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民情日記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2.58W

一、

民情日記心得體會

在槐樹村支部書記的協調下,蒼溪職中免費接收了她,還減免了學雜費,現在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她呢?”1月13日,記者隨手翻看蒼溪縣旅遊局局長劉平的“民情日記”,日記清晰地記錄了一個黨員幹部“走基層”情況。(四川日報2014年1月14日)

目前,根據四川省委“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以下簡稱走基層)活動要求,四川各地正如火如荼的開展,並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活動高潮。蒼溪縣旅遊局局長劉平的“民情日記”,實實在在的體現着黨員幹部如何走基層,如何瞭解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民情日記”已成爲督促黨員幹部工作不深入,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必不可少的賬本。

“走基層”活動的目的,是爲了進一步瞭解民情民意,破解發展難題,化解社會矛盾,不斷強化黨員領導幹部的羣衆觀念和宗旨意識,促進幹羣關係融洽,促進基層發展穩定,促進機關作風改變。走基層,需深入基層“接地氣”,主動聯繫和服務人民羣衆,倡導密切聯繫羣衆的工作作風,確保工作“有底氣”、服務“聚人氣”,向羣衆學習,拜人民爲師,靠學習推進思想、政治、能力、文化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效能。

如何走好基層,其一,要改變工作觀念。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深入基層,與廣大基層幹部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情傾聽民聲,真切體驗疾苦,真情關愛民生,瞭解社會、瞭解羣衆。切實增強立足基層、爲民服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二,圍繞羣衆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開展大走訪活動。透過入戶走訪、實地察看、民情懇談、院壩交流、基層夜話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瞭解羣衆疾苦,排查矛盾糾紛,問需問計於民。以“走基層”爲切入點,以有效解決問題爲落腳點;其三,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四風建設”,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確保實現由“羣衆上訪”到“幹部下訪”的轉變、實現由“文山會海”到“真抓實幹”的轉變。

“民情日記”是一項自覺的監督,能力戒形式主義,緊扣中心工作,突出解決問題,推進工作重心向基層下移、發展資源向基層集聚,暢通羣衆反映問題的訴求渠道和解決問題的服務通道,真正做到讓黨放心,讓羣衆滿意,促進社會發展。

二、

四川集中開展 “走基層 惠民生”活動:集中走訪基層聽民意、化解矛盾糾紛促民和、多辦實事好事解民難、建強基層組織聚民心。走基層,其實質是密切與羣衆聯繫,深入到第一線瞭解民情,是在踐行羣衆路線。

人民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支柱,是執政機關服務的對象,走到基層去就是要了解基層人民的想法、需求,就是要解決他們的困難,就是要密切與他們的魚水深情。走基層不應該是政治任務,不應該是形式工程,更不應該當做是“業績”加分條例。在筆者看來,走基層應該是要扎得下自己的根,應該是要與羣衆談得攏心,更應該要與羣衆結得上親。

一、走基層要扎得下根:有的.人把走基層當做是完成任務,那麼自己就用走基層這個名目隨便挑選上一個地兒,開上車到鄉里去看看羣衆的生活,吃吃飯喝喝茶,一天工作時間到又開着車回到單位上就算是走了一天基層。試問這樣的走法意義何在?下了一趟基層,腳沒用上幾下,耳朵沒有聽到鄉音,嘴巴沒有幹過幾下,最終羣衆只會牢騷的說“幾爺子些就曉得來蹭吃蹭喝”。走基層,應該要放下官家身份,彎下腰,腳踩實地,聞聞鄉土氣息,身上沾染點天然泥色洗釋都市的污染。走基層,應該要靜下來,要多看、多聽、多問、多交談、多用羣衆能夠聽得懂的語言。走基層,應該要用耐心、用關心、用誠心、用智慧,向大樹一樣把自己的思想和理想紮根在淳樸的基層。

二、走基層要談得攏心:走基層,不要一副高姿態,不要抱着自己是來視察民情,你們應該高興甚至是要敬畏我。而應該要放開自己的心扉,與羣衆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用心與他們交談,把他們的心談攏,真正體驗羣衆的生活,瞭解羣衆的需求,解決羣衆的困難。要儘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和官腔,多使用地方方言和羣衆的話,增強羣衆對機關部門的認同感和信任度,讓他們放心的把心裏話都拿出來嘮嘮嗑,達到執政部門與民衆能夠坦誠互待的和諧局面。

三、走基層要結得上親:中國作爲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羣衆是主角,是根基。沒有人民何來國家,何談社會,何具行政部門?官民本是一家親,民間有句話說“親戚親戚,要走才親。”我們所謂的官並不是人民的駕馭者,只是社會的管理者,是人民的服務者,本就是一家親戚血濃於水。所以機關幹部要多走下基層,多與羣衆交流才能長久結的上親,不能只是一個電話噓寒問暖,或是隻讓下邊的人來反映情況。不能夠讓三人成虎的情況發生,要下到基層結上親,多看、多問、多聽、多思考、多反省才能夠領會走基層的含義,才能得到民聲民意,才能實事求是的制定出科學決策,才能夠真正的爲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