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3.0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世說新語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美德是靈魂的一種健康,美貌和良好習慣。”

莎士比亞說:“金子!黃黃的,光閃閃的,只要有一點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者變成尊貴者,老年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人們渴望財富,但是要取之有道。甘於貧苦,言行高潔。在面對他人的贈與與誘惑是,要不爲所動。人在貧窮時,要有氣節,人窮志不短。

朋友就是志趣相投,心性相近的人結合在一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志趣和目標,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

在道義,人格於生命和功名利祿發生矛盾時,我們要合理的選擇。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有一需要用真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諒解去護理,朋友也是一面鏡子,是第二個自我,能從朋友的身上反映出自己的性格,朋友難得,友誼更最值得珍惜。

投機者鄙視友誼,自私者躲避友誼,真誠者珍惜友誼。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不要驚慌失措,應坦然面對。不同的教育和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是不同的。

人要做到尊嚴上的獨立,首先要有經濟上的爲獨立,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追求,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格。

寂寞是生命的陪伴,是心靈的依託。他告訴我們情感需要歸宿,心靈需要港灣,紅塵需要百態人生,機會一去不復返,擁有就要珍惜。

要學會感受寂寞,享受寂寞。因爲他與我們同行。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2

目前出書成風,看過十本書的能出一本書,像我這種低調男人,看了一百本書連一篇文字都沒寫。平時看書積累些東西,心有鬱積想發一發,記點讀書心得,梳理下自己的記憶,所謂好記性不如壞筆頭。

初中時聽說劉慶義的《世說新語》,直到大學才通讀了一遍,讀之不忍釋卷,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一樁樁小故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蔭道上奼紫嫣紅令人目不暇接。現在又重新從市圖書館借了本來看,如同老友相見,分外親切。孔子說:述而不作,這述又何嘗不是作?王夫之主張“六經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話語體系去闡釋六經,舊瓶裝新酒,經典著作就是一張皮,每個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許多毛毛來,西方有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讀書上我向來主張“誤讀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並非此意,你或顛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卻達到一個好的效果,這也是可取的。《韓非子》裏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楚國人給燕國的相國寫信,因爲是晚上寫,光線不好,楚國人就吩咐手下:“舉燭”,邊說邊寫順手就在信上寫了“舉燭”。燕國的相國收到信了,開啟一看有“舉燭”二字,不禁感嘆:“舉燭就是崇尚光明啊,這是讓我們選拔任用賢能的人。”相國把他的“誤讀”給王說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國變得國富民強了。像一本《紅樓夢》讓多少誤讀紅樓又自稱研究紅學的人吃上飯,這“誤讀”多好啊。所以我看《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將不拘於字句的解釋、不拘於時代的考量、不拘於玄理的考辨,隨心所欲,信馬由繮,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記錄腦海火光一閃,這也是我把這篇文字分類到隨筆的地方。這樣做可能會對《世說新語》的理解多有謬誤,再加上本人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可能會有不馬克思的地方,科學學得不好,可能會有不科學的地方,難免貽笑方家,歡迎批駁、指正、賜教。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3

經智博老師推薦《世說新語》一書,急忙在網上下單買回,拿到書後迫不及待一閱,真是如老師所說,既能學習古文的運用,還能瞭解到很多有意義的的故事,最關鍵是越看越能領悟到故事後面的寓意,對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

就拿我們熟悉的故事《管寧割席》來說吧!管寧僅以這兩件小事就斷定華歆對財富、官祿的嚮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斷。不過,他很有定力,而且他發現了與華歆不志同道合,遲早會割席!我們也應該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選擇學習專注、有修養的朋友,謹慎交友。但這個故事也啓發了我做事不能過於武斷,要多一點觀察,不要輕易下結論,纔可以做到。

鍾毓、鍾會兄弟倆小時候趁父親睡覺時去偷喝藥酒。父親當時已經睡醒暫且睡覺來觀察他們。鍾毓是先行禮才喝酒,鍾會只顧喝酒,不行禮。過後不久,父親分別問他們爲什麼行禮和爲什麼不行禮?鍾毓說:“喝酒是要遵守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鍾會說:“偷酒喝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不行禮。”這故事也讓我內心深處有所觸動,這倆孩子爲人誠實忠厚,另外言語的表達也很重要。

透過故事還知道了《左傳》的註解原來不是一個人完成,鄭玄註解了一部分,將交與見解和自己一樣的服子慎,後來就有了《春秋左氏傳解誼》。

《世說新語》這本書裏面還有很多很多有意義的`故事,都是些名士貴族的所聞逸事,從中闡述出很多的道理,我會繼續往後看,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幫助我們用更智慧的方式跟孩子溝通,故事還可以講給孩子們聽。作者:李真瑩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4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爲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前幾天,我讀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到三十頁,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爲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爲什麼不可以?”後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於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爲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劣。?

