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自主創業>

一場大雨澆出來的財富奇蹟

學問君 人氣:2.51W

孫德良個子不高,常穿一身樸素的休閒服,也沒有任何國外留學的“輝煌”經歷。但是,他締造的互聯網垂直門戶———中國化工網,卻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一個奇蹟。

一場大雨澆出來的財富奇蹟

說起這個奇蹟,孫德良摸摸腦袋,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全是一場大雨澆出來的。”

只要存在資訊不對稱,資訊就能夠賣錢

1995年,孫德良從瀋陽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加入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

“那家公司創造的商業模式,和現在主要門戶網站的盈利模式都一樣。”孫德良回憶起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精通外語的他,偶然參加了公司的一項工作:把國外通訊社、報社在互聯網上的奧運報道翻譯出來,出售給當時還不能派記者出國採訪的國內媒體,大賺了一筆。

“可惜,當時沒有網民,這家公司的錢,不足以使他們支撐到網絡贏利的那一天———儘管他們的方向正確。1997年,公司破產,我也失業了。”

但這段經歷讓孫德良感受到了互聯網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只要存在資訊不對稱,資訊就能夠賣錢。

失業的孫德良,不想離開互聯網,但當時的杭州,找不到第二家互聯網公司。爲了脫貧,他想自己做一個網站。想到浙江的服裝產業很興盛,他決定從服裝網起步。

1997年10月16日,杭州武林廣場要召開一個服裝博覽會,孫德良去做市場調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把參展商和觀衆都澆得無影無蹤。有點沮喪的孫德良想起有個老同學在附近化工公司工作,於是前去避雨。孫德良發現同學有整整一抽屜的名片,都是全國各地大大小小化工公司的,“我當時眼前一亮,決定做化工網。沒有市場調查,也沒有可行性分析,全憑感覺開始。現在想來,真是幸運,因爲化工原料的價格變化快、和國際接軌早,完全符合互聯網特性,而浙江又恰好是個化工大省。

幾個同學一起湊了12萬元開公司,其中2萬元是孫德良父親“用自己的老臉擔保”借來的高利貸。最早的辦公室在那處破平房裏;買不起服務器,就以每月19美元的價格,在美國租了10兆虛擬主機。

走樓梯比坐電梯好

第一個客戶是孫德良“攻”下的。他去上虞市拜訪一家化工公司。中國化工網制訂的會員費標準是:第一年1.2萬元,以後每年6000元。

“人家爲什麼要付錢給你?又憑什麼相信你的網站能給他賺錢?”孫德良開啟筆記本電腦上網,把這家公司在國際上的競爭對手、合作伙伴資料找出來,客戶一看便信服了。

很快,德國老牌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發現,由於中國企業在網上銷售染料,自己的產品不降價就賣不動了。成立兩個多月後,中化網賺了20萬元。

中化網一開始亮相就是英文版本,而國內的其他網站,當時都是以中文版面目出現。孫德良覺得,客戶上中化網的需求,是和國際聯繫,主要做出口生意,因此必須是英文。

從一開始,孫德良給中化網制定的贏利模式,就是收會員費和賣廣告。1998年,北京和上海的商業網站一方面信奉“眼球經濟”賠本賺吆喝,一方面捧着商業計劃四處融資的時候,中化網這個名聲還不那麼響亮的網絡公司,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現金流。一個小小的廣告位每年賣40萬元,許多客戶怕漲價,一下子就簽好幾年的合同。

孫德良沒有選擇當時網絡公司普遍的一種發展模式:免費——吸引“眼球”——融資——迅速做大——海外上市。

拒絕資本的誘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談起這一段,孫德良還是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一方面,我們有足夠的收入維持網站,資本進入會稀釋創業者的股份;另一方面,中國化工網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很難再造這麼一個好的事業。”

“要知道,最難的不是融資,而是和你心中堅守的創業模式背道而馳。”孫德良是浙江蕭山人,他身上明顯沿襲了浙商那種勤勉、低調的作風。他不太喜歡標榜中化網是網絡公司,而更願意說“我們只是一家普通的浙商企業”。

孫德良很早便聽說過有人賣牙籤,100根賺3分錢卻成爲百萬富翁的真實故事。所以在他心裏,堅信專業化能夠帶來大利潤。這或許是他力排衆議,堅持做垂直專業門戶的原因之一。

12萬元起家,6年內做到年純利潤5000萬元,在很多人看來,孫德良積累財富的速度,無疑是坐了“火箭”。可他自己卻說是“走樓梯”,因爲中化網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如今擁有6000多個會員。

在公司內部,孫德良多次說:“走樓梯比坐電梯好,時間雖然慢了一點,但很踏實。電梯一旦出事,會掉到負一層,摔得粉身碎骨;而走樓梯呢,最多掉下去一層,還有爬起來的機會。更何況,走樓梯還能看到樓梯上的風景。”

一場跨國官司帶來的一鳴驚人

如果不是因爲一場意外的域名官司,孫德良和中化網現在可能還是默默發展,不爲外界所知。

中國化工網的域名是www.chemnet.com。“chemnet”是由英文chemicalnet□work簡稱而來,公認有直觀的“化工網”的意思,它是最早在互聯網上出現的專業化工資訊平臺,後來到了澳大利亞最大的化工企業orica公司手裏。但orica公司沒有按註冊規定向註冊服務機構nsi及時續費,而於2001年8月30日被nsi註銷。2001年8月31日,該域名被韓國一家互聯網公司成功註冊。

2001年9月3日深夜,孫德良臨睡前習慣性地查詢了www.chemnet.com的域名——他關注這個域名已經整整4年——卻發現已經從澳大利亞轉到了韓國,他當時就隱約覺得機會來了。

次日一早,孫德良打電話去韓國公司,問可否轉讓。對方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個域名的價值,開價1萬美元。孫德良心中大喜,要知道,此前這個域名輾轉6個國家,域名易主的交易金額達數千萬美元。孫還是問了一句“價格能否再商量”,對方說9000美元。

因爲雙方都不認識,便約定在美國一家域名交易網站上成交。當時恰逢美國那邊一個假期,該網站不工作。擔心“夜長夢多”的孫德良提出可以把現金交給韓國商人在上海的朋友,一手交錢,一手交域名。 9月5日,孫德良買回了www.chemnet.com。第二天,澳大利亞orica公司發現域名丟失。這一切充滿了戲劇性,就連孫德良自己也感慨“機會就在一瞬間”,不過他沒想到,更精彩的還在後面。

2001年9月9日上午,孫德良收到一封發自澳大利亞的律師函,上面寫着:www.chem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