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600字徵文

學問君 人氣:2.36W

家風對於家庭的發展和延續至關重要,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歡迎閱讀!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600字徵文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600字徵文【1】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父母都已年過半百,回想這些年,聽到爸爸在我耳邊唸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吃虧是福”。

小時候,對這句“吃虧是福”很是不以爲然,總認爲吃虧就是受了損失,佔便宜就是得到了好處,對“吃虧是福”的說法覺得不能接受。一次,爸爸從集市上回來,買了好多蘋果,面對着香甜的蘋果,“孔融讓梨”的故事早已是九霄雲外,我一個箭步上去,先妹妹挑了個最大的,結果一口咬下去裏面全是壞的,最後不得不拿了個比妹妹還小的蘋果,爸爸在一旁不禁笑了起來,“你啊,經常告訴你吃虧是福,小便宜一來,你怎麼就全都忘了呢?!”。

漸漸地,我長大了,明白了人生總是有得有失,與其計較太多不如用平常心淡然面對。兩年前,我們村裏的大麥田要通高鐵,徵用田地,那時好多人家都忙着走後門、拉關係,給村幹部及丈量人員送禮,讓地畝數“多”起來,腰包鼓起來,而我爸卻不爲所動,媽媽的心裏有點不平衡,就對我說:“人太老實會吃虧的。”每當這時候,我總是與她理論一番:“媽,您說的不對,爸爸不常常說‘吃虧是福’嗎!”“哎,這道理我都懂,就是抱怨兩句”,結果沒過多久針對這種現象,紀委就介入調查了,不僅村幹部受了處分,老百姓“多”出的地畝款也被追了回來。後來,媽媽感嘆道:“當時挺羨慕的,覺着他們佔了天大的便宜,如今看來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今參加工作了,更是理解了爸爸那句“吃虧是福”的真諦,寧願自己吃點虧也絕計不能有一絲一毫佔便宜的想法,無論是公家的便宜還是老百姓的便宜,都不能伸手。這幾年,國家從嚴治黨向基層縱深推進,那些爲了佔便宜,將“黑手”伸向弱勢羣體,“索要貧困戶牙縫裏的保命錢”、 “領取了貧困戶的‘心意’”的人,最終的`下場都是吃了大虧,坐了牢甚至丟了性命。其實,哪裏有什麼便宜,只不過是被利益矇蔽了雙眼,到頭來所謂的便宜會讓人失去的更多。反倒是那些秉承着“吃虧是福”的人,一個心的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好好幹,到頭來收穫得更多。

吃虧者,能讓人們覺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若不是這樣,又怎會有1976年在零下幾十度的寒風中,長安街頭,百萬羣衆自發地爲周總理送行。周總理一向生活艱苦樸素,睡衣有好多補丁,我們知道周總理16年只穿了兩雙皮鞋,從個人角度來說,周總理是吃了很大的虧,但是他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再如,“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這是雷鋒日記中的一句話。雷鋒參軍以後,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捐給了貧困地區;他常常爲人民服務,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爲人民服務當中,難道他不吃虧嗎?不虧!他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可,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

一句“吃虧是福”讓我順利完成學業,一句“吃虧是福”讓我做到了“不貪、不佔”,一句“吃虧是福”使我盡職盡責的幹好工作,做一個大公無私的人,即使在吃虧的情況下,你也不妨想想,這是一件好事,這是一份教訓,一份經驗,一份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財富。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600字徵文【2】

今年的農曆二月二十七,是父親八十四歲生日,我開車回去,父母見到我高興得合不攏嘴兒。每次回家看望他們,說心裏話我都不願提前告訴二老,因爲告訴他們,他們會連續多日休息不好,盼着孩子回去。若突然而至,給他們個驚喜多好。

母親說十六歲來到我們家,已經六十六年了,與父親相濡以沫,早已過了金婚,二老的一生雖平平淡淡,在我心裏他們就是我的山、我的港灣、我的牽掛和我心中的愛。父母一生操勞,養育了五個子女。兒時父親常年在外,家裏只有母親掙工分,上有婆婆下有子女,一大家子全靠母親在家照顧,母親常年忙碌的背影永遠刻在我的心裏,一直感覺母親有用不完的勁、幹不完的活兒,待自己爲人父母時才能感受到父母爲了整個家而是多麼的辛苦。

母親就是一個鄉下女人,不會識文斷字,但她教會了我們如何尊長愛幼,與人相處。母親常給我們說的是:我嫁來後,每次盛飯都先給你奶奶,你奶奶吃第一碗,而後再分給你們。在那些物資匱乏的年代,母親日日月月年年如此,最後一個永遠是母親自己。說心裏話,寫在此時,我眼含淚水,心疼我的母親,心疼她那樸實無華,母親對長輩的孝是我們做子女的永遠的楷模,同時也激勵着子女們。奶奶九十三歲時不慎摔跤,臥牀三年,母親無怨無悔照顧,外婆也是在我家走的,先後把兩位老人送終,奶奶和外婆分別活到九十六、九十五歲,而且她們在走時沒生一點病兒,全是母親照顧得好。

在村子裏,哪兒有笑聲,哪兒就用母親的身影。從未見過母親愁過,也沒見過母親悲傷地哭過,真的。在我印象裏,母親永遠是那麼開朗、健談,認識的、不認識的,她均是自來熟。村子裏的大姑娘、小媳婦兒都願以找她聊天侃大山,喜歡和人解悶兒,現在母親年齡大了,村子都說她是活寶兒。

