴張必然要求生產規模擴大和產品銷售量的大幅度增加,如果市場開拓不力,管理不能到位,很有可能造成資本的閒置,這也是投資者不能原諒的。在企業發展中,資本只是一個重要方面,並不是全部,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是否到了迅速擴張的時期,是否具有與資本相匹配的營銷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是必須予以特別關注的。

考驗之三,企業是否適應該市場的一系列規則和要求。作爲規則比較完善的創業板市場,要求企業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充分資訊披露等,與我們以往的企業管理模式不同。這就要求企業改革傳統管理方式,與國際企業執行規則接軌,不斷創新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