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精選15篇

學問君 人氣:2.07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老人與海鷗》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精選15篇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1

每逢冬季,昆明的翠湖都會迎來大批遷徒的海鷗,這時候,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來到湖畔來呵護這些美麗的海鳥。十餘年來,老人與海鷗和諧相處,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老人生前餵食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以及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大聲鳴叫的悲壯畫面,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的那份無私的愛,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句:“過了一會兒,海鷗們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紛紛”說明這麼多海鷗動作一致,似乎有誰在無聲指揮。“站成了兩行”“肅立不動”“白翼天使”寫出了海鷗對老人的愛戴,尊敬,對老人的一片深情。這樣的場面,我相信無論誰都會爲之動容的!

多麼善良的老人,多麼純潔的海鷗,彼此用真情共同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那份相知與相守、牽掛與依賴,讓我們猛然醒悟,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原來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動人!他無時無刻不再提醒大家,與大自然做朋友,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2

《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昆明一位叫吳慶恆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如親人般照顧餵養翠湖邊的海鷗。當老人去世後,海鷗自發爲老人守靈,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在你不經意中去閱讀這篇文字的時候,首先印入你眼簾的是那位普通的老人:“他的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 顯然,這是一位普通到“褪色”的老人。我不知道這老人的來歷,也不知道他的生活狀態,但是,卻從他的形態和所用物品上,看到了他的生活色彩——一種“褪色”的簡單與樸素,或許還有許多不爲人知的寂寞與清貧。他從二十多裏以外的城郊步行來到這翠湖邊,不是爲垂釣,也不是爲散步,“只爲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老人與海鷗,一個孤獨的老人和一羣海鷗。一個孤獨的步履蹣跚的老人和一羣飛得熱鬧的海鷗。 這是一個孤獨的老人,自有別樣的悲苦人生,從思想激進的大學生到不聞一名的普通工人,右派、冤獄給了他謝絕人情世事的驚懼,而海鷗讓他擁有了最貼心溫暖的衷情,生活的必需,精神的兒女,超世絕俗的愛………… 但老人走了,海鷗在飛,海鷗飛在老人的心裏,老人留在海鷗的生命中,那是一羣潔白的重情重義的精靈……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3

今天,我們講了一節課,名字叫《老人與海鷗》,是第七小學的領導來到我們學校,參加“手拉手”活動。所以,我們班就將了這篇課文,我很喜歡。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老人生前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以及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表現了老人對海鷗那份無私的愛,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感情。

這篇課文學完以後,我知道了老人與海鷗相伴,老人餵食給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跟海鷗親切地說話,體現出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老人死後,海鷗爲老人弔唁,在空中翻飛、盤旋,站在地上,肅立鳴叫,和那海鷗造成的白色漩渦,體現了海鷗對老人的震撼感情。正所謂老人對海鷗的情深深,海鷗對老人的意濃濃。充分表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親情、和諧共處的感情。

學會了這篇課文以後,我知道了人與動物之間要和諧共處,要有美好親情。我以後,也要愛護小動物,和它們和諧共處。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4

昆明有一位老人名叫吳慶恆,我最近學了一篇課文《老人與海鷗》,講的就是這位老人與昆明的吉祥鳥、幸福鳥、也是昆明人們的白翼天使——海鷗的故事。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感動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現在就讓我帶你一起去細細品讀這篇感動人心、使人黯然淚下的故事吧!

“老沙、獨腳、灰頭、紅嘴、公主……”這是老人在呼喚着他親愛的子女們的名字。自從十多年前與海鷗的相遇,就改變了他孤獨的生活。這些海鷗就是老人最心疼的“兒女們”,和海鷗在一起的日子裏,老人總會露出開心與得意的笑容。每當老人對我們講起他的“兒女們”時,臉上的笑容總是最欣慰的。當老人來時,一羣羣海鷗像一個個白色的音符,在老人周圍盤旋、舞蹈、玩耍、吃食。這時,老人也會仰望天空,看着那些海鷗在天空飛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多天後,老人去世了,當人們在他家裏看到的最值錢的東西居然是給海鷗做餅乾的六個雞蛋。當人們將老人的遺照放在老人常給海鷗餵食的地方時,奇蹟出現了,一羣羣海鷗站在老人的照片的兩側,肅立不動,有的在老人的照片上盤旋。這些海鷗就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天使,也好像在爲老人的去世而悲傷。

