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學問君 人氣:1.59W

《再見了,親人》字裏行間,始終洋溢着讚美、感激的情感,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一國際主義精神的主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習文章透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理解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那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

3.會認8個字,會寫12個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噩耗、戰役、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等詞語的意思及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

a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出示課文兩幅插圖):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兩幅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圖片,請大家認真觀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態、動作,用一兩句話描述圖意。

2.指名學生描述。

3.師小結:這兩幅圖描繪的就是1958年最後一批志原軍離開朝鮮回國,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告別的情景。人們揮着手,含着淚,深情地呼喚着──再見了,親人!(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展示學生收集到的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指名學生用一兩句話介紹。

2.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浴血奮戰。八年來,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別之際,他們無限深情地喊着(師指課題,生齊讀)──再見了,親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初讀要求。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詞多讀兩遍。

(2)思考:課文中“親人”指誰,想想作者寫了他們什麼事?

2.學生初讀課文,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反饋、交流。

(1)教師抽讀生詞,強調“妮”(ní)、“耗”(hào)等生字讀音。

(2)學生彙報本課寫到的親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師板書),並用課文的語句說出她們爲志願軍戰士做了什麼事。

4.速讀課文。

(1)找出直接體現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段落,放聲讀讀。

(2)指名學生讀直接體現依依惜別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讀,引發懸念

1.是啊,分別的時刻令人肝腸寸斷,你從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麼?

2.江報、交流(師相機出示送別圖、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小結:從剛纔的朗讀中,老師也深深地體會到志願軍戰士不忍心離開朝鮮的親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呢?按常理說,志願軍戰士離開祖國,離開家鄉長達八年之久,“歸心似箭”,志願軍們是多麼想回到妻兒身邊、白髮雙親身邊。可是他們卻希望──

(齊讀)列車啊,請開得慢些,……

4.那麼還有什麼比親人的等待還更讓人割捨不了,還有什麼比祖國的召喚還令人留戀?課文1-3段會讓我們明白其中的原因,下節課,我們再細細品味1~3段內容。

五、佈置作業

1.背誦4~6段,熟讀1~3段。

2.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激情導課

1.志願軍叔叔們在回國之際,不忍心離開朝鮮親人,火車即將開動了,他們拼命揮手,深情地呼喚。(全班齊背4~6段)

2.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牽動着志願軍戰士們的心呢?這節課,我們將細細品味課文1~3段。

二、精讀品味,體現真情

(一)教學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放聲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你認爲最重要的詞語。並細細體會體會。

2.反饋交流(師根據學生髮言,相機出示句子)

(1)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①齊讀,讀了這一句話,你有什麼要問的嗎?引導學生提出“什麼事能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②再讀課文,劃出能表現出志願軍展示與朝鮮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總結:槍林彈雨送打糕;爲救親人失孫兒;爲救親人勇獻身;爲了親人失雙腿。

(2)出示句子:您帶着全村婦女,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頂着打糕,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學生可抓住“冒”、“穿”、“頂”、“送”等動詞展開想象,體會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這個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

③指導學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④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學生如果講到其他句子,教師隨機教學。)

(二)遷移學法,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1.總結學法:①放聲讀,劃句子。②讀重點句,抓重點詞,展開想像,體會真情。③有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3.反饋交流。根據學生讀的句子,隨機點撥。例如,

(1)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着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抓住“噩耗”、“同歸於盡”兩個詞品味。)

(2)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抓住“代價”一詞,說說“代價”具體指什麼?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比較表達情感的不同。)

(3)討論:前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都用第二人稱;都先用一個稱呼語;這樣寫好像面向對方說話,更便於表達感情,都是透過具體事例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

三、迴歸整體,感受“親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願軍怎能忘懷呢?讓我們走進志願軍叔叔,跟他們一起和朝鮮人民話別,願意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感情朗讀1~3段)

2.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板書: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是經受過戰火洗禮的。當年,志願軍戰士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有200萬優秀的中華兒女奔赴朝鮮戰場,其中36萬餘人將熱血灑在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同學們可以結合學過的課文,展開想像,說一說志願軍戰士爲朝鮮人民做了什麼?可以採用第二人稱來講。

3.指名生講志願軍戰士的感人事蹟。

4.填空、交流,然後全班齊讀。

在朝鮮戰場上,__________(誰)爲了__________(誰)浴血奮戰,__________(誰)爲了__________(誰)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兩國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誼,因此兩國人民不是勝似__________。

5.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戰士們在心裏深情地呼喚,朝鮮人民也在心裏深情地呼喊,請男生擔任戰士們深情背誦4-6段,女生充當朝鮮人民可模仿課文語言向志願軍戰士深情話別。

四、教師總結,並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收集有關抗美援朝中出現的感人小故事,開個英雄故事會。

(福建省福鼎市實驗小學 石益芳)

b案

課前準備

瞭解抗美援朝戰爭,蒐集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發生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1.出示題目:“親人”是什麼意思?(有血緣關係的,關係親密的人)誰是我們的親人?

