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走訪羣衆民情日記範文

學問君 人氣:2.43W

篇一

走訪羣衆民情日記範文

在xx鄉陳書記的帶領下,汽車在離開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後,右轉一會便開始爬山,崎嶇的山路,由於是乾季,道路並不是很難走。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彎,便到了山頂。陳書記說,以前不久,這是沒有路的,這條路還是因爲市裏面修黑石羅水庫才修的路,xx村進出只有透過人背馬馱的方式。但即使是這樣,公路依然沒有通到村,到公路盡頭,還要走上半個小時的山路。

站在山頂,眼前十分開闊,四周羣山高聳,中間很遠處可見一條細細的河流在羣山間出沒。山都比較陡,植被還可以,比起常見的森林來說,還是遜色不少。腳下的一座小山頭上,一棵電線杆在黃土和松葉間格外扎眼。遠遠看去,象我兒子小時候積木玩具裏面的電線杆。耳邊遠遠的傳來機器轟鳴的聲音,書記說,水庫正在施工,由於這裏人煙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對較好,將建昭通市水源地。[轉自第一公文網:]

汽車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過了多少個彎,來到了水庫辦公地,也就是公路的盡頭,不遠處幾臺挖機正在緊張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有的腰繫繩索,掛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間來回走動,只要你仔細一看,小河兩岸陡峭的山上,到處都是移動着的紅色安全帽。山風吹過,這些施工的人,象風中翻飛的小鳥,讓人禁不住爲他們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煙少的緣故,河水特別清。河邊有幾戶人家,名叫竹林組,源於村子河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經列爲搬遷對象,但由於新的房子還沒蓋好,暫時還住在這。說話間,我們已經到了村中,書記不停的和老鄉們打着招呼,看得出,書記和他們都非常熟悉,東家長西家短的說着一些我們聽起來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這些空隙,我仔細看了看這些民居,這裏的房子建築特別簡單,一般爲二層瓦房,一層住人,二層堆放糧食和雜物,牆爲夯土製成,比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佈滿大大小小的裂紋,有的已經傾斜,給人以搖搖欲塌之感。房間裏面光線黑暗,陳設簡單,不管什麼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覺,因爲,這樣的建築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樑架在夯土牆上,整個房屋由夯土牆承重,使得屋內空間逼仄,採光不暢。我驚異於這是山區,自古以來樹木衆多,爲什麼房屋建得如此簡單。在我印象中,這樣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牆一倒,整個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牆倒房不倒。上帝保佑,這一帶歷史以來估計地震不多,才使得這裏的人民在這樣簡單的房屋裏,安然度過了多少個日夜。[轉自第一公文網:]

書記說,這裏已被列爲搬遷移民,屬於xx村的一個小組,爲了搬遷工作,他不知來做了多少工作,甚至開玩笑的說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壞了,才把工作做下來。雖然這裏土地貧弱,人煙稀少,交通不暢,但俗話說故土難離,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花子窩,移民搬遷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兩岸山勢極陡峭,河邊但凡能栽種的地方,都已開闢成地塊,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幾十公分寬,能種的則種,不能種的地方也種上了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木,山頂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樹,遠遠望去,就象戴了一頂綠帽子。書記介紹說,現在是春天,還很冷,過久山上的杜鵑花開時,很是漂亮。我想象着,兩岸山花爛漫時,該是一番多麼壯觀的景象!河水雖不深,但極清,河岸邊也看不到各種現代垃圾,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彷彿從來沒有人來過,透着濃濃的原始自然風味,就連岸邊遠遠的覆蓋着灰瓦的農舍,也與周圍的景色相得益彰,儼然一幅優美的中國山水畫。

沿着河邊蜿蜒的小路,半個小時後,我們就來到了今天的終點,xx村,村子不大,幾十戶人家,坐落在河岸邊的高地上,在村子與河之間是一大片緩坡地,地已經作了細緻的.翻整,並栽上很多蘋果樹,對岸是陡峭的山崖,長滿的樹木,背後也是高高的山峯。村裏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牆,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掛着一串串金黃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閃而過的幾根電線,實在無法找到與現代產品相關的東西。安靜,還是安靜,除了偶而的幾聲犬吠和幾聲雞叫,聽到的只有風聲和水聲。那個我沒去過的、鼎鼎大名的、被遊客擠爆了的、號稱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這裏的安靜麼?我想。在這裏,你看不到什麼,想不到什麼,也不用想什麼,看什麼,除了純淨和你的心靈。套用現在一句時髦的話,這裏是最適合發呆的地方。

