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7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童年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1

《童年(十三)》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作品《童年》中的最後一篇文章。雖然是大結局,卻略顯傷感,但也無不透露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文章主要講了:阿廖沙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雖然依然住在一起,卻樣樣都是分開的。共同勞動生活了五十年之後,卻連泡茶的茶葉也要放在手上細細地數,細細地分,這一切都被幼小的阿廖沙看在眼裏,他感到又好笑又厭惡。之後,又發生了一系列的悲劇:由於外祖父不再照顧他們,阿廖沙只有與年邁的外祖母相依爲命,不得不與小夥伴們一同到外面去拾破爛;加之母親的去世,被外祖父趕出家獨自謀生,阿廖沙的生活更加悲慘。雖然生活十分悲慘,磨難重重,但與小夥伴在一起的日子裏,使阿廖沙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這篇文章,使我瞭解到舊生活的艱難,黑暗和可怕,感知今天的幸福;使我認識到,雖然我們身邊也有着一些自私貪婪的小人,也有着一些不美好的事情,我們自己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挫折,但這些都應當使我們感到激憤,而不應該被打垮,相反應該把自己鍛鍊成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善良的人。因爲,現實生活裏除了黑暗的一面,更多的是光明和正直善良的人們。並且,我們只有經歷過種種困難的磨練後,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只有當你衝破困難的烏雲,步入快樂的陽光時,你纔會發現,風雨過後的天空分外美麗。

和阿廖沙的悲慘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阿廖沙的童年充滿了打架、鬥毆、鞭笞和鉛一樣沉重的醜事,而我們的童年充滿了溫磬。然而我們面對困難時竟不能像阿廖沙一樣勇敢地鬥爭,而是選擇了迴避和退縮。阿廖沙面對的是層出不窮的暴行與醜事,而我們面對的僅僅是學習與生活上的小困難。難道我們不應該拿出成倍的勇氣來克服這些困難嗎?同學們,如果你的生活中還有一些困苦,那麼,只要你還有一顆健康向上的心,學習阿廖沙堅強樂觀的精神,勇敢地與困難做鬥爭,成功與幸福都將屬於你!

同學們,童年的生活即將離去,迎接我們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時代,讓我們珍惜現在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學習阿廖沙堅強樂觀的精神,勇敢地與困難做鬥爭,用一顆熾熱的心迎接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留下對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吧!

《童年讀後感2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麼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裏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

其實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着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準備孝敬辛苦的媽媽。童年這本書記載了高爾基兒時的一些故事,中間還夾着一點點的苦澀,還夾着做人的道理:高爾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成才,真讓我佩服。高爾基在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數學。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個題目考在班上的同學,題目是:“1+2+3+4+……+100=?”這可爲難了很多同學,他們一個個都很着急,只有高爾基算出來了,等於5050。從此,老師不會再因爲他們家窮而瞧不起他們,而是覺得他很有數學天賦。我們要向高爾基學習,孔子說得好:“見賢思其焉。”

這本書中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童年讀後感3

黑暗,更加激勵我們去追尋光明——題記

主人公阿廖沙的幼時生活是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典型俄羅斯小市民家庭裏度過的—— 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些苦難黑暗的背後,還有阿廖沙外祖母這個光明美好的存在。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成就了一代偉人。

這部小說的寫作手法使我震驚,太完美了!不但使用了多視角的描寫方法,並且語言活潑,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反映了俄國最低階級人民的貧苦生活。

認真品味過內容後,阿廖沙的悲苦生活使我痛心。但在這之後,我去發現了主人公另一個更爲重要的品質——在苦難中追尋光明!也正是因爲這樣,才成就了他日後的偉大貢獻。

在那麼一個充滿了黑暗與苦難的家庭中,每天面對的不是長輩的慈愛,而是勾心鬥角、毒打、嘲諷;每天看着那些邪惡的,醜陋不堪的人物在上演一出出可笑的話劇;每天看着黑暗被人們高捧於手中,光明被捨棄在角落 ······我相信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覺得痛苦不堪。阿廖沙是這樣,他的外婆,亦是如此!但他們並沒有就此兒一蹶不振,而是用心的力量,去找尋光明,找尋幸福!

