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爲題目的作文

學問君 人氣:2.86W

【篇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爲題目的作文

生命就像一段漫長的旅行,誰都不知道前方的挫折和驚喜。但是無論如何,都得勇敢、堅強的走下去。這一定就是傑出的傳奇人物——海倫·凱勒所向我們詮釋的生命的真正價值吧!

最近,我讀了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海倫·凱勒一生的故事。書中感人心腑的事,總是在我受到困難和挫折時鼓勵我,不能後退。她曾經和我們一樣,本該擁有一段如花般甜美的金色童年,卻被一場大病徹底轉變了局面,她的視覺、聽覺、和說話的能力全部被剝奪了。而那年,她才19個月大。也許這對我來說好似一個晴天霹靂,但海倫沒有自暴自棄,在沙利文老師和許許多多朋友的幫助下,她勇敢地站了起來,我完全無法想象她所需要克服的種種困難。我的心震驚了!

堅貞不屈,不斷進取的精神是海倫·凱勒所擁有的,我們更應該擁有這種美好的精神品質。要牢記: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尋的,跌倒後再爬起來,海倫·凱倫就是最好的榜樣

【篇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本小說主要寫了,海倫變成聾啞人後的生活。剛開始她對於生活是很失望的,情緒也非常暴躁,還會發脾氣,她感覺對生活已經沒有了信心。在她父母的幫助下,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老師就變成了海倫的救星。在莎莉文老師細心的指導下,可愛好學的海倫學會了閱讀,認識了許多字,也讓她感到了身邊人們對她的愛。之後還讀進了哈佛大學,最終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但是她畢業以後,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悲傷的事—媽媽去世了。

我覺得海倫是一個堅持不懈,對自己的前途有充分信心的人。因爲她在成長的中途發生了許多不開心的事情,但是她沒有放棄。正是因爲這樣,她慢慢地學會了說話,寫作。

這就像我們語文課本的《觸摸春天》一樣。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這也都是別人怎麼也改變不了的。

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了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好好珍惜時間。

【篇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閱讀了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深受感動。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當我讀到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於事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力不要去鑽這種牛角尖。這句話時我就想起貝多芬,貝多芬也像海倫。凱勒一樣是身殘志堅的人。貝多芬本來身體是健全的,但在他二十八歲那年雙耳失聰,他沒有放棄。他這種堅持使他成爲了世界的樂聖,世界的作曲家,作出了《第九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和《田園交響曲》……貝多芬和海倫。凱勒這種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從今天起一定要抓住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失去了纔會珍惜。

【篇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正常人在技能和器官上的使用上有皮懶的特點,但只有聾者體會到聽力的寶貴,只有盲者意識到市裏的多重恩惠,我問過結婚多年丈夫,他們妻子眼睛的顏色,可他們說不知道。

海倫·凱勒是一位聾盲人,對她來講寫一本書,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她仍寫出了很多書,其中一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7月零幾天我把這本書給買來了,過了幾天我看完了,我是帶着淚花看完的,她一直努力着,在她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幫助下,海倫。凱勒和耳聰目明的人一起從頂級的哈佛大學畢業了。

對呀!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這本書激勵着我,所以我要和海倫。凱勒一樣擺脫命運的安排,向着目標而努力着。海倫透過了努力學會了:法語,德語和拉丁語,還加上說話。對於一個盲的人,這已經很困難了,何況這個又聾又盲的海倫呢?但是海倫她做到了。

當我看到海倫說的:“正常人在技能和器官上的使用上有皮懶的特點,但只有聾者體會到聽力的寶貴,只有盲者意識到市裏的多重恩惠,我問過結婚多年丈夫,他們妻子眼睛的顏色,可他們說不知道。然而妻子不斷抱怨,說家裏的新變化丈夫都看不到。有視力的人的眼睛很快就習慣了周圍的環境常規,看見的只是驚人的和突出的事物。但是即便是在看最突出的景象時候,他們的眼睛也是懶惰的。”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因爲你想想,你真的仔細去觀察一樣東西和一個人嗎?不不不,你沒有,對不對!讀了這本書你就要知道我們要好好使用這些技藝和器官。這本書包含了兩個內容一個是,我的成長故事,第二個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你也來買一本看看吧!很有趣哦!

