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醫學倫理學論文範文

學問君 人氣:3.12W

醫學倫理學相關的論文要怎麼去撰寫比較適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學倫理學論文,歡迎參考閱讀!

醫學倫理學論文範文

醫學倫理學論文範文1

1、藝術的告知病情

鑑於癌症的特殊性,在充分評估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實行有計劃、有技巧地告知;醫生要在“保密避談”和“坦誠溝通”二者間取得平衡,依照不同患者病情輕重、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心理承受力、身體狀況及醫護期望等差異,進行“個體化”的醫患溝通。必要時請心理專科醫生介入,幫助癌症患者平穩度過“腫瘤心理休克期”,讓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尊重其自主權,完成未了的心願。對於一些患者,與其讓其長期猜測、逃避,不如主動告知實情,使其正視現實,積極配合治療。但是對於性格內向、文化程度低的老年肺癌患者,一旦得知確診肺癌,隨即難以接受、產生恐懼感,對於這類不願或者害怕知道診斷結果的患者,醫護人員應採取保護性醫療措施,合理隱瞞,以防患者精神崩潰。知情同意權和保護性醫療並非完全對立,二者的根本宗旨都是爲了維護患者利益,制定最優的治療方案。因此,從醫學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保護性醫療是在特殊狀態下處於對患者利益的保護,是正確而且必要的。在提高醫務人員認識、尊重患者的基礎上,需要儘快完善立法,細化保護性醫療的適用原則,保障醫患雙方各自的權益,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告知方案,纔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知情同意權和保護性醫療之間的矛盾。

2、優化的治療決策

醫生對待晚期肺癌患者除了在告知病情時需要三思,亦可在診療的過程中從多角度體現。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可以在早期實行支援治療,中期實行姑息治療,終末期實行臨終關懷,各階段無絕對的分界線,可有平行、交叉。有學者提出,癌症治療中應該遵循尊重、有利無傷、公正、公益、身心並治、整體綜合與心靈關懷結合、醫術精湛與醫德高尚並行、臨牀療效與經濟利益同重八大醫學倫理學基本原則。因此,筆者認爲,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決策大致可以從個體化、人性化這兩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考量。

2.1個體化治療制定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方案時,除了患者目前的肺癌類型、疾病分期,還要同時考慮到患者的經濟狀況及其對治療方案的耐受程度,從醫生的角度體現對患者知情同意和自主選擇權的保護。最終的治療決策,需要醫生和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商討決定。面對肺癌患者,如果疾病分期和經濟狀況允許,手術治療是首選。然而晚期肺癌患者往往已失去手術機會,餘下的經典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放療和(或)化療、免疫治療、結合中醫治療以及最佳營養支援治療等綜合治療。最大限度地延長肺癌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對於晚期肺癌患者,在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時,要將每種方案的利弊告知患者或其家屬,尊重他們的選擇。近年來,口服靶向藥物給EGFR突變陽性的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希望的曙光,極大減少了傳統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從而提高了患者服藥的依從性,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在一組分析中,雖然一線使用化療、二線使用靶向藥物與一線使用靶向藥物、二線使用化療,從總生存期來看沒有明顯差異,但後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體現了在晚期肺癌治療方案中的人文關懷。

2.2人性化治療晚期肺癌患者往往忍受着不同程度的軀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研究調查顯示:晚期癌症患者最常出現的三種症狀依次是:疼痛(92%)、乏力(89%)、胃口差(87%);低齡組患者出現疼痛、精神症狀的機率高於老齡組,而後者更常見的是乏力和健忘;男性患者食慾減退、失眠、精神抑鬱等症狀發生風險較高,而女性患者更易出現噁心、嘔吐。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更應強調“以人爲本”,將患者視爲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非單純治療疾病。在目前治療手段無法達到肺癌根治目的或肯定抗癌治療弊大於利時,臨牀醫生就應審時度勢,選擇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爲主要目標的姑息治療(亦稱爲最佳支援治療),透過控制症狀從而實現支援和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於終末期患者,最突出也是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疼痛,因此提高對無痛化治療的重視程度、提供更有效的鎮痛治療都迫在眉睫。近年來提出的癌痛多因素概念指出,患者對疼痛的認識,對“死”的恐懼,情緒的憂傷,心理上的憂鬱和絕望,都會影響痛的感覺。因此,在使用藥物控制癌痛的同時,應注意輔以心理治療,其中也包括音樂療法,爲患者播放適合的音樂,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減輕疼痛感。除此之外,關於在患者臨終前是否應積極搶救,譬如插管、胸外按壓等搶救措施,應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意願。因爲很多患者或家屬希望患者在離開人世時不需再經受不必要的痛苦,而是順其自然,讓患者平靜的離開,體現生命的尊嚴。

3、全面的護理關懷

臨終護理是現代化護理的需要和人性化護理的充分體現,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臨終護理需由具備高度責任感與同情心的護士來實施,顧及晚期肺癌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採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同時使家屬也得到安慰。

3.1組建專業的醫療護理團隊和機構借鑑國外的做法,組建臨終關懷機構:附屬於醫院,附屬於基層保健,依託於家庭和社會護理,獨立的臨終關懷機構。設立臨終關懷病房,由醫德高尚、經驗豐富的醫生、護士、陪護人員組成專門的治療關懷團隊,給臨終患者提供最佳的關懷照護。

3.2基礎護理病房佈置應寬敞明亮、乾淨整潔,並且陽光充足。協助患者採取舒適體位,防止壓瘡發生;注意飲食安排的合理性、多樣化;防止嗆咳、誤吸;口腔護理要積極,睡眠要保證;利用PICC技術建立專門的靜脈通路,儘可能控制疼痛等,把患者的舒適度提升到最高。