仍然記得當年畢業去單位報到時父親給我說的話:“兒子呀,走到單位要好好幹,不要做對不起人的事,交友先看看對方孝順否,不孝順切忌與之交往,你對他再好也沒他父母對他好”。父親的話很簡單,很易懂。在善待老人上,父親對我說:“兄弟姊妹再多,各盡各的孝心,不要計較其他人如何”。百行孝爲先,記得七十年代,父親每次回家,都要給奶奶買些好吃的,有時捎半袋大米讓奶奶煮粥,有時會提上一塊五花肉讓奶奶改善生活,可奶奶都不捨得吃,還是母親幫着勸奶奶說:“孩子們小,他們吃的時間長着呢,你只管自己就可以了”。父母對長輩的尊重、孝敬,對親朋好友的與人爲善時時刻刻教育着、提醒着我們。

記得前些年,有次回去突然發現母親瘦了。後來才從父親那兒得知,母親夏天生了一場病,不讓對我們說。那件事加上母親消瘦的身影讓我倍受打擊,雖是小病,但做子女的竟全然不知,是子女的失職呀。和哥哥商量後,給父母配了個電話,天天在電話裏說幾句,話雖不多,能聽到二老爽朗的笑聲就是我一天工作的動力源泉。

父親生日那天,我在家一直陪着他,第二天往回趕時,父親坐在沙發上沒起來,說孩子我不送你了,我知道父親是不願目睹我離去的背影。母親送我到路口,也長久地向我離開的方向揮舞着那不捨的手臂。下午五點半剛到家就趕緊給父母打電話,電話鈴還沒響一下,那頭就接起來了,原來二老一直守在電話旁等着接我平安到家的電話。

這就是我的父親母親,在他們的身上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但他們卻用自己無私的愛給我溫暖,用他們潛移默化的行動,慢慢向我傳遞着禮儀、仁愛、寬厚的古樸家訓,影響、感染併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也會讓這樣的家風和家教代代相傳。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600字徵文【3】

二嫂跟二哥處對象,週末來鄉政府看二哥,給二哥洗衣服時,發現二哥貼身衣服口袋全被密密麻麻的針腳縫了起來,問二哥怎麼回事,二哥淡淡一笑,“老孃縫的,防髒!”二嫂將信將疑,要把線給拆了,二哥沒讓:“拆了,老孃回頭來還會縫上的,還惹她老人家不高興!”

二哥跟二嫂結婚前夕,有天晚上,老孃跟二嫂談心談到凌晨兩三點,二哥問二嫂談的啥,二嫂嘿嘿一笑:“女人之間的事,男人不要管那麼多!”婚後,二哥二嫂相互鼓勵,進步很快,二嫂評上了進階職稱,二哥也升了職,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二哥升職後,來找他的人很多。常有人晚上提溜着菸酒、土特產來敲門,二嫂一律拒之門外,裝作沒聽見。有次,一個熟人敲開門,把東西往門裏一撂,轉身就走。二嫂穿着拖鞋,拎着東西一路小跑追下去,攥着熟人的胳膊,東西不帶走不鬆手。一來二去,外面的人給二嫂取了個外號門神“卡恩”,德國最牛的門將,他防守的大門,堅如磐石。

侄子出生後,老孃去幫忙照看小孩。隔三差五,還是有人去敲門,老孃總是隔着門問:“找誰啊?”對方說:“找陳主任。”老孃大聲迴應:“早搬走了,我們是租房子的!”總是這樣問,這樣答,母親就想了個辦法,叮囑二嫂用記號筆在牆上寫:“陳主任已搬家,請勿敲門!”這樣一來,敲門的人真的變少了。

二哥工作順風順水,因工作紮實,不謀私利,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不久後被借調到區裏作爲重點培養對象。二哥打電話叫我過去,說幾個貼心朋友來家裏喝酒,開飯時,二哥朋友硬是拉老孃上桌,頻頻給老孃敬酒:“大娘,沒有您的深明大義就沒有陳哥今天的進步,沒您這樣的好母親就沒有這樣有出息的兒子,我敬您一杯!”母親端起酒杯,幸福掛滿臉龐:“我沒念過書,大字不識一籮筐,大道理不懂,但是做人要守本分,端着國家的飯碗,受着黨的恩惠,就要一心一意爲國家爲黨幹實事,不能揣着歪心眼,人一心思不正,就容易走歪路,一走歪路就沒回頭路。我縫上他的口袋,攔着他的門,就希望他做個堂堂正正的國家幹部……”

那晚我喝了不少酒,但卻喝得異常開心。爲二哥的進步,更爲母親的良苦用心和寬廣的胸襟。黨中央一再強調從嚴治黨,爲國爲家爲人民。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僅要靠法律和制度的外界約束,更要內在的反思與自省,反思與自省不僅是當事人的事,更是最親最近人的行動支援和精神免疫。

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員幹部需身先士卒,身邊親人也要聯合起來,做合格的守門員,縫上口袋,縫補心靈的缺口,爲貪念和慾望打上補丁;堵住大門,堵住外界的侵擾,爲心靈的純潔封鎖“後門”,讓外界的“病毒”無法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