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醫學倫理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2W

素養就是一個人平素的品質、一貫的修養,而醫學倫理素養則應表現在人們對醫療領域中自己和他人行爲是與非、美與醜的判斷和評價基礎之上而形成的一貫的品質和修養。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醫學倫理學論文,歡迎閱讀。

醫學倫理學論文

論文標題:把實踐課引入醫學倫理學教學的研究

【摘要】爲了提高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實踐課引入醫學倫理學教學中。實踐表明: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設定實踐課的教學方法可提高學生學習醫學倫理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醫學倫理學理論的理解和記憶,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醫學倫理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醫學倫理學是研究醫學道德的一門理論科學,同時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強調用醫德理論、醫德原則指導醫務人員的醫德實踐。所以,醫學倫理學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醫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感,使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身心健康服務的思想,同時帶給學生一種現代的醫學理念、科學的醫學思想、全新的醫學意識和良好的醫學倫理思辯能力。使醫學生不但能夠遵從行醫規範及行醫準則,而且能夠端正醫學認知,啓迪學生學習醫學知識及指導醫學實踐。爲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在2006年~2007年對醫學倫理學的教學嘗試性地進行了改革,把實踐課引入醫學倫理學教學中。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計劃生育醫學專業2003班、2004班作爲實驗對象。

2.方法

計劃生育醫學專業2003班採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計劃生育醫學專業2004班採取課堂教學及實踐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研究的具體方法是把醫學倫理學的學習要求告訴學生,然後,在臨牀專業課程的臨牀見習時由帶教老師簡單講解臨牀工作中的醫學倫理問題,同時要求學生收集有關醫學倫理的問題,結合這些問題,運用醫學倫理學有關知識進行分析、討論。對進行實驗的兩個班級進行了相同內容的測驗,對成績進行對比分析,並對學生進行了教學方法的問卷調查。

3.統計學方法:採用卡方檢驗,P<0.05爲差異有顯著性。

二、結果

1.兩組不同教學方法班級考試成績對比分析

兩組測驗成績對比分析表明,採取課堂教學及實踐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的班級考試成績比採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的班級好,二個分數段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及P<0.05)。

2.兩組不同教學方法班級對教學方法的評價

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採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與採取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的班級對教學方法的認同無明顯差異。

三、討論

醫學倫理學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課堂講授,由於課時的限制及教師的專業限制(非醫學專業教師),開設實踐課相當困難,學生對學習醫學倫理學課程的興趣不大,教學效果難以令人滿意。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課堂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上都進行了一些改革,如採取案例分析、專題辯論、角色互換法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改變了“滿堂灌輸”的枯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及主動性,對提高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效果有明顯作用[1]。但是,醫學倫理學的內容包括了醫德理論、醫德規範、醫德實踐和醫德難題四部分,不同的章節、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均不同,如醫德實踐和醫德難題部分,沒有實踐,學生對醫學倫理問題的思考就不會深入,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也不利。這就要求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應該設定實踐課。

在我們的教學嘗試中,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與採用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的班級的測驗成績對比分析結果來看,儘管成績在90分以上及60~69分這兩個分數段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在70~79分及80~89分這兩個分數段有明顯差異(P<0.05),說明採用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的班級的學生成績優於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班級的學生。在對教學方法的的評價結果看,“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容易掌握知識、培養了道德情感、對臨牀實踐有幫助”等調查內容,得到試驗組學生認同的百分比與對照組學生認同的百分比,從兩組的統計學結果看,兩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是相同的。從兩組測驗成績對比分析及問卷調查的結果看,成績對比有差異,問卷調查無差異,這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方法採用的是案例分析、專題辯論等方法有關係。採取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透過引入典型、真實的案例,引起學生的注意,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景,在老師的指引下,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由學生髮現、分析及解決問題,再由老師根據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及解決情況作進一步的糾正、補充,同時傳授與醫學倫理學相關的概念及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原理,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及接受知識,強化了記憶,避免了抽象說教和空洞的議論。專題辯論主要是針對某一醫學倫理問題進行分析及討論,討論前先把主題告訴學生,讓學生做好準備,討論主要由學生髮言,不同的觀點可自由爭辯,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爭辯中鞏固理論知識,培養道德情感,也使老師從學生的辯論中發現教學及學生道德情感存在的問題,並引導學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案例分析、專題辯論這兩種方法在醫學倫理學教學實踐中已證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及培養了學生的道德情感。採用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了實踐機會,能夠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測驗結果看,試驗組對案例分析題及綜合題解答的正確率比對照組高,說明了設定實踐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教學問卷調查的結果看,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性,主要原因是實踐課的設定問題,儘管有了實踐課,但我們的研究是在不增加課時的情況下,把實踐內容依附在臨牀專業課程的見習上進行的,教學效果會受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教學方法的認同方面兩組教學方法無差異。

醫學倫理學的內容包括醫德理論、醫德規範、醫德實踐和醫德難題4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點,醫德實踐這部分內容實踐性強,課堂上應用案例分析、角色互換法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對提高實踐能力有一定幫助。但缺乏真實的情景、真實的案例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衝擊,對引起學生的注意方面也不夠至於醫德難題部分,由於是目前面臨的有爭議的倫理問題,還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這部分內容應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採取專題辯論或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專題辯論的教學法在課程匯入、引起學生的注意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而且能較好地激發學習興趣,調動教學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但它與任何一種教學方法一樣,也不是萬能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的轉變,絕不意味着用一種方式代替另一種方式。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採用不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錢聚標,朱永湘,王華.醫學倫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