3.3心理護理面對死亡,患者往往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求生、止痛、平靜離世。護士要用真誠取得患者的信任,用愛心、細心、耐心與患者交流、溝通。一項調查晚期癌症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對病情毫不知情的患者比部分知情、完全知情的患者的抑鬱程度高三倍。因此對待臨終患者應專心傾聽,誠實而和藹地回答問題,評判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對患者病情循序漸進、合理的告知,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參與疾病的治療和護理計劃決策的制定過程,從而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絕望的情緒,樹立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加強醫患的相互信任,還可以讓患者有尊嚴、安寧的接受死亡的到來。親屬的陪伴、遺囑書寫、了卻心願、追求美好(花和音樂)等,都應該儘量滿足。還可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死亡教育,幫助臨終患者樹立正確的死亡觀,讓其認識到死亡是人生的`一個過程,與其痛苦掙扎,不如順其自然,“安樂”地接受死亡。

3.4社會角度護理醫療機構應舉辦相關的知識講座或成立患者俱樂部,幫助入院患者與病友及時溝通,並定期邀請專家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鼓勵家庭成員或親朋好友定期探視患者,以此幫助晚期肺癌患者獲得良好的社會支援及病友、親人的安慰。只有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才能從根本上克服恐懼絕望心理,保持積極樂觀情緒。Willis認爲,晚期肺癌患者家庭或臨終關懷機構還可以讓患者接觸互聯網,以獲得健康資訊、病友支援、控制疼痛、便捷諮詢,溝通交流。

醫學倫理學論文範文2

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除了課堂講授,我們還應用目的啓發、案例分析、專題討論等多種形式並舉的教學方式代替單調乏味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激發醫學生倫理思考與決定的能力,並取得一定成效。

1.更新教學觀念

沒有科學的教學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教學成果。所以,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扭轉教學只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局面,努力實現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使學生在教學改革和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開發潛能、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個性特點得到充分發揮,並強調把理論與實踐、學習與應用、知與行有機結合起來。

2.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目的啓發式教學法對在校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爲,以後能否當一名出色的醫生,主要看專業課的成績,而《醫學倫理學》屬公共課,學得好壞與以後醫術高低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在講授本門課之前,我們從職業特點入手,列舉事例,讓醫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醫學倫理學的重要性,爲上好這門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有預習的課堂講授法《醫護倫理學》教材內容不復雜,學生自己閱讀就可以基本理解。所以,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堂講授時再採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擔任“小老師”,由經過預習較爲熟悉教材內容的學生上臺主講,再由其他學生補充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講授“醫德的形成與發展”前,請學生自己預習教材內容,並要求其查閱相關資料,特別是中外歷代著名醫師的事蹟,在課堂上再到講臺上講“故事”,然後讓學生分別發言,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並總結出必須繼承和發揚的優良傳統。這樣,一堂相對枯燥的大道理課頓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也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

(3)案例分析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就是選取一些有針對性的、典型、真實的臨牀案例,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以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傳授與醫學倫理學相關的概念及內容,引導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原理、強化記憶,避免了抽象說教和空洞的議論。使醫學倫理學始終不脫離醫學實踐並能夠最大限度地貼近現實,使學生感到醫學倫理學有不可替代的現實作用。

(4)榜樣示範教育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講授護理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範時,我們可以穿插護理界模範人物的事例,講授她們的高尚情操及一些動人事蹟,以提高教學效果。如,在講課中穿插講授2011年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孫玉鳳的事蹟,就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

(5)專題討論教學法專題討論教學法主要是針對某一醫學倫理問題進行分析及討論,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爭辯中鞏固理論知識,培養道德情感,也使老師從學生的辯論中發現教學及學生道德情感存在的問題,有利於進一步改進教學內容及方法,並引導學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6)PBL教學法以問題爲基礎學習,基本教學模式是小組討論式教學,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爲引導,圍繞臨牀問題,編制課程,由教師事先設計一個臨牀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並提出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

(7)創設角色模擬教學情景角色模擬是利用演戲和想象創造情景,以啓發學生對自己及他人行爲、信念、價值的認識。例如,我們可以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讓學生加深對該課程的理解。由幾個學生分別模擬一位行動不方便、有點耳聾的孤寡老年病人,一位耐心負責的護士和一位不負責任的護士。學生在看的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一會兒嘆氣,一會兒憤慨,一會兒捧腹大笑。透過角色扮演,學生理解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認識到護理孤寡老年病人時應理解和關心,尊重病人,並細緻觀察病情,這樣會使教學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8)多媒體課件教學把每項內容都設計成“重點掌握”“難點解析”“一般瞭解”三部分。在“重點掌握”的內容上,主要是用慢鏡頭及局部放大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引起學生注意,從而達到加深理解和記憶的目的。在“難點解析”的內容上,運用動畫的形式,並配有悅耳的音樂和相關知識的解說,使學生輕鬆而不枯燥地理解了難點問題。同時,利用人—機互動的特點,反覆多次播放和講解重點和難點,直至學生理解、融會貫通爲止。此外,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一方面將相似內容的異同點加以比較,列出表格,另一方面透過連結相關基礎和臨牀知識,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聯想記憶。最後,還附以相應習題和病歷以方便學生自我檢查所學內容。教學效果在護理倫理學教學手段上引進多媒體,是對教學原則、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進行的全面優化,它是科學而且先進的。生動、豐富的畫面,美妙動聽的音樂效果,使教學者、教學媒介和學生達到了三位一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透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應用,我們的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學內容爲學生所理解和接受,課堂活躍,實效性增強,醫學倫理學成爲醫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醫學倫理學全過程教學在學生職業道德形成中真正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