我們做老師的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平時處理班級事情是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過去私塾是要靠“打”的,好像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5

這些天,我閱讀了一本名叫《世說新語》的書,其中的一節片段讓我受益匪淺。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那是有個人名叫荀巨伯。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牀,便即可千里迢迢趕去探望。當他趕到時,城外的胡兵卻已經攻進城池。友人勸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卻答:“我趕來探望你,怎能在危險時刻棄你不顧呢?”這時,胡兵已闖入宅門,見荀巨伯一人捨生護友,問道:“城裏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來龍去脈後,胡人首領仰天長嘆:“我們不講道義的人攻入了講道義的國家!”隨後便帶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後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麼偉大啊!荀巨伯在生死關頭沒有拋棄友人,獨自一人對抗上百敵寇,並且還感化了敵人,救了一座城。現在,我們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沒有了戰爭,但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間的關心和幫助:題目太難做不出,朋友會不厭其煩幫你講解;遇到挫折,朋友會鼓勵你不要氣餒;下了場大雨,與朋友公用一把傘;你快樂,有朋友陪着;你悲傷,有朋友安慰你……

想想身邊,回頭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樣溫暖我心。一次,有位同學過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邊,無人陪伴,無人祝福,她傷心的哭了起來。這時,是同學們安慰她,陪伴她,讓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那天,大家也紛紛送上了生日禮物:花色淡雅的作業袋、攢下零花錢買的文具、精心手繪的生日賀卡……禮物雖然並不貴重,但是承載着大家濃濃的友誼,生日歌唱的並不整齊,但在我看來,這是世上最甜美的聲音,蘊含着我們深深的祝福。

作爲朋友,雖做不到爲朋友兩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誼就像天邊的彩虹,那麼美好,那麼純潔。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6

韋仲將能書。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既下,頭鬢皓然,因敕兒孫:“勿復學書。”

讀書筆記:寫字畫畫,本來是一消遣之事,陶冶情操,砥礪性情。一旦散失樂趣,當成負累反而失去本真了。韋誕之苦,苦在他成爲了一個御用書法家,從此寫字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難以直抒胸臆了。想中國有太多的御用文人,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古如紀曉嵐,近如郭沫若。韋誕寫字,一夜頭髮雪白,讓我想起了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其中有一段是唐伯虎與對穿腸對對聯的情節,最後對穿腸吐出幾兩血來!哎,唐伯虎所言一語中的:對對子本爲消遣,今日穿腸兄對出幾兩血來,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3、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讀書筆記:顧愷之乃大畫家,對中國繪畫的發展影響深遠,其主張: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的技法,爲後世畫家所推崇。觀人觀眼,眼可辨人之真僞善惡。所以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畫人也是如此,傳神之處就在眼神。顧愷之深得繪畫之奧妙。據說西方蒙娜麗莎的微笑,其眼神也充滿神祕!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7

孝武在西堂會,伏滔預坐。還,下車呼其兒,語之曰:“百人高會,臨坐未得他語,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爲人作父如此,何如?”

讀書筆記:古代的士大夫,被皇帝寵愛一回,都可以當成炫耀的資本,真是皇恩浩蕩啊。這種集權下的恩寵,今日可以賜給你,明日也可以收回來。一切榮辱都系君主之好惡。君主的一點小恩小惠,官僚們如沐天恩,爲之赴死。君主的一點小忿小怒,下面就人頭落地。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伏滔以此向他的兒子炫耀,真是鼠目寸光啊,可以肯定他不懂老莊之學的奧妙!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8

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聞於法開有名,往迎之。既來,便脈雲:“君侯所患,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合一劑湯與之。一服,即大下,去數段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讀書筆記:郗愔再次登場,每次登場都是負面形象,這次因爲迷戀天師道,吃符籙太多,導致腸胃不暢而得病,由此可見,當時一大批士大夫迷戀道教煉丹之術。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們主要做三件事:飲酒,服藥,清談。當時的人服用一種藥石叫:五石散,也稱寒食散。據說服用後可以嬌美姿容,延年益壽,其實卻使人脾氣暴躁,過早衰亡。可惜!可嘆!可悲啊!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9

