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保衛童年》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06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保衛童年》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保衛童年》讀後感

《保衛童年》讀後感1

以前,我總覺得老師很簡單,帶個班,照顧好班裏的孩子,成績不差就是好的。但是越走近我發現自己是那麼的膚淺,一個老師影響的並不單單是學習成績,還有他將來幾十年的人生路。你的一言一行,決定着他的一舉一動。有人曾經說過:“你安靜,你的孩子也隨之安靜,你忙碌,你的孩子也忙碌。”

我和好友交流張文質的觀點,他說這有點太過消極,沒有幾個老師是在玩命做教育。很多我們看見的只不過是一個外在的形式,有多少老師教了一輩子書又真正走近教育呢?大多是沒有。他說我的觀點太悲觀!

但我覺得悲觀有時也是好的,悲觀證明你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悲觀了才能找到問題的關鍵,逐步的解決它,哪怕解決不了,減少也是可以的。張文質也說:“消極其實也是客觀上的積極,它並沒有把自己想象成是解救教育於危難之中的英雄式改革者,他只是提醒、改善,首先是對自己不放棄,對自己的責任不放鬆,努力把教育的信念在實踐中嘗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最近幾天很矛盾,很糾結。一個曾經教過的孩子給我發短信:老師,我很想你,真的很想你!我不明白這個孩子爲什麼總是上網找我或給我打電話,一開始我以爲她只是剛剛分離,不習慣。但其實又有什麼不習慣呢?畢竟我只帶了他們兩個月。但是,時間一晃已經半年多,她也已經又長大一歲,但是還是會接到她想念的電話,接通電話卻不說什麼,只是說老師我想你。

我靜下心回想那段時間的我有什麼值得她這樣的想念,這樣的留戀!自問:沒有!因爲我根本不懂教育,不懂教書,只是在我的老師的推薦下和指導下去代課。

我找不到糾結在哪裏?找不到矛盾在哪裏?只是知道自己欠缺的太多,自己太浮躁,自己的.底蘊太少,很多事情明白了但沒有主動去行動。面對張文質的許多問題,我感到羞愧,我感到不安。

《保衛童年》讀後感2

看到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孫雲曉《保衛童年》這本書,我把又一次陷入思考,思考起如何以客觀的眼光面對每一個不同的孩子。

成年人的幸福與不幸往往可以在童年找到深刻的原因,由於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是我們做父母和教師的職責。孫教授在這本書裏重點談了“童年恐慌”這個值得警惕的現象,即兒童因面臨巨大壓力而不能承受所導致的一種較強烈較持久的焦慮心態。我們對孩子的期看值高,孩子對自己的期看值同樣也高,一心想着要好,讓父母興奮。在家庭教育中過分強化競爭需要,弱化認知需要,缺少培養孩子習慣的耐心與細心,使孩子缺少學習的愛好和動力,從而陷進成就焦慮之中。

書中很多理論,對我很有鑑戒意義,希看自己在優秀的理論指導下做得更好:

第一、教育必須以人爲本。可以讓孩子熟悉自己的弱點或錯誤,但決不能讓孩子以爲自己天生愚笨或品質惡劣,恰恰相反,要千方百計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是個聰明的、有潛力的人。童年所犯的錯誤,都是一個好人所犯的錯誤,耐心等待也是一種愛。

第二、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的人格。要用巧妙的方法讓孩子相信自己是由潛力的。比如畫畫不好沒關係,唱歌好的就可以;唱歌不好也沒關係,也許運動不錯;運動不好也沒關係,孩子喜歡幫助別人,同樣也是好樣的,讓孩子感受到快樂。

第三,寬容孩子的不完美。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家長對孩子的錯誤可以“視而不見”。這種視而不見不即是放縱,而是選擇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對孩子多給與肯定,幫孩子共同解決題目,選擇孩子適合的發展道路。讓孩子相信,我現在不會的,經過努力是可以學會的;我犯了錯誤,假如能夠引以爲戒,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不管碰上什麼麻煩和壓力,慢慢都會發生變化,人的聰明與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