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篇)

學問君 人氣:2.8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講述了一個盲人的一生。

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她1880年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甘比亞的城鎮,是19世紀美國盲聾女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在出生一歲多的時候眼睛就意外失明耳朵又聾了,但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和樂觀對待生活的態度,在溫和善良的安妮?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她掌握了英、法、德等5種語言,完成了了一系列的著作,並利於殘疾人事業,建立慈善機構。她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爲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被稱爲“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海倫·凱勒個極其樂觀的人!自己都已經不能看見東西也不能聽見東西,但是還能這樣樂觀對待生活,既使身患重病也堅持寫作,攢取生活費,還不是自己用,而是捐獻給其他一樣有病的人治病,這種捨己爲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去學習。

在這個暑假的8月24號,山西發生了一例男童被挖雙眼的慘案,我感到非常的震憾,不知如何去幫助這位小男孩走出這個黑暗的心靈世界,真想將這本書的故事親口與他講一遍,讓他也能向海倫?凱勒一樣堅強、樂觀的活下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部與命運抗爭的勵志寶典,一本讓千百萬人重獲信心與希望的書。描述的是一位堅定的女孩——海倫。凱勒坎坷的成長路程。

海倫小時候因患猩紅熱而失去了聽力與視力。陷入了黑暗世界的海倫,脾氣變得暴躁,經常因爲一點事情,就大發脾氣。直到莎莉文老師來到海倫的身邊,才讓海倫重新點燃了對生活的希望,開啟了心中的眼睛,爲海倫指明瞭一條光明之路。

海倫聽不見聲音,看不見東西。莎莉文老師只能在手上寫字給她聽,而校長爲了方便海倫閱書,也幫她蒐集了許多凸版的圖書供海倫閱讀。盲聾的海倫用手去觸摸老師的嘴脣來學習語言,用手來感應別人說的話。這艱難的過程需要頑強的毅力才能做到,一般平常人很難堅持下來。海倫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海倫接受生命的挑戰,謙虛勤奮學習,以頑強毅力面對困境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中有許多困難擋住我們的人生道路,有些人就害怕退縮,放棄自己的選擇和夢想。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而要堅強地去面對,樂觀積極向上,與困難拚搏。最後也會找到人生的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房間依然開關燈,我的手上依然捧着出自海倫。凱勒出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津津有味的讀着……

海倫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可她卻很不幸。在她出生的19個月後,一場意外不到的生病卻讓她永遠的失去了光明和聲音。無論是夜晚還是早晨,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她的現在只剩下了黑暗,她再也看不見色彩斑斕的世界了;再也聽不見動聽的聲音了。浸泡在沒有光和聲音的世界中,好唯一感受的只有寧靜。

就在海倫6歲零9個月的時候,安妮。莎莉走進了她的生命又見到了一縷陽光,從此使海倫的一生徹底改變。

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使海倫從一個殘疾人,變成了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所以我們要熱愛學習,做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海倫是不平凡的,她有和微笑來迎接每一天,她樂觀、自信、自強,使她在世界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篇章。

人的一生總會有挫折,總沒有萬事都會如意,就像海倫,她依然樂觀向上,她雖然看不見天空,但他仍然會勇敢地擡起頭,向着新生活,向着幸福,向着明天精彩的生活出發。

毛主席曾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還有很長的日子,如果渾渾噩噩地度過,將會一事無成,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認真學習。

我要堅強面對所有的不如意,我堅信只有不放棄,自強不息,平凡的人生會綻放出不平凡的生命之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我認爲當一個人的眼睛失去光明,也就意味着她將失去了一切。因爲沒有眼睛去看、去觀察大自然、,那你只能生活在一片黑暗裏,更何況還聽不見。可我今天看的這本書裏的主人公海倫,她就透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一切。

這本書的主人公海倫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惜老天並不願意將這份幸福延續下去。在她出生十九個月後一場大病,因高燒奪去了她的聽力和視力,從那以後,海倫的童年在一片黑暗裏度過。因爲不能和別的夥伴正常的交流,海倫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性格越來越古怪。直到一天一個名叫安妮的老師到來,是她教會了海倫講話、讀書、寫字。在安妮老師的幫助下,海倫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學。可誰又知道安妮老師那悲慘的童年呢?我想,如果不是自己親身經歷過,她也不會把安妮教的那麼好吧!