可是,這一切美好的背後,是生態的脆弱,生存的艱難和生活的貧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爲陡坡地,土地貧瘠,村民主要靠種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種植了不少蘋果、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木,但由於管理原因和週期較長,目前還處在投入階段,沒有收入。即便有點收入也因交通條件限制難於變成商品。於是,村裏大多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着幾分薄地,幾間老屋,儘管村外的世界風起雲涌,這裏卻是永遠的波瀾不驚。

村裏修路的經費已經落實了,但修路涉及佔用耕地卻在村裏吵成了一鍋。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讓,有的修路必經之地的人,漫天要價,甚至要賴要橫,無所不用。書記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協調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書記說,“過幾天還得來”。對我來說,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真是不容易!

回來的路上,一個老鄉正在用拖拉機翻地,“老鄉,你那機器怎麼弄進來的呀?”。“幾個人扛進來的”。“哇,好現代哦”!同行的一個小美女說。

篇二

根據《姚河鄉深入開展統戰幹部大走訪活動的實施意見》檔案精神,爲進一步鞏固統戰系統“傾聽民聲、匯聚力量、服務基層”大走訪活動成果,推動全鄉統戰幹部深入基層、服務羣衆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結合僑胞普查和少數民族普查工作,8月1日到2日,我深入了沈橋、梯嶺、龍王、香爐等村開展大走訪活動。

在沈橋村,我走訪了秦聲樹、秦聲舉戶,兄弟兩有個叔叔解放前到了臺灣從事銀行系統工作,屬於臺屬,也是我們的統戰對象戶。在秦聲樹戶,他反映到現在板栗效益不好,家中還有山場與村民小組有些糾紛。針對板栗效益不好的問題,我向他們詳細介紹了現在板栗的一些行情和姚河鄉板栗的劣勢,比如難以儲存,再加上姚河板栗易生蟲,才導致效益不佳,但姚河鄉黨委、政府已經將此事列上日程,並將板栗作爲姚河八大產業之一,予以發展,現在已經聯繫了省農委、安徽農業大學的專家專門針對此事開展研究,尋找最佳解決辦法。針對山場糾紛問題,我向村裏面詢問了一些基本情況,並表示將進一步調查瞭解,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法規來解決。在秦聲舉戶,他家只有小女兒秦萌在家,秦萌在山東讀大學,對發生在家附近的變化表示欣喜,她反映沈橋小學硬件設施條件較差,我向她介紹了發生在沈橋小學的變化,比如正在施工的校安工程、還有學生營養餐工程,中山(黃山)商會捐資34萬元新建的沈橋小學食堂等,其他的諸如辦公電腦、文娛設施等我們黨委、政府將進一步爭取資金項目,逐步改善學校環境。

在梯嶺村、我走訪了臺屬朱誦貴戶,老人有個哥哥當兵去了臺灣,多年前已經去世,兒子媳婦均在外創業,老人身體不好,現在獨自一人在家生活,我囑咐隨同的村裏有關同志要經常性的關心照顧老人生活。

8月2日,我還走訪了龍王、香爐的一些統戰對象戶,大部分是地理、風水先生,平時做些紅白喜事,這些家庭呢,大多生活比較貧困,有些人有宗教信仰,有些人還相信鬼神,我向他們宣講了我們國家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要在國家法律規定的範圍之內,不能搞封建迷信,特別是不能傳播邪教思想。針對生活困難,有些人有低保五保等民政救助,鄉也出臺了針對困難人口的救助辦法,鄉黨委、政府將予以考慮,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其他生活救助。

經過兩天的走訪,我深刻的感受,每個幹部的個人形象都代表着黨和政府的整體形象。作爲一名統戰幹部我將以此次走訪活動爲契機,切實轉變服務理念,將被動"坐堂"辦事轉變爲主動"上門"辦事,由"干與不幹一個樣"轉變爲"干與不幹不一樣",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轉變幹部作風。尤爲重要的是,走訪過程要深入羣衆,要學會說"羣衆話",練就做好羣衆工作的基本功,特別是遇到一些歷史問題、疑難問題時,要主動思考"怎麼訪"、"怎麼講",力求透過得體的話語,消解羣衆怨氣,得到羣衆理解,甚至化干戈爲玉帛,融洽幹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