文章中的老人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我認爲,他愛動物,視海鷗如子女的故事也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的心。我想,老人仰望着天空是因爲想與“子女們”一同飛翔吧!我想,老人在天國時,最念念不忘的應該就是那些陪伴他不再寂寞的海鷗吧!我想,老人在天國應該最希望的就是能與海鷗一輩子自由地生活吧!想到這裏,我的眼圈不由自主地紅了起來。願老人在天國不再孤單,和家人一起與他的海鷗子女們快樂地在天空翱翔!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5

星期五時,老師帶領我們學完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我感觸很深。

首先,老師讓我們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內容“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年冬天都去翠湖喂海鷗,當老人死後,海鷗爲老人守靈。”接着,我們又細細地品味了課文中的一些句子,如老人是怎樣愛護海鷗的、老人的偉大體現在哪些句子等,並一一做了旁批……

當學完這一課時,老師又讓我們看了《軍犬黑子》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更能體現本單元“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這一主題。文章內容是:軍犬黑子的訓導員玩了一個遊戲,從中欺騙了黑子,黑子很生氣,從此不再信任所有的人。

從以上兩篇課文中,我學習到了:動物也和人一樣,有自己的愛恨情仇。我們應該善待動物,那樣的話,動物也會喜歡人類,動物和人類會成爲好朋友!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6

悲傷的音樂輕輕流淌,老人孱弱的身軀印在孩子的腦海,海鷗悲傷的鳴叫響在耳畔……那種令人悲痛的、無言的愛留給學生太多太多。音樂使得孩子更能體會到文字中流露的情與愛;音樂恰當地表現出那一幅幅令人悲傷的畫面。課文中容納的人文精神隨着音樂的響起刻在了孩子的欣賞,體現在孩子們的朗讀中,主題“愛”也因此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學時,總以爲語文重在分析、品讀,其實不然。如果能在語文課堂中恰當地使用音樂,我想也許不需要任何語言去表述,音樂聲中早已將文字的精神容納其中。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7

一位年老的爺爺餵養了海鷗十多年,每年冬天早晨都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餵養海鷗。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308元,卻有多一半的錢用在海鷗身上。從城郊到翠湖的路費雖只有一元,他卻總也捨不得用,總是省下來爲海鷗買小餅乾吃。

後來,老爺爺去世了,人們帶着老爺爺的遺像來到翠湖邊,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衝過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它們還爲老人守靈,兩排海鷗分別站在遺像兩邊,不停哀叫。後來人們把遺像帶走,海鷗們卻向遺像飛過來,不願人們將遺像帶走。

這位老爺爺的品德是多麼高尚呀!愛護動物,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兒女,這不正是老爺爺的高尚行爲嗎?而海鷗們似乎也懂得老人的行爲,每天與老人作伴,這不正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嗎?我們難道不應該向老人學習嗎?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對動物好一些,動物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呀!他們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風景線,只有與他們和平相處,世界纔會變得更美麗,變得多姿多彩。如果世界上沒有了動物,那麼最終人類也會滅亡。讓我們行動起來,呼籲大家愛護動物,不要總想着自己的好處,愛護我們的朋友!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8

《老人和海鷗》是一篇真實的故事,它講述的是一個老人把海鷗當作自己的兒女們一般的照顧。給它們喂餅乾丁、給它們起名字、和它們聊天。直到老人去世,海鷗們的舉動讓大家大吃一驚:人們將老人的遺像擺到草地上時,所有的海鷗竟然都在遺像上空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又而肅立不動。像是在爲老人守靈。文章表現了老人對海鷗愛,以及海鷗對老人的情。其實,讀了文章後,我真的深有感觸。難道不是嗎?愛護小動物的朋友隨處可見,有些甚至願意去收養無家可歸的小野貓等等。這是爲什麼呀?不就是因爲大夥兒們心中有愛嘛!不過,我們同樣也清楚,目前捕殺珍惜動物的販子依然隨處可見。雖然說我們不能夠有力地去解決這種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從反方面思考啊。我們一方面地去愛惜動物們,不是受傷害的動物就更少了嗎?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呼籲全世界(希望你可以做到!)讓大家都參與其中,一起來保護好小動物吧,讓我們和它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老人和海鷗們都可以和諧相處,難道我們就做不到嗎?多去關愛一下小動物們吧。像老人一樣,打心底裏愛着海鷗。老人爲它們付出了好多好多。而他得到的最好的回報,不是金錢,而是海鷗對他的愛!向老人之以最崇高的敬意!老人最後的心願相信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吧,那麼,你願意和我一起把這個未了的心願繼續傳承下去嗎?