從《世說新語?儉嗇卷》中的四個故事說起。《世說新語?儉嗇卷》中有九個晉人儉嗇的故事,其中有四個是說王戎。

一:王戎擔任司徒時既貴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數一數二。王戎親自掌管田契,經常與夫人在燭下計算財產。

“舊時王謝堂前燕”說的是琅琊王氏在東晉極盛之時。在西晉琅琊王氏並不是一流的門閥,河東裴氏、穎川荀氏的聲望當時都比琅琊王氏要稍高一些。雖然,閥第的品評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但財富也是世家豪門間社交的一個重要方面。

儒家倫理統治中國的期間,提倡“仁、義、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錢,其實都是很虛僞的。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個個官迷,而在中國古今歷史上,權、錢一直是相通的。想作官和想發財就是一回事。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擅長理財,理所當然是一個極大的優點。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樹,王戎賣李子時,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鑽破。

這類似於現在的“技術產權”的保護意識,何過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於時代意識的偉大理財家。

中國古今一些知識分子的酸氣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識,歧視種種勤勞致富、合法謀利的行爲。潛意識裏,這是種忌妒,因爲自身理財無能,不能合理合法的佔有財富,於是整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給河東裴頠時,向王戎借了數萬錢,很久沒有歸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神色不悅,直到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

這是一種最合理的親人之間的借貸關係。親父子、親兄弟明算帳,何錯之有?

有錯也是欠債不還的裴頠的錯。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0

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闢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人,傖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箸門外,怡然不屑。

子敬之行爲確實太過簡傲,我想來想去,此種行爲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貴族,從小衣食無憂,任性放達,骨子裏有一種血統、身份和學識的優越感。評點他人時,毫無顧忌;面對他人批評時,也毫不在乎。獨來獨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輩出身貧寒之人,自是望塵莫及。從小都是按照別人要求的樣子而活,一直以來都在爲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忙碌,爲人處世情願辱沒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別人。此種境遇即使要放達也只能裝裝樣子而已。

元帝皇子生,普賜羣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勳焉,而猥頒厚賚。”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勳邪?”

看到這則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們當代人經常也是開類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間,此類戲虐之詞時常有之。不過這則故事能夠看出君臣間少有的和諧氣氛,估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難免和臣僚們偶爾也樂一樂,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之。僧淵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淵。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1

“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爲邪欲以何望?若鬼神……”合上《世說新語》,卻發現對我而言,最有感觸的還數“賢媛”篇。

《論語》中有“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其輕視之心,經變本加厲,發爲“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言。而自古以來,不也有“巾幗不讓鬚眉”之說嗎?因此,“賢緩”着重寫出了當時婦女的時代特點和新的面貌,以及爲爭取與男子平等命運時所作的努力與智慧。

而我想講的是第6,7,8篇關於許允之妻的故事。三篇如同現存的電視連續劇,形象地描述了許允之妻從初作新婦,到丈夫被殺,教育兩個年輕兒子許奇、許猛,機智地避免了重蹈父親的覆轍,數十年間的智慧閃光軌跡。

雖然許允之妻“奇醜”,但她以深思熟慮的回答,引誘丈夫入其轂中,最終不能不推服認輸。其邏輯推理之力,已超過以文才智慧聞世的新郎,所以令人歎服。其夫妻之和諧幸福,是在矛盾中形成,是許允之妻依靠自己的智慧主動爭取而獲得的。

而她雖在深閨,卻關心國家大事,對於帝國的嗜好及其心理了如指掌。其研究之精細,似乎超越了作爲朝官的丈夫。丈夫被捕時相當突然,新婦甚至來不及穿鞋襪而“跣出”告誡丈夫:“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正是針對明帝防範臣下的苛案之心而發,可說是一語中的,救了丈夫的性命,並保住其前途。

史稱許允被貶爲鎮北將軍時,曾喜謂其妻,有“吾知免矣”之言,以爲已逃過劫難。而妻卻讓丈夫在路上作好必要的防範。許允之妻如同當代女諸葛,料事如神。

誰說女子不如男?巾幗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