這使我想到曾經的一件事情。

記得在我五年級時,姥爺住進了醫院——突發腦溢血。媽媽在知道這件事後馬上就帶着我去了醫院。我仍能清楚地記得,媽媽的臉色煞白,大滴大滴的汗付在額頭上,有點嚇人。那時的我並不知道這有多嚴重,仍然笑嘻嘻地和媽媽開玩笑。等到了醫院時,我才知道後果的嚴重——有可能偏癱,也就是半身不遂!我被嚇到了,是的,老人的身體一向不錯,從未出過這麼大的毛病。我感到十分無望。因爲姥爺如果恢復的不好的話,就會是永久性的偏癱!我感覺我們所有人都掉進了一個黑暗的大洞之中,它想要吞噬,吞噬一切光明與美好。

在這緊要的時刻,還是媽媽最先從恐懼中脫離,鼓勵我們,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細心照料姥爺,找回走失的光明。在一段時日後,姥爺恢復得很好,大家熱熱鬧鬧地把姥爺接了回家。

我相信,每個生命都會經歷黑暗。但結果,卻取決於你是否被黑暗打到,是否在黑暗中追求光明。這也正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在人生中總會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只要你執着地追尋光明,不放棄希望,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

阿廖沙做了,他成爲了一位永遠被人們所銘記的偉人。

親愛的朋友,你呢?

《童年讀後感4

月光透過窗格,投下四方信箋似的光影,喚起我所有被深埋的記憶。

自爺爺去世,老房子歸他人,我就再也沒有回到那裏。那片像糖紙般包裹着我幾乎整個童年的土地,是否還存留有我童年的痕跡?

那片廣闊的棉花田還在吧?童年的我,一步一跳地跟在爺爺身後,突然被那麼一片開着白色黃花朵的植物所吸引。爺爺說那叫棉花。呵呵,好溫暖的名字!站在它們中間,摘下一朵。源於相信每一朵花就是一座宮殿,而那貪吃的蟲子就是童話中的拇指姑娘。將花緊貼臉,又好似用臉去貼近花。感受到,那如密一樣綿軟的絲滑,我感覺自己里美更近了。有誰能告訴我,那些被我用稚嫩小手撫摸過的棉花,在近十輪風雨冰霜後,花瓣是否還留存我掌心的溫度?

那條小河還是同樣的清澈嗎?酷熱的盛夏,它曾是我天然的空調。坐在散發着濃香的青草芳香的岸邊,讓雙腳接受溪水的撫摸、讓雙腳在水中盪漾,激起細小的水花,不時與水中魚兒打個照面。拔根小草,學着村頭那靈巧的婦人編小蟲,卻怎麼也學不上,也不惱,再來一次。許多個靜謐的下午,便在雙腳蕩起波紋的推助下,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悄然溜走,只留下一個愜意悠閒的身影鑲嵌在飛逝的時光畫冊中。有誰可以告訴我,那片因爲我而蕩起波紋的小溪水,在風吹冰封后是否還有一圈屬於我的漣漪?

那個舊牆角的祕密還沒有被發現吧?總在幾經確定無人之後,將自己的小寶貝埋在那個舊牆角,彷彿害怕被別人拿走自己的一切。讓我想想,裏面應該有幾片彩色的玻璃紙、一個酒瓶蓋、一片扇形的樹葉、一張寫有毛筆字的小紙片——寫着爺爺教我的第一個字,還應該有幾顆從糧罐裏偷出來準備喂小山羊的花生米……誰能告訴我,那個可憐的居於陰暗之處的牆角,在鐵鍬與磚石的洗禮後是否還能一樣不少地保留我的收藏?

那棵棗樹還在結着栆吧,口中的甜味,彷彿從未消失;那片青藤還該四季常青吧,盪鞦韆的歡笑至今任存在耳邊。

童年的痕跡呀,你還在嗎?當蜻蜓飛過小溪,停在對面的草葉上,我只能眺望。

相信那痕跡,早已深刻在我的心中,釀成我心中無邊的回憶與幸福!