海倫最大的夢想就是見到光明。假如給她三天光明,她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天看看自己的父母,見見親朋好友,把他們的容貌記在心裏;第二天,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第三天,體驗一下正常的生活。這些對我們來說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而對於海倫來說卻是她一生的夢想。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推薦你們去書店看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了許多教益。

這本書記敘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一生。海倫一歲半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掌“聽話”,並掌握了五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等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女子學院。此後,她把畢生精力投入爲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讚揚和嘉獎。

我看完書後,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功,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平時,有些人總以條件差呀、困難多呀作爲沒有取得成功的理由。但是,和海倫相比,這些困難是多麼微不足道呀!一個人只要有胸懷遠大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條件所束縛,就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海倫不就是這樣嗎?

海倫接受了命運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用愛心去擁抱世界,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既然一位殘疾人都能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那我們這些健全人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本書的作者叫“海倫.凱勒”,是個盲聾人,稍有點啞。內容是海倫.凱勒在安妮.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英法德等多國語言,而且自己的語言能力也基本掌握了。當然還有許多好心人幫助自己,如:馬克.吐溫先生、貝爾博士等,自己也非常刻苦,一直學習各種語言,一直堅強奮鬥着。

讀完了這本書,我想起了自己多麼不堅強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和其他兩家子一起去了北京,第二天一早就去了長城。長城真長啊!真像條巨龍!我和爸爸媽媽等人一起爬呀爬,可累死人了!“這臺階可真陡!”我大叫。哈哈,臺階這麼陡,我必須大叫一聲給自己壓壓驚,免得一不留神摔成“西紅柿醬”!啊!終於爬到第一個烽火臺了啦!眼看烽火臺在前方,我不禁竊喜,但又轉念一想,後面那麼多烽火臺,天這麼熱,就算不摔成西紅柿醬也得變成“烤乳豬”!於是我對爸媽說:“咱爬完那個烽火臺下去吧!”爸媽便說我不是好漢,但我再三要求,終於和大夥說一聲:“回去吧!”

唉,當我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堅強,是多麼重要的啊!但是,我又不能再彌補,只能以後學着堅強點兒了!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堅強很重要!”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書就像一艘小船,帶我遨遊知識的海洋。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暑假裏,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她從小就是一個盲、聾、啞的人,當然也是一個值得欽佩的人,是20世紀轟動全世界的最偉大人物之一。她之所以偉大,並不僅僅是因爲她獲得了超出世人的成就,而且還在於她的精神魅力:她成功地挑戰了生命的極限。在很大程度上,她證實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對於我們正常人,似乎已經習慣了身體各器官的運用。我們的眼睛很好,卻總是不珍惜眼前擁有的;我們的耳朵很好,卻總是不聽逆耳忠言;我們的嘴巴很好,卻總是不能勇敢地表達愛。我們每天懶洋洋地起牀,偶爾還要抱怨不能睡懶覺,而時間就這麼匆匆溜走了。假如我每天早起一點點,也許我就有很多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了。這些道理都是這本書告訴我的,此後,我越來越覺得時間的重要——一個感官有缺陷的孩子都在珍惜每分每秒和這個世界接觸的機會,我怎麼能浪費時間呢?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假如上天真的能給海倫凱勒三天光明的時間該多好啊!讓她用自己的眼睛親眼看看時間。如果也能像“變形記”一樣,正常人和盲人們交換感官體驗,一定會有更多的人珍惜時間。

我相信,海倫凱勒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多的是她創造的奇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最近,我讀了海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改變。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在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爲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爲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爲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海倫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的在於爲社會人類貢獻一點力量。”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一樣,在健康的時候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目標,每天都抱着這種目標,懷着這種目標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多麼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難以遺忘的生命之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這本書主要寫了她一生的經歷。

主要寫了海倫.凱勒很小的時候就因病失去了視覺和聽覺,但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她克服巨大的困難讀完了大學,後來還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她是一個生活在黑暗的人,卻爲世界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在海倫.凱勒的小時候,因一次高燒而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從此生活在黑暗中沒有了光明。但是,莎莉文小姐的到來使她重新擁有了光明,教會了她寫字,手語和說話.並且在莎莉文小姐的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進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她特別希望自己能擁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看她的老師、朋友,和剛出生的嬰兒以及小狗和駿馬,第二天,她要看一看日出,去博物館內遊玩,然後在晚上看一場戲劇第三天將是她擁有光明的最後一天,她要看看大自然,去俯視全城,去看看櫥窗內的各種精美的陳列品。短暫的三天光明結束了。

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光明,去體會世間萬物的美好。不要等到失去了它們之後,才知道它們的重要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活得幸福,活得有意義!就必須要用心去感受世界,用心享受生命,這就是我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所告訴我的道理。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要想從黑暗中脫逃是多麼困難。可是我們能夠經過不斷努力來讓自我重見光明,讓人生更加陽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海倫。凱勒對大自然的熱愛。講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深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的荷塘美景,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去“欣賞”歌劇……海倫。凱勒是多麼想要三天光明,如果真能擁有,她第一天要奉獻給自我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自我顯示了人與自然的歷史,第三天我將在日常生活中度過。