但願,你看完後會毫不猶豫的點頭的……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9

第一天上語文課,我拿着嶄新的語文書隨便翻了幾頁。第一課《老人與海鷗》對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讓我深受感動。

《老人與海鷗》講的是:一位貧窮的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數十年如一日的愛海鷗,給海鷗餵食。老人死後,海鷗做出了許多不尋常的反應,在老人的遺像前守靈。

讀了課文,我被這位老人的事蹟所感動,老人十多年,一到冬天,每天都走二十餘里爲海鷗送食。據說這位老人的工資每月只有三百零八元,他生活節儉,唯一的奢侈品是二毛錢一包的香菸,可是她對海鷗出手大方,給

海鷗買四塊五角錢的餅乾,他對海鷗就像對待親人一樣。

雖然老人充滿愛心,可是社會有許多人沒有愛心。有些人爲了賺錢,不惜違返法律,捕殺國家保護動物。

人類啊!醒一醒吧,只有咱們愛戴動物,動物纔會愛戴我們。就像我們的地球母親,假如我們少開幾次車,多環保一下,少用塑料袋,多植樹,不破壞樹木,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環保的。你看現在,咱們的地球母親,空氣

到處污染的很壞。只要我們環保些,地球也會善待我們。經常騎自行車,就可以減少咱們的空氣污染數量,這都是咱們力所能及的。

動物其實和人是一樣的,你只要善待它,它就會善待你。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

有一天,一隻小狗失足落盡的河流中,圍觀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救小狗,可憐的小狗在作無謂的掙扎,突然,一位年輕小夥子,跳入河流中,救起了可憐的小狗。

從此,不管主人怎樣攆它,它都不走,之後,它和主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人間處處有真情,它躲在了角落裏,等待着我們去探索。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10

情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有親情 還有友情。給我們溫暖幸福快樂的體驗,曾以爲只有我們人類纔有,可是學完《老人與海鷗》,我深深地被海鷗那真摯細膩感動了。

開學我們學習 了《老人與海鷗》一文,我體會到了人對動物 的愛,動物 對人的愛,也更多的體會到了人與動物能和諧相處,共享一片藍天。 老人生前每天餵食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

不久老人去世了,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像留戀自己的親人一樣,不捨得把遺像搬走。

學完這篇課文,我的第一個感受是感動:被老人雖然生活並不富裕,卻堅持餵養海鷗感動;被老人對海鷗那份無私的愛感動;更被海鷗對老人的那份情感感動。每當我讀到“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來”,此時,我會想十多年來老人每天到翠湖邊去喂海鷗,和海鷗相依相隨。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情誼。所以當老人去世時,海鷗們不忍心離開和自己相處了十多年的親人。每當我讀到“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體會到海鷗們捨不得離開老人,它們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和不捨。

學了這篇課文,我的第二個感受是震撼,曾以爲海鷗只是一羣在海邊自由飛翔的小鳥,不懂得我們人類的快樂、悲傷,更不懂得珍惜忽然擁有。讀完這篇課文我深深被海鷗那真摯細膩的情感震撼!感悟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那種深厚的情誼。

情感不是人類的專利,它屬於每一個在地球上生存的精靈,讓我們人類要和大自然 和諧相處,共同捍衛我們的地球家園吧!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11

今天,我們學了《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我得知這位老人是社會的工薪階層,每月的退休工資只有308塊,只夠他自己的基本生活費,但他卻慷慨地拿出一半,給海鷗買食,而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一盒的金沙江牌香菸。

多麼平凡而偉大的老人啊!他的這顆愛護動物的心不正是我們很多人所沒有的嗎?我想,世間萬物都有靈性,海鷗也有自己的愛和憎。所以,當我讀到”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時,我頓時淚如雨點,我被海鷗對老人的那種令人震撼的感情所打動了。而在老人去世後,他一定還牽掛着他的鷗羣!這位老人做了平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這不正與那些只爲眼前利益,隨意獵殺動物的人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嗎?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動物也是有情感,有智慧、有自己的情懷、也是會知恩圖報的,只要你對它好,他也一定會對你好。

讓我們行動起來,善待、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吧!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12

今天,我們學習了《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講訴的是發生在雲南昆明的一個退休老人與一羣海鷗之間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人發現了翠湖公園的那羣紅嘴海鷗,於是,老人每年冬天都步行二十餘里,只爲了給海鷗們送些餅乾之類的吃的。

後來,老人去世了,海鷗們一直在他的照片前徘徊,爲其守靈。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明白,其實動物是有感情的,我們應該尊重它們,愛惜它們,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13

讀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我內心涌動着無限的激動,是啊動物是多麼有靈性啊,它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它們也有愛和恨。

《老人與海鷗》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透過寫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情景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老人去世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鳴叫等悲壯畫面,正切地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這篇課文就是寫出了海鷗的情感—對老人的愛。