《童年讀後感5

今年寒假,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爲“自傳體三步曲”。高爾基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高爾基。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爲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高爾基。裏邊的主人公有阿遼沙·彼樂科夫、阿遼沙的外祖母與樂觀淳樸的小茨岡。

小說所寫的是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作者同年經歷的苦難,這是一個普通的社會現象。故事在一個小市民的家裏展開,在這個小市民家裏,恃強凌弱是人們的癖好。儘管這是一羣令人生厭的小市民,但作者並沒有簡單的停留在把他們表現在惡人上。小說的深刻之處在於它解釋了形成這羣形象的原因:是沙俄的黑暗統治,是家夫制手工業者的生產方式,是艱辛污濁的生活環境,改變了人們善良的天性,造就了小私有者自私、貪婪的靈魂。讀了《童年》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了外祖母的勤勞、善良、樂觀、智慧,體現人們的優秀品質。阿遼沙是一個正在成長的正直少年的形象。在外祖母美好品質的薰陶下,他鄙視小市民世界的自私貪婪,野蠻殘酷。他同情不幸的人,對美好的生活充滿憧憬。

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高爾基驚人的艱苦歷程。他從社會的底層上升到具備當代文化修養,天才的創作藝術和科學的世界觀這樣一個陽光普照的頂峯。

《童年讀後感6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之一,從另一面反應了高爾基的童年經歷,同時也讓我感受了那個時期俄羅斯社會的生活畫面。

高爾基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死了,那天,母親生了一個小弟弟,幾天後也跟着父親去了天堂,弟弟用白布包裹着,外面扎着紅帶子,安靜地去了父親的世界。看到這裏我的心也往下沉,眼前浮現了那悽慘的場景。過了些日子,高爾基和母親就寄居到了外公家,從此高爾基的周圍,有嚴厲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奶奶”綠老太婆,還有一大羣玩草鞋大戰、在天雪地裏到小島上去偷木板的小流浪漢……尤其讓我感觸的是高爾基的外婆,是最最動人的俄羅斯慈母,讓高爾基受傷的心充滿了很多的溫暖。有一次出於好奇,高爾基把白桌布按進放有藍顏料的桶裏,結果外公把他一頓痛打,之後高爾基就昏過去了,由於傷口高爾基只能脊背朝上,一段時間裏趴在牀上,這段時間裏大家都來陪他說話,想方設法讓他高興。外婆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他,講正義和光明的故事給他聽,像個天使般引導他走向光明,成爲他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高爾基,給予他迎接光明、嚮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爲一個堅強、善良的人。後來高爾基隨着媽媽去繼父家,而繼父很惡毒,一次讓高爾基看見繼父用長腿踢癱倒在地上的母親,母親無神的眼睛仰望天花板,嘴裏呼呼喘着氣……母親也傷心的去了父親的世界。留下了孤獨的高爾基,這時他的外公說“阿廖沙,你可不是一枚獎章,不能老掛在我的脖子上,這兒不是你呆的地方”。於是高爾基讀完二年級就中斷了學習,開了始流浪生活。在飢寒交迫的流浪生活中,他當過鞋店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給富農扛過活。他還幹過鐵路工人、麪包工人、看門人、園丁……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在繁重的勞動之餘高爾基透過頑強自學,成爲了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我一直認爲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個階段,可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充滿黑暗,而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爸媽的疼愛、良師益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的童年充滿快樂,使我健康成長。我爲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讀完這本小說,我受益匪淺。於是我明白:我要一邊享受童年快樂,一邊認真努力學習知識,用知識和智慧爲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7

每個人都有多姿多彩、快樂美好的童年。雖然每個人的童年都獨一無二,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沒有高爾基那麼貧苦,都是幸福快樂的。在家裏,現在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在家裏是小皇帝、小公主。

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沒有我們那麼幸福、快樂。

高爾基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不得不跟媽媽到外公家裏生活。他外公是一個很兇的人,打起人來從不手下留情,他外公家裏還有兩個舅舅,他的舅舅雖已成家,但不懂得立業,整天爭家產。後來小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的母親走了。只有他的外祖母疼他了。他外祖父不大喜歡他,他的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他在外祖父家裏沒有朋友,唯獨只跟“小茨岡”(伊凡)玩得很好,但在一次意外中,“小茨岡”也不幸失去了性命(實際上是被兩個舅舅怕他爭家產而害死他的。)

在外祖父的這個大家庭裏瀰漫着仇恨和殘暴,而笑阿廖沙就是在這個充滿勾心鬥角,殘暴的家庭裏度過童年的!