然生活在黑暗,可是我們卻能夠經過做有意義的事,讓自我內心世界充滿陽光,不在那麼害怕,要讓自我開心歡樂。這讓我不知不覺地想起了隔壁鄰居雙眼失明的小弟弟,他雖然雙眼失明,但他卻一向經過自我的努力,讓自我不在害怕黑暗,光明能永遠在內心,把內心照得金燦燦的。這些身體殘疾的孩子能做的如此堅強和勇敢,更何況我們是身體健康的,我們又應當怎樣做呢?我們應當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迎接陽光燦爛的明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寒假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觸很深。馬克吐溫說:19世紀兩個了不起的任人物,一位是拿破崙,一位是海倫·凱勒。她雖是一個患有盲、聾、啞三種病的殘疾人,但她不怕困難、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精神震驚世界。

我爲這本書所着迷,經常讀着讀着,就忘記海倫·凱勒是有生理缺陷的人。雖然她生活在無光、無聲、無音的世界裏,但在文章中時常出現“看到”、“聽見”,而且對景物描繪充滿了色彩和聲音,讓我難以相信這是一個盲聾人寫出來的文章。海倫·凱勒曾說過:“假如人們把每一天都看作是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麼世界一定會更加有意義!”我把眼睛蒙上,把耳朵堵住,把嘴巴閉上,感受作文/了一小時黑暗、孤寂的生活,忽然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幸運,一直擁有的眼睛、耳朵、嘴巴是多麼的珍貴。

海倫·凱勒的一生是個傳奇,沒有因爲身體的殘缺放棄自己的生命和對理想的追逐,她是用心在看美景,聽鳥語,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美好。她克服種種困難創造了奇蹟,成爲世界傑出的人物。

人的幸運與不幸運,並非命中註定的,而是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所決定,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的。有的人殘疾,但是卻健康地活着;有的人健康,卻像殘疾人一樣地活着。我被海倫·凱勒堅強的意志力所折服,被她不屈不撓的精神所鼓舞,今後一定會加倍珍惜擁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熱愛生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世界是很美好的,一切有着自己的奇妙之處,即使是黑暗也是如此,只要學會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都一定要不斷努力,都要學會滿足。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她是一個盲聾人。一開始,海倫的情緒十分暴躁,常常發脾氣,但自從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到來才燃起了海倫的希望,海倫經過長時間的親人培養,已經學會了閱讀寫作,也交了許多新朋友,但是,海倫還不會說話,只能用手語和別人溝通,莎莉文老師也發現了這個難題,並開始教她文字海倫很快學會了文字可她不知道怎麼讀,這道“難題”把她的老師也給難住了。不久,莎莉文老師從外面得到了一個消息——一個和海倫一樣的盲聾童經過莎拉.富勒小姐的培養已經學會了說話,莎莉文老師立刻把海倫送到富勒小姐那裏去,不久海倫果然學會了說話。後來,海倫想讓上帝給她三天能看見東西的時間,第一天,她要看看老師和親朋好友仔細的看他們的面孔,並印在心裏,第二天,她要參加博物館、戲劇和電影看看人類有多麼發達,第三天,她要在現實生活中看看人類怎樣過很平凡的日子。

我的感受是:攀巖等於難關,你爬的越高你就闖的越遠當你爬到了最頂端那不放棄的你就勝利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

我臥坐在桌旁,手裏拿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心裏感觸萬分。因爲我把這本書一字不漏地看了一遍,甚至連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可是,我還不理解了書中的內容。

她,海倫·凱勒,生下不久視力一天不如一天,後來她生了一場大病,病好了後,不久一天,當她睜開眼睛時發覺什麼也看不見了,接着又失去了聽力,這對她打擊很大。從此她就生活在這個暗淡無光的世界裏了。

海倫·凱勒雖然視力聽力盡失,但她只是傷心一時而已。雖然她有時心灰意冷到了極點,而且還把這種情緒流露出來,但她毫不減少對生活的信心,正像羅馬座右銘的一句:“被驅逐出羅馬,只不過是生活於羅馬之外而已。”有了目標,她就努力去爭取。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憑自己的努力上了哈佛大學,併成功畢業。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她接受了病魔的挑戰,並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難,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面!

海倫·凱勒說過:“她的身體不自由,但她的心是自由的。”她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她的太陽,別人所聽見的音樂當作自己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動作她的快樂。因爲這些,造就了她一顆不屈不撓的心。

海倫·凱勒是同學們永遠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