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河南省生態旅遊區劃研究

學問君 人氣:9.47K
河南省生態旅遊區劃研究
摘要:生態旅遊的建設水平代表着一個地區社會文明及發展進步水平,體現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程度。建設生態旅遊,開展生態旅遊,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旅遊是我們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利用自身資源爲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環境所進行的立體開發、綜合利用的優勢項目,使人們對生態建設與人類關係認識的深化,也是全面發揮生態多種效益的一項重要舉措和一項系統工程。   關鍵詞:生態旅遊;區劃;河南省
  
  一、河南省生態旅遊環境的總體特徵
  
  1.河南省地質、地貌特點
  河南省位於黃河中下游,中國地勢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地形總體特徵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別山環抱,山間有丘陵和陷落盆地,中部和東部爲豫東平原,西南部爲南陽盆地[1] 。
  2.河南省氣候特點
  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其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徵:伏牛山 淮河干流以南屬亞熱帶溼潤半溼潤氣候區,以北屬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氣候區。全省年平均氣溫12.8℃~15.5℃,年均降水量爲600mm~800mm,降雨以八九月份最多。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對農作物生長極爲有利。
  3.河南省水文特點
  河南省地處南北氣候、山區到平原的過渡地帶,橫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總面積16.7萬km2,降水量南多北少。
  4.河南省生物特點
  河南省境內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植物種類據不完全統計就多達1 700餘種,僅陸棲脊椎動物資源就達400種以上。
  5.河南省土壤特點
  河南的土壤大類型有黃棕壤、棕壤、褐土、潮土、沙漿黑土、鹽鹼土和水稻土七種。京廣線以東,沙、潁河以北的廣大黃河、海河沖積平原,是河南分佈面積最大的潮土區,山丘區較大河流的河灘地一般也是潮土分佈區。沙、穎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陽盆地唐、白河兩岸的南陽、唐河、新野、鄧州等是沙漿黑土分佈區。黃河兩岸的新鄉、商丘、開封、濮陽等四地區的部分縣是鹽鹼土的分佈區。淮河以南的洪積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濱、息縣、正陽及省境內的唐、百合下段河流兩側等地區有水稻土的分佈。豫西的黃土丘陵的白土階地和緩丘上中部的立黃土、低山丘陵區位置較高處的紅黏土、太行山及伏牛山東側向潮土過渡地區的油黃土等,都是褐土類的土屬。由秦嶺入河南段(靈寶南部)起,東到嵩山、東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二支層疊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佈着棕壤。豫西低山與丘陵的南坡和大別山北坡,或稱坡積侵蝕緩崗坡地,發育有黃棕壤。是河南亞熱帶林木,特別是茶葉、油桐等經濟林木的適宜土壤[2]。
  
  二、河南省生態旅遊資源空間分佈特徵:廣泛分佈、相對集中
  
  河南省國家森林公園4處,分別是甘山國家森林公園,亞武山國家森林公園,寺山國家森林公園,南灣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13處,分別是毛樓生態旅遊區、白天鵝溼地、黃河故道溼地、西泰山、龍池曼、木札嶺、龍峪灣、白雲山、老界嶺森林生態旅遊區、龍潭溝自然生態旅遊區、寶天曼自然保護區、石漫灘、董寨鳥類自然保護區。河南省風景名勝區有紅旗渠、太行大峽谷、雲夢山、大坯山、百泉、雲臺山、青天河、神農山、五龍口、九里溝、王屋山、黃河風景區、龍亭、環翠峪、浮戲山雪花洞、嵩山、龍門石窟、青要山、大壩風景區、雞冠洞、石人山、昭平湖、丹江、銅山湖、岈山、薄山湖、淮潭、靈山、雞公山、青龍峽、九龍溝。
  從上述河南省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河南省風景名勝區分佈可以看出,生態旅遊資源空間分佈上具有廣泛分佈相對集中的特點。其中只有周口市、漯河市、許昌市、商丘市沒有生態資源的分佈,其他市都有生態資源的分佈。而這些生態資源又集中分佈在南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等區內部。