對比小阿廖沙,我們有父母,有很多朋友,有疼我們愛我們的外祖父和舅舅,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沒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外祖父,沒有滿心充滿邪惡的舅舅,不是孤身一人,不是連一個朋友也沒有,更不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殘暴很仇恨的家庭。我們——真的很幸福!同時也很幸運,能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

而在這樣一個充滿殘暴和仇恨的大家庭中,小阿廖沙並沒有屈服,沒有聽天由命,而是努力學習。阿廖沙從小就很喜歡數學,在一次計算中,老師出了一道題“1+2+3+4+5+6+7+8……+99+100”同學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而小阿廖沙卻算出來了。並不只是因爲他聰明,而是因爲他很努力、肯用心學習,最後,他變成了著名的大作家——高爾基。成了人人都敬仰的人。

而我們呢,我們生活在科技發達,家庭幸福的90後呢,是不是更加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嗎?不是嗎?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只要我們認真對待;我們或許會遇到迷惑我們雙眼的東西,只要我們學會拒絕;我們一生中或許不會一帆風順,或許會有大風大浪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只要我們有信心把困難擊倒;相信吧!屬於我們的美麗的彩虹就在不遠處,只要我們肯付出。

沒有一塊玉是未經打磨就美麗的,我們的人生也需要經歷風吹雨打,纔會變得美麗、燦爛!

《童年讀後感8

你也許知道高爾基這個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許不知道這個偉大的作家的童年經歷,那就請你讀一讀高爾基的三部曲中的<<童年>>吧。

從第一部曲<<童年>>中可以看出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痛恨,對自由和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強烈慾望。<<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高爾基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外面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爲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高爾基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公子哥",整日爲爭奪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高爾基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舅舅們爲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使小高爾基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高爾基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高爾基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高爾基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童年讀後感9

拿到《童年》這本書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封面了。封面的左邊有一個正在吹笛子的男孩,他身前的圓木桌上放着一本笛子譜,還有一根照亮整個房間的蠟燭;封面的右邊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他正坐在椅子上,慈愛的看着男孩。男孩和老人是什麼關係?既然寫的是童年,和老人又有怎麼樣的關係?老人對於男孩的成長又有怎樣的影響?……無數個問號在我腦海中徘徊。於是我帶着這許些疑問,翻開了這本書。

通讀了一整本書後,我才知道《童年》這本書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小說從阿廖沙三歲喪父開始寫起。他的父親死後,剛出生的弟弟又在搬家的途中夭折了。隨後,阿廖沙來到吝嗇、貪婪、殘暴、專橫的外祖父家居住。兩個舅舅自私、粗魯,經常爲了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鬧得家中整天人心惶惶。不過,幸好家裏還有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人,比如慈祥能幹的外祖母、友好樂觀的年輕幫工“小茨岡”、堅韌不屈的老工人格里高裏、獻身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等,他們像路標一樣爲阿廖沙指明瞭成長的正確方向。這使得阿廖沙長大後,也變成了像他們一樣正直堅強,樂觀,有愛心的人。

我們的童年往往是幸福、美滿、快樂、自由的,可是在《童年》這本書中,阿廖沙的童年卻是悽慘的、不幸的、痛苦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使得阿廖沙幼小的心靈早熟,他很早就把生死看得很淡,實在讓人感到可憐又可悲。相信他一定盼望過像我們一樣衣食無憂、自由自在、快樂充實的童年生活吧!

可是,面對悽慘的生活,阿廖沙並沒有喪失對生活的信心,他以一顆樂觀堅強的心面對苦難的生活,並沒有自暴自棄。阿廖沙的童年比我們苦得多,可是直到今天依然有人想不開,對生活喪失了信心,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種人的內心不夠強大,他們的內心十分脆弱,又容易動搖,使得他們的立場不夠堅定,別人說什麼他就聽什麼,就像牆頭上的草一般隨風搖晃。所以當他們完全偏向一邊時,他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地想要達到目標,而這是非常不對的。請記住:無論何時,都一定要相信生活,並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它,不能喪失了對它的信心。當你實在無法堅持的時候,請你想一想阿廖沙——一個擁有着不幸童年的男孩——他都堅強地生活着,並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你爲什麼不能呢?

