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世說新語》與佛教

學問君 人氣:7.55K

摘要:《世說新語》產生的南朝劉宋時期,正是佛教從邊緣文化上升爲主流文化的時候。其編纂者們大多崇信佛教,其所述人物,多與佛教關係密切,甚或直接爲佛教僧侶。這些富有個性化的崇佛士人和佛教僧人的羣像,藝術地再現了佛教在東晉時期的活動狀況,對後來《僧傳》的撰寫,尤其是僧人形象的生動描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世說新語》與佛教

關鍵詞:《世說新語》;志人小說;佛教人物;僧傳

魏晉南朝時期,除了志怪小說以外,還有一種小說被魯迅稱爲“志人小說”。這類小說以《世說新語》爲代表,“是成就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世說新語》在歷代文獻總集中,多被歸入子部小說類,如《唐書·藝文志》、《通志》、《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文獻通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這表明了後代編纂者對《世說新語》小說特徵的統一看法。《世說新語》產生於南朝劉宋時期。這一時期,作爲一種外來宗教文化的佛教,首次躍入了中國精神思想文化的主流行列,直接參與着國家的政治教化和指導着人們的精神信仰。民衆和知識精英對佛教的依賴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說新語》的主編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他所主持編纂的志怪小說《幽明錄》和《宣驗記》,就用大量的文學故事宣揚佛教教義,尤其是後者,被魯迅稱之爲“釋氏輔教之書”。《世說新語》由於受到文體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像志怪小說那樣接受印度佛教文化的諸多原型,但並不是說它與佛教無緣。《世說新語》與《幽明錄》、《宣驗記》不同的是,它的旨趣並不在於宣揚和展示佛教的種種教義和佛法的廣大無邊,而是重在記錄和重現時人的品貌、風采,特別是時人的一些充滿睿智的精彩話語,頗類今日盛行的“段子”。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都有不同程度的記錄。這樣,《世說新語》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輸入中國後中國人接受佛教以及中國僧人言行的一些情況,對研究當時佛教傳播的狀況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同時,它還爲文學園地塑造了一批生動、具體、可感的人物藝術形象,頗具文學審美價值,爲後來的小說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

從文學上講,佛教爲《世說新語》提供的最具文學審美價值的是一批富有人物個性的僧人形象。據初步統計,《世說》所記的僧人(包括劉孝標註)大約有40餘人,其中記錄最多的僧人形象主要有釋道安(312—385)、竺法深、竺法汰(320—387)、康僧淵、支愍度和支遁(約314—366),尤以支遁爲多,竟達53條,這是一般名士和帝王所不能比擬的。由此看出,作者們對佛教的崇信和對僧人的偏愛。這些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僧人形象,不僅豐富了整部著作的羣像,而且還爲塑造其他人物形象提供了描寫經驗。如:

支道林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支公好鶴,住剡東山印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爲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褚季野語孫安國雲:“北人學問,淵綜廣博。”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聖賢固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曰。”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王敘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王大慚而退。

謝公雲:“見林公雙眼黯黯明黑。”孫興公“見林公棱棱露其爽。”

王長史嘗病,親疏不通。林公來,守門人遽啓之曰:“一異人在門,不敢不啓。”王笑曰:“此必林公。”

從上引諸條文看出,支遁作爲僧人形象,從相貌、語言、品性、思想等都十分鮮明和富有個性化。除此,還有其他人物:

郗嘉賓欽崇釋道安德問,餉米千斛,修書累紙,意寄殷勤。道安答直雲:“損米。”愈覺有待之爲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