2.課文中的“親人”指誰?(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鮮人民)這句話離別的話是誰說的?

3.介紹時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浩浩蕩蕩地踏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抵抗美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朝兩國人民終於打敗了美國侵略軍。1958年10月撤離朝鮮。在漫長的八年中,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當我們打敗了侵略者,當我們完成了歷史使命,當離別的日子終於不顧人們深重的感情而來臨時,志願軍戰士深情地說──引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4.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願軍戰士並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那爲什麼把他們也稱爲“親人”呢?──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二、深入研讀,展示探究過程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哪些事例說明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1)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2)小金花,爲救老王,媽媽與敵人同歸於盡。

(3)大嫂,爲挖野菜,炸傷了腿。

2.走進情境,感受體驗。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哪裏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願軍戰士?劃出相關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

①交流。學生說句子,自由談體會。

②重點出示:

◇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哪裏寫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難和危險?大娘她們僅僅是爲我們送來打糕嗎?還爲我們送來了什麼?(鼓勵、希望、信心……)抓住動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八年來,您爲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想象一下,說說大娘還會爲我們做哪些事?

也許大娘做的事還有更多更多,這一切,怎麼不使我們感動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

③引讀:是啊,素不相識的大娘雖然不是我們的母親,但卻像母親一樣,甚至勝似母親。因此,在離別的一刻,我們志願軍戰士動情地說──(生讀)“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師引,大娘,您就是我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母親!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動人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隨機理解詞語:同歸於盡、噩耗。

②重點指導: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於盡,她的死重於泰山。但小金花爲什麼沒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着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失去媽媽的痛,對敵人的恨,這兩種情感是多麼真切,對比又如此強烈。有感情地朗讀。

③引讀:剛強的小金花,在失去媽媽的一刻,她沒有哭,但當與志願軍叔叔離別時,她卻哭了,她與志願軍戰士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所以,當志願軍叔叔與小金花離別時,關心地說──(生讀)“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落淚了呢?”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小組交流體會。

②重點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着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

到前沿陣地上挖野菜,會有哪些危險?那大嫂爲什麼還要去挖呢?這說明了什麼?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③引讀:爲了給戰士們挖蔬菜,大嫂卻爲此付出了雙腿殘疾的代價,所以在志願軍心目中,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所以,在離別的一刻,戰士們滿懷真情地說──(生讀)“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再讀課文,加深體驗

1.在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動你的是哪個人的事蹟呢?有感情地讀一讀。

2.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說。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風一起渡過,八年的崢嶸歲月共同走過,血與肉凝成的深情厚誼怎能不感天動地?怎能不牽腸掛肚啊!讓我們齊聲讀──再見了,親人!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領悟寫法

1.選擇你最感動的一個人物的事蹟,有感情地朗讀。

2.學生分別讀不同的故事。

3.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這三個自然段雖內容有別,但寫法相似,這三個朝鮮人民的代表人物都爲志願軍付出了數不清的日日夜夜、說不盡的關心幫助,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這樣高的代價”,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每一段最後的一個反問句,都強烈地表達了我們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不捨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讀再悟

1.可親可敬的朝鮮人民,爲什麼要像親人一樣對待我們志願軍戰士呢?再讀課文,找出句子體會。

2.交流:

◇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造成了暫時的供應困難。我們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

◇偵察員老王到敵佔區去偵察,被敵人抓住了,關在一所小房子裏,有一個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達萊花開滿山野的時候,我們缺少野菜……

這些描寫說明了什麼?

3.志願軍戰士踏上異國他鄉,與朝鮮人民共同浴血奮戰;朝鮮人民關心志願軍戰士,軍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爲了什麼?(爲了共同的敵人,爲了共同的心願──和平,這就是愛國主義,這就是國際主義精神。)

三、創設情境,體驗朗讀

1.當離別的抽泣聲與長鳴的汽笛交織在一起時,當我們從車窗伸出手、探出頭跟朝鮮親人再見時,當列車的轟鳴一聲緊似一聲時,你的心情是怎樣呢?請透過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讀來表現出你的心情。

2.指名讀──互評──齊讀。

3.讀了這幾自然段,你覺得當時的場景可以用哪幾個詞來形容?(難捨難分、依依不捨……)

4.正是因爲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兩國人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所以說這種友誼是偉大的友誼,這種感情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四、總結全文,迴歸整體

1.齊聲朗讀課文。

2.這篇課文是以志願軍的口吻來說的,但是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肯定也有千言萬語要表達。想一想,朝鮮人民會說些什麼?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們的口氣,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

五、作業

1.背誦喜歡的段落。

2.摘錄使自己感動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