《童年讀後感10

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幸福,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候,盡情的玩,得到來自父母爺爺奶奶的關心與疼愛,如一場甜甜的夢。而,對於生活在沙俄時期的阿廖沙來說,童年卻並非如此。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穩文中的阿廖沙三歲失去了父親,成爲了一個不幸的孩子。母親帶着他來到了外祖父那裏居住。從此,他的噩夢便開始了。在這裏,小小的阿廖沙親眼目睹了當時那個社會的殘酷與黑暗,使得他小小的心裏便充滿了陰影。隨着外祖父染坊的一天天衰敗,外祖父變得越來越暴躁,狠毒,經常用鞭子抽打可憐的阿廖沙。他的工人不小心然錯了布,都會被他抽的昏過去。幸好,在這裏,還有疼愛他的外祖母,給他的黑暗生活帶來一點溫暖。他目睹了他兩個舅舅爲分家而經常吵架鬥毆。阿廖沙在這個黑暗的地方,度過了他的童年。

這是一部令人心酸的小說。親身的經歷,使得這部小說的渲染力很強。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懵懵懂懂的孩子。卻真實的目睹了這個社會的黑暗,受盡了欺負,受盡了辱罵。簡直像生活在地獄一般,在這裏,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看到了血腥,看到了人性,當然,也看到了那個時代社會最底層的真實生活。他就像在一個陰冷,幽閉的空間裏一樣。

所幸,這個世界還有愛他的人。疼愛她的外祖母,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他們教會這個孩子什麼是愛,什麼是溫暖,什麼是光明。使得這個絕望的孩子在黑暗中能夠看見一絲光明,一點希望,並引導他成爲一個正直,有愛心的人。

再來看看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社會,沒有沙皇,沒有歧視,我們如此幸福。有那麼多愛我們的人,每天爲我們噓寒問暖,照顧我們。但,我們曾多少次與他們發生爭執,我們曾多少次衝他們吼叫。我們誰曾看見過,半夜,月光下,他們悄然落下的眼淚。而他們,卻依然愛着我們,給予我們無私的愛,才能成長。我們是不是應該體諒一下他們,回報他們。看到阿廖沙的童年,想起我們的實際,我們應該做點什麼,我們的心裏會不會泛起漣漪?

童年,再回過頭來看童年,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滋味?

《童年讀後感11

這些天,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感慨萬千。

這本書的大意是這樣的:主角阿廖沙因喪父而被母親和外婆帶到外公家住。臨近破產的外公貪婪殘暴,整個家庭都充滿背叛自私。雖然生活環境差,但是他卻在他外婆、朋友、其他長輩的薰陶下。讓主角阿廖沙擁有了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抗醜惡的反抗精神。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他第一次被殘暴的外公打後,心裏並沒有屈服。感到了恥辱感,使他內心強大起來。對一切屈辱和痛苦都變得異常敏感,不論自己還是別人。

這一段我覺得他的童年很悲慘。儘管他是一個小孩子,但卻沒被外公放過。周圍環境,充滿貪婪、醜惡、殘忍、愚昧。但是他並沒有淪陷。反而在這種環境中,擁有一顆正義,光明的心。這是我做不到的一件事。

使阿廖沙出淤泥而不染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心。還有那位與他一路扶持,引導他前往光明之路的外婆。

外婆的樂觀、善良、慈祥無一不打動着我的內心。

外婆她愛所有人。她正如一盞指路明燈,指引着阿廖沙。使阿廖沙擁有一座幫心靈慰藉的場所。再在染坊失火時,她那冷靜與機智,也讓我默默反省自己的應對能力。對於家暴她總是對此樂觀。如果是我,我一定會瘋掉的。

和阿廖沙相對比。我的童年是那麼幸福;那麼快樂;那麼無憂無慮,接受着大家的寵愛。沒有那種被鞭子抽打的殘忍,只有被細心呵護的溫暖;沒有爭奪家產的糾紛,只有和睦幸福的家;更沒有因仇恨而殘忍的殺害某人,只有靜下心調解的安全。

和“外婆”對比。我並沒有她臨危不懼的心,只有享受滋潤的手;我並沒有冷靜思考樂觀的心,只有懦弱怕事的心;也沒有受傷害後還能安慰他人的強大,只有只會躲在羽翼下的弱小。

我們從小便躲在父母安全的羽翼下,被浸在蜜罐下享受着。根本沒有阿廖沙童年的殘忍。我們享受慣了無愁無慮,卻沒想過長大後的憂慮忡忡;我們習慣躲在安全下,卻沒想過失去後的生死爭奪。完全沒有“外婆”的心態。我們不會應對突發事件,只會一昧逃避;沒有樂觀強大的內心,只有懦弱等死的自己。

