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有關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學問君 人氣:1.79W

家庭是園,孩子是苗,家風家訓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點,苗只有在雨點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接下來小編給你們帶來有關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有關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

有關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一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你的教育已經給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教育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

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而我從小就沐浴着好的家風。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絆絆,但他們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和父母出去吃大餐。記得很深刻,有次吃喜酒,菜還只上了2道,我看得眼饞,已經想吃了,拿起筷子準備夾菜,媽媽一把奪過我的筷子,並適時對我進行餐桌禮儀教育。雖然當時很生氣,但是現在我要感謝媽媽,是她讓我明白了餐桌禮儀的重要性。媽媽經常教導我:“自古,中國人便十分重視餐桌禮儀,中國人的餐桌禮儀體現在禮、孝、德、讓、教。講賓客長幼之禮,尊敬長者的孝道,飲食謙讓有度且不浪費糧食,像你這樣,菜沒上齊,客人沒上桌就想吃,就是不懂禮儀。”

現在我長大了,如果我吃飯只用一隻手拿筷子,另一隻手放在桌子下面, 媽媽依然就會批評我。她認爲這樣的儀態是不妥當的,他堅決表示有教導的必要。

其實,懂不懂禮儀、會不會禮儀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怎麼動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當、與宴會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談、雙手如何擺放, 這些禮儀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更是“爲他人着想”。試想,和你同一桌的家人或是朋友,

當看到你不懂禮儀,他們的感受如何?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是一種資訊的傳達,或許身爲當事人的我們並不在意,但這樣的行爲一方面體現一個人的內涵,另一方面傳達出外在的素養。

我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貪圖名、利,也不去羨慕別人家多麼有錢,有權勢,只是默默地爲我們這個家付出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曾發生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參加他的同學聚會。待我精心“梳妝打扮”一番後,看到爸爸,他還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襯衫。“爸爸,你不換衣服嗎?”“不換了,穿那麼好看幹什麼。” “哎呀,我們不要和別人比,我們只要過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在聚會時,爸爸遇到了一個和他曾經很要好的同學——張叔叔。張叔叔的兒子小時候成績很差,長大了也不誤正業,遊手好閒。於是他們便聊起了家風、家教對兒女的影響。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不注重家教對孩子的影響了,只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習就夠了,自己卻不管孩子,任由他們去,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怎麼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說道。

“說來也慚愧,我就是這樣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關心着、管教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孩子會怎麼樣。”張叔叔嘆了口氣說着。 “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好,這個孩子纔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家教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爸爸對張叔叔說着。

張叔叔也附和着:“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

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裏,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夫妻關係融洽,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會大相徑庭!”

現在我參加工作了,作爲班主任,研究班裏的學生髮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問題家庭中,不是父母離異了,就是常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 父母還經常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他們就是我們家裏的一面鏡子,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他們說:“節約要從一滴水、一度電做起。”我們家的節電方法:牀頭燈、房廳吊燈都用的是白熾燈,並且加裝了調光節電裝置,父母經常說:“離開房間,隨手關燈”;我們家的空調的溫度設定都是恰當即可,在家用空調製冷時,爸爸說:“設定溫度高2攝氏度,就可節電20%”;我們家還把淘米水用來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於澆花,擦傢俱;洗衣機漂洗衣服洗滌水用來拖地、衝坐便器;媽媽經常囑咐我說:“洗澡時掌握調節冷熱水比例,不要將噴頭始終地開着,更不應敞開用水,淋浴要抓緊時間,全身淋溼即關噴頭,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沖洗乾淨”;爸爸經常說:“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看似嘮叨的瑣碎事竟然促成了我一個好習慣。是呀!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爲人處世態度。

父母的教導,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爲儉以養德呀! 作爲家庭一員的我,應當成爲一個良好家風的傳承者、發揚者,使良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爲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無言的囑託、無痕的傳承,是最基本、最經常、最具有影響力的正能量教育。

有關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二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一個家庭也有自己的家庭準則。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風好,這個人才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樣的教訓是沉痛的。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裏,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早在戰國時期,便有了《孟母三遷》和《曾子殺彘》的優秀家教故事,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注重家教的父親,他在《誡子書》中這樣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就是告誡那八歲的兒子: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於是像孟子、岳飛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偉人便在這樣的家教中應運而生。

家教,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傳男不傳女”,已被歲月的流沖走,而那些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中華民族文明的腳步正在新時代的家風中穩步向前!

有關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三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後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爲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爲,是好是壞。我認爲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着,因爲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爲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爲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鬆。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爲就要使用殺手鐗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爲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