老人省吃儉用,風雨兼程,每天徒步二十餘里來到翠湖邊喂海鷗、給海鷗起名,呼喚海鷗的名字,同海鷗親切說話,像親人一樣關愛海鷗,呵護海鷗,與海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就在老人的遺像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老人,表達它們對老人的思念與眷戀。

望着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面前翻飛鳴叫,我想海鷗在用獨特方式表達對老人的思戀和懷念,它們一定會說:“老爺爺,謝謝您!謝謝您十幾年如一日地給我們送食物,您好不怕冷,不怕累,不擔心自己的身體,把無私的愛奉獻給我們。您好給我們取了屬於我們自己、好聽的名字。這名字,我們一定好好珍惜,一輩子的也不會再改。現在你去世了,雖然再也見不到您那親切而熟悉的身影,但您好放心吧以,我們會永遠記住您好的,您好在天上安息吧!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14

大家都說:“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確實不錯,有了動物,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充實。有這樣一位老人——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裝鳥食的塑料袋也褪了色。這身穿着真是太樸素了,太平常了,但這位老人的所作所爲卻平凡的偉大。

老人每天步行從郊區趕到翠湖公園,目的只有一個——給海鷗餵食。十幾年來,老人從來都沒有斷過,天天如此。當然,時間久了,老人和海鷗之間已經建立了一層感情。老人把海鷗當做自己的兒女;海鷗把老人也當做親人,可見,它們之間的關係無異於親密無間。

終於有一天,老人不幸逝世了,他永遠離開了我們,永遠離開了他的“兒女”——海鷗。當鷗羣知道這個消息時,它們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了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可見,海鷗們對老人有太多的感激,太多的愛。這就是一位老人的堅持,一位老人對大自然動物們的愛!

看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還把鳥兒關在籠子裏,供自己玩弄,還是把它們送到廣闊的藍天呢?我們都有家,鳥兒也有家。它們的家就是藍天,就是大自然。我們得爲它們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家!看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還讓小動物們活生生的死掉,還是保護它們呢?

我們都有親人,小動物也有親人。我們知道失去親人的痛苦,那麼小動物也是如此。我們得保護它們,愛護它們,不在傷害它們!看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還要執迷不悟、無動於衷嗎?難道我們就不能從中獲得一些道理嗎?不會,不會的,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好似我們的親人,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向他們伸出那雙惡手!

一位老人,平凡而偉大!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15

今天,我無意間讀了《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讀了幾遍,我被海鷗對老人的感情深深觸動,禁不住熱淚盈眶。

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去翠湖喂海鷗,他把這羣海鷗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待,餵食的時候,神情柔和,語氣親密。老人總是說海鷗是重情重義的動物。老人去世的時候,海鷗像兒女一樣來弔唁老人,盤旋在天空,久久不肯離去。

海鷗對老人的留戀源自老人像對待子女般無微不至地關照,他可以一眼就認出誰是“獨腳”,誰是“老沙”。甚至老人一呼喚,海鷗就立馬飛過來,在老人手上吃食。他一談起海鷗,眼睛就立刻生動起來。他親暱地說起前年有一隻海鷗離開時對他依依不捨的情景。老人對海鷗的這種關照之情和親人無異,老人看到海鷗十分高興,海鷗看到老人也十分開心。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翠湖邊看到了老人的遺體---老人揹着那個藍布包,撮着嘴,好像還在呼喚着他們。但海鷗們知道,老人再也不會親切地叫他們的名字了。它們成羣地飛來,圍着老人的遺體翻飛盤旋,齊聲哀鳴,彷彿這樣能喚醒老人。它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體上空,但是老人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將餅乾丁放在欄杆上了,它們明白老人永遠不會回到它們身邊了。它們紛紛落地,在老人遺體前後站成了兩行。肅立不動,彷彿這樣能多陪伴老人一會兒。

老人陪伴了海鷗們十幾個冬季,它們儘自己所能來送老人最後一程。在我們的生活中,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也有不少,比如日本就曾經出現過一個真實的故事;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帶到東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門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門上班,然後傍晚時分便到附近的澀谷火車站迎接他下班回家。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並沒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學裏突然中風,搶救無效死了,再也沒有回到那個火車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實地在那兒等着他出現。無論什麼嚴寒酷暑,每天傍晚五點,八公都來到火車站裏等候、凝視......第二天、第三天......春夏秋冬,一直等到自己變老變弱,等了整整十年。

只要人類善待動物,對它們付出關愛,細心地關照他們,他們也將給人類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