我不應該要更珍惜現在嗎?從現在開始,我應該學會拒絕奢侈,體諒父母。不要再虛幻中享受,要走進現實接受挑戰。我應該滿足現在的生活。我要走出羽翼,翻出蜜罐。勇敢的去創造,努力的學習。爲了我來到“人間”的一天。

《童年讀後感12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童年,並且都會有不一樣的“精彩”,可能是歡樂的,可能是悲傷的,可能是富裕的,可能是貧窮的……就連高爾基也擁有着一段令他難忘的童年,之所以難忘,還要歸功於《童年》這本書吧,仔細地翻閱着本書,靜靜地走進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的童年……

這本書的個個角落都體現出了阿廖沙家境的貧寒,可是,他的外祖父是開染房的,但隨着家業的衰落就變得脾氣異常、極其的暴躁,像個爆竹一樣,一點就着,還動不動就打阿廖沙。當然了這種環境未必能讓阿廖沙成爲前蘇聯最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之所以,讓她這樣功成名就,那得歸功於他的外祖母,以及小茨岡(伊凡)等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就是在他們的鼓舞下,造就了一個充滿愛心的高爾基。在有一段時間中,外祖母與阿廖沙相依爲命,每每讀到“外祖母拿着阿廖沙掙來的錢默默地留下了眼淚”,我也會情不自禁的被書中的情節感動而與書中說的那樣,留下了眼淚。

書中還有幾個比較受我關注的兩個人物,其一就是“外公爲阿廖沙講述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裏的卡希林。她的兇惡殘暴已經是出了名的。她其實也有個性麼,例如:唯利是圖,薄情寡義等等,我不說大家也能看得出來這些詞全是貶義吧,她,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呢,在整本書中與阿廖沙成了比較,也是市井小市民的典型形象罷了。

那另一位呢,便是伊凡諾夫娜了,也比較有名,可是,她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形象。她也比較勤勞、善良、樂觀,有時也比較聰明,並且還十分剛強果敢嘞。

這本書不僅僅只在情節上跌宕起伏,曲折動人,描述方法上也是值得一提的。《童年》運用了從兒童觀念與成人的視角。一方面,從兒童視角光差描述生活,讓童年更加生動活潑,活活鮮鮮展此刻我們的眼前。另一方面,作者有偶爾以成人的視角評點現實,是文章富有思想性與哲理性。

語言上也有着藝術的腳印,特點便是活潑,經常經常將場面描述得栩栩如生,讀後給人一種身臨其中的感覺,這既是語言上精華。

或許,你的童年經歷着不一樣樣的遷變,或許你的童年已經遠去,我想說的是,不論,你的童年是歡樂是悲傷,都請你珍惜,更何況已經逝去童年的人們,因爲,童年,屬於你的僅有一次。

《童年讀後感13

。這個星期,我們已經讀完了高爾基先生寫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就是《童年》,它主要講出了馬克西姆?高爾基先生小時候的生活。書中,有溫和的外祖母、嚴厲的外祖父、貪心的舅舅們、可憐但高大的母親、尚未懂事的高爾基先生……首先,我先向大家展示一下我最喜歡的一段 :

她一下子把我從黑暗中領出來,走進了光明,還爲我周圍的東西帶來了耀眼的光環!她是我永遠的朋友,是我最瞭解的人,我和她最知心!她無私的愛引導了我,讓我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都絕不喪失生的勇氣!

40年前的這些日子,輪船這樣緩緩的前行着,我們做了好幾天纔到涅日涅,我還能清晰的回憶起最初那美好的幾天。

天空晴朗,我和外祖母整天都在甲板上呆着,伏爾加河靜靜地流淌,秋高氣爽,天空澄澈,兩岸的秋色很濃,一片豐收前的景象。

橘紅色的輪船逆流而上,輪將緩緩的拍打着藍色的水面,隆隆作響。輪船後面拖着一隻小船,小船是深灰色的。景走船移,兩岸的景緻每時每刻都發生着變化,城市、山川、鄉村、大地,還有水面上漂着的那些金色樹葉。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哦,作者描寫的多麼細膩呀!第一段寫出了當年的小高爾基先生心理上受到的壓力,但外祖母把他領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哦,多好的一位外祖母呀!她好像是高爾基先生的唯一知心人一樣。

