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三字經>

【精】《三字經》讀後感11篇

學問君 人氣:8.64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三字經》讀後感11篇

《三字經》讀後感1

我們的語文課本學完了,開始學習《三字經》了。

在我小的時候,都已經會背了。但是時間長了,有的已經忘記了,有的不知道什麼意思。

從學過的《三字經》裏面,我知道了好多故事。

“孟母三遷”,主要是講一個孩子的學習環境很重要要想學習好,必須有一個學習和安靜的環境。還要向優秀的人學習,自己才能不斷的進步。並且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堅持到底,纔能有大學問。

“黃香溫席”,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爸爸媽媽把我們培養大付出很多辛苦。我們要報答他們,懂得感恩。

學習《三字經》後,我還明白了一些道理。

孩子在小時候如果不好好學習,把時間浪費了,到老的時候什麼事情都幹不成。學習的時候要認真,不能邊學邊玩,那樣浪費了時間而且掌握不會知識。我們從小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懂得謙讓,學習好學校的知識,並且好要讀好多好看的書。

每天晚上我都把學過的背誦熟練,然後再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學習《三字經》後,我認識了好多以前不認識的字,還像趙老師一樣給媽媽講她不明白的意思。

我很喜歡學習《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還記得這叫什麼嗎?對,是《三字經》。讀完後,我的感想很多。如我們應該好好回報社會,好好報答父母。《三字經》裏的每一句話,都有着一個感人的故事。每個故事裏說的都是懂孝敬的古人,這些都是千古留傳的佳話,它教導着後人,從中能學到怎樣感恩父母。

先從黃香說起吧!黃香,在九歲時,夏天爲了讓父親入睡,他把席子扇涼了讓父親睡。冬天爲了讓父親不涼,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弄熱,再讓父親上牀入睡。再說說“盧衣順母”,一個小孩子小時候母親去世了,父親爲他找了一個後媽,後媽很壞,給她親生的穿好的,給他穿盧草做的衣服。後來被父親發現了,父親要休妻子,他懇求父親不要,之後後媽也轉變了,也開始對這孩子很親了。這兩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怎樣孝敬父母。

其實,當父母將我們生下來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應該孝敬他們。以前,我們不知道孝敬的真正含義,現在懂了,就要好好的孝敬他們。就是現在的生活再好,也不能忘記“孝敬”二字。

就讓我們一起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吧!

《三字經》讀後感3

《三字經》,誦讀朗朗上口,歷史典故也多,既能多識字,又明白道理,對我的啓蒙教育影響很大。

上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了。爸爸說,意思不懂沒關係,只要有興趣背誦,上學後就會慢慢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就把《三字經》當成兒歌經常背誦,到了上學前班時,差不多能全部背誦了下來。

上小學之後,我仍然不斷誦讀《三字經》,從中學到了許多歷史、地理知識和人生道理。如“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從小就要尊敬師長,學習各種禮節,孝敬、體諒父母。“融四歲,能讓梨”,就是要懂得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頭懸樑,錐刺股;如囊螢,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就是告誡每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一生都要勤奮學習。

以前我對爸媽百般依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啥事都幫我安排好。重新讀了《三字經》,覺得非常慚愧。今後我一定自強,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多體諒大人辛苦,幫做一些家務,孝順父母,好好學習。和同學們在一起時,禮貌謙讓,團結互助,友好相處。

《三字經》讀後感4

我在假期裏讀了《三字經》,雖然字數不過上千字,其內容卻博大精深,有些句子我能明白,有些道理我卻一知半解。

其中有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深深地打動了我。東漢時間的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孝順自己的.父親,天冷的時候用身體幫父親暖輩子;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而自己挑最小的梨。

這兩個故事教育我們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的小王子,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非常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並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們一起時,要懂得禮讓,互相幫助。

《三字經》讀後感5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幾句印象特別深。它們是:“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頭懸樑講的是漢代大學者孫敬將頭髮用繩子吊在屋樑上防止讀書打瞌睡;錐刺股講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蘇秦讀書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們不需要老師監督也可以自覺地讀書。

讀完後,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讀書很好,但是不能自覺地讀書。我每天心裏只想着玩,非得媽媽大發雷霆纔好好做作業。許多事情都要媽媽提醒纔去做。雖然我們不提倡“頭懸樑、錐刺股”這種以傷害身體來勤奮讀書的辦法,但我們要讀書孫敬和蘇秦勤奮讀書的精神。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我牢記在心,是它開啟了我刻苦讀書的大門,它時刻提醒着我好好讀書!

《三字經》讀後感6

《三字經》的原文雖然只有一千餘字,但全文的內容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包羅萬象。它裏面有尊敬父母、友愛兄弟、團結一心、奮發有爲等行爲美德,同時也包括許多我們應該掌握和了解的自然及歷史知識。

當我讀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時,就想到爲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只給他們提供物質所需,撫養他們長大,卻沒有好好教育他們做人、做事,這就是父母的過錯。同樣,老師如果沒有在學習上好好教導學生,讓學生產生懶惰心理而不好好學習,學生因此而荒廢學業,這就是老師的過錯。由此可見,古代人對教育有多麼的重視呀!

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句話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此時此刻,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畫面,蠶正在吐絲將自己包裹,蜜蜂在花叢中穿梭……我心中涌起一股熱血,蠶能吐絲結繭,供人織成絲帛;蜂能釀造甘甜的蜂蜜給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學習,荒廢了功課,沒有本領回報社會,那就連小小的昆蟲也不如呀!所以,我們學生不能荒廢了學業,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做爲一個現代的學生,我們應當將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世世代代永相傳。

《三字經》讀後感7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三字經》裏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的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啓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爲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再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求我們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三字經》讀後感8

說起三字經,那但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爲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爲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三字經》讀後感9

《三字經》是一本很接近生活的書,裏面的正文只有1128個字,但內容卻非常豐富,我從中也學到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

書中有幾句話讓我十分愛讀,那是孝順父母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在黃香9歲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孝順自己的父母。在冬天天氣寒冷她自己先上牀把被褥溫熱,讓自己的父親睡時感到十分溫暖。

我想一個九歲的孩子就如此的孝順自己的父母,而現在的我們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的父母侍候自己都還要厭煩,真覺難堪。自己連一個九歲的小孩子都不如。

其實孝順父母的事隨處可做,只是你不用心去了解,所以我們要抓住每一件事,使自己變成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看着父母欣喜的笑容,我真感謝《三字經》,是它讓我長見識,明禮儀,伴我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10

在我五年級的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了《三字經》,翻開這本書,發現每句都是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當我讀到“昔孟母,擇鄰處”時,爸爸就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學習環境的重要,也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們不僅要學習,還應該專心學習,“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們沒有取得好成績,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專心,注意每一個小細節,這樣才能成功。

“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粒思想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11

在這個炎熱的暑假中,學校給我們佈置了一個特別的作業,讓我們在“暑假讀好書”活動推薦目錄中選一本書寫徵文,而我選擇了《三字經》,我雖然對它有所瞭解,但不是很透徹,三字經讀後感。《三字經》裏面的內容豐富,而且讀起來像古詩一樣,很有感情還能得到很多啓迪。《三字經》中的深奧的文字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蒙學著作。它流傳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戶曉。它是以短小的篇幅傳受了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必備的歷史和基礎知識,三字經讀後感。不管是天文地理、社會家庭,還是治亂興衰,在這本書中都應有盡有。在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中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有頌揚勤儉節約、公正廉潔,有激勵立志勤學、發奮圖強,也有評擊社會的醜惡現象。這些經典故事感人肺腑。能充分體現出中華美德動人心絃。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爲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