【篇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深有感觸。

海倫·凱勒以一個殘疾人特有的敏感和細膩,表達了這樣一種生活態度:應該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充分發掘潛力,享受美好的生活,不虛度光陰、不浪費天賦。

海倫·凱勒在文中提出:“如果人們把生命中的每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因爲如果我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我們就一定會更加珍惜它,就一定會利用它做更有意義的事,這樣,生命的價值就更高了。

海倫·凱勒在文中寫到朋友們的生活態度其實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態度。在日復一日、習以爲常的生活中,我們失去了鑑賞世界的好奇心甚至能力。我們的感官變得麻木遲鈍,我們的心靈變得平庸呆滯,我們不會激動,不會動心,不會感恩,只會沒有目的地、按部就班地消磨時光。

對於擁有光明的人來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沒有意義的,但對作者、對所有失去光明的人來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卻是她們一生最大的願望。

讀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明白了:一定要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珍惜光陰,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篇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之後,我想向大家推薦這本書。這本書的主人公叫海倫·凱勒,我們簡稱她爲海倫。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對於海倫來說,雖然她生活在黑暗之中,可黑暗的逼迫並沒抹殺她嚮往光明的心靈,她從未被黑暗所淹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中,海倫用清晰的筆觸將僅擁有的三天光明詳細寫來。沒有煽情的文字,也沒有過分的情感,海倫在規勸世人的同時將充實的三天展現在讀者面前。要做的事太多,而所擁有的世界太短。海倫的苦心規勸表明了她對光明的渴望,從她語重心長的話語中,我們認識到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等失去了以後才知道後悔。將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將所擁有的都看作是最後一天能擁有的,在珍惜中生活好每一天!

希望看完這篇讀後感的讀友能到書店買一本看看或到書城去借,願不願意就看你們的心情,我不會強迫。謝謝!

【篇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之前,我覺得沒什麼。可當合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深深地被海倫·凱勒震撼了。

海倫剛出生就聰明伶俐,我本以爲之後她人生的道路會一帆風順,可沒想到海倫在19個月後莫名其妙地染上了一場大病,讓原本天賦優異的海倫再也看不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了,也不能聽見孩子們歡樂的笑聲了。我以爲海倫會憎恨地詛咒上帝,可是,我又一次猜錯了。上帝似乎也於心不忍,讓莎莉文老師走進了海倫孤獨的世界,開啟她心靈的枷鎖。一天又一天過去了,原來那個粗暴無理的小海倫漸漸變得開朗起來,莎莉文老師讓海倫去觸摸水,用手在海倫的小手上寫下“water”,當時,海倫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只覺得手上滑滑的,有東西流過。就按照這樣的學習方法,讓海倫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莎莉文老師嘔心瀝血地“特殊方法”下海倫學會了閱讀,認識了字。後來海倫的父母請了霍勒斯曼學校的莎拉·傅樂瓦老師教海倫說話,海倫把中指放在老師鼻子上、食指放在嘴脣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要知道這對看不見、聽不着的海倫是十分困難的。最後,在海倫自己和父母以及莎莉文老師的努力下,學會了說話,還成爲了哈佛大學的博士生,最終,她成爲了美國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讀到這裏,我甚至難以想象,失聰失明的海倫是如何艱難地讀着盲文,一邊練習說話,一邊學習的。

我們雖然有靈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卻沒有努力學習,而海倫——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卻沒有放棄學習,沒有放棄生活,反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我們,擁有着健全的身體,卻只知道抱怨。

所以,從今天起,我們應該向海倫學習,珍視我們寶貴美好生命,並努力學習。我們相信,不遠的、美好的將來,正一步步向我們靠近。

【篇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彷彿讓我獲得了人生的真諦。

文中講道:“海倫·亞當斯”是一位盲童,但因爲海倫永不放棄的精神和莎莉文老師的辛勤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才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這使我深受感動,從中受益匪淺。

時間是無限的,猶如長江水般永遠奔騰洶涌,源源不斷,然而,每個人能利用、享受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是最寶貴的。就像雷鋒叔叔說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窮的爲人民服務中去”,教育我們利用時間多做一些有利於人們、社會的事情,是多麼的愉快啊!

篇末,“閱讀開機”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假如給你三天光明,你會將目光投向哪裏?三天,僅僅只有三天的光明,多麼殘酷,又多麼寶貴。那麼,假如給了我三天光明,我會在第一天中,給我的親人買最好的東西,儘自己的孝心。第二天和第三天,我會刻苦讀書,讓自己在三天後眼盲文不盲。

父母和老師常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呀,只有珍惜時間的人,纔不會留戀時間;而那些虛度光陰的人,到頭來必然要後悔。直到現在,我才懂得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