緊接着,作者將湖岸上的美景寫了出來,繁榮的大城市、高大的山川、美麗的鄉村、五彩繽紛的大地、水面上的金色樹葉。當我閱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的眼前就彷彿出現了這一美麗的場景,啊,作者描寫的實在太棒了!當時,我就心想,一定要好好讀完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回想一下,小高爾基先生真的好可憐。書一開頭,他的爸爸就死了,再往後,他又來到了一個不和平的大家庭,後來,他媽媽又死了。過了一陣子,他家的房子又被燒了。唉,他可真是可憐透頂了!想想自己現在的生活,我真的好佩服他,在那麼大的災難裏還能生活下去,要是我呀,早就垮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想一想小高爾基先生的生活,我們也許就不會埋怨什麼沒錢呀、房子小呀……我們要記住,有父母已經是很好的了!要不然換你當一回高爾基先生試試,去到那麼艱苦的年代。最後,我還是要忠告大家一句,一定要知足常樂,這樣纔是好孩子哦!

《童年讀後感14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當我讀完了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筆下的《童年》以後,卻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童年。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慘的。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書中有一個片斷是這樣描述的:“在外祖父的家裏充滿了仇恨,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的兩個舅舅爲了我媽媽的嫁妝歸誰所有爭吵起來,一個舅舅給了另一個舅舅一個耳光,這時,我躲在炕上,不小心把熨斗碰掉在水裏,外祖父大叫一聲,快滾。我很委屈,沒有說話的份,還怕外祖父打,只好急忙離開廚房。”我想:阿廖沙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阿廖沙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該是多麼痛苦啊!正如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以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爲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爲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

讀着這本書,我好像走進了阿廖沙的童年時代,我時而爲他的悲慘遭遇而落淚,時而爲他有一個慈愛的外祖母而慶幸,時而爲他的堅強而感動……

讀着這本書,我也想起了自己即將逝去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多麼幸福,我生活在愛的世界裏,社會是多麼和諧,周圍的人是多麼善良純潔,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有爸爸媽媽在呵護着我們,爲我們遮風擋雨。有老師關心着我們,我們是多麼幸福呀!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應該學會珍惜。

《童年讀後感15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其諸多重要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本書。這本書不僅藝術結構嚴謹,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完美刻畫了高爾基、外祖母和外祖父這三個人物,形象、生動、感人。

它講述了作者從4歲至10歲這一時期的生活,也就是他的少年時代。他從各方面描寫了前蘇聯人民的真實生活和前蘇聯國民的衆生相,既抨擊了黑暗、又展示了光明。《童年》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自我批判精神的統領下暴露國民的弱點,氣氛不免有些壓抑、沉悶,儘管如此,文章卻能引人入勝,給讀者濃烈的生活氣息。

這是一個典型的前蘇聯小市民的家庭,集百年來,前蘇聯靈魂中的痼疾與沉痾:愚昧、落後、狹隘、自私、庸俗、殘忍……一件件醜事、一樁樁暴行、一幕幕悲劇,真是令人目不忍睹。高爾基就是在這種黑暗的、令人恐怖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是,高爾基並沒有被這一切壓倒、毀滅,反而鍛鍊成了一個堅強、正直、勇敢的人。這是因爲,在這個現實中除了黑暗勢力外,還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們,是他們給了高爾基力量和溫暖,尤其是外祖母,是外祖母無數優美動人的童話培養了高爾基的情操,他在書中寫到“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來應付困難的生活。”

一個個值得回憶,記憶鮮明的片段,讓我知道了:挫折給予我的不是痛苦,是磨鍊;黑暗帶給我的並非憂鬱,而是成長。一路走來,終究是坎坷的,但是回憶,就要看你對於失敗時的看法,痛苦時的選擇了。所以,把握住機會,不要給自己後悔的時機,不要讓回憶一團糟。一個成功的人,想的不是如何擺脫黑暗和挫折,而是如何去解決它們,告訴自己,若將失敗化於成功,無論多少微不足道,你都已經勝利了。或許,我應該爲自己的家境感到高興,我並沒有像高爾基那樣,有一個經常謾罵甚至毒打人的外祖父;並沒有像高爾基一樣,住在一個黑暗的深坑裏,失去了視覺、聽覺等一切感覺,好像一個瞎子、一個半死不活的人……若比自由、家境、親人,我比他好太多,那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我還有什麼資格選擇放棄呢?

記住,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曾寫過一本家